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染行業水污染防治工作進展及建議

2022-11-24 08:12劉添濤
染整技術 2022年9期
關鍵詞:染整精加工印染

劉添濤,林 琳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北京 100027)

印染行業是紡織工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印染廢水排放量約占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的70%,是紡織產業鏈中水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環節之一。同時,國務院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定印染行業為專項整治10 大重點行業之一?!笆濉逼陂g,印染行業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十四五”期間,印染行業要繼續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促推生態文明目標的實現。

1 行業現狀

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7—2017),印染行業包括棉印染精加工、化纖織物染整精加工、毛染整精加工、麻染整精加工、絲印染精加工、針織或鉤針編織物印染精加工。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分析可知,2021 年,雖然受到疫情、限電限產、原材料價格高漲等因素影響,印染行業生產依然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規模以上企業印染布產量為605.81 億m,同比增長11.76%。2015—2021 年,印染行業規上企業印染布產量由509.53 億m 增長到605.81 億m,增長18.90%,詳情如圖1 所示。截至2022 年2 月,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公開系統公布數據顯示,印染行業共核發排污許可證企業數3 619 家。其中,棉印染精加工1 493家,占比41.25%;化纖織物染整精加工1 569 家,占比43.35%;毛染整精加工311 家,占比8.59%;針織或鉤針編織物印染精加工187 家,占比5.17%;絲印染精加工47 家,占比1.30%;麻染整精加工12 家,占比0.33%。

圖1 2015—2021年規上企業印染布產量情況[1]

2 工作進展

2.1 印染廢水污染物主要來源及產排污情況

棉及其混紡織物印染加工的廢水主要為前處理、染色和印花廢水,整理廢水占比小。前處理廢水CODCr平均質量濃度在3 000 mg/L 左右;染色廢水主要污染物是助劑和殘留的染料,其中,CODCr質量濃度為500~2 500 mg/L,色度為300~500 倍;印花廢水主要包含染料、糊料和助劑等污染物,CODCr質量濃度為1 200~2 000 mg/L,總氮質量濃度為50~300 mg/L;整理工序廢水量較小,除了主要有纖維屑之外,還包括油劑、漿料和樹脂、甲醛等整理劑[2]。

化纖機織物印染加工污染較輕,化纖機織物上漿少且雜質少,易退漿,總體CODCr質量濃度低,一般為800~1 200 mg/L。純滌綸仿真絲綢產品前處理生產過程中采用堿減量生產工藝,廢水中的CODCr高達10 000~30 000 mg/L。

針織物由于織造過程中不上漿,印染加工過程中不需退漿處理,廢水中污染物質量濃度相對不高,CODCr質量濃度為500~1 000 mg/L。

毛印染廢水主要來源于染色工序,包括染色殘液及漂洗水。與棉印染廢水相比較,毛紡織印染廢水中污染物濃度不高,色度不深。毛粗紡織產品印染廢水污染物濃度相對較高,廢水CODCr質量濃度為450~850 mg/L,而毛精紡印染廢水含污染物濃度則較低,廢水CODCr平均質量濃度為250~400 mg/L。

麻及其混紡織物在退漿、初漂、絲光、復漂、增白、染色或印花過程中排放的廢水量與棉紡織品相近。印染廢水中包含殘余染料、漿料、纖維屑和各種助劑,廢水CODCr質量濃度為500~900 mg/L。

絲綢印染廢水主要產生于練漂、染色和印花工序,整理工序產生少量廢水。練漂廢水主要含有絲織物上的天然雜質、絲膠、淀粉漿料以及酸、堿等,廢水的有機物質含量高、色度低、偏堿性。染色和印花廢水主要包括殘余的染料和助劑,廢水中有機物含量低,廢水CODCr質量濃度為400~800 mg/L。

2.2 環保標準體系建設情況

國家和地方發布了一系列印染行業用水和廢水排放相關標準。

在取水定額方面,頒布實施了《取水定額第4 部分:紡織染整產品》(GB/T 18916.4—2012)。

在清潔生產標準方面,頒布實施了《清潔生產標準 紡織業(棉印染)》(HJ/T 185—2006)和《印染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2016 年啟動了《印染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修訂工作,修訂版本征求意見稿于2019 年公開征求意見,目前尚未發布實施。

在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方面,2012 年頒布實施了《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287—2012)。2015 年3 月31 日和2015 年6 月17 日生態環境部分別發布了《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287—2012)修改單和關于調整《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287—2012)部分指標執行要求的公告。2018 年啟動了4 項標準的修訂工作,修訂版本征求意見稿于2019 年公開征求意見,目前尚未發布實施。

在排污許可和自行監測方面,頒布實施了《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紡織印染工業》(HJ 861—2017)、《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紡織印染工業》(HJ 879—2017)、《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紡織印染工業》(HJ 990—2018)。

在廢水治理方面,頒布實施了《印染行業廢水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紡織染整工業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 471—2020)、《紡織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HJ 1177—2021)。

2.3 清潔生產技術應用情況

近年來,印染行業通過運用全過程清潔生產技術,加強印染行業清潔化改造工作,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提升行業水污染物防治水平。具體措施包括:

(1)采用高效、環保的染化料和助劑。采用高性能、高上染率的染料、納米涂料等環保型染料,采用代用鹽、代用堿、尿素替代劑、環保型增稠劑、環保高效整理劑等環保型助劑,從源頭削減或者避免污染物的產生。

(2)采用棉機織物高效短流程退煮漂、化纖機織物連續平幅前處理、針織物連續前處理、小浴比間歇式染色、化纖與棉混紡織物練染一浴法染色、涂料印花、數碼噴墨印花、轉移印花等少水印染技術裝備,降低水耗,減少廢水排放量。

(3)采用生物酶前處理、冷軋堆前處理、冷軋堆染色、低鹽或無鹽活性染料染色、液態分散染料印染、分散染料堿性浴染色、低尿素活性染料印花、無氟防水整理、機械整理、絲光堿回收利用等減少化學品使用的技術或工藝,減少水污染物產生和排放。

(4)采用冷凝水、冷卻和中水回用、逐格逆流漂洗等技術,提高水重復利用率。

2.4 末端治理技術應用情況

印染行業廢水主要采用物化處理+生物處理或物化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的綜合廢水處理工藝。深度處理主要包括曝氣生物濾池、膜分離、臭氧氧化等高級氧化處理技術。

采用分質預處理技術對退漿廢水、堿減量廢水、化纖織物精練含油廢水、活性染料高鹽廢水進行分質預處理,預處理后進入混合廢水進行生化處理。對絲光廢水進行淡堿回收處理后回用于生產工藝或進入混合廢水進行生化處理。對感光制網工藝和毛染整含鉻廢水單獨處理并在車間排放口達標排放。

3 主要問題

3.1 低成本高效率廢水處理技術需進一步突破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印染行業廢水治理技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工藝技術路線,但現行治理技術仍存在一些需要突破的問題。如廢水深度處理與回用綜合成本高,行業整體中水回用率難以進一步提高;滌綸織物印染廢水中總銻、印花廢水中氨氮和總氮、活性染料染色廢水中高鹽等處理效果不佳,影響廢水穩定達標;缺少穩定的耐高溫菌種,導致廢水處理技術達不到理想效果。需進一步開發低成本高效率的印染廢水處理和回用技術,提高廢水處理效率,降低廢水處理成本,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3.2 加快推進印染企業園區化發展

推動印染行業工業園區建設,引導印染企業逐步向工業園區集聚,實現集約化發展,是推進印染行業改造提升、加強水污染防治的重要舉措。目前,在推進企業進入園區集聚發展的過程中,部分地區對于不在園區的現有印染企業不能合理規劃印染園區建設土地,推進合法經營企業進入產業園區集聚發展;部分地區園區規劃推進多年,難以落地實施,對企業原地改造提升帶來不確定性;部分地區的園區規劃在土地、排污指標、能耗指標等方面限制過于嚴格,給搬遷入園的企業發展帶來局限。通過推進合法經營企業進入產業園區集聚發展,解決一些地區長期存在的印染企業“技改瓶頸”和地方政府“管理瓶頸”問題,提高行業水污染防治整體水平。

3.3 環境保護標準亟需進一步完善

(1)現行《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287—2012)印發及其修改單在執行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如間接排放問題等,對企業提標改造、技改環評等工作帶來困擾。2018 年啟動修訂工作,至今修訂稿仍未印發實施。

(2)《清潔生產標準 紡織業(棉印染)》(HJ/T 185—2006)、《印染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兩項印染行業清潔生產相關標準都是2006 年制定,已經實施15 年,其間印染行業清潔生產技術和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標準對推進行業清潔生產已經不能很好地發揮引導和支撐作用。2016 年啟動了《印染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修訂工作,但至今修訂稿仍未印發實施。

(3)《取水定額第4 部分:紡織染整產品》(GB/T 18916.4—2012)已實施10 年,其間印染行業水耗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標準對引導企業節約用水、減少廢水排放已經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2020 年啟動了《取水定額第4 部分:紡織染整產品》修訂工作,但至今修訂稿仍未印發實施。

(4)棉紡織品和化纖紡織品是紡織行業兩大類產品,目前化纖紡織品的加工消費量已超過棉紡織品。這兩類產品加工技術差異較大,《清潔生產標準紡織業(棉印染)》(HJ/T 185—2006)已經不適用于化纖印染生產。

4 具體措施

4.1 加強排放標準的制定和更新

盡快修訂完成并發布實施《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新版本、《印染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和《取水定額第4 部分:紡織染整產品》(GB/T 18916.4—2012)修訂版本;啟動《清潔生產標準 紡織業(棉印染)》(HJ/T 185—2006)的修訂工作;制定《清潔生產標準紡織業(化纖印染)》標準。

4.2 加快推進印染企業園區化發展

(1)推進合法經營企業進入產業園區集聚發展,通過合理規劃印染園區建設土地,并出臺相應的資金等配套政策,引導印染企業向規范的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集聚,形成集約低碳型發展,實現印染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2)推動現有園區規范化建設,提升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的環境管理能力,加強管網建設,實施雨水分流、清污分流、污污分流,提高園區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

4.3 進一步發揮技術創新對水污染防治的支撐作用

加大印染行業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強化源頭削減和過程控制。突破低成本、高回用率廢水深度處理技術,實現高回用率、綜合成本最小化。

(1)推廣應用環保型染料和印染助劑,例如印花企業采用低尿素活性染料或采用尿素替代劑,棉印染企業采用低耗鹽型染料或低鹽助劑。

(2)推廣針織物連續前處理、化纖機織物連續平幅前處理、冷軋堆前處理和印花、小浴比間歇式染色、高牢度涂料印花、數碼噴墨印花、機械整理、活性染料低鹽染色、分散染料堿性染色、滌綸織物少水連續軋染、低尿素活性染料印花等少水印染技術,減少水資源消耗和廢水排放。

(3)推廣生產過程中逐格逆流水洗、冷卻水、冷凝水回收利用,絲光堿回收利用,提高水回用率。

(4)加強廢水深度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實現高回用率、綜合成本最小化。大幅提高高級氧化、膜分離等深度處理技術的應用面,提高行業水回用率整體水平。

4.4 加強末端治理,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

(1)加快推廣高級氧化和膜分離等廢水深度處理及回用技術,加快高鹽印染廢水處理技術、高氨氮印染廢水處理技術、低成本高效印染廢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的研發和示范,提高末端治理水平和中水回用率。

(2)經深度處理后的回用水用于印染生產過程。

(3)分區域、分流域制定實施印染行業水污染防治方案,升級改造廢水治理設施,提升廢水治理設施處理能力,確保穩定達標。

4.5 加強行業環境監督與管理

(1)鼓勵開展園區層面的清潔生產審核,建立對已實施清潔生產審核企業的長效管理機制,提升行業園區的環境治理水平。

(2)開展企業的節水診斷、水平衡測試、用水效率評估,嚴格用水定額管理,推動印染行業達到先進用水定額標準。

(3)加強印染企業排污許可證后監管,重點檢查自行監測、臺賬記錄、環境管理等要求的落實情況,排污限期整改通知書中整改要求的落實情況等。繼續推進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

猜你喜歡
染整精加工印染
《紡織染整助劑產品中異噻唑啉酮類化合物的測定》等2項紡織染整助劑行業標準發布
《紡織染整助劑產品中異噻唑啉酮類化合物的測定》等2項紡織染整助劑行業標準發布
打造“一企一精品”,柯橋區印染 品牌全媒體推廣活動啟動
“染整節能減排新技術”課程的教學與實踐研究
試析幼兒園創意印染活動的開展意義及策略
印染書香
飛機部件精加工的研究與裝配型架中的調整
空壓機缸體材料成型與加工方案規劃與應用
初中英語教學的“精加工”策略再探
初中英語教學的“精加工”策略再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