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時代學術期刊經營的“不變”與“變”

2022-11-27 10:26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印數辦刊學術期刊

佘 曄

(湖南省文聯,湖南 長沙 410001)

進入新世紀以來,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傳播領域的廣泛應用,尤其是當下人工智能、大數據、5G網絡等新技術的強勢推進,給傳統出版業發展帶來深刻的變革與影響。學術期刊作為我國新聞出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方面一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學術期刊的職能日臻完善,影響日趨顯著,同時,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也不容小覷。新時代背景下,積極探索當下學術期刊經營管理、轉型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不僅是學術期刊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出版行業發展回應社會關切的有效嘗試,任重而道遠。

一、當下學術期刊經營現狀與問題

(一)新時代期刊經營現狀

借改革發展之機,中國期刊事業也迎來了滄桑巨變的四十年。從開放之初的九百余種,到如今過萬的期刊總量,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從連續幾年公布的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來看,結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年度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我國紙質期刊的印量、銷量與定價持續下降。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曾指出:“中國期刊業發展到現在已經走到了一個歷史的新起點。2017年期刊的印量是近三年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下將7.6%,而在此前三年,期刊年均下降是7%。紙媒印量與銷量下降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傳統紙質媒體效益也因此受到明顯的影響?!盵1]再參考2018年的數據:全國共出版期刊10 139種,平均期印數12 331萬冊,每種平均期印數1.22萬冊,總印數22.92億冊,總印張126.75億印張,定價總金額217.92億元。與上年相比,品種增加0.09%,平均期印數降低5.76%,每種平均期印數減少7.30%,總印數減少8.03%,總印張減少7.25%,定價總金額減少2.67%。[2]在所有的期刊門類中,無論是哲學社科類、文化教育類、文學藝術類,還是自然科技類、綜合類、幼兒動漫類等,其平均期印數、總印數、總印張數都在以不同程度的比例下降。這是我國目前期刊經營的普遍趨勢與困境,而作為專業性更強、規范化要求更高的學術期刊而言,它還面臨自身的一些問題。

(二)學術期刊經營存在的問題

第一,資金人才較為短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市場主體意識的逐漸增強,僅僅依靠國家財政撥款辦刊顯然已不符合新的形勢發展需要,也不利于激發期刊從業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這樣,使得發行量較小、讀者層面較窄的絕大部分學術期刊陷入資金與人才兩缺的尷尬境地,勉強經營。眾所周知,學術類期刊的編者、作者、讀者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文聯、作協系統的精英知識群體,受眾面窄,需求量小,僅僅依靠市場維持生存已基本不可能。就筆者了解到的實際情況是,一些學術期刊依靠僅有的撥款苦苦堅持,如核心期刊《中國文學研究》每年辦刊經費就10萬元,僅靠一個編務人員維持刊物的正常運營;一些學術期刊長期實行“以刊養刊”“以文養文”的經營模式,如《求索》《文藝爭鳴》等,這樣一方面盤活了刊物,另一方面也要接受辦刊質量和聲譽的考驗;還有一些長期在生存線上掙扎,雞肋辦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里面不乏影響重大的專業平臺和學術園地。

第二,辦刊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國內學術期刊形成同質化發展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我國現有期刊評價體系中,過于崇拜SCI/SSCI等期刊的地位,在項目申報、項目驗收、績效考核等方面對其過度神化,甚至出現了“唯SCI/SSCI 論”現象,引發了優質稿件的激勵競爭。[3]為此,很多學術期刊以學術成果認定與職稱評價為導向,為了獲取更多的話語權和更大的經濟利益,罔顧自身經營的優劣,刊發文章的質量與其刊物的地位并不對等。

第三,經營管理理念落后。與國外的學術類期刊經營理念相比,新時代我國學術期刊經營的理念與管理也還是比較滯后的。我國傳統的學術期刊編輯不僅要負責選題策劃、稿件質量把關等內容生產方面的工作,還兼有校對、發行及廣告等技術生產方面的工作,難以形成專業化的運作。實踐證明,落后的經營管理模式,不利于期刊效益提升,不利于人才集聚,不利于創新升級,也就不利于期刊的長足發展。

二、新時代學術期刊經營的堅守策略

與出版行業整體的發展態勢密切相關,當下學術期刊發展盡管存在一些固有的瓶頸或缺陷,同時面臨新時代轉型升級、免遭淘汰的現實訴求,但長期以來,學術期刊作為優秀學術成果傳播與交流載體的主體性地位不會改變,學術期刊的文化使命與擔當精神仍然強烈?;诖?新時代的學術期刊經營需要有所堅守,有所沉淀,在創新中實現繼承與發展的統一,真正辦出自己的特色與味道。

(一)在明確定位、搞好頂層設計的前提下,期刊內容需要堅守

每一種學術期刊的誕生和經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條件,進行頂層設計時一旦明確刊物的定位、宗旨、欄目、版式、裝幀等,就要目標明確,不遺余力地去完成。這對于那些新成立的、處于上升期的學術期刊而言,尤為重要。期刊的頂層設計具有系統性、復雜性,在眾多設計元素的考量中,內容堅守始終是第一位的?!盁o論媒體融合帶來傳播形式的何種變化,對于學術期刊而言,內容質量都應放在第一位?!盵4]有些學術期刊因評價體系、信息資源、社會關系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發文風格朝令夕改,發文質量參差不齊,跟風從眾,自亂陣腳。筆者所在的《文藝論壇》作為湖南省內唯一以中國現當代文藝研究為主的文藝理論與批評學術期刊,自2018年成功改版以來,接續起《理論與創作》三十余年的辦刊傳統與文化積淀,將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堅定不移地執行質量辦刊、特色立刊的方針,久久為功,以期在新時代的沖擊浪潮中堅守本色,砥礪前行。

(二)在強化制度管理、搞好服務的前提下,人才隊伍需要堅守

新形勢下,我們國家對圖書、期刊出版的審校要求更高、范圍更廣、監督更嚴,不僅豐富了“三審三?!敝贫鹊膬群?還強化了其特性與重要性。這對整個出版行業提質升級都是大有裨益的。新時代學術期刊的發展更要以此為契機,強化制度管理,嚴格執行“三審三?!敝?加強編輯部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在此基礎上,就需要我們編輯人才隊伍的自身建設與堅守了。無論哪個時代,出現何種形式的競爭,期刊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在于人才的競爭。學術編輯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學術期刊的核心競爭力。而作為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的學術期刊編輯,應該自覺堅守健全的編輯人格,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沖突中正確取舍,以“工匠精神”去堅守一份學術期刊的文化格調與職業操守,這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

(三)在樹立品牌、打造優質團隊的努力下,團隊信心需要堅守

作為一名學術期刊編輯,筆者對這里提到的“團隊信心”感觸頗深。期刊經營是團隊的經營,涵蓋策劃、編校、出版、發行等一系列重要環節,而且環環相扣,密不可分。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或差錯都可能導致整個經營活動的失敗。任何一個團隊成員的掉以輕心、責任意識淡薄、執行力不強或信心不足等,都會影響到整個編輯團隊的成效。更嚴重的是,一個小小的失誤,一次小小的失職,都可能稀釋團隊成員的個人努力,挫傷優秀隊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產生負面情緒,影響惡劣。所以,打造優質團隊,樹立團隊信心成為新時代學術期刊經營特別是非核心學術期刊的重要抓手,不容忽視。當然,團隊信心非貼標語、喊口號即來,它必須建立在期刊樹立良好品牌與口碑的生動實踐中。品牌與口碑如同加速發展的兩駕馬車,缺一不可。學術期刊更應該在核心欄目打造、優質學術成果傳播、學術底線的堅守等方面做出表率,做好新時代的期刊答卷。

三、新時代學術期刊經營的新變對策

學術期刊的使命是鼓勵學術研究、促進學術交流、引導知識創新、推動人類文明進步。[5]無論時代如何變幻,學術期刊需要在期刊定位、制度管理、品牌打造、團隊建設等方面保持定力,視為“不變”;同時,還要在辦刊理念、媒體融合發展、編輯人才培養等方面追求新質,謀求新的發展契機,視為“變”。一手抓“不變”,一手抓“變”,在“不變”與“變”的辯證統一中推進新時代學術期刊的經營與管理,將是一條可取之徑。

首先,新時代是學術期刊轉型創新的時代,追求新變,就要“走出去”。這里所說的“走出去”,不是指學術期刊普遍意義上地成功實現向“國內外輸出”,而是指要實施“開門辦刊”的經營理念,從策劃組稿、編輯校對、審稿印刷、發行推介等期刊生產的各個環節吸納更多的人才,讓更多的專業學者、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等圍繞在編輯團隊身邊,由內向外散發出學術期刊人才集聚的強大爆發力和經營活力。筆者認為,我國長期堅持實行的期刊外審制度便是“開門辦刊”的典型一例。如今,學術期刊創新升級在即,我們要嘗試以新的方式、新的渠道更深度地敞開與融合,很多刊物在欄目組稿上實行“主持人制”,邀請相關領域的學術帶頭人進行欄目組稿,通過刊發優質稿件實現合作共贏。在編輯《文藝論壇》的過程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由知名學者參與辦刊是促進刊物良性發展、提升影響力的有效渠道,而且學術期刊總是和知名學者的學術實力共同成長的。反之,現代意義上的學術期刊發軔于學術團隊的互相交流,缺乏學術團隊建設能力和學術團隊支持的學術期刊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美好的發展前景只能是空中樓閣。[6]

其次,新時代是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的時代,尋求突破,就要“走上去”。所謂“走上去”,就是“走到線上去”。新時代新媒體、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在學術期刊領域更要加強學術與科技、學術與媒介的深度融合,為5G時代人們的閱讀與學術傳播提供智能和動能。當下,一方面,大部分學術刊物仍以紙質期刊為主,沒有開發相應的線上產品;另一方面,部分學術期刊雖然開通了公眾號、線上閱讀付費功能等,但僅僅是利用互聯網平臺把內容放上去,放上去之后的推廣與應用就無暇顧及了。實際上,對于經營規模小、發行渠道單一、盈利能力差、抗風險能力弱的學術期刊而言,充分挖掘融媒體的潛力與價值,高度重視內容的上下游開發、延伸學術產業鏈條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引擎,需要學術期刊負責人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在技術、資金、人才投入方面有更深的自覺。

另外,新時代是學術期刊發揮人才效應的時代,創新創造,還要“沉下去”。新時代學術期刊發展呼喚大量既專又博的復合型編輯人才,同時,媒體融合也需要更多具有職業化、社會化和時代性兼具的“T型人才”,那些只知閉門研究選題和等待“來料加工”的傳統型編輯,顯然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挑戰。這里所說的“沉下去”,則專門針對學術期刊的編輯而言,不僅腳步要“沉下去”,腳沾泥土,走向廣闊的社會天地,而且眼光要“沉下去”,不唯名家不唯上,不拘一格降人才。新時代的編輯社會化參與程度應該更高、更廣,有意識地搭建起編者與作者、讀者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學術平臺。另外,新時代學術期刊編輯還要加強對優秀青年人才的選拔與培育,學會“眼光向下”,用個人眼光與格局“向下”挖掘出好苗子,為學術期刊的未來發展貢獻出金點子,努力成為一名新時代無法替代的“T型編輯”。

猜你喜歡
印數辦刊學術期刊
《中國老年學雜志》再次被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
哈爾濱音樂學院“學術期刊”創刊暨《北方音樂》改版啟事
哈爾濱音樂學院“學術期刊”創刊暨《北方音樂》改版啟事
羞于啟齒的期刊印數
全省首屆少兒期刊辦刊經驗交流會在長沙召開
“辦刊育人”理念的探索與實踐
學術期刊評價指標說明
重要預告
何必吃驚
堅持依靠青年辦刊的方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