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挑戰與對策*

2022-11-27 07:33婁星明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品牌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融合大學生教育

文/婁星明(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嚴格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對于殘疾人群體予以了高度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备鶕袊鴼埪撧k公廳發布的《關于做好2022年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2022年高校殘疾人畢業生人數接近3萬人,就業壓力持續增加,面臨更加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聽障大學生作為殘疾人高等教育生源的組成部分,兼顧殘疾人和大學生雙重身份的同時也面臨著雙重身份下的雙重問題,如何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與創業教育關乎個人發展、家庭幸福和國家長遠發展的初心與使命。目前,國家對于“雙創”予以了高度重視,夯實聽障大學生的各項能力,提高聽障大學生創業就業率,從而提高我國人口綜合素質,已成為當今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等教育工作決策部署,我國越來越重視殘疾人高等教育工作,目前全國招收聽障大學生的本科高職高專學校共有19所,含12所本科院校,在籍聽障學生約5000多人。聽障大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專業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均有較好的提升,但在社會上同樣面臨就業的嚴重考驗。通過文獻查閱和實地數據調研,對作者所在學校和幾所兄弟院校聽障大學生就業和創新創業情況進行了分析統計,數據結果表明:

(1)初次就業率高,幾乎全部就業,但由于個人情緒、溝通不暢、職業規劃不明晰會造成聽障學生隨意離職,離職率較高;(2)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創新熱情普遍不高,參與創業的學生所占比例較低;(3)在創業階段和創業時間的選擇上,大部分聽障學生同意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后再選擇創業,等自己有一定的資金、能力和研究成果儲備后再進行創業。(4)聽障大學生創業所選擇的行業傾向于服務培訓類,如餐飲住宿、電商銷售、體育培訓等。

二、新時代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挑戰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個案分析、綜合文獻查閱等總結得出,創新創業素養、知識技能和外部環境是對聽障大學生創業影響比較大的三方面因素。

普通大學生創業意愿不強、創業成功率低,這些會影響聽障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降低其創業動力。

(一)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不夠高

1.創業意識不夠濃厚

許多聽障學生都渴望在進入高校后學習一門技術,在畢業后,能夠進入企業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受制于各類因素影響,聽障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業意識,一是由于殘疾大學生存在身體缺陷,其社會交往能力及社會實踐能力極易受限,創新創業的思維視野不夠開闊,創新能力及創業理念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導致其競爭意識不強烈。二是雖然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聽障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但是,在講述這門課程時,忽視了聽障大學生群體,導致部分聽障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精神,即使進行了創業實踐,在遇到挫折時,極易出現負面心理,從而放棄自己的創新創業活動。

2.創業信心不足

很多聽障大學生由于受成長特殊環境的影響,在生活、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一些嘲諷或者歧視,聽障大學生普遍存在自卑、脆弱、封閉的心理,在面對社會問題時,沒有進行深度思考,對于市場競爭也缺乏理性評估,部分學生對市場過分的理想化,在創業遇到挫折時,會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放棄創業。另一方面,部分聽障大學生沒有真正地融入社會,對他人缺乏信任,同時,他們看到當前許多的普通大學生創業意愿不強,創業成功率低,這樣一來就導致部分聽障大學生缺乏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的積極性,面對創業時,很容易因為種種挫折而放棄,在創新創業時,嚴重缺乏創業積極性和自信心。

(二)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知識技能儲備不夠多

要成功的創新創業,必須要具備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這主要包含專業的行業技能和一定的商業知識和企業運營管理綜合技能。通過調研發現,絕大部分聽障大學生除了一點點專業知識外,對其他技能、知識的掌握不多,如金融、法律、財務等知識以及社交禮儀、企業管理能力,之所以產生這些問題,其原因包括:一是學校聽障大學生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設置不夠科學。開設的專業有些不利于學生就業和創業,有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還相對落后,無法進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上也有點偏離或者滯后社會和企業需求,關門辦學的現象還比較明顯。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有些學校雖然開設了與之相關的課程內容,也明確規定學生每門課程需要修滿的學分,但是課程設置沒有系統性且缺乏實踐鍛煉的平臺,導致學生缺乏鍛煉自身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良好的外部條件,且不能系統性的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缺乏創業相關知識。

(三)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外部環境不夠好

近幾年來,我國普通大學生整體創新創業環境生態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整個社會層面,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還不夠,盡管一些學生有想法參與創新創業,但是卻存在種種后顧之憂。聽障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因為身體存在缺陷,相比普通大學生其創業更加艱難,更需要良好的創業環境。根據調研結果來看,創新創業外部環境不夠友好主要表現為,一是國家政策扶持不夠精準,國家即使出臺了一系列殘疾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但由于創業政策針對性偏弱、可操作性偏低,導致殘疾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四處碰壁;二是高校雖然開設了創新創業類課程,但是絕大部分是針對普通大學生建立的,且缺乏針對聽障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導師隊伍和實踐教學平臺;三是有利于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不夠健全,主要表現為政行企校協同育人機制、基地還未形成,也沒有校企合作成果轉化等,另外學校也沒有成立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工作領導小組,沒有形成人才培養的一套科學體系,包括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評價評估體系和資助體系等軟硬件。綜上所述,外部創業環境的不夠完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聽障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激情,創業環境氛圍不濃使得聽障大學生的創新創業之路更加曲折坎坷。

三、新時代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可行性對策

為了鼓勵更多的聽障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從業機會,就需要在整個社會上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從政策、制度等各個方面做出保障,為聽障大學生的創業提供便利:

(一)殘健融合,提升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

融合教育又稱為“全納教育”,其核心理念是追求有質量的教育公平,終極目標是建立融合公平正義的社會。隨著融合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和實踐的迅猛發展,多樣化的教育形式正以豐富的內涵逐步惠及廣大殘疾學生。據權威數據統計分析表明,通過該種方式,能夠讓殘疾人掌握更多的知識,還能夠鼓勵其自食其力,使殘疾人擁有健全的人格,可以自信的面對生活。在政行企校的統籌協調背景下,需要針對殘疾人的需求來打造殘健融合創業生態圈,為聽障大學生提供必備的援助,有利于提升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提高聽障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

(二)專創融合,創新聽障大學生人才培養模式

1.大力推進專創融合

專創融合,即促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融合,該種模式是提高高校教育效能的有效方式,也是引領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徑。高校要為社會提供具備技術化、復合化、非結構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素質的專創融合人才。優化對聽障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契合了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高等聽障大學生教育綜合改革的重點和熱點,通過該種方式,可顯著提升聽障大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因此高校聽障大學生“雙創”教育首先要根據殘疾大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和自身發展需要與專業教育進行緊密融合發展。

2.創新“崗課賽證創”五位一體融通人才培養模式

“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是2021年4月13日全國職教大會提出的新概念。其內涵是:崗是指職業崗位,課是專業育人課程,賽是各級各類技能大賽,證是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融通強調四者之間的銜接和融合。在專創融合的背景下,應將“雙創”教育與專業進一步有機融合,創新“崗課賽證創”五位一體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其中創是指創新創業。高校應該根據企業真實崗位和創新創業能力需要,通過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養點,設置成課程來培養學生必備的關鍵能力和品格,然后結合技術技能大賽、各種創新創業大賽和實踐活動來對學生進行強化,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訓,學生可以順利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證書,并順利完成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為學生后續的就業、創業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政行企校協同,完善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保障體系

政行企校合作在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政府、高校行業和企業須各自發揮優勢,構建有利于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協同育人保障體系,為聽障大學生創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

1.組織保障

(1)成立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和師資庫

為加強對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有效管理,需要成立由政府、高校及行業企業等專家組成的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構建校內外導師協同育人的創新創業師資庫,指導聽障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分層分類安排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一對一”跟蹤指導和幫扶,提升實踐訓練效果,使聽障大學生成為有創新意識、有創業知識、有相應實踐操作技能的新型創新創業人才。

(2)搭建政行企校協同共建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政行企校協同共建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勢在必行,建立相關的創業孵化園、創業指導中心以及專業的聽障大學生創業資訊中心等平臺,通過線上線下創新創業孵化實踐訓練,提升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培養直接對接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同時,在校企合作方面,高校須逐步擴大銜接領域,走產教融合的道路,將科研成果盡快應用到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課堂教學中,加快成果轉化,聘請企業相關人員指導聽障大學生的實習實訓,把國家最新創業政策、行業發展前沿信息、個人或企業創新創業經歷等融入其中,切實提高聽障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創業技能。

2.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保障

聽障大學生無論是思維方式、溝通能力還是風險防范能力等和健全學生都有一定的不同,高校須完善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制度保障機制,對涉及聽障大學生的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學分認定以及休學創業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從而保障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順利進行。同時還要加強對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行嚴格的規章制度管理,高校相關部門應在項目落地及成果輸出普及方面出臺嚴格管理規定,從而構建高效、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體系。

(2)完善創新創業評價、評估體系

完善的評價、評估體系是衡量創新創業工作質量高低的關鍵,高??沙浞诌M行調研后,從創新創業素養、創新創業知識技能和創新創業外部環境等方面,科學、全面地構建評價、評估指標體系。同時還可以借助第三方對相關孵化項目進行有效的評估,客觀準確地評價、評估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從而提升創新創業工作的效果和質量。

3.資金保障

高校應制定并完善獎勵制度,設置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專項基金或獎學金。加大對聽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助力聽障大學生將創業意愿轉化為創業行動,全面提升聽障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此外,還要對參加全國或地方創業大賽取得優異成績的師生進行獎勵,激勵師生參與創新創業大賽。

猜你喜歡
融合大學生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六旬老婦“養出”了個大學生
媒體的五個融合和兩個不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