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研究
——以項目導向的混合式課程改革為例

2022-11-23 01:24
山西青年 2022年9期
關鍵詞:服裝設計藝術設計服裝

蘇 燁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1

21世紀前十年,黨中央先后召開過兩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分別是2003年和2010年。2003年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次會議是黨中央歷史上的首次專門針對人才發展而召開。當時,我國高層次的創新人才嚴重缺乏,人才的創新能力不強,與世界先進水平發展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長遠發展。2010年的人才工作會議部署了我國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確立了人才優化發展的戰略布局。強調要抓好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隊伍建設,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兩次人才會議開創了我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國家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黨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強調,人才戰略是要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將創新作為未來國之命脈,發現和培養更多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整合人才培養計劃,人才改革從人才大國向人才強國轉變作為2035年的遠景目標。

一、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現實問題

(一)服裝行業背景

人生之本,衣食住行。將“衣”放在首位可見其在人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傳統的服裝設計目標是使服裝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在滿足基本的條件下,使得服裝與消費者的形象、社會地位之間有效匹配,達到匹配度最優化。在現今工業化生產的大背景下,機器的出現大幅度地提高了服裝的產出率,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產品質量的下降,工廠為了追求產量而忽略了質量。[1]劣質的產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弊端,產品的良莠不齊是現代化大批量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另外,部分工廠產品質量優良,但其不注重自主創新產品的研發,照搬市場上現有的產品,一味地追求快、追求眼前的利潤,不注重長遠的發展,導致其產品價格偏低,利潤微薄。那么我們需要思考,服裝行業的未來會如何發展?服裝產品的產量與質量、質量與效率、服裝企業文化與自主創新設計如何有效結合呢?反觀學校,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又該如何進行呢?

(二)服裝設計專業特點

設計類專業的課程具有跨學科、受眾面廣、多元化的特點,設計學科知識包括美學、社會學、工學、心理學、哲學、材料學、營銷學等多個門類,這些知識結構就決定了設計學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有機結合體,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為一體的學科。

服裝設計專業隸屬于設計學科,其學科具有文理兼融、藝工融合的特點。在我國的服裝設計專業中,人才培養方案主要以培養既有服裝藝術審美、技術功底,又有設計能力、創造力、敏銳市場洞察力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茖W與藝術、藝術與技術并重,傳統與創新融合。服裝設計、生產、銷售、陳列等行業領域從事服飾產品開發設計、服裝生產管理、時尚買手、服裝陳列設計等工作,也可勝任服裝產業相關領域的配飾設計、服飾品搭配、創意造型設計等工作,以及高校服裝教育與研究工作。服務地域、輻射東盟的教育理念,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為導向,結合師范類院校人文教育優勢,針對廣西民族特色與旅游產業的特點,搭建“服務基礎教育的服飾設計+旅游文化服飾設計”的教學體系,建設“民族時尚”的專業特色。

(三)服裝設計類人才培養的現實問題

傳統的服裝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是從服裝的設計和工藝出發,根據設計目的繪制合適的服裝效果圖、款式圖、結構圖,根據設計構思選取合適的面料進行加工制作。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階段。教師往往在授課過程中更加注重理論教學。[2]這種模式化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利于經驗的積累,但往往限制了設計思維的培養,其結果是扼殺了造型審美能力,設計的作品往往呆板缺乏新意。實踐中受到這種模式的影響,學生往往忽略了對事物的思考觀察,一味地去抄襲和借鑒現有的作品,缺乏造型的研究,缺乏創新思路,缺乏整合設計作品的能力,這就注定了學生只會動手不會動腦。

在現實的培養人才過程中出現了“重理論、輕實踐”等方面的問題。大多數設計類院?!耙越處煘橹行摹钡膫鹘y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決定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方向,知識與新時代社會生產力脫節。[3]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創新創業能力較弱。我們需要思考現有課程為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是否符合現代化的發展?工業化、人工智能、互聯網+時代下的課程體系應有什么樣的變化?為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只有課程改革才是硬道理。

二、服裝設計專業改革方法

(一)課程創新模式

何為課程?課程是將顯性和隱性的知識連接起來。那應該如何設計課程呢?課程設計需具備系統性、科學性、連貫性、豐富性的特征,在設計時需從課程目的、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估四個方面入手。

對于服裝設計專業而言,服裝設計不僅僅是藝術與技術的簡單相加,而且主要取決于其創新程度和創造力。[4]目前設計學科的特點是理論與現實的差異化明顯。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既要依附于傳統,又要打破傳統的束縛。一個好的服裝設計應該是材料設計研發、服裝工程、市場營銷、服裝美學等多學科知識的融合體。

在提升教學質量上,如何更好地發掘地區少數民族服飾文化,歷史傳承如何與現代服飾設計融合,在做好基礎設計教學的同時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并且依據學生能力特點有效地進行教學融合。[5]融合課堂是教學發展的必然方向,服裝設計所需繪畫、軟件應用、各項技能的教學,課堂氣氛等環節是提升教學效率進而讓各位同學走向人生大賽場的有力保障。

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先進的教學理論的滲透,教師越發覺得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迫在眉睫。在高校的培養方案中規定了各專業的課程,大多數藝術類專業高校課程設置主要以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組成。大一以大類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為主,大二開始陸續開展本專業課程,而各專業所涉及的課程又不相同,這必然導致專業與專業之間各自獨立、聯系不緊密的局面出現。

大類基礎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一,而大一新生生活閱歷淺,對于知識的積累較少。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思維訓練提升是這門課程的關鍵。在切入課程知識點時,需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進行。教師應結合課程實際需要,以時下的新話題、新科技、新時尚元素為出發點,以“項目”出發,學生結合項目進行設計方案的模擬實操,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確定好主題元素之后,通過嘗試新材料、新方法來完成設計。如:結合地域文化地域特色來進行設計訓練、更新教學內容等。

進入大數據時代,服裝藝術設計課程教學要積極適應變化應對挑戰,在課程設計上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建構依托人工智能的服裝藝術設計模式,從數據收集、挖掘,到數據的分析,從確立服裝藝術設計目標、優化服裝藝術設計流程、完善服裝藝術設計評價等方面入手,更高效、個性化地開展教學實踐。[1]教學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和良好的信息素養。只有具備了豐厚的藝術素養方能更好地利用大數據技術,為同學們將來進入設計領域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設計課程的教育目標既要符合國家、社會的發展,又要符合學生的人生職業規劃。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樹立健全的人格和道理品質,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責任感。并將美育、思政課程融入學科知識領域。課程創新包括課程開發創新、課程內容創新、課程實施創新、課程學術規劃創新、課程管理創新、課程評估創新等。課程的創新受到國家的政治體制、社會狀況、經濟形勢、科技發展的制約。

創新并不意味著完全從頭再來。這就好比一個好的項目,它往往依托于現有的項目方案的基礎,對此提出了新的假設,并用來進行檢驗。21世紀的課程創新模式,根據學習者的技能設定了與之匹配的課程目標。學習者需要具備較好的讀寫能力、數學推理能力。教師為學習者提供各種學習資源的途徑,督促學習者制定學習計劃,以激勵他們有效地學習。[6]指導教師則需要具備課程能力、教學能力、評估能力、課堂管理能力。

(二)“項目”導向的混合式教學應用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努力培養具有科技創新能力、藝術創新思維、社會責任感的專業技術人才。對于教師來說,如何備課、如何有效教學成了教師將要攻克的難關。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開拓教學思路,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及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創新等潛力。傳統服裝藝術設計是一種偏重于個體經驗判斷的藝術創作活動。大數據時代的大幕已經開啟,引發人類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重大變革。[6]當代服裝藝術設計者應積極應對時代挑戰,巧妙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建構依托人工智能的服裝藝術設計模式,從確立服裝藝術設計目標、優化服裝藝術設計流程、完善服裝藝術設計評價等方面入手,更高效、個性化地開展服裝藝術設計實踐,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優秀服裝設計作品。

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小組成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任務的分析、任務的劃分、完成任務的方式和手段的選擇,以及完成任務后結果的呈現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和決定,為學生充分發揮和發展創造性潛能奠定了基礎。在補充課程環節上加入智能制造認知環節?;ヂ摼W時代人工智能教學運用是發展方向,對智能制衣設備的了解,智能材料的種類及運用,智能服裝材料包括記憶材料、柔性材料制作的各類智能穿戴設備,課程生動,學員參與性強,各類服裝設計信息的集合讓大家充分了解行業的前沿發展狀況。例如:將虛擬仿真技術融入課程中,將虛擬現實、人工智能與傳統的設計類課程有效結合。在服裝CAD課程中,利用Cloth 3D軟件繪制服裝結構圖,運用數據庫面料或者自主設計的面料進行模擬縫合,能夠快速得到服裝產品穿著的實物效果。

三、結語

人才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當今社會人才培養的模式已然發生了巨大改變。新時代人才的培養是集思考力、行動力、合作力、學習力、創造力等綜合能力為一體的培養。而高校作為培養和輸送人才的重要一環,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高校課程作為培養人才的關鍵,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它是學生打開社會之門的關鍵鑰匙。通過項目導向的混合模式、調整當下課程的設計,直面人才培養模式問題,迎接未來的挑戰和變革。

猜你喜歡
服裝設計藝術設計服裝
苗繡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湖南師范大學作品
高原之歌服裝設計
高溫作業專用服裝設計
高溫作業專用服裝設計
道具服裝
現在可以入手的mina風高性價比服裝
段輝紅服裝設計作品
書封與現代藝術
服裝家紡個股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