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孔門四科”之德到《世說新語》之德 *
——看兩代“德行”的變遷

2022-11-25 08:23高明峰張賀媛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慎言孝悌信義

高明峰,張賀媛

(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記述了魏晉文人的思想和言行,其中的記載頗為真實豐富。我們可以通過研讀《世說新語》的文本來探究當時文人的言行。此篇文章就是通過《世說新語·德行》,結合孔門四賢和秦漢儒家思想,來探究《世說新語》中描述的魏晉時代背景下德行的變遷,進而挖掘為當時士人所崇尚的德行的淵源,并尋其新變。在瀏覽前人的研究時,發現學者們不僅提出了很多具有新意的探索點,還發現了許多更有價值的研究方法、研究理念。在關于《世說新語·德行》的研究中,學者大多研究德行的某一方面,或者研究《世說新語》之德行本身。本文希望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探討先秦時期的德行與《世說新語》德行思想的變遷,得出一些新的認識。

一、《世說新語》之德

《世說新語》作者為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史稱其“愛好文義,文辭雖不多,足為宗師之表?!盵1]1本書分為德行、言語等三十六門,共一千一百三十三則,德行篇占四十七則,其中講述了漢末至東晉,士族階層認為應該學習的美好道德品行和準則規范。此書編者劉義慶繼承和發展了“孔門四科”的分類方式,把這本志人小說的第一門列為德行篇。把德行仍然放在首篇位置上,可以看出雖然魏晉時期德行思想有所變化,但名人志士依舊十分重視自身的修養,肯定德行在當時生活中的主要地位。本文依照《世說新語·德行》中的人物形象總結其德行,并將德行的種類分為:仁愛、孝悌、慎言、清廉、信義等方面。

(一)德中仁愛

仁愛之德到了魏晉時期依然被士人所重視,這種思想在《世說新語·德行》有所體現,例如十八則裴令公“損有余,補不足,天下之道也”[1]26的大道之行;二十四則郗公吐飯“還吐與二兒,后并得存”[1]30的親情之愛;二十五則顧榮“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1]31的愛人之心;三十一則庚公“寧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1]39-40的古之美談;三十三則謝太傅向兄為老翁求情的同情之愛等,作者通過記錄軼事見聞來刻畫人物形象,體現其仁愛所在。再比如三十七則簡文帝“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1]46-47更是把仁愛推物及人了。表現仁愛之德的章則還有第一則、第十一則、第二十二則、第三十六則、第三十九則等,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傮w而言,作者在記錄這些故事時是從自愛、愛人等方面來展現仁愛的。并且按照一種從自愛到愛人再到愛民愛物的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書寫。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在這方面劉義慶沒有設限,但是他們都是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或正面,或側面地體現出人物的仁愛之心?!叭蕫邸痹诘滦衅屑s占十三則,是占比較大的分類,可見“仁愛”德行在魏晉時期仍然是品評人物十分重要的標準。

(二)德中孝悌

孝乃本出人情,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傳統美德,是不分時代的?!妒勒f新語》中表現“孝悌”的章則也有不少,例如十四則王祥事母,后母想殺王祥,王祥得知此事后,跪在后母面前請求處死,后母因此感動醒悟;十七則王戎死孝,探討了和嶠以禮數盡孝和王戎以死盡孝何者更顯孝道;三十則范宣受傷大哭,只因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像這樣體現“孝悌”的篇章還有二十則滅性之饑、二十六則奴價倍婢、二十九則長豫謹慎、四十二則試守孝子、四十三則羅母焚裘、四十五則純孝之報等等?!妒勒f新語·德行》通過形態各異的孝道形象,來宣揚和尊崇“孝悌”思想。在德行類中講述孝道故事的有14則,幾乎占了整個德行篇的三分之一,占比如此之大,可見魏晉時期人們對孝悌文化的重視程度。在魏晉時代,“孝”是品評人物的重要標準,也是統治者選拔人才所看重的品質。王綏“試守孝子”終成荊州太史,王祥“臥冰求鯉”后得高升,陳遺“獨以焦飯得活”。雖然他們并不是把“孝”當做工具,但是劉義慶在記敘故事時,的確讓他們的成功有賴于其所奉行的“孝悌”之德。

(三)德中慎言

慎言,即出言謹慎,這并不是不言不語,而是不妄加評論,不該說的不說,只說恰當的話。如第八則中太丘先生說的:“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1]13,對于功德這種抽象的東西,是沒有固定統一的衡量標準的,陳太丘正是深知這個道理,才會有此般感嘆。再如十三則中王朗有欠考慮,答應了逃難的人一同搭船,等賊寇追上又想丟掉他,這也從反面體現出慎言的重要性。慎言的章則還有十五則嗣宗謹慎、三十則不宜議論等等。慎言從道德層面上講,是一種應該具有的行為規范,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慎言也是權衡利弊的表現,可以讓人躲避禍患。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政治黑暗、社會混亂的時期,想要在這樣的亂世中得以自保,慎言是士人必不可少的選擇。

(四)德中清廉

清廉在《世說新語·德行》中主要表現為生活節儉質樸,不貪圖榮華富貴,不追逐功名利祿?!办o以修身,儉以養德”,古代一直以節儉為美德,魏晉時期亦是如此?!兜滦小分瓣愄鹪勡骼柿?,貧儉無仆役”[1]11,《德行》之二十七周鎮“船小而大漏”[1]34,《德行》之三十五劉尹臨終有言:“莫得淫祀”,這些都是名人志士廉潔節儉的典范。再說二十一則中的王戎,不僅因“孝悌”而聞名,而且為人清廉清正,其父去世后,不接受送來的任何喪儀。在魏晉時期之前就有許多因為揮霍奢靡而失掉江山的故事,例如商紂王酒池肉林,過著荒淫糜爛的生活,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就大興土木,建造皇宮,這才使得秦朝一步步走向了衰亡。劉義慶把清廉之德寫入《世說新語》中,可見當時士人對奢靡之風的反思批判和諷刺,也可以側面反映出在魏晉士人的道德觀念中,清廉節儉是賢人應有的優良品行,是衡量人物品行的標準之一。

(五)德中信義

信義,即講求信義,自古以來信義就是士人立身行事的準則,在本書中也有不少描述信義的篇章。如第九條荀巨伯因重視友情而聞名,對友忠義,舍生取義,胡人感其是個有義之人,于是撤兵離去,使這座城池得以保全。最終之所以可以“一郡并獲全”,正是因為他的忠信。忠肝義膽,歷來是君子的象征,在魏晉時期也不例外,忠義、氣節也是魏晉士人所肯定的德行之一。

綜上所述,在《德行》篇這四十七則中,仁愛和孝悌的形象最多,清廉次之。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德行品評的重點?!兜滦小菲羞€有一些對其他德行的敘述,它們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篇幅較少,比較特殊,所以沒有歸類劃分,比如二十三則批評了放縱任性之風,三十九則認為離婚是一大過錯,三十五則反對不符合禮制的祭祀。還有像第四則、第五則、第四十一則等只是評價了士人德行的好壞,并沒有提及德行,也沒有講述故事來樹立人物的形象。

二、《世說新語》之德的淵源

雖然《世說新語》中的德行思想較之前有了許多的新變,但《德行》篇中記載的內容仍然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因為時代的發展和生存的需要,每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都多有不同,德行準則也會有所不同。而追溯《世說新語》之德的淵源,可以從論語中的德行四哲入手,結合秦漢之際的儒家思想進行思考。

孔子的弟子按其不同的特長或專長可以分成四類:德行、政事、文學、言語,這四類被稱為孔門四科。這里孔子把德行也列為是一類專長可見他對德行的重視,認為這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問。而《世說新語》也正是受到了孔門四科的影響才以德行為第一??组T四科中的政事、文學、言語這些都是外在能力可以表現出來的,而德行卻是由內及外的,是相比之下比較抽象的學問,但它的地位絕對不亞于其他三者。

《論語·先進》有言“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盵2]106也就是說孔子認為在德行方面,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弟子四人的思想和行為是比較杰出的。這四人的道德形象是儒家德行思想的集中體現,了解了孔門德行科這四位哲人的形象就可以進一步了解當時的儒家德行觀,從而發掘其對《世說新語》之德的影響。接下來我們仍然把德行分為仁愛、孝悌、慎言、清廉、信義這五類,繼續探索《世說新語》中每個方面德行的淵源。

(一)仁愛之淵源

仁愛是孔子心中的理想品格,被歷代儒學家所推崇,孔子十分重視“仁”,并把“仁”作為其學說的中心?!叭省奔慈收邜廴?,而孔子把“仁”解釋為“愛人”是基于“親親”的思想,也就是孔子所說的“仁音,人也,親親為大”。這里的愛人是從愛自己,再到愛自己的親人,最后在以這些愛為基礎達到真正的愛人?!墩撜Z·雍也》中有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盵2]50-58這句話就很好地解釋了由愛己推為愛人的理念。而《世說新語·德行》也正是從愛己開始,進而愛人,最后愛人愛物。

如果從孔門四哲的形象來追溯仁愛的淵源,也是有據可依的,例如冉雍,字仲弓,孔子有言“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認為仲弓的父親雖然“賤而行惡”但是卻生下了像仲弓這樣氣度寬宏的兒子??鬃訉ζ溆小坝阂部墒鼓厦妗敝u??鬃訉ζ渌茏訌膩頉]有這樣的高度評價??鬃优R終時在弟子們面前也曾夸獎他說:“賢哉雍也,過人遠也?!盵2]47-53他的德行修養深厚,“雍也,仁而不佞”,這也是孔子對仲弓的評價,孔子認為仲弓是有仁德的人,而有仁德的人是不會因為能言善辯而諂媚于人的??鬃拥牡茏宇伝匾蔡岢觥翱思簭投Y為仁”,孔子贊他“三月不違仁”,這都是先秦時期儒學仁愛思想的體現。而這種自愛、愛人的表現在《世說新語》的《德行》篇中有了更加深刻和具體的表現。

(二)孝悌之淵源

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可見在儒家思想中“孝悌”也是“仁”的根本表現,只有愛自己的親人后,才能不斷推己及人,做到真正的仁愛。在孔門四哲中孔子贊美閔子騫的孝悌,這也是《世說新語·德行》中“孝悌”思想的根源。

閔損,字子騫,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鬃釉潛P他:“孝哉,閔子騫?!遍h損更是有“蘆衣順母”的典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流傳至今,他主要以其孝道超群而聞名,被后人稱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十分重視他,認為他成熟穩重。我們不難從《世說新語·德行》中的王祥身上看到子騫的影子。閔子騫因孝聞名,受到后母所虐卻依然盡孝,而王祥后母也厭惡他,他“抱樹而泣”,而后“臥冰求鯉”,最終也感動了后母,兩人的經歷十分相似。再說十七則中的王戎死孝,也可以追溯先秦時期的儒家文化,盡死孝是先秦就有的,到了魏晉時期依然繼承了這個傳統,認為這是一種美德。再如范宣因“身體發膚,不敢毀傷”而哭泣,也與孔子所言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謀而合。

(三)慎言之淵源

由于當時政局動蕩,戰亂頻發,士人為了保全性命,必然要謹慎行事。他們長期處于朝不保夕的焦灼生活中,只有慎言慎行才可避免禍患,逃避戰爭。

如果追溯《世說新語·德行》中慎言的根源,可以結合儒家經典之《論語》來進行分析。儒學講求言語場合之慎,例如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出了“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儒學也講求言語對象之慎,如孔子倡導對父母的過失要“勞而不怨”,子貢提出和老師談話遇到敏感話題時應做到“美玉韞櫝”等等,此外儒學還注重言語內容之慎,如子貢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2]75,也就是說孔子從來不妄言天道和天性。這些都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慎于言語,在面對不同場合,不同對象時都可以說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言語。而《世說新語》之德行中關于陳太丘、阮籍等人的故事也體現了儒學中的慎言思想,《世說新語》中的慎言思想是對先秦時期儒學慎言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四)清廉之淵源

在儒家學說的清廉思想中,孔子十分欣賞顏回安貧樂道的思想,認為人不應該過度地追求物質生活的奢靡,應該為人正直,虛心求學?!妒勒f新語》中的清廉思想正是以此為淵源。

孔門四哲中顏回以清廉著稱,后世的清廉思想也受到了他的感化和熏陶。顏回,字子淵,又稱顏淵?!墩撜Z》中關于他的德行最膾炙人口的就是《論語·雍也》中的:“賢哉,回也![2]87-98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始終保持著安貧樂道,怡然自樂的心態,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鬃咏o予了他極高的評價,在他死后十分傷心,《論語·雍也》有言“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3]152-160。而《德行》篇中的陳太丘“貧儉無仆役”,周鎮“船小而大漏”的清廉德行大概就是受到像顏回這樣的儒學人物的影響。再如王恭“身無長物”的節儉在當時也被稱為是很好的德行之一,可見《世說新語》之德行中的清廉思想是從儒學中延伸和發展的,雖然時代變遷,但是“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思想仍然存在,并且在《世說新語》中“廉”“儉”是十分難得的高尚德行。

(五)信義之淵源

“信義”是孔門賢人用來自省的重要德行,雖然孔門四哲人物形象中并沒有一位賢人被稱為是“信義”的代表人物,但它依然是儒學思想的必備之德行?!墩撜Z》有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近于義,言可履也”??梢娫诳鬃铀枷胫行帕x的重要性?!妒勒f新語》中的“信義”也就是以此為淵源不斷發展的?!妒勒f新語》記錄的大多是魏晉時期之事,此時政治黑暗,國家動蕩不安,統治者獨攬大權,士人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難以生存,許多知識分子都被政治當局所害所殺。而士人為了逃避亂世,不得不掩蓋自己的真實言行,對于政治局面不敢諫言者多矣。加之當時的連坐制度盛行,士人更不敢仗義執言、信義為先。在這樣的環境下,《德行》篇中第九則的荀巨伯愿“寧以吾身,代友人命”,第十三則中的華歆“信守承諾,不急相棄”就更加難能可貴了。在第十三則中,作者把王朗與華歆的行為進行了比較,顯然更加看重華歆的德行,認為他既守信義,又能助人,對他有較高的評價。從這些方面我們不難看出《世說新語》之德行與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有著相通之處,都把信義作為應該被敬重的美德。

三、《世說新語》之德的新變

(一)新變的背景

不可否認,《世說新語·德行》中有許多繼承孔門四科思想的地方,在德行方面都是十分重視仁愛、提倡孝悌、贊揚忠義、尊崇清廉,認為這些都是名人志士應該擁有的德行,并贊美擁有這樣德行的人。但是《世說新語》主要記載的是東漢后期到魏晉時期的言行軼事,劉義慶本人又是南朝宋時期的人,使得《世說新語·德行》中的思想必然會有自己的時代特征,有自己時代的主流思想觀念。

《世說新語》所講述的故事大多發生在東漢到魏晉時期,這是一個大漢繁榮時代之后的大紛亂時期,此時正是玄學盛行的時期,儒家學說的地位也有所動搖。在政治上,統治者實行恐怖的高壓專制,呈現出一片黑暗的恐怖專制局面。德行不再成為君王求賢的必須標準,曹操更是提出了“不忠不孝而唯才是用”的想法,這更是為后世君王所采用。但有些諷刺的是,君王以此納賢卻也以此為借口殺害士人,孔融、嵇康等人正是因此被害。這些士人有著儒家思想中的優秀德行,但也因此被迫害,這樣的遭遇讓士人不得不思考和轉變其德行與思想。

除了政治統治上的影響,社會政治結構、思想文化的變化、清談的盛行等都是《世說新語》之德新變的原因。士人階層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壯大,也因為生存等原因放棄了儒家當時積極入世等的思想,把道家思想、玄學佛學慢慢帶進了自我思想中,使得這些魏晉文人呈現出“內儒外道”,多種思想融合的局面,德行上所推崇的思想也與儒家當時的思想產生了差異。

(二)由形式與禮制轉向內心

隨著玄學的發展和道家思想的傳播,使得德行中的禮制和形式到了魏晉時期不再那么重要,反而是內心的思想內涵被推到了更高的位置上。例如《論語》中有這么一句話“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就”是講父母在的時候,不要出門遠游,如果非得要遠游的話,就要有一定的方向。這就是儒家執行孝道的一種形式,而再看《世說新語·德行》第十七條: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盵2]24-25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北绕鸷蛵柨奁?,準備的一切都合乎喪葬的禮儀,但精神元氣并沒有受損,反而是王戎沒拘守禮法,卻因為哀傷過度已經形銷骨立更加讓人為他的孝道動容。[4]由此可見,這個時期形式上的那一套已經不再是規范德行的標準了。再以第三十九章為例,王子敬懺悔自己的過失,覺得自己沒什么別的過錯,只記得和郗家離婚這件事。這里與儒家傳統的三從四德也不大相同,從中也能看出此時的德行已經與儒家重禮制重形式的思想有了改變。

(三)由內心體會到避禍工具

儒家思想中的德行觀倡導士人發自內心地規范自己的德行,而孔門四科德行科的四賢都是注重自身德行的圣賢,他們的德行是由內而外表達出來的。但是到了魏晉時期,德行在社會動亂中成為了掌權者控制士人的工具,為了防止如曹操以不孝借口殺了孔融的類似事件的發生,人們不得不重視自己的言行,例如十六條中王戎云說:“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盵2]23嵇康之所以二十年不見任何悲喜之色,大概是為了避免禍患,而十五條中的晉文王“每與之言,言皆玄遠”亦是如此。

《論語》中很少講述擁有好的德行會有什么樣的回報,只是客觀地描述有德行之人的作為,但到了《世說新語·德行》敘述的故事中,好的德行往往可以給其帶來好事,或有人知恩圖報,或因之前好的德行幸免于難。例如四十五條中的陳遺,因為為人孝悌隨身攜帶了他母親喜歡的焦飯,在后來打仗作戰時,因為焦飯才活了下來。再比如荀巨伯因為自己的信義感動了盜賊,最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同時也保住了城池??梢妱⒘x慶在編寫《世說新語》時特意著重講述了德行為他們帶來的好處,或讓他們避免了禍患。

(四)忠君思想已不再是德行之必備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世說新語·德行》中并沒有十分明顯的忠君故事,可見孔子當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120-140的思想已經被打破了。由于魏晉時期政局的動蕩不安,皇權地位不斷下降,國家意識逐漸淡薄,士人身份的提高,使得忠君思想不再是必備的德行,舊的君臣思想中的不合理成分在士人的個體自由發展下無法再被認同,因此士人放棄了忠君的道德。劉義慶沒有把忠君放在《德行》篇中敘述,而是放在了《政事》篇中,可見他把忠君看作是一種政治思想,不把它歸納到德行之中。

四、結語

《世說新語·德行》在孔門四科德行科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變化,我們不可否認儒家學說對于《德行》篇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德行》篇也大部分依照著儒學。但是不難發現,之前在儒學中被認為是自身修養層面的德行,到了魏晉卻部分轉為了自保的工具,可以有更加功利的用途。無論如何,在個人自由主義盛行和道家學說的不斷發展下,《世說新語》中的德行標準是有新變的。

猜你喜歡
慎言孝悌信義
慎思·慎言·慎行
我家的慎言集訓
病榻侍母
信義兄弟
慎言
學習仁學思想傳承中華文明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教育
尷尬官司:40萬元買不斷一樁婚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