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輩教育未曾缺席
——試論祖輩教育的成因、利弊和對策

2022-11-26 06:38張春英
科學咨詢 2022年16期
關鍵詞:隔代祖輩家庭

張春英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朝陽小學,江蘇昆山 215300)

英國教育學家洛克曾提出“白板說”,他認為兒童主要由后天的環境和教育塑造而成的,家庭教育對兒童的影響和作用是社會及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由此可見,他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肯定。教育始于家庭,從古至今,家庭教育一直都存在著親子教育和祖輩教育兩種教育模式,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不是孤軍奮戰,祖輩在兒童成長過程中也扮演著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祖輩教育”的國家。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幼兒園、托兒所,18歲獨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沒有祖輩教育。調查顯示,在我國城鎮有近五成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家長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的形成,教育現象愈來愈普遍。年輕的父母在生活、學習、工作壓力下,該如何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極盛認為,做家長的,特別是祖輩家長們的素質遠遠落后于時代發展和孩子成長的要求。王極盛在數萬人中做的一項調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長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子女這門學問,其中,祖輩家長的這個比例接近100%。

一、祖輩教育之“狀”

祖輩教育,也稱為隔代教育,是指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對其孫輩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活動。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很多中青年父母生存競爭的壓力日益加劇,老人為了幫助中青年女子處理好工作與家庭的關系,也出于對孫輩的疼愛關心,祖輩教育成為了現代家庭的一種需求,在城鄉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中逐漸常態化,對眾多家庭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為了解祖輩教育的現狀,筆者對昆山市朝陽小學的150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隔代教養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正逐漸常態化。根據本次調查數據統計,47.6%的家庭是三代同堂,即祖、父、孫三輩生活在一起,3.4%的家庭孩子和祖輩生活,49%的家庭孩子和父母生活,從數據可知,超過半數的家庭孩子與祖輩有著密切接觸。祖輩經常參與孩子的教養活動的有13.4%,有時參與的有52.3%,從不參與的有34.2%,可見祖輩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比例不小。

如果你將鏡頭轉向小學校門口,你會發現擁擠的接送家長群中,大多數為祖輩。綜上可知,在當今社會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中,祖輩也成了主力軍,他們承擔起了更多對孫輩孩子的教育職責。

二、祖輩教育之“緣”

(一)歷史原因

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宗族制度的影響下,聚族而居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主要特征,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方式為維持幾代同堂的家庭結構提供了經濟基礎,使祖輩教育得以發展。為壯大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體系,也為保證有充足的勞動力,多生多養成為使命,“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兒孫滿堂”成為美好愿景,這一系列傳統思想是祖輩教育的倫理基礎。

(二)思想原因

在了解隔代教育意愿時,61.7%的祖輩表示愿意帶孫輩,14.1%的祖輩非常愿意帶孫輩。這不僅與“天倫之樂”“子孫繞膝”的傳統思想密切有關,在老齡化比較嚴重的社會中,老年人退休后賦閑在家無所事事,加上子女忙于工作無法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對孫輩進行隔代教育也就成了這種寂寞生活的一劑調味品,他們需要“子孫承歡膝下”,為寡淡的晚年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三)社會原因

調查過程中發現,84.96%的家庭祖輩教育的原因是父輩工作繁忙。自女性解放運動以來,女性不再拘泥于相夫教子,也投入到社會生產勞動中,對兒童的撫養教育不得不讓祖輩家長參與。再加上現今社會競爭壓力大,大部分年輕父母在工作中投入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祖輩教育也是父母在激烈的社會環境中被迫做出的選擇。

(四)家庭原因

趙梅等在《從祖父母到代理雙親:當代西方關于祖父 母角色的研究綜述隔代教養成因》中指出,隔代教育成因還包括兒童父母去世、吸毒、入獄、酗酒、離婚、家庭暴力、家庭性侵犯、艾滋病、兒童虐待、非婚生子以及父母的精神疾病和貧窮等因素。[1]筆者在做調查時,也有部分家庭是因為祖輩學歷高,教育理念好,對孩子的學習和良好習慣的形成有幫助,便承擔起了教育孫輩孩子的責任。

三、祖輩教育之“弊”

本次調查顯示,有12.1%的家長認為祖輩教育有弊無利,6%的家長認為祖輩教育有利無弊,81.9%的家長認為祖輩教育有利有弊。

(一)教育觀念不先進

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思想觀念更新快,祖輩學習能力不強,思想容易固化,在新生事物上比較排斥,在勇于探索上有所畏懼,跟不上新時代對兒童教育的要求,缺乏對兒童創新精神和發展性思維的培養,對孩子的個性成長、心理健康、學習能力等產生負面影響。

(二)教育知識不豐富

本次調查顯示,參與孩子教育活動的祖輩有35.3%為小學以下學歷,36%為初中學歷,22.7%為中?;蚋咧袑W歷,4%為大專學歷,2%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也就是說,有107位祖輩的學歷在初中及以下,祖輩的學歷普遍較低。由于個人文化程度的有限以及知識的狹隘,對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便相對匱乏,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缺乏科學認識,導致對兒童的教育質量下降。

(三)教育方法不靈活

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時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實施家庭教育內容的措施。德國的卡爾·威特肯定了在家庭教育中科學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認為教育的結果應該歸因于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否得法。祖輩在管教兒童時,方法比較陳舊老套,以單一的說教為主,并施以“寶寶子”“囡囡子”的討好式說教,或者橫加指責、言辭粗暴,一味縱容或批評,孩子意識不到自己錯在哪里。更有甚者,直接實踐“棍棒底下出孝子”老方法,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心靈受到創傷。

(四)教育情感不理性

“隔代寵”是現在的熱門詞,祖輩們對孩子的寵溺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比如為了讓孩子專心于學習而包辦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滋潤”日子;為了不讓孩子吃虧,孩子的游戲有了條條框框,孩子生活在被圈定的世界之中;為了不讓孩子摔倒,把孩子捧在手心,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一絲風雨……這樣的寵愛,會讓孩子的是非觀形成偏差,把愛當作理所應當,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自利。無限制的寵愛也會過分保護、限制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和被動心理,甚至在親子教育過程中,孩子形成尋求祖輩保護的習慣,把祖輩當成保護傘、擋箭牌,成為父母管教孩子的阻礙。

四、祖輩教育之“利”

如何看待中國的祖輩教育,長遠看祖輩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盤否定祖輩教育。祖輩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所以,應該清楚地認識祖輩教育的利與弊,在發揮其教育優勢的同時,認真克服種種負面影響,使孩子現有的家庭教育狀況得以改進,使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筆者清晰地記得曾經一個學生的爺爺,他是理工大學的畢業生,一頭白發,行為舉止十分儒雅紳士,孩子媽媽告訴我,孩子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的教育大部分由爺爺負責,媽媽的話語中透露著對爺爺的信任和內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爺爺雖理工出生,但愛好文學,孩子的作文都是爺爺指導修改,難怪每每讀這個孩子的作文,都有一股正氣在其中。另一位滿頭銀發的奶奶也讓我印象深刻,她是來參加學校舉辦的家長課堂的,那一頭的銀白十分引人注目,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她頻頻與講課老師互動,還時不時拿起手中的筆記下要點,與周圍的年輕爸爸媽媽相比,似乎多了一份老練和沉穩。祖輩教育依然有優勢。

(一)了解孩子所需,助力快樂成長

祖輩家長自孫輩出生照料開始與孫輩相處的時間較多,對孫輩的需求較為了解,對孫輩的照顧細心周到,也能憑著豐富的生活經驗處理好不同年齡時期孫輩出現的各種問題。如今,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比較大,學習節奏快,老人的生活節奏慢、心態平和,有些老人還擁有一顆童心,喜歡與孩子玩樂,與老人一起生活,不僅可以融洽祖孫關系,還可以讓孩子成長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能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有所調節。

(二)培養優秀品質,傳承中華美德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子孫滿堂一直是家庭美滿興旺的象征,與子孫同樂同堂也是古往今來祖輩的愿景,因此,祖輩教育也是傳統文化的體現,是實現老年生活倫理價值不可或缺的途徑。祖輩曾經的生活艱苦樸素,他們有著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等精神,他們懂得珍惜、關愛家人,孩子可以在祖輩身上學到這些傳統美德。隔代教育也能增進祖孫之間的情感,減少隔代疏離,讓老人在享天倫之樂的同時有利于孩子養成懂得感恩、尊敬老人的良好品德。

(三)生活作息規律,養成良好習慣

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眱和伤苄詮?,早期教育是培養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教育者的言行、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F在的夜貓子父母不在少數,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也會晚睡晚起;在成年人成為“低頭一族”的同時,兒童也出現了一大批電子產品的“忠實粉絲”。而祖輩們生活作息相對規律,他們早睡早起,定時用餐,跟著祖輩生活,兒童也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分擔家庭責任,促進家庭和諧

在個別訪談中,有家長對祖輩幫助分擔家庭責任的行為十分感謝,他們認為祖輩的時間相對充裕,又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深厚的人生閱歷,讓祖輩照看孩子,能幫助父輩減輕生活壓力,也讓父輩更放心、更安心地投入工作。更有家長認為當父母跟孩子情緒激發矛盾時,祖輩是非常好的潤滑劑,能緩解緊張的親子關系,做到恩威并施,更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五、優化祖輩教育之“策”

(一)扭轉觀念,適度愛護

雖然祖輩不善于操作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但他們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媒體或有關兒童教育的書籍來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和先進的教育經驗,提高自身素養,更新教育觀念,優化祖輩教育效果。正確理性的愛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在對待兒童時,要以理智控制情感,愛護得適時適度,嘗試著放手,讓兒童在生活上學會自理,遇到問題時獨立面對,鼓勵兒童人際交往,以幫助兒童適應社會。

(二)各盡其責,取長補短

父輩和祖輩在教育中都有利有弊,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促進教育和諧,幫助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長。首先,不在孩子面前爭執教育觀點,多多溝通和交流,確立好統一的教育大方向,這樣在教育時才不會產生矛盾而錯失教育的最佳時機。其次,發揮特長,合理地分工合作,比如父輩善于運用網絡媒體,可以適時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并向祖輩傳授和更新;祖輩經驗豐富,充分利用祖輩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汲取教育精華,使教育效果最優化。父輩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困難;祖輩教給孩子生活技能。父輩精力旺盛有方法,能科學高效教育;祖輩時間充裕有耐心,能協調親子關系……總之祖輩和父輩各有優勢,兩代家長達成一致目標,互相尊重和理解,各盡其責,協調配合,才能給兒童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

(三)家校合作,互學成長

全國特級教師李慶明指出:“學校應該引導家庭進行家庭教育?!痹谶@個學習型社會中,祖孫不僅存在著撫養關系,還存在著學習關系,學??梢越o祖孫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平臺。比如在寒假期間,絕大多數孩子都會與祖輩團聚相處,借此契機,學校開展相關主題活動,促進孫輩與祖輩之間的了解,如“我來教教你”,祖孫互學一個對方的本領:孫輩教祖輩手機上網,祖輩教孫輩生活技能;孫輩教祖輩學學英語,祖輩教孫輩地道方言;孫輩教祖輩讀讀古詩,祖輩教孫輩唱唱民謠……在這樣的活動中,祖輩獲得了一定樂趣,孫輩學會了生活技能,領悟了生活的智慧。在這種互惠共生的教育形態下,兩代人,都在成長。

(四)社會支持,開設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想實現家庭教育的科學化,必須要對家長進行教育和訓練,以此來提高家長作為教育者的素養。除了家庭內部的調節改變,社會也應該對祖輩教育給予支持。比如可以創辦祖輩學堂,開設相關課程,一方面,祖輩本身賦閑在家,他們有充裕的時間適當學習,也能滿足他們學習的愿望和熱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普及正確科學的教育理念,轉變祖輩陳舊的思想觀念,學習與時俱進的教育方法,關注孩子多方面的發展。

從古至今,祖輩教育未曾缺席,也相信,終將在未來的家庭教育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實,能不能教育好孩子不在于是誰在教育,科學的教育觀念、靈活的教育方法、豐富的教育知識是關鍵。當然,要想提高祖輩教育效果,祖輩在注重自身再教育的同時,也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合作與支持。

猜你喜歡
隔代祖輩家庭
邁向共學互學的未來:當前隔代學習研究的知識圖景*
父輩和祖輩的情感故事,分外美麗
家庭“煮”夫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調查
助教帶動“夕陽”之愛
戀練有詞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隔代家長怎樣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