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習式心理健康教師成長工作坊的探索歷程與實踐模式

2022-11-24 10:58洪慧芳
江蘇教育 2022年72期
關鍵詞:研習沙盤工作坊

洪慧芳

一、研習式心理健康教師成長工作坊的初衷與目標

心理健康教師是一個需要不斷自我成長的職業,不僅體現在專業技術的精進上,更體現在對自我生命的追問與養護上。為此,筆者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師的成長路徑,構建了區域性積極心理深度教研體系,包括主題融合教研、體驗教研及同題異構教研、興趣教研、研習教研。[1]研習式心理健康教師成長工作坊(以下簡稱“研習工作坊”)正是其中第4層教研的載體。

研習工作坊誕生于2016 年。當時,福建省泉州市的心理教研體系已探索出體驗教研和興趣教研2種模式,但這2種模式還不能完全滿足心理健康教師的成長需要。心理健康教師在教研中找到歸屬感和興趣點的同時,也被激發了對職業發展的期待,希望更系統地學習心理輔導技術,更深入地探討心理領域的主題。于是,研習工作坊應運而生,以服務于心理健康教師職業的縱深發展為目標。

二、研習式心理健康教師成長工作坊的發展歷程

筆者從2013 年開始探索心理健康教師成長工作坊,將之界定為促進教師成長的各種具有系統性、系列性統籌安排的活動總稱。[2]研習工作坊延續了心理健康教師成長工作坊的精髓,經歷了3 個發展階段,是一項伴隨心理健康教師職業發展的行動研究,為不同興趣點和擅長點的心理健康教師提供了職業發展的舞臺。

第一階段(2016.3~2016.10)是探索期,筆者探索了團體輔導研習工作坊和沙盤研習工作坊。此階段,研習工作坊的發展指向體驗的“深刻性”和技術的“專一性”。體驗的“深刻性”指團體輔導研習工作坊圍繞心理健康教師的個人成長,從“家”的角度切入,從更深層次探索心理健康教師與原生家庭、現有家庭的關系。技術的“專一性”指沙盤研習工作坊以創新沙盤的帶領方式為主要目標。沙盤療法的魅力不僅在于成長陪伴或者作品解讀,更在于個體的自我成長。由不同形式、不同創意承載而成的沙盤研習,將帶領心理健康教師尋找自我生命的疆界、發現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內心的呈現。以上2 種研習工作坊均為封閉式團體,每月開展1 次活動。

第二階段(2016.10~2019.3)是發展期,研習工作坊的發展指向主題的“深入性”和技術的“系列性”。筆者將“家”的主題進一步拓展,轉化為家庭夫妻關系研究和親子依戀關系研究2個工作坊,這是主題“深入性”的第一個體現。家庭夫妻關系研究研習工作坊以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戈特曼的理論為依據,深入研究家庭中的夫妻關系;[3]親子依戀關系研究研習工作坊以依戀理論為依據,深入研究家庭中的親子關系。主題的“深入性”還體現在亞隆團體研習工作坊的誕生。亞隆團體研習工作坊以研讀美國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著作《叔本華的治療》為主要形式,探索小說中蘊藏的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理念與技術。[4]技術的“系列性”體現在沙盤研習工作坊的第二階段,注重探索主題式的系列性工作坊,圍繞同一主題創新帶領技術,并開啟兩年一期的封閉式團體模式,每學期開展2~3次活動。

第三階段(2019.3 至今)是穩定期,研習工作坊的發展指向主題、技術的“多維性”和形式、載體的“多樣性”。此階段,研習工作坊全面“開花”,家庭教育主題研究新加入了正面管教研習工作坊,技術涉及“沙盤”“繪畫”“亞隆”“敘事”“心理劇”“卡牌”,形式包含了體驗分享、讀書討論、案例研討等,且兩年一期、一學期1~2 次的活動模式得以固化。

三、研習式心理健康教師成長工作坊的特色、模式與實施策略

(一)研習工作坊的特色

1.包容性、接地性強

在與同行交流時,筆者發現有些地區以某心理學流派或某心理技術作為心理健康教師教研學習的載體。這樣的教研策劃雖然有利于心理健康教師深入學習技術,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忽略了教師的職業興趣。筆者更傾向于“百家爭鳴”的學習氛圍,只要是有利于提升個案概念化水平、有利于掌握技術、有利于個人成長的內容,都適合研習工作坊。因此,研習工作坊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可以容納多種多樣的學習載體。因為每一個研習工作坊都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并且每一次主題都經過用心推敲,所以研習工作坊深受心理健康教師的喜愛,符合心理健康教師的需求,有較強的接地性。

2.系統性、持續性強

目前,研習工作坊包含2 大類型:家庭教育主題研究(家庭夫妻關系研究、親子依戀關系研究、正面管教)研習工作坊與各種流派技術(“沙 盤”“繪畫”“亞 隆”“敘事”“心 理 劇”“卡牌”)的研習工作坊。二者均注重系統性與持續性,不僅依托專業書籍、文獻與系統培訓,還通過原創設計、解讀文獻與書籍、改良體驗方式等落實相應的研習內容。以家庭教育主題研究研習工作坊為例,系統性體現在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在其中感知家庭中的各種關系,從不同視角、不同立場、不同互動體驗中覺察自己的家庭角色,這樣既疏通了他們與家人的關系,又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生與家長,從而更好地應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行為,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專業技術的研習也因相匹配的載體更具系統性,能幫助教師逐步實現對技術的系統理解與體驗。另外,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與調整研習工作坊的運行機制,讓研習工作坊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持續性。

3.反思性、創造性強

筆者構建研習工作坊不僅是為了搭建學習、體驗的平臺,也是為了鍛煉心理健康教師的學習力、反思力與創造力。筆者與各研習帶領教師一起深度理解、思考與創造。如沙盤研習工作坊的目標是創新沙盤的帶領方式,家庭夫妻關系研習工作坊將書本上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體驗,亞隆團體研習工作坊則利用小說探索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奧秘等。每位研習帶領教師都在自己的領域不斷翻新與深耕,帶領參與研習的教師一起找到屬于自己的興趣點和擅長點,促進職業發展。

(二)研習工作坊的模式

1.“尋”:物色適合的研習帶領教師

研習工作坊脫胎于興趣教研,因此,筆者物色的研習帶領教師均在興趣教研中有過帶領經驗。筆者一般會設置一年到一年半的帶領孵化期,還會邀請他們在主題融合教研的不同教師群體中帶領活動,檢驗他們擔任帶領者的能力。當他們有穩定的帶領理念和技術、有獨立設計工作坊方案的能力、有反思工作坊的能力時,就具備了獨立帶領工作坊的實力,筆者就會邀請他們擔任研習帶領教師,展開一段更深入的職業探索之旅。

2.“定”:確定相應的研習方向與架構

筆者會與研習帶領教師進行多次深入交談,確定研習工作坊的方向與架構,鼓勵他們明晰興趣點,選擇相對固定的學習載體開展活動。在與筆者共同討論后,研習帶領教師確定第一次研習活動的內容與方式,隨后在團體中發布招募公告,組建研習團隊,制定相應的研習規則。

3.“試”:開展試驗性研習工作坊

為了確保研習工作坊的效果,我們將第一次研習活動界定為試驗活動,其與正式活動的區別在于主題的選擇。有的研習工作坊因為參與教師均參加過興趣教研,會直接延續已有主題;有的研習工作坊則因為全新的參與教師而重啟興趣教研階段的活動主題。

4.“調”:根據研習結果調整研習方案

筆者全程參與研習工作坊并評估研習效果。第一次研習后,筆者根據參與教師的反饋及自己的評估,與帶領教師進一步確定下一次研習的方案和注意事項。通過對兩次研習活動的評估與反饋,我們基本可以確定研習工作坊的學習載體和風格,并逐漸形成穩定的研習頻率。

5.“思”:定期反思研習工作坊的效果

在形成穩定的研習風格后,筆者以一年為單位,在中期和末期反思研習工作坊的開展效果,并在下一年思考調整策略。每一期研習工作坊結束后,筆者會與帶領教師一起反思、討論下一期研習工作坊的推進方向與策略。

6.“續”:做好多期研習工作坊的銜接

研習工作坊目前穩定的開展頻率為兩年一期,但因為每個研習工作坊的起始時間不同,所以研習工作坊的銜接不完全同步。筆者會與帶領教師一起做好前一期工作坊的收尾與新一期工作坊的開啟準備工作。目前,研習工作坊的參與對象為曾參與過體驗教研的教師,未來會做更大范圍的延伸,惠及全市心理健康教師。

(三)研習工作坊的實施策略

1.螺旋式演進策略

研習工作坊發展到第3 階段時,我們設計了兩年一期、一學期1~2 次不斷螺旋式演進的實施策略。有的參與教師由于精力和時間有限,不能全程參加研習,但如果他們有足夠的興趣,就可以參加不同期的研習。

螺旋式演進策略指每一期研習工作坊并不完全復制之前的內容和模式,而是在上一期研習工作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延伸、聚焦、前進,從而達到鞏固與提升的效果。筆者會在第二期研習工作坊開啟之前與帶領教師討論并確定工作坊的整體設置,通過復盤第一期工作坊的得失,奠定第二期工作坊的整體走向??赡苁峭恢黝}選擇不同的學習載體,也可能是不同主題探尋相應領域的核心問題。如第二期家庭教育主題研究的多個工作坊并沒有復制第一期工作坊的內容,而是繼續探索新的主題,并在其中復習或串聯以往內容。又如每一期繪畫研習工作坊雖然以不同的畫作類型作為學習載體,但是會讓參與教師回憶、對比自己前一期的作品,從而在解讀中看到彼此的成長,既鞏固已掌握的繪畫技術,又解鎖新的繪畫解讀技能。

2.人文式進退策略

研習工作坊的難點在于參與教師的堅守與練習。為此,我們制定了人文式進退策略,即研習工作坊的準入與退出具有人文性。第一,我們會在研習工作坊開始前招募參與教師,他們可以在第一次活動后再確定是否加入;第二,參與教師每學期可以請一次假,如果恰巧一學期只有一次活動,那便自動退出工作坊;第三,退出的教師可以在下一期重新加入工作坊;第四,若遇到病假、產假等特殊原因,我們會為參與教師保留參與席位;第五,我們允許在特殊情況下的遲到或缺席,如工作坊與教師的工作或生活事務沖突時,他們在活動期間及時趕到,就不算缺席活動。這樣的策略保證了參與教師的參與度,也盡可能保護了他們的積極性。

3.激勵式反饋策略

在帶領教師帶領工作坊的起步階段,筆者會在創意、資源等方面提供盡可能多的支持,還會持續作為他們的支持者,反饋活動的優點和改進建議,積極創造機會讓他們帶領其他教研層次的團體活動,提高其帶領工作坊的能力。

4.補償式帶領策略

研習工作坊的穩定推進還面臨帶領教師缺席的挑戰。當帶領教師即將休產假時,筆者就會啟動補償式帶領策略,即在帶領教師產假前后增加研習頻率,或由筆者代替帶領教師,發起讀書、研討活動,鞏固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

四、研習式心理健康教師成長工作坊的實踐反思

在開展研習工作坊的實踐過程中,筆者經歷過策劃活動的“理想主義時期”,即從理想的角度,每一個研習工作坊在每學期都需要開展多次活動,鍛煉帶領教師的同時也給參與教師盡可能多的沉浸機會。然而現實是,帶領教師的設計精力有限、參與教師的參與精力有限,于是,研習工作坊便形成了穩定的開展頻率。這反而在無形中給了帶領教師、參與教師一些空間和時間去消化、成長。未來,我們將維持這樣的穩定頻率。同時,筆者也物色了新的研習帶領教師,還會增加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取向、認知行為治療取向、表達性藝術治療取向、完形取向等研習工作坊。當然,如果參與教師能穩定扎根于同一個研習工作坊,從中生發出新的或更深入的興趣點,讓研習工作坊既能“開枝散葉”又能“孕育新生”,那就是更美好的愿景了。

猜你喜歡
研習沙盤工作坊
工作坊模式下汽車保險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師生共生研習 點燃課堂活力
奇妙的沙盤游戲
ERP電子模擬沙盤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
沙盤活動設計、實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盤活動開展為例
名師工作坊促農村教師成長
拒絕入侵
赫山區小學語文工作坊促教師專業成長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實例研習課程設置構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