?

試論汪立三鋼琴套曲《他山集》演奏特點

2022-11-22 16:18
黃河之聲 2022年9期
關鍵詞:賦格套曲汪先生

張 沛

引 言

汪立三(1933-2013),祖籍四川犍為縣,是中國第四代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及音樂社會活動家。汪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中國新音樂的創作與發展,尤其是在鋼琴創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端郊纷髌返拿?,源自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詞義,即借指該套曲目借鑒了西方古典音樂中的復調套曲的音樂手法與結構形式,但又創新融合了中國傳統五聲調式作為該套曲的序曲與賦格,并在每段曲目之前都標題有帶有文學韻味與哲理思想的詞曲,從而使中西方音樂藝術風格得以融為一體,在現代音樂技法中深刻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學術研究價值,對我國近年來鋼琴作品的創作與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通過對《他山集》這一優秀鋼琴作品藝術特征、演奏特點的深入分析與研究,對于深刻理解與掌握該作品以及在該作品影響下的其他優秀中國鋼琴作品,都是非常有益的。

一、作者汪立三簡介

汪立三在1933年出生于武漢市,祖父是清朝末期進士,父親是復旦大學高才生,家學淵源,自幼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其幼年時期非常喜歡到戲院看戲、書場看書。汪先生先后在四川省立藝術學院音樂科(現四川音樂學院)、上海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在校內創作的鋼琴單曲《藍花花》被列為校音樂會曲目,創作的《小奏鳴曲》被評為校內鋼琴創作比賽的一等獎,在鋼琴創作中嶄露頭角選。汪先生一生創作的鋼琴作品不多,但其成名作品《藍花花》、《東山魁夷畫意》、《夢天》、《他山集》等,在中國乃至國際上都享有盛譽,如《東山魁夷畫意》曾被當時日本音樂協會會長評價為“世界性的名品”。

二、作品《他山集》簡介

《他山集》是五首復調性鋼琴套曲的集合,也是汪先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代表作品。代百生先生曾評價《他山集》“鮮明體現了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功底,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一個高峰”。汪立三先生自己也曾評價說“這部作品熔鑄著中國傳統文化,是洋人寫不出來的”。

《他山集》作品的命名,源自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詞義,即借指該套曲目借鑒了西方古典音樂中的復調套曲的音樂手法與結構形式,但又創新融合了中國傳統五聲調式作為該套曲的序曲與賦格。該作品的最初創作的靈感與素材,來源于汪先生早期學習期間創作的花鼓戲調寫作的一段鋼琴曲賦格,新時期逐步將五首曲目完成,最終在1982年完成該鋼琴套曲。

三、作品《他山集》的文化內涵

汪先生借鑒國畫中題款的做法為每首曲目題詩詞,且每首標題詩詞都語句優美、生動形象,通過優美的文學語言來引出與鋪墊整首曲目,不僅使得詩詞與音樂之間交相融合、互為襯托,形成音樂藝術上的一個整體,也能通過文學語言借此更好的表達自身的思想與感情,使整個作品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底蘊。五首曲目中各自蘊含與呈現的文化內涵如下:

《書法與琴韻》為升F商調,整首曲目通過鋼琴藝術展現了中國古風的藝術情境,主題宛如古代文人墨客的雅致心境,既清談又細致,既遼遠又空寂?!扒仪倨鍟嫛敝械臅ㄅc古琴彈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象征,展現了我國自古以來的人文精神與氣貌。通過標題詩詞中“古老的中華藝術、我將上下求索”等語句的引入與鋪墊,更讓人深刻感受到撲面而來的中華傳統藝術文明的感染力,既抒發了自身濃烈的民族情感,也借助詩詞銘志,揭示出作曲者期望在藝術殿堂里不斷上下求索的心情與抱負。

《圖案》為A羽調,開篇就用詩詞點出圖案的“光影”與“折射”,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花鼓戲中圖案的造型多變與光影紛呈,為曲目形成了鋪墊效果。在序曲段通過湖南花鼓調與羽調式基礎音的完美結合,使整首序曲既婉約流暢,又帶有濃郁的中華民間曲調的風格特征。在賦格段中則通過呈現強烈的民間音樂風格,并伴隨固定對題與主題之間的互補與對稱,使整個賦格段音樂展現出了多變的音樂風格,描繪出了民間傳統藝術中花鼓戲圖案的千變萬化,展現出淳樸熱情的民間鄉土氣息與迷人的意境。

《泥土的歌》為降A徵調,先用詩詞贊美與哀嘆大地母親,展現了“我的根始終在這片土地,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的強烈民族情感。此外,該曲目被安排在整首鋼琴套曲的中心,也是別有目的的,其后續曲目《民間玩具》、《山寨》都是整體歡快、熱情的音調與節奏,套曲的音樂色彩也由深沉走向歡快與開闊,該曲目實際上在套曲中起到了一個段落的效果,既表達了民俗文化中的歌舞、玩具都是與大地母親所不可分割的,是中華大地的土壤才養育了廣大同胞,大地母親才是傳統民族文化生長的根源所在。

《民間玩具》為G角調,先用詩詞表達了對布老虎、紙風車、木偶人、走馬燈等各類民間玩具的喜愛之情。在該曲目中,整體音調跳躍活潑,不僅增強了作品的動感、萌動與有趣,而且通過標題詩詞與歡快的音樂演奏,也加深了聽眾對民間玩具的音樂形象,喚醒了人們在幼時玩樂塵封已久的記憶。

《山寨》為F宮調,該首曲目以多調性的技法出現,在序曲段調式如一段段歌舞號角的呈現,以喚起人們對歌舞的激情,展現出熱烈歡騰的舞蹈場面。在賦格段則通過全奏聲部的方式,力度逐步加強,將整首曲目的音樂氣氛和歌舞場景推動到高潮。

在《他山集》的五首套曲中,汪先生無論在詩詞選題方面,還是音樂素材選擇方面,都力圖盡情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淳樸與美好,力圖通過標題詩詞的鋪墊與襯托,通過中西方音樂語言的深度結合與融入,使廣大聽眾能產生高度的情感共鳴,能進一步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喜愛。

四、《他山集》演奏特點分析

(一)演奏即興性

在《他山集》的五首曲目中,《書法與琴韻》、《民間玩具》都尤其適合于即興演奏。以《書法與琴韻》為例,演奏者通過即興演奏,以展現出靈動、飄逸的感官,給聽眾以呈現出筆觸飄逸、揮灑自如的書法藝術音樂美感。在該曲目的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可以在汪先生作曲的提示范圍內,對彈奏的節拍與和速度進行合理控制,通過即興發揮的方式,以更好地展現該曲目所包含的藝術文化內涵及作曲者濃厚的思想情感。又例如,在《民間玩具》的序曲段也非常適合即興性演奏。在該曲目中,整體音調跳躍活潑,不僅增強了作品的動感、萌動與有趣,而且也加深了聽眾對民間玩具的音樂形象。其賦格中的八分音符跳音,帶有不規則的節奏特征,非常輕盈且富有動力感,因此在演奏時不需要完全墨守于節拍,而應當在熟練掌握音型特點的基礎上,即興發揮以更好地表達出曲目中民間玩具的音樂形象,展現出孩童在玩耍時的動感與萌動。

在《山寨》的演奏過程中,汪先生在該曲目創作中采用了多種復調創作技法,如調性游移、不協和對位、音調突然變化等,以更好的以喚起人們對歌舞的激情,展現出熱烈歡騰的舞蹈場面。由于演奏難度較大,在即興演奏時,還應熟練地掌握相應的即興演奏技巧。如在59小節的演奏時,可以增添短促的同音踏板,以確保第二拍重音時左手的彈跳力,使節奏更加連貫的同時,也突出了歌舞場景中人們歡樂、熱情的場面。

(二)音色的變化

音色不僅是鋼琴彈奏時聲音品質的表現,而且也是彈奏過程中塑造音樂形象、宣傳情緒意境的重要途徑。在《他山集》作品中,汪先生就大量運用了多種作曲技法,在深刻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以及鮮明的作品音樂形象的同時,也對演奏中音色的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模擬性音色和造型性音色這兩個方面的音色變化應重點注意。

一是模擬性音色的處理。這類音色通常是指在鋼琴彈奏過程中,通過對傳統民族樂器或者日常生活中聲音的模擬,來創造出多變的音色變化,獲得民族韻味,強化作品中民族風格的重要演奏手段。在作品《書法與琴韻》的賦格段演奏中,就需要通過在鋼琴演奏中做好對古琴的模擬,來展現與模仿出古琴的音色效果與表現形式,從而既展現出共性的藝術特征與情趣,也通過聽覺層面的音樂形態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在賦格段的實際演奏中,要求演奏者能模擬出古琴彈奏時“拂”和“顫”的手法。一方面要求演奏時雙手動作一致,在十六分音符時觸鍵時快速掠過,達到模擬古琴“拂”的輕盈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演奏者應掌握小二度音觸鍵時的叩擊技巧,以達到模擬古琴“顫”的音質效果。通過以上古琴音色的模擬,使鋼琴演奏時能達到高雅、古樸、輕盈的演奏效果。

二是造型性音色的處理。音色的造型性,是指鋼琴演奏中通過音色以表達曲目中蘊含的文化內涵與情感狀態,展現出曲目中所要呈現的特定音樂形象。在套曲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民間玩具》中對造型性音色的處理,以加深聽眾對中國民間玩具的音樂形象,喚醒了人們在幼時玩樂塵封已久的記憶。在彈奏該曲目第1-5小節時,為更好地塑造出“布老虎”的形象,演奏時應雙手有充足力度,音色飽滿有力,以展現出玩具虎虎生風的威嚴感。此外,在第1-2小節的第一拍上可以加上短促的八分音符踏板,以增強音色的感染力。右手可以用4-3-2-1-2-1的指法彈奏,左手可以通過交叉手演奏的方式在高音區彈奏,使整節演奏音色短促而干凈,以更好塑造出民間玩具布老虎的音樂形象。

(三)樂段畫面感

演奏者要讓聽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他山集》中,所蘊含的深刻情感和民族文化內涵,就必須重視演奏時畫面感的營造,重視通過對觸鍵、踏板、節拍、音色等方面的細致處理,以營造出良好的音樂情感氛圍,引發聽眾對作品的共鳴與喜愛。

例如,在《書法與琴韻》曲目的彈奏中,整首曲目通過鋼琴藝術展現了中國古風的藝術情境,演奏者在演奏時應盡量代入古代文人墨客的雅致、清談的心境畫面,以更好的抒發了曲目中所蘊含的民族情感。在《山寨》曲目的演奏中,可以增添短促的同音踏板,以確保第二拍重音時左手的彈跳力,使節奏更加連貫的同時,也突出了歌舞場景中人們歡樂、熱情的畫面場面,在賦格段則適宜通過全奏聲部的演奏方式,力度逐步加強,將整首曲目的音樂氣氛和歌舞場景推動到高潮。

結 語

通過對鋼琴套曲《他山集》的演奏特點的深入分析與研究,可以清楚地發現,《他山集》相比以往的中國鋼琴復調作品,在作品所展現的文化內涵深度、曲目規模、鋼琴技法技巧發揮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空間。使中西方音樂藝術風格得以融為一體,在現代音樂技法中深刻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學術研究價值,對我國近年來鋼琴作品的創作與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品對西方傳統古典音樂序曲與賦格的使用,對中國傳統五聲調式的融合與應用,對標題詩詞的融入,都帶有個人強烈的創作藝術特征與民族特點,使作品在富含中國民族文化底蘊的同時,又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與典范性,其兼容并收、博采眾長的創作風格與成功經驗,都為我國鋼琴作品的創作樹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與指導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其文化內涵與藝術特征?!?/p>

猜你喜歡
賦格套曲汪先生
北曲套曲體式研究述評
雷哈《36首賦格》的創作風格與創新性研究
尋蹤汪曾祺
汪曾祺:老頭很“摳”
溫暖而無邊無際的包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