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赭石的臨床應用及其量效關系

2022-11-26 06:21丁齊又于同月樸春麗
吉林中醫藥 2022年8期
關鍵詞:牛膝雞內金胃氣

陳 爍,丁齊又,于同月,樸春麗*

(1.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深圳 518000;2.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3.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 100053)

代赭石為氧化類剛玉族礦物赤鐵礦。代赭石主含三氧化二鐵。代赭石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胃經,具有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的功效。本文通過分析總結古代醫家代赭石的用量及其配伍,以及現代醫家運用代赭石的臨床經驗,探討代赭石的臨床常用劑量及其配伍,以供同道參考。

1 經典名方用量與配伍

古代醫家常用代赭石配伍不同中藥治療呃逆、嘔吐、便秘、衄血等疾病。如旋覆代赭湯(漢·《傷寒論》),代赭石(一兩約13.8 g)質重而沉降,善治沖逆,配伍君藥旋覆花味辛以宣氣滌飲,共奏滌飲降逆,下氣消痰作用,用于治療胃虛痰阻氣逆證。配伍生地,如治妊娠胎墮下血不止方(唐·《備急千金要方》),代赭石(研末,每服方寸匕約2.9 g)有涼血之功,生地涼血宣血,清血中之熱,血熱則迫血妄行,血涼則靜,外溢之血自止,用于治療血熱衄血諸證。如配伍桂枝,如代赭石湯(元·《御藥院方》),代赭石(每服約1.09兩約45.11 g)質沉重、降逆氣,配合桂枝、吳茱萸散寒降逆,共奏降逆散寒通鼻竅之功,治療沖氣上逆,鼻息不通者。配伍石膏,如敷眼方(南宋·《仁齋直指方》),代赭石(二分約0.828 g)平肝潛陽、涼血,配伍石膏之甘寒,外敷眼頭尾及太陽穴,功能消腫止痛,治療患眼赤腫閉合。配伍甘遂、芒硝,如赭遂攻結湯(民國《醫學衷中參西錄》),代赭石(一兩至二兩約37.3~74.6 g)重鎮降逆,一方面治飲食不節而致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另一方面代赭石重墜,配合甘遂、樸硝攻下腸間宿食;甘遂力猛剽悍,攻決為用,能下行亦能上達,若無以駕馭之,服后可見吐瀉交作,與代赭石重鎮之力合用,如車之有輔,不亂其轍,能治宿食結于腸間,大便不通。配伍牛膝,如建瓴湯(民國《醫學衷中參西錄》),代赭石(一兩約37.3 g)平肝潛陽、降逆,牛膝引血下行,二者相合,代赭石鎮肝降逆于上,牛膝引血下行于下,疏導通利,潛鎮斂浮,二者共奏鎮肝息風之功,該方用治腦充血一證。配伍人參,如參赭鎮氣湯(民國《醫學衷中參西錄》)方中代赭石(一兩至二兩約37.3~74.6 g)借人參大補之性,降逆而不傷正,人參配伍代赭石借其下潛之力,挽回將脫之氣;兩藥合用,使上逆之氣得以挽脫,虛喘之狀得以潛降。是以參赭鎮氣湯能治“陰陽兩虛,喘促迫逆,有將脫之勢,亦治胃虛不攝,沖氣上干,致胃氣不降作滿悶”。

2 名老中醫用量與配伍經驗

鄧鐵濤認為,凡治療高血壓均應加重鎮之品,再審其陰、陽、虛、實、痰濁等不同而添加相應藥物,其善用調肝之法治療高血壓,平肝潛陽息風為基本治法,常用代赭石以鎮肝,配伍白芍柔肝,鉤藤、石決明、牡蠣等平肝,諸藥合用平肝降濁,其中代赭石劑量多為30 g。另外,鄧鐵濤治療胃炎,取代赭石降逆之用,配伍白術以健脾和胃,兩藥合用和胃降逆,代赭石用量為30 g[1-3]。

朱良春認為,胃氣逆行,沖氣上干,氣逆則血逆,吐衄之疾即起,吐衄多從傷胃論治,治療上以降上逆之胃氣,涼血止血為主,治療胃潰瘍出血嘔吐代赭石重鎮上逆之胃氣治標,地榆涼血斂“瘡“治本,二者相伍,標本同治,療效甚佳,代赭石用量為18 g。在治療食管癌方面,朱良春認為食管癌在辨證上有虛實之分。早中期多表現為氣滯、痰聚、血瘀、毒踞的實證,晚期則因病程纏綿日久,進食困難,頻繁嘔吐而致氣陰兩虧,呈現邪實正虛,虛實夾雜之證。治療上以“降逆和胃,消堅破結,解毒化瘀,養陰培本”為大法,治療食管癌嘔吐,代赭石重鎮降逆,配伍旋覆花、半夏降逆化痰,諸藥合用和胃止嘔,代赭石用量為30 g[4-5]。

路志正多年臨證過程中總結出:“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為其調理脾胃學術思想的核心。路志正調理脾胃治療噯氣時,取代赭石重鎮之力以降胃氣,配合旋覆花化痰和胃,兩藥合用梳理脾胃之氣,代赭石用量為15 g;治療雜癥如眩暈,從張景岳所提“眩暈一證,虛者居其八九”之說,治療上補虛為本,取代赭石潛陽之功,配合生牡蠣鎮斂浮陽,兩藥合用平肝潛陽,代赭石用量為15 g[6-9]。

沈寶藩提出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同治理論,遵從《丹溪心法》“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的思想,治療痰熱內擾心神失眠者,代赭石平肝潛陽、重鎮降逆,配伍決明子清肝,兩藥合用平肝降氣,代赭石用量為15 g;在治療心腦血管疾?。ㄈ缒X出血后遺癥等),認為本在氣血虧虛,臟腑虛損,陰陽失調,病之標為風、火、痰、瘀,治療上痰瘀同治,代赭石鎮肝降逆,配伍牛膝引氣血下行,兩藥合用可急治其標,代赭石用量為15 g[10-12]。

周仲瑛靈活運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病,主張復法(復合經方)治療疑難疾病,創造性的將經方融入復法中。治療嘔吐,運用代赭石重鎮降逆,旋覆花下氣消痰,半夏祛痰和胃,三者合用共奏降逆止嘔,代赭石用量為25 g;在治療顱內腫瘤、食道癌等癌癥中,以抗癌毒,消痰瘀為基本治則,同時兼顧正氣,健脾和胃,升降氣機,代赭石重鎮以降上逆之氣,配伍旋覆花性溫下氣,丁香溫中降逆,半夏化痰和胃降逆,諸藥合用梳理氣機,起到降逆止嘔之功,代赭石用量為20 g;治療頭痛陰虛陽亢者,代赭石重鎮降上亢之虛陽,懷牛膝引藥下潛,龍骨、牡蠣潛鎮,諸藥合用收斂虛越之浮陽,代赭石用量為20 g[13-16]。

3 方藥量效研究委員會專家用量與配伍

仝小林院士在臨床中提出“癥-證-病”理論模式,構建“態靶辨證”學術思想,針對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患者“中滿內熱”的特點,以癥狀為靶點,治療嘔吐,以代赭石質重沉降,配伍半夏化痰滌飲,蘇葉行氣寬中,旋覆花下氣,諸藥合用可加強下氣和胃止嘔之功,代赭石用量為30 g;針對頑固性嘔吐伴有頑固性呃逆患者,以重鎮降逆為法,選用代赭石重鎮降逆,配伍旋復花下氣和胃,兩藥合用降逆止嘔,代赭石用量15~30 g。仝小林院士在使用代赭石的劑量上,取代赭石15~30 g 先煎為用,以30 g 為多[17-19]。

黃煌教授在其學術思想中創造性地提出了藥人、方人等概念,打造出一個以人為本、方人相應的經方學術體系——方人學說。在治療神經性嘔吐患者時,結合病癥,辨為少陽厥陰證者,常用小柴胡湯合旋覆代赭湯,取代赭石重鎮降逆,配伍旋覆花以下氣化痰,加枳實、竹茹下氣消痰,諸藥合用化痰止嘔,顧護和胃,代赭石用量為10 g;治療腎不納氣,氣虛喘咳之肺氣腫,代赭石重鎮配合龍骨、牡蠣潛鎮,兩藥合用調理氣機以止咳平喘,代赭石用量為30 g[20-21]。

李賽美教授長期從事中醫臨床經典理論教學與臨床研究,提出以“火熱論”治療2 型糖尿病,提出“降糖不遠寒、扶正重脾胃、氣血貴流通”治療思路,臨床上擅長運用經方辨治疑難雜癥,在治療少陰頑固咳嗽時,以代赭石重鎮降逆,旋覆花性溫下潛,二者合用降上逆之氣,治愈頑咳,代赭石用量5 g[22]。

4 現代醫者用量與配伍

4.1 配伍旋覆花 楊晉翔治療嘔吐、呃逆,代赭石降逆氣、止呃逆,旋覆花散水氣、化痰結,兩藥合用增強降逆止嘔之功,代赭石用量為10~20 g,旋覆花用量為10 g;袁紅霞治療胃虛型反流性食管炎,其中胃虛氣逆為本,代赭石用量較小,以降胃虛所致上逆之胃氣,旋覆花下氣化痰,二者共奏下氣降逆之功,代赭石5 g,旋覆花15 g;張聲生從升清降濁角度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代赭石重鎮降逆,旋覆花性溫下氣,合用和中降逆,代赭石10 g,旋覆花10 g[23-25]。

4.2 配伍牛膝 馬云枝應用鎮肝熄風湯治療失眠,代赭石潛鎮肝陽,牛膝引血下行,補益肝腎,二者共奏鎮肝潛陽,補肝息風之功,代赭石用量為30 g,牛膝用量為10 g[26]。

4.3 配伍雞內金 馬大正治療氣滯血瘀型月經后期,以代赭石沉降之力配合雞內金健脾活血,兩藥合用排體內之瘀滯療效顯著,代赭石20 g,雞內金10 g。危北海治療肝胃不和型胃痞,其中代赭石重鎮降逆,雞內金健脾和胃,兩藥合用降胃氣以和胃,代赭石30 g,雞內金30 g[27-28]。

4.4 配伍磁石 李慶海治療高血壓肝陽上亢伴呃逆耳鳴者,其中代赭石重于平降逆氣,清降肝火,磁石平肝潛陽,無猛悍之氣,更有補腎益精之功,二者均以鐵為母,性降屬陰,可鎮降虛逆,代赭石、磁石用量均為15~30 g[29]。

4.5 配伍麥芽 孫桂芝自擬金麥代赭湯治療胃癌晚期患者,針對“病久不食”而氣滯、痰阻、癥結者,尤為切合病機,其中代赭石重鎮降逆,生麥芽化痰理氣,二者共用,一升一降,使胃氣宣通調暢;治療癌癥所致嘔吐等胃腸疾患時,代赭石降逆止嘔,麥芽理氣止嘔,兩者合用加強止嘔之功,其中代赭石用量在10~15 g之間,以15 g 為常用,麥芽用量為10~15 g[30]。

4.6 配伍山茱萸 徐成賀治療奔豚氣,代赭石最能平降沖氣,山茱萸能收斂腎氣,二者相伍,斂肝平沖之力尤著,代赭石用量在20~30 g,山茱萸用量20 g[31]。

5 小結

綜合經方、歷代經典方劑及現代名家經驗,總結出湯劑中代赭石臨床用量范圍為13.8~74.6 g,湯劑中常用量為10~30 g,散劑用量范圍為2.07~4.14 g,外用劑量為0.828 g。根據病、證、癥,尋找代赭石最佳用量與配伍,如降逆和胃化痰止嘔,可配伍旋覆花、雞內金、麥芽、半夏、黃連、竹茹等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嘔吐、胃潰瘍、出血、噯氣、呃逆、大便不通等胃腸道疾病,常用湯劑用量范圍是10~74.6 g;如平降逆氣,清降肝火,可配伍磁石、牛膝、蔓荊子、決明子、牡蠣等,治療腦出血后遺癥、急慢驚風、失眠、高血壓等疾病,臨床常用劑量湯劑為15~30 g,散劑為2.07~4.14 g;如消腫止痛,治療目赤紅腫,常配伍石膏,臨床常用外用量為0.828 g。

現代藥理證實代赭石有抗炎、止血、鎮靜抗驚厥等作用;臨床運用代赭石安全范圍較廣,湯劑常用量10~30 g,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本品可能含有砷鹽,長期服用有慢性砷中毒的可能(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研究表明,砷具有致突變、致癌和致畸性;孕婦慎用)。本文通過總結古、現代醫家運用代赭石臨床用量及配伍規律,以期為臨床合理有效地使用代赭石提供參考借鑒。

猜你喜歡
牛膝雞內金胃氣
入侵植物牛膝菊研究進展
消化不良試試雞內金粥
牛膝栽培技術對其藥材品質影響的研究概述
黃金卷卷雞內金
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牛膝治療骨質疏松的潛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機制
胃氣足 活百歲(上)
胃氣足,活百歲
雞內金巧治小兒胃疾
雞內金
牛膝雞爪/明·馮夢龍《廣笑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