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期刊質量保障中編輯的角色和素養

2022-11-27 10:26王麗平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編委學術期刊期刊

王麗平

(太原學院 學報編輯部,山西 太原 030032)

質量是期刊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近年來,相較于普通期刊,學術期刊的質量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2021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指出學術期刊要實現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升級,促進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1]為新時代學術期刊發展指明了方向。除了國家政策的規定性,科研考核的代表作制度也對學術期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當前,國內的科研考核評審標準從重視數量轉向以質量為本,能否產出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對期刊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學術期刊是以發表、探討專門而系統的學術問題為宗旨的定期出版物。[3]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規定“期刊質量包括內容質量、編校質量、出版形式質量、印制質量?!?國新出發〔2020〕10號)學術期刊的質量主要在于其學術水平,即其學術影響和貢獻。影響學術期刊質量保障的因素很多,如主辦單位足額的經費投入、較高層次的作者群、優秀的編輯團隊、完善的編輯制度等,[4]在這些因素中,人是期刊質量提升的絕對因素。尤其是高水平的編輯隊伍,因為期刊質量關鍵的是內部質量的提升,而編輯是學術期刊主要的人力資本。[5]可以說,在由作者、編輯、專家構成的學術共同體中,編輯是學術期刊質量建設的主體保障。

編輯在學術期刊質量保障中的主體作用要求其具有相應的素養。關于編輯應具備的素養,學者的研究多從普遍意義上探討編輯的素質和能力,或強調某種學術期刊類型下編輯的素養,從學術期刊質量保障角度出發進行的相關研究較少。[6-8]本文擬基于社會角色理論,探討當前時代下學術期刊編輯在應對學術期刊質量保障要求時應具備的素養。社會角色理論認為,人總是處在某種社會角色中,人的作用發揮與某個社會角色背后的行為模式有關?!吧鐣巧桥c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權利、義務的規范并符合人們對特定身份的人的期望?!盵9]角色大致包括兩個方面:角色意識是要確定自己到底承擔著哪些角色,即回答“我是誰”的問題;角色行為是要確定自己在某一條件下適宜的行為方式,即回答“我該怎么做”的問題。[10]只要是社會成員,都會承擔某種社會角色。本研究認為,學術期刊編輯的素養與其社會角色及社會期待有關。

對于學術期刊質量保障而言,編輯有三個主要的角色,即研究者、管理者和學術標準的堅守者。每一種角色,都有其相應的素養要求。

一、研究者角色及素養

(一)編輯的研究者角色

歐內斯特·博耶(Ernest Boyer)認為,學術可以分探究的學術、整合的學術、應用的學術和傳播的學術。[11]從事學術探究、學術整合、學術應用與學術傳播活動的人都可以稱之為研究者,他們的區別在于研究的類型和方向不同。在這個意義上,編輯也是研究者,因為他既從事學術探究相關的活動,也從事與學術應用和傳播相關的活動。

學術界和期刊界之前就“編輯學者化”問題曾有過長期爭論。作為學術知識工作者,編輯必然要走學者化之路。但這里的學者,并不完全指某一學科領域的專家,有編輯自身職業角色特有的內涵。編輯的研究包括專業學科領域的研究和工作范疇的研究。專業研究指了解專業學科學術前沿,參與某個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工作研究指進行與編輯出版相關工作的研究。

編輯研究者的角色貫穿整個編輯過程。編輯是優質稿件的發現者、稿件質量提升的輔助者、刊發文章質量的把關者。學術期刊編輯通過研究,確定年度選題計劃、設置具體欄目,修定審稿制度、校對制度等等。編輯的工作內容都可以進入編輯的研究視野,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期刊的特點,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一定的普適性。通過工作研究,逐漸形成期刊專屬的制度和規范,使編輯過程不斷科學化和規范化。

(二)編輯的學術素養

學術期刊編輯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學術素養。在大數據時代,海量信息的產生為期刊的生存與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期刊需要從大量無序信息中發現最有價值、最能代表學科發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水平的成果給予傳播。[12]學術期刊編輯要判斷來稿的學術價值,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見,和作者、專家進行學術上的溝通,都需要一定的專業學術素養。為此編輯必須了解學科學術前沿、關注學術熱點,從事自己所學學科領域的相關學術研究,了解跨學科的專業知識,了解新型的學術范式、研究方法,比如統計學,量化或質性研究方法等,盡量減少編輯過程的知識盲點,藉以提升編輯的專業學術素養,從而構建編輯的學術身份。

編輯的學術素養也體現為其學術交往能力。編輯在各個環節與作者、外審專家、編委等的互動考驗編輯學術交往能力。以學術建構和學術傳播為主業的學術期刊編輯,須臾離不開學術交往,學術交往理應成為編輯的基本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13]編輯的學術研究素養和交往素養有助于增加其在學術共同體中的話語權,為學術期刊質量保障賦能。

編輯的學術素養是在研究工作中逐步形成的。編輯一開始并不是研究者。在傳統的編輯準入環節中,編輯多數是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一般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術研究者,也沒有經過編輯學的專門訓練。不論專業研究還是工作研究,都需要在后續的工作和學習中經過長期的訓練和經驗積累。

二、管理者角色及素養

(一)編輯的管理者角色

編輯本質上屬于學術知識工作者。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認為,知識工作者都具有管理的責任。在一個現代組織里,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借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對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14]在這個意義上,學術期刊編輯都是管理者。他們在期刊這一組織里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編輯知識對學術期刊質量作出自己的貢獻。

現代管理者是以目標驅動的,任何時候都要關注組織的社會成效。學術期刊編輯的管理應圍繞提升學術期刊質量這一目標,為社會提供盡可能多的高品質學術成果。編輯的管理者角色體現在期刊出版的各個方面。

1.組稿的管理

在組稿環節,編輯的管理作用主要體現在發現或約請到能寫出高質量稿件的作者。作者是學術知識的生產者。編輯應具有較強的組稿與策劃能力,依據所在平臺的基礎和影響力,盡可能刊登學術含量相對較高的文章。對于約稿,要把握主動權,約寫符合期刊定位的稿件,婉拒那些雖是名家所寫,但文不對路、質量打折扣的稿件;對于自投稿,要及時處理優質稿。一旦審稿后確定用稿,即發送用稿通知,及時和作者取得聯系,以形成一定形式上的契約關系,以防因未能及時溝通和處理導致優質稿件半路流失。

2.審稿的管理

同行評議是保障期刊學術質量的重要環節。期刊要不斷提高學術水平,除了組織高質量的稿源以外,還應該做好編輯與審稿專家之間的雙向互動。編輯在把論文發外審后,應設置提醒機制,按期查看審稿意見并明確審稿結果,確保整個審稿流程順暢,時效性強。另外,編輯應規范審稿專家的審稿意見,確保達到基本的審稿要求;定期整理審稿專家庫,根據專家的審稿情況如審稿完成周期、態度、水平等作出評估,對專家庫進行調整。通過上述措施形成對審稿專家有效的約束機制,以提高專家審稿環節的質量。

3.編委的管理

編輯委員會是各個期刊編輯出版單位或主辦(主管)單位根據實際需要所建立的機構,并非國家規定必須設立的編輯機構。[15]學術編委在組稿、審稿和期刊宣傳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期刊編委的職能作用,可促進期刊優秀稿源不斷增加,使學術質量、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如每年年末請編委指導選題策劃的大方向,遇到棘手的學術問題或是有爭議的稿件及時向編委請教,加強與編委的日常感情聯絡,請編委約請優質作者寫稿或充實審稿專家隊伍,組織編委座談會等各種形式與編委形成良性互動關系,為期刊的質量保障起到重要作用。

4.自我管理

真正的管理是自我管理。編輯屬于知識工作者,知識工作者有自主性較強的特點。和知識相關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自我管理和較少的外部管理。外部管理應從行政管制轉向人性化的服務。有學者認為,編輯管理人性化是編輯實現“編輯-研究者”雙能目標的重要推力。[16]編輯一般應在制度的規范下,實行自我管理。良好的制度是自我管理的前提,一切有據可查,有章可循,按照制度辦事,可以使工作始終聚焦在提升學術質量的主體軌道上,減少不必要的內耗。編輯通過管理自己的時間和工作節奏,最終實現個人效能和組織貢獻最大化的目標。

(二)編輯的管理素養

1.服務素養

學術期刊編輯的管理效能的發揮除了前述提到的學術交往能力外,還應具備服務意識。這里所謂的管理,不僅具有傳統意義上的組織、監督、領導、協調、控制等內涵,更多地指向服務的意義,多方協調以服務于質量提升這一核心目標。編輯應處處體現其服務意識,當好學術共同體各方之間的中介和橋梁,以優質的服務促進管理目標的實現。

2.數字化素養

在媒體融合時代,編輯要想提高管理的效率,也不能無視當今日新月異的技術手段,如數據檢索、稿件篩選、智能編輯等新技術。應具備互聯網思維,學會應用大數據的各項技術為管理效率服務。當然,技術是為目標服務的,不能過度依賴技術、夸大技術的作用,被技術所反噬。

三、學術標準堅守者及素養

(一)編輯的學術標準堅守者角色

內容為王,始終是媒體要堅守的第一準則。[17]對于學術期刊而言,論文的學術質量在任何時候都是核心目標。那么,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這就要求編輯盡可能摒棄干擾學術標準的因素,辦刊過程中堅持以提高學術質量為考量標準。

(二)編輯的職業規范素養

學術期刊編輯必須堅守定稿環節的學術道德。學術期刊編輯必須具有良好的學術職業道德和操守,堅持以質論稿,堅守學術底線。履行嚴格的用稿流程,根據制度而非人為因素來定稿,如由學術共同體來判斷稿件是否可用,決定用什么稿,尤其是一些有爭議的稿件,以減少編輯個人的主觀性和隨意性。

編輯在堅守學術標準過程中必須具有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皩τ谖覀儑襾碇v,各種媒體上的內容最終都是經過不同編輯把關處理后才公開發表、問之于世的,編輯實際上把持或主宰著我們絕大多數精神產品、文化產品乃至文化建設的話語權?!盵18]因此,學術期刊編輯在期刊出版的整個過程中,都應傾注高度的責任心,在各環節中都應將“責任”一以貫之,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和懈怠,這是編輯必備的首要素質。

作為論文質量把關人,學術期刊編輯這個職業角色本身就具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期刊發表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由編輯這一關公開并傳播的,從一個期刊來看可能不算什么,但匯小流成大勢,期刊的合力就不容小覷了,可能塑造著整個時代的學術品味。因此,每個學術期刊編輯都不要小看自己的責任,應擔當起自己這份學術使命,以敬業的態度促進所在學術期刊的點滴提升,為整個學術期刊的未來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的職業道德、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建立在他們對學術志業的某種信念基礎之上。堅持質量為王的核心不動搖是最基本的信念。

當今時代,學術期刊面臨著高質量發展、媒體融合等多方面的挑戰,編輯為應對這些挑戰應擔當這個職業新的角色,而角色又賦予其新的素養期待。學術期刊編輯應從研究者、管理者、學術標準堅守者的角色出發,形成學術素養、管理素養,堅守學術期刊職業道德,發揮助力學術期刊質量保障的核心作用。

猜你喜歡
編委學術期刊期刊
《中國老年學雜志》再次被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
哈爾濱音樂學院“學術期刊”創刊暨《北方音樂》改版啟事
期刊更名啟事
期刊簡介
編委簡介
哈爾濱音樂學院“學術期刊”創刊暨《北方音樂》改版啟事
新增編委介紹
本刊編委 白重恩教授
賀新春:編委理事會員
期刊審稿進度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