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野下廣西高校服務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思考

2022-11-25 06:27李芳黃圣賢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34期
關鍵詞:集體經濟廣西農村

李芳 黃圣賢

摘要:農村集體經濟是我國“三農”發展中重要的生產組織形式。鄉村振興視野下,各領域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格外關注,現行政策法規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謀劃不斷完善。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實現長遠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各方面共同助力。地方高校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作用重大。廣西擁有85所高校,應當充分調動高校在利用資源、發揮優勢上的積極性,深入在“人”上做文章,助力農村集體經濟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地方高校;鄉村振興

農村集體經濟是中國農村經濟的關鍵構成之一,是探索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的重要載體。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為更好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物質保證、體制基礎和重要支撐。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要把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第一要務,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持之以恒地推進”,充分肯定了鄉村振興視野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高等教育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動力,在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必須發揮重要作用。在理論與實踐上分析研究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及不足,發揮地方高校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對促進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意義于廣西這類農村經濟弱、鄉村振興挑戰多,但地方高等教育具有比較優勢的省份來說,需要格外被珍視。

一、農村集體經濟與鄉村振興

要了解農村集體經濟,必須從集體經濟的歷史入手。關于集體經濟的發展歷程,有學者將其劃分為構建期、調整期、轉型期、激活期4個階段。有的學者將其劃分為,“人民公社所有”階段、“農民集體所有”與“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混同階段、“農民集體所有”與“集體經濟組織代表行使”階段。雖然具體劃分階段的名稱有所不同,但其中蘊含的分類標準原理基本一致,即建國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末為一個階段,這一階段農民由于不能合理利用土地和勞動力、無法采取新技術、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勞動生產率明顯不高等原因,自發組織起來,開展農民互助組、初級社活動,后來發展為強制規定的“三級所有、隊為基礎”①的人民公社制度,這一階段是今天集體經濟的來源和基礎。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為一個階段,這一時間承包制度的興起,人民公社制度解體,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減緩,不斷探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組織形式。21世紀初以來為一個階段,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的外部環境發生深刻改變,一些地方的農村集體經濟逐步擺脫了弱化、邊緣化,“空殼村”的集體經濟水平不斷發展,探索出了多種多樣的實現形式。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為激發農村集體經濟活力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廣西壯族自治區雖然屬于少數民族地區,但其集體經濟發展歷程并不具有太多的特殊之處。

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史,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農村的具體體現,是農業、農村、農民真實狀態的實錄?!多l村振興促進法》中關于村級集體經濟的規定占了較大篇幅,包括第五條、第十二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八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六條、第五十五條、第六十七條等,這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對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性的重要證明。新時代,將分散經營模式逐步統一起來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能有效提升個體農戶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是發展“三農”的強勁引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激活農村發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動。全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能夠為更好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物質保證,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體制基礎和重要支撐。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全面分析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集體經濟發展的產業,能為建設現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重要的經濟保障。

二、廣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多數屬于發展薄弱地區,山地多,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勞動力少、文化低、自我發展能力弱。這些地區的集體經濟近兩年才開始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充分了解廣西農村集體經濟現狀,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村集體經濟重要性得到普遍認同,但政策針對性不足

十九大以來,廣西按照中央的工作部署,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措施狠抓不放。立足農村集體經濟的長遠發展,先后制定了《關于實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意見》《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推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實施方案》《關于嚴格防范村級集體經濟投資經營風險的通知》《關于規范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轄區地市紛紛落實,制定配套措施,如柳州市作為廣西重要地級市之一,積極落實上級布置,先后制定了《柳州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柳州市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柳州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實績專項考核辦法》等政策文件,從宏觀規劃、重點布置、監督反饋等方面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做出謀劃。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視自上而下逐級傳導,但通過整理廣西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行政部門印發的相關文件,仍可發現下級文件多為上級文件的復述,因地制宜措施不夠。

(二)農村集體經濟示范村創建火熱,但有“盆景”沒“全景”現象存在

廣西各級黨委、政府積極采取措施,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啟動資金、尋找合作社會組織、培養致富帶頭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發展顯現出不平衡態勢。具體表現為:臨近城鎮的村、有特色資源(多數為土地資源、紅色旅游資源、特色農產品資源)的村、班子成員穩定且氛圍好的村多數被打造成示范村,集體經濟發展較好。以廣西柳州市柳南區為例,雖然借螺螄粉經濟東風,農村特色產業集群效應有一定凸顯,但農村集體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并不樂觀。2020年1~9月,柳南區42個村集體經濟累計收入2102.975萬元,雖然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萬元,但收入達50萬元以上的村僅有9個,不少村子在政府扶持下,收入剛達5萬元標準,部分農村發展主動性差,滿足于依靠對外承包土地租金、政府補助資金入股政府興辦企業分紅,缺乏規劃。發展不平衡一定程度上是客觀發展條件造成的,但政策制定、機制落實、管理水平、部門配合等環節,有進一步發揮作用的空間。而且,目前廣西各地關于村級集體經濟的三年行動計劃期限已至,接下來三年或五年農村集體經濟工作如何開展,未見明確文件。

三、廣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廣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進展,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在推進改革過程中仍遇到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經營能力不足,人才支撐不夠

人才匱乏是廣西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過程中最突出的制約因素。城市化進程下農村人才大量流失,又由于人才引進培養機制不健全,高素質人才引不來、留不住,周邊省份人才“虹吸效應”強勁,給廣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隨著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廣西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已全面登記為獨立的法人機構,實現了行政性質單位與經濟組織的機構上分立。但是由于人員、經費等方面的限制,實際從事集體經濟工作的人員仍為村民委員會工作人員,但多數情況下村“兩委”工作人員不具備經營管理專業能力,頗有“新瓶裝舊酒”的味道?,F有的村民自治組織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政經一體,村社合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結構,不能較好地肩負起相應職責。在2021年村“兩委”換屆“一肩挑”背景下,這種“人崗不適”的矛盾更加嚴重。以廣西柳州市太陽村鎮山頭村為例,由于村落較為偏遠,村內年青人大多外出務工,村內黨員人數較少,村內集體經濟發展有限,村民參與村民自治及集體經濟工作的積極性不高。這種情況下,符合書記、主任“一肩挑”的人選本就較少,堅持挑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方面有能力突出的人員并不現實。

(二)資金來源有限,短板弱項顯現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來源包括融資收入與經濟收入兩部分。其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融資難度較大是較普遍存在的現象。農業集體經濟組織運營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政府和第三方機構提供發展、風險鑒定和銀行貸款等融資擔保。雖然廣西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桂惠貸”服務對象,但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治理結構的欠缺,或缺乏相應的抵押物和有效的擔保形式,信用評估和評級授信機制受限,獲得金融部門的支持有限。具體表現為:銀行風險在農業合作社組織發展中明顯,對于這類組織來說銀行需要承擔更大的融資難度和成本。如廣西河池巴疇鄉巴英村規劃在巴英河上游建設小型水電站項目,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但由于融資困難未能實施。另外,農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窄,是廣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的重要問題之一。在廣西,村級經濟的經營收入、補助性收入、投資收入三大塊均顯薄弱。表現為產業發展同質化嚴重、產業層次較低、產業還不能形成規模,政府“輸血”雖然不少,但不是長久發展之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造血”能力欠缺,使得整體的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無法升級。新形勢下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實現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同時,滿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周轉性、季節性、臨時性的資金需求仍要深入探索。

(三)監督管理有限,資產流失增加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新農村建設的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經濟得到了一定水平的發展,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科學管理也成了亟須解決的課題。結合廣西農村的具體情況來看,集體資產主要是由村干部運營控制管理,要實現民主公開還有較長一段路要走。由于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主體混亂、工作規范性欠缺、監督管理體系不完善、缺乏合理規劃、忽略長遠發展,不同程度上導致了集體資產流失。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沒有形成長效循環的增收機制,而且村莊土地資源等還沒有得到有效管理,就直接影響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水平。以“侵犯財產罪”為案由,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全文檢索“集體財產”,審判程序設定為民事一審,在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檢索,共得到2017年全年裁判文書161分,其中廣西0份;2018年全年裁判文書101份,其中廣西0份;2019年全年裁判文書191份,廣西3份;2020年全年裁判文書56份,廣西2份,2021年151份,廣西4份。再如,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宮村鎮馬公莊村原黨支部書記,利用職務之便侵占集體利益,造成村集體資產流失,涉案金額4200余萬元。安徽某村官涉及金額更高達1.5億元。經常爆出的集體經濟組織“經營者”侵犯集體經濟組織財產的典型,使得公眾對集體經濟組織形式產生懷疑。這些廣西數據的變動及外省的典型案件,要引起對廣西對集體經濟組織財產管理的警惕。

四、高校服務廣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思考

地方高校應當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著力為地方培養高素質人才。農村集體經濟對于激發鄉村振興活力至關重要,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服務鄉村振興、服務集體經濟是新時代高校的使命和擔當之一。截至2021年10月1日,廣西高校擁有85所普通高等學校,其中本科38所,???7所,民辦院校26所,各地市高校分布較均勻,所有地市均有高等院校。廣西高校數量遠高于同為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的新疆(55所)、內蒙古(54所)、寧夏(20所)、西藏(7所),亦高于周邊經濟發展水平相似省份(含自治區),如貴州(75所)、云南(82所)、重慶市(69所),是廣西為數不多的比較優勢資源。廣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難點在于人才供給、經濟收入來源、融資難度以及資產管理規范性等問題,從深層次原因來看主要是“人”的原因。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廣西高校應大作為,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當好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參謀人”

從現實看,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別法人實現形式,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既能體現經濟組織的特征,又能在市場交易中維護其在農村經濟體系中的價值,是實現農村集體經濟長久發展的首要問題。地方高校應當主動作為,與政府聯動,利用高水平師資隊伍,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及發展模式,分別為省、市、縣、鄉、村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針、規劃、政策、方案、實施辦法等文件提供智力支持,使集體經濟組織既能體現經濟組織的特征,又能在市場交易中維護其在農村組織體系中的價值。在堅持資源整合、促進融資擔保創新的基礎上,為政府提供更多農村集體經濟創新融資的思路和模式,探索土地資源、勞動資源、農業文化資源、上下游產業鏈資源作為融資依據,政府參與、金融機構風險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受益多的安全形式。廣西大部分發展基礎薄弱和地理條件惡劣的農村,農業收入占經濟總收入比重不高,高校在探索有限的農業資源效能最大化的同時,也要想辦法為不具備農業資源優勢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對策,助力農村盤活“家當”,推動產業發展重點從種植業轉向工業、養殖業、生態資源旅游業等,促進農民和集體增收。

(二)培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明白人”

進一步凸顯農村集體經濟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破解人才稀缺和不均衡的問題,需要一批懂技術、有文化、能經營、會管理的人才。廣西高校應當聯合地方政府,實施農村集體經濟人才強基工程,通過集中授通識課、專題講產業課、考察實踐上“把脈”課等形式,以村“兩委”班子為核心,吸收農村后備干部,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帶頭人學習培訓,使其掌握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相關政策、項目開發、產業發展等知識,培養“三農”人才,破解瓶頸制約。通過送管理、送法律等形式,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責任與風險意識,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控制不必要開支,讓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工作目標、有責任主體,探索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績效工資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掛鉤機制。通過送黨課下基層等形式,做好農村黨員隊伍培養,調動農村基層黨組織中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筑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線戰斗堡壘。同時,激發鄉村人才的活力,調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者投身集體經濟發展實踐的激情和熱情,同時規范的鄉村人才等級評定和完善的鄉村人才獎勵激勵措施必不可少,地方高校在這個過程中應當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

(三)育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帶頭人”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就必須促進產業振興,促進適度規模經營,一方面在于建立培育制度,因地制宜培養懂政策、有專業、守法律的經營團隊,一方面在于建立儲備制度,為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人才開源。這些保障措施,需要自上而下地推動。廣西高校應當在鼓勵人才返鄉發展、下鄉發展和雙向發展上下功夫,建立與所在地市農村集體經濟管理行政部門的常態化聯動,通過“菜單式”名師、“訂單式”送課,講專業的課、作實地的技術指導、宣傳實用的農業知識,推進農村集體經濟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積極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的經驗,打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思路與視野。地方高校應當參與創建返鄉創業中心或返鄉創業園,利用校企合作優勢資源,重點圍繞糧食、糖料、水果、茶業、富硒農業、休閑農業、有機循環農業、林業等產業,引導人才返鄉創業,并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技術支持。在廣西,多數地方高校擁有大量本地生源,要充分利用高等學校在資源、平臺、學科、專業等方面的優勢,創新探索并推廣定向培養鄉村人才新模式,鼓勵學生到鄉村進行現場調研或者組織學生到農村掛職副書記、助理等職務,筑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年輕人才后備軍培養陣地,為有意返鄉創業畢業生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五、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如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這一問題,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關鍵意義,關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完成,關乎鄉村振興戰略實效,是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歸根到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需要大量人才參與,做好農村集體經濟工作就是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調動人在管理、資本、技術、運營、信息等領域中發揮作用,回應農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需求。農村的人才結構、人才流動、人才生態、人才機制等因素影響著鄉村人才振興以及集體經濟發展的效果,甚至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效。不僅廣西高校,全國高校均應當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回應農村集體經濟實踐中遇到的“人”的問題,利用區域資源中心、信息中心、培訓中心的優勢,促進農村集體經濟長遠發展。

但是,從實踐層面搞清楚廣西農村集體經濟“是什么水平”“缺什么資源”“怎么改合理”入手,思考廣西高校服務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可能路徑只是基于涉農政策文本和部分農村集體經濟具體實踐的一種思維,缺乏全面性,對具體舉措的闡釋也難免掛一漏萬。面對地方高校服務農村集體經濟這一全面、系統、多層次的現實命題,需要從更多學科視角打開思維,也需要從不同角度探尋具有實踐性的多元化操作路徑,更要注意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參考文獻:

[1]北京市農研中心課題組,吳寶新,戚書平,熊文武,陳雪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集體經濟思想[J].中國經貿導刊,2018(18):46-49.

[2]高鳴,蘆千文.中國農村集體經濟:70年發展歷程與啟示[J].中國農村經濟,2019(10):19-39.

[3]宋志紅.論農民集體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J].中國法學,2021(03):164-185.

[4]鄭永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對策探析——以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21(04):225-226+230.

[5]王煒.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J].鄉村科技,2020(21):63+65.

[6]毛平,鄧良基,張禧.地方農業高校要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科技和人才保證[J].高等農業教育,2018(02):20-23.

[7]朱華麗.鄉村振興戰略下廣西邊境民族地區實現鄉村治理有效研究[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01):94-96.

[8]沈高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J].安徽農學通報,2018(16):11-12.

[9]丁波.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與鄉村治理有效性——基于皖南四個村莊的實地調查[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03):53-61.

[10]姜寶山,馬奉延,孟迪.鄉村振興視角下遼寧村集體經濟建設發展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9(12):15-17.

[11]李秋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20.

[12]李永軍.集體經濟組織法人的歷史變遷與法律結構[J].比較法研究,2017 (04):35-52.

[13]仝志輝,陳淑龍.改革開放 40 年來農村集體經濟的變遷和未來發展[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06):15-23.

*基金項目:2021~2022年度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地方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模式與實踐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1BEL05)。

(作者單位:李芳,柳州工學院;黃圣賢,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集體經濟廣西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廣西尼的呀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廣西出土的商代銅卣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廣西詩歌五人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