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測井企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思考

2022-11-23 05:20石玉江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測井人才科技

石玉江

測井是石油十大學科之一,測井行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長期以來,高端測井技術和裝備一直被國外大型油服公司壟斷,裝備和服務價格昂貴,限制了高端測井裝備在復雜油氣勘探開發中的規模應用。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復雜國際環境,疊加國內油氣資源劣質化加劇、效益發展難度大,國際油價不確定性增強等挑戰,國家對測井新技術和新裝備的需求更加迫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勝利油田時強調:“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苯陙?,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推動中國石油測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測井高端裝備全面自主可控,服務油氣高效勘探、效益開發,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1]。當前,“深、低、非、老”等領域地質對象更加復雜、測井環境更加惡劣、解釋評價更加綜合,對測井“下得去、測得準、取得全”提出新需求,測井技術向安全綠色化、探測更加精準化、測量信息更加豐富化等方向發展。同時,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對測井技術跨界應用也提出了迫切需求。推動測井科技不斷創新,是應對復雜問題挑戰、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掌握行業話語權的必由之路。

一、測井行業科技創新現狀

(一)國際現狀

斯倫貝謝、哈里伯頓、貝克休斯三大國際油服公司測井技術及市場占有率始終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科研運營管理和機構建設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斯倫貝謝是全球最大的油田技術服務公司,2020年全球市場占有率達33%,公司一直特別強調采用“技術領先”發展戰略。2007年啟動“研究與工程轉型”項目,用7年時間重組完善了研究與工程體系,優化了科研項目管理流程,重塑了科技研發、設備制造、供應保障和技術支持各個業務流程,這種研發模式的重塑,極大地提升了斯倫貝謝公司全球競爭力。在技術研發上,研發投入總額穩定增長,研究團隊國際化,激勵方式多樣化,重視績效管理。在人才培養上,搭建了全球學習中心網絡,有較為科學的頂級人才識別體系。哈里伯頓通過自建和收購,在全球成立了12個技術研發中心,主要投資核心技術領域,注重對科研人員的培訓,在全球設立12個培訓中心,利用人才識別培養體系,規劃員工職業發展路線,培養員工管理能力和領導力,通過設置總裁獎、提供培訓費用、以內部價格購買公司股票等措施,對研發人員采取多種方式的獎勵和精準激勵,不斷提升科研人才創新創效水平和產品的競爭優勢。貝克休斯在全球有17個研究中心,在技術創新上采取“選擇性領先和根據市場需求設立研發項目”兩大策略,并將研發項目分為基礎性研究、新產品開發、較大產品改進、較小產品改進、產品信息支持5類,研發活動集中在應用技術領域,項目商業化率幾乎達到100%,有效提高了研發效率[2]。

國際三大油服公司能夠適應當今行業發展,都深刻洞察行業發展趨勢,采取體系化、系統化的發展思路,以清晰的技術創新策略,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實行有效激勵,確保自身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先進的管理理念是創新發展的基礎,優秀的人才供給是實現技術持續進步的保障,有效的激勵機制是保持創新活力的重要手段。

(二)國內現狀

國內有代表性的專業測井公司主要有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測井)和中石化經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化經緯)。前者成立于2002年,歷經四次業務重組,實現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國內、國際測井業務統一管理,目前為國內最大的專業化測井公司,2020年全球市場占有率為10.2%,其中98.8%來源于國內市場。后者成立于2020年,作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面向全球石油工程市場的技術服務商和測錄導業務統一窗口,是中國石化重點打造的高端業務單元。

中油測井實行“公司本部管總、研發制造主建、服務公司主戰”的扁平化、集約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以測井技術研究院、地質研究院、射孔技術研究中心為主的“兩院一中心”研發布局。在國家油氣重大專項、中國石油重大科技項目的大力支持下,研發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一流測井裝備系統CPLog,入選中國石油十大科技成果[3];在全球首創測井絞車智能系統,實現在各種井型環境下自動化輸送儀器串,絞車自動運行時間占比80%以上,讓儀器串進入“無人駕駛”時代;特色射孔技術持續升級換代,其中深穿透射孔彈最大穿深2.1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4]。石化經緯按照“全球視野、國際標準、石化特色、高端定位”的發展思路,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引擎,大力實施產學研用“一體化”“大兵團”作戰,具備較強的測錄導業務科技研發和核心技術裝備培育實力,具有基礎應用研究和高端應用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和人才培養一體化優勢,擁有“經緯領航”旋轉導向、“經緯慧眼”隨鉆測井、“經緯視界”電纜測井等9條產品線、36條生產線。

近些年來,國內測井公司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局部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依靠科技創新提升主營業務效益的能力不斷增強,但是與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目標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三)國內外差距分析

國內測井行業科技創新能力與世界三大油服公司相比,主要存在五個方面差距:一是研發組織模式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科研創新機制還不夠完善,同時研究力量分散,以單個項目為主體,缺乏協同的小而全組織模式依然存在,成果轉化率低。二是技術發展上,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能力依然薄弱,戰略性、前瞻性技術的布局和儲備不足,一批“卡脖子”技術亟待突破。三是服務方式上,基于大數據、智能化的一體化協同服務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還不能很好適用點多面廣的業務需求。四是在科研激勵上,市場化激勵手段不足,激勵約束機制還不夠精準到位。五是高層次人才上,領軍型技術人才緊缺,特別是在行業具有一定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高層次人才嚴重匱乏,高層次科研人才供給未形成長效機制。

二、實現測井企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打造一流測井公司必須把技術一流作為重要前提,聚焦市場需求,強化創新驅動,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構建新型研發體系,實現研發資源與項目優化配置,培養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突破制約發展的技術瓶頸,加快產品迭代,提高服務現代化水平,實現企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一)加快構建新型研發管理模式

標準化、自動化、流程化、精益化是測井行業發展的趨勢,研發必須要具備平臺思維,讓項目在平臺上高效運轉,因此必須充分整合研發資源,打造專業研發力量更加集中、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信息數據充分共享、運轉更加協同高效的研發平臺,優化科研項目立項流程,瞄準市場需求,突出研發重點,建立完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科研立項機制,加強科研項目全生命周期設計,構建“平臺+項目”矩陣式管理模式,形成“鐵打的平臺流水的項目”,提升研發效率與產品標準化水平,確保研發成果快速迭代、整體價值持續提升。一要打造統一研發平臺,開展從方法模擬、機電仿真到數字測井全流程儀器研發的數值模擬系統建設,形成研發創新鏈閉環管理,提高研發成果轉化率,加速數字生產力的形成。二要打造數字化制造平臺,利用機器人、自動化技術等先進制造技術,提高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水平,優化制造過程,縮短產品交付周期,提高產品的可靠性與成功率。利用“數字孿生”技術,進行業務全價值鏈數據整合,提升工藝技術水平,加速服務型制造轉型。三要打造管理運營平臺,構建管理精益化、決策支持智能化工作新模式,打造集科研、生產、資源、市場于一體的管理應用信息平臺,建成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生產組織、資源調配智能管理系統。建立新型研發管理體系,促進單項業務、業務流程及跨業務板塊系統優化,打通“數據孤島”,實現業務重組、流程再造和效能提升,催生業務主導的研發新模式新業態。

(二)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提升高質量供給能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一流測井公司必須要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布局,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不斷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上取得新突破。一要加強前瞻性基礎性戰略性技術研究,搶占技術制高點。強化產業技術超前布局,圍繞測井行業關鍵重點領域、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及新能源新材料新事業科技發展,開展前瞻性、基礎性、戰略性研究,推進高性能測井傳感器等工程技術取得突破,引領行業發展;二要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確保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快推進關鍵技術“卡點”科技攻堅,推進多維高精度成像系列研制與定型,攻關高靈敏度聲波測井換能器、時間域電磁遠探測等技術,研發介電掃描成像、高分辨率油基泥漿電成像儀器,完善定型二維核磁、方位陣列側向和模塊地層測試器;推進智能導向攻關,形成隨鉆孔隙度、元素、聲波及鉆后測井等技術,實現進口全面替代。三要鍛造“殺手锏”技術,贏得競爭主動。持續鍛造優勢技術,在可控源地層元素、三維感應、遠探測陣列聲波、智能遠程作業系統等技術方面持續投入,加快技術迭代升級,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精品”和“利器”,引領測井技術發展。

(三)不斷提升智能化技術服務水平

唯快、唯準、唯便捷是當前贏得市場,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搶占市場抓住機遇的關鍵所在。一流測井公司必須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動技術服務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不斷提升系統間應用集成、數據共享能力,支撐新的服務業態。一要打造智能采集平臺,制定統一的軟硬件信息技術標準,搭建統一采集軟件平臺技術框架,建設與井下儀器配套的智能采集軟件系統,兼容支持本地、遠程采集作業,實現遠程采集、智能控制、在線分析、快速決策和少人值守遠程測井作業,提高測井作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二要打造測井大數據平臺,構建集測井采集、資料處理、錄井、巖心、地震、試油、油藏等多學科數據于一體的大數據環境,建立統一測井數據存儲、交換、應用標準,形成標準化數據服務能力,推動數據采集、處理、應用智能化軟件系統研發,打造測井大數據智能應用平臺。三要打造智能解釋平臺,建立基于大數據的解釋評價智能化算法庫,打造智能解釋平臺,提高測井處理解釋評價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油氣識別準確性,實現從傳統解釋向大數據智能解釋的轉變。

(四)不斷構建科技創新的人才優勢

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深化落實生聚理用人才發展機制,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生才方面,健全完善培訓、交流制度,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讓他們早日承擔領軍攻關重任。聚才方面,持續推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國內一流大學和世界名校一流學科畢業生等高端人才“靶向”引進,著力培養集聚具有戰略眼光、國際視野、自主創新能力的一流科技領軍人才。理才方面,健全與創新人才崗位價值、業績貢獻相匹配的考核評價制度,暢通成長通道。用才方面,在崗位選聘中,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等觀念,適時按程序破格公開選聘看得準、有潛力的技術專家、管理干部,創造條件加快使用。

(五)優化完善促進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制度機制

測井行業技術的競爭,背后既是人才的競爭也是制度的競爭,只有構建適合企業發展,具有相對優勢的制度機制,才能確保企業在競爭中保持領先。當前對測井行業科技創新影響最大的主要是項目組織機制、項目評價機制和人才激勵機制。為有效激發創新活力,一要全面推行完全項目制管理,落實項目經理負責制,保障項目經理主導作用和項目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給項目經理“解綁”和“放權”,保障項目經理在選人用人、獎金分配等方面的主導權。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公開優選項目經理和項目組成員,配套完善項目經理與成員的考核評價、薪酬發放、職稱晉升等制度,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領軍人才“掛帥出征”,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二要完善突出創新質量和價值導向的評價機制,全面準確評價科研成果的價值,完善評審機制,注重市場化評價。對基礎研究成果,要對標國際前沿,實行長周期評價和同行評價。對應用研究成果,以用戶和社會評價為主,注重高質量知識產權產出。對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成果,主要評價市場應用前景和經濟效益,以用戶評價、市場檢驗和第三方評價為主。三要建立科研人員市場化薪酬機制,采用協議薪酬制、項目薪酬制等方式,建立科研人員市場化薪酬機制,加大基礎研究獎、技術發明獎的獎勵力度,突出對原創、核心研究人員的獎勵,實現精準激勵、差異化激勵。探索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激發人才活力,釋放人才紅利。

三、結語

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之本,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一刻也離不開自主創新。打造技術一流的測井公司,必須要加快構建新型研發體系,推進數字化轉型,緊緊抓住管理、技術、人才這幾項關鍵核心要素,配套完善高效的科研激勵機制,確保關鍵核心技術穩定供給,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猜你喜歡
測井人才科技
一種基于組分補償的二維核磁共振測井數據高精度處理方法
人才云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地球物理測井與解釋》課程的教學改革
我國測井評價技術應用中常見地質問題分析
人才的開發和使用是一門科學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毛遂自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