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用植物學融入課程思政案例淺析

2022-12-02 11:49張春榮嚴寒靜張宏意何夢玲唐曉敏
衛生職業教育 2022年16期
關鍵詞:植物學藥用植物藥用

張春榮,嚴寒靜,張宏意,何夢玲,唐曉敏,楊 全

(廣東藥科大學中藥學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嶺南藥材生產與開發重點研究室,廣東 廣州 510006)

藥用植物學是講授藥用植物形態、結構、分類等知識的課程,是中藥學類和藥學類等專業的基礎課,通常面向大學一年級或二年級學生開設。該階段是學生由基礎課程向專業課程過渡的時期,是培養學生專業思維、職業素養及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藥用植物學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將這些元素提煉出來,潛移默化地融入專業知識的講授中,對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和職業素養,實現中醫藥人才的“三全育人”大有裨益。近年來,許多高校開展了藥用植物學課程思政的建設與實踐,報道了一些優秀的藥用植物學思政案例[1-10],最新出版的《藥用植物學》教材也增加了課程思政的內容[11],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尚未見對整個課程體系的思政案例報道。本課程教研組在藥用植物學和藥用植物野外實踐省級一流課程建設過程中,對思政元素進行挖掘、匯總,建立了藥用植物學課程思政案例庫。本文按藥用植物學章節體系對思政案例進行介紹,以期促進我國藥用植物學課程思政案例庫的共建和共享,提高藥用植物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1 藥用植物學緒論中的思政案例

中醫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本草著作中所記載的藥用植物的形態、生長習性等知識蘊含著藥用植物學的萌芽,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新精神,對植物分類、品種考證和開發利用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就是受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青蒿用法的啟發而發現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研讀本草著作,學以致用,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創新精神。

“神農嘗百草”反映了古人的無私、無畏和創新精神,也反映了人類對藥用植物的認識和利用過程與生產力的發展息息相關。通過介紹誤食斷腸草花、毒蘑菇等中毒事件,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藥用植物學的現實意義,領悟藥材基原鑒別的嚴謹性,端正中醫藥工作者誠實守信、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完成3 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當前正進行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許多藥用植物學任課教師也參與其中。資源普查的過程、技術創新和成果展現了科研工作者不畏艱辛、無私奉獻、求實創新的精神,能激發學生學習藥用植物學的興趣,加強對中藥事業的認同感,培養作為中醫藥人守護人類健康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普查結果表明,許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急劇減少甚至瀕危,國家出臺了禁止采集/濫挖發菜、甘草、麻黃等重點保護動植物的行政法規,各地積極發展藥用動植物人工種養。通過這些案例,引導學生樹立生態文明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2 藥用植物形態解剖學中的思政案例

2.1 植物細胞與組織

藥用植物學按“細胞器→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界”的順序學習,符合人類認識世界的一般規律:由局部到整體,由單體到多體,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的辯證關系。

細胞學說的意義,在于激勵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植物細胞、組織在形態結構與功能上的相關性和一致性,反映了局部與整體的系統論思想。細胞壁、纖維束和維管束的結構反映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集體主義精神。不同結構之間的相互關系,反映了社會分工的多元化,只有各司其職、盡職盡責,才能維持集體的和諧發展。通過列舉細胞培養、單倍體育種、原生質體融合育種等生物技術,激發學生求實創新、學以致用的職業追求。中國藥科大學徐國鈞教授基于組織和后含物特征開發了中藥材和中成藥的顯微鑒別技術,解決了“丸散膏丹,神仙難辨”的難題,激勵學生既要注重感性認識的積累,又要在實踐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實踐。

2.2 植物器官

按照由下到上、由外到內的順序觀察植物體和各個器官的形態、結構,符合人們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主到次、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植物種類及形態結構、化學成分均表現為多樣性。同一植物類群的不同個體在器官結構上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相似性。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同一律)與特殊性(相異律)、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培養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理念。不同植物類群在器官結構上的差異、植物的變態器官和異常構造、葉的“異形葉性”、花的結構與傳粉方式的多樣性與適應性,反映了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及與傳粉/寄生/共生生物的協同進化。以上案例符合達爾文生物進化中“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原理,也蘊含著“自然和諧”的生態美和“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人生哲理。

通過介紹“國藥泰斗”金世元等中醫藥大師基于性狀特征鑒定中藥材真偽優劣的事跡,鼓勵學生厚積薄發,敢于做“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業內大家。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漢代劉安《淮南子·原道訓》中的“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激勵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守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延綿中華文明。而植株體積的快速增大,表明植物“碳匯”的重要作用,激勵學生要愛護植物,植樹造林,踐行生態文明。葉的光合作用為生物圈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保障?!凹t花還需綠葉襯”,提示社會分工無貴賤,基層工作也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植物形態,特別是花的千姿百態,讓人類感受到植物之美,培養學生美育觀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在講到種子時,展示袁隆平院士等育種學家培育的雜交水稻、海水稻,復旦大學鐘揚教授的“種子方舟”和紅樹林引種,闡述“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的道理。讓學生理解種質資源對國家、民生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民族責任感、愛國情懷。

3 藥用植物分類學中的思政案例

3.1 藥用植物分類學概述

個體發育與系統發育的關系,反映了事物動態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植物的命名規則和分類系統的建立和發展過程,反映出植物學家不畏權威、崇尚科學、推陳出新的奮斗歷程,能夠激發學生求實創新的科學斗志。一些植物在分類系統中地位的變化,顯示了馬克思主義認識發展的過程和規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致無窮,每一循環都進入高一級的階段。

我國植物學家在植物學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如鐘觀光、胡先骕、錢崇澍、陳煥鏞等中國近代植物分類學開拓者和奠基者,終結了僅由西方人研究中國植物的歷史。秦仁昌院士和鄭萬鈞院士分別建立了蕨類植物分類系統和裸子植物分類系統;胡先骕、吳征鎰、張宏達等建立了被子植物分類系統。從1930 年我國首次參加國際植物學大會到2017 年我國首次舉辦國際植物學大會,反映了我國植物學研究的突飛猛進和世界影響力的提高?!吨袊参镏尽返戎鞯木幾脒^程反映了中國植物學家孜孜不倦的科學態度和前赴后繼、與時俱進、求實創新的進取精神。以上案例振奮人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中醫藥責任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3.2 孢子植物

許多藻類、地衣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其苛刻,可作為環境指示植物;而水體富營養化又造成水華、赤潮等現象,危害人類生活環境和水產養殖業;濫挖冬蟲夏草會造成資源銳減,植被破壞。以上案例有利于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意識。

中國海藻學奠基人之一的曾呈奎院士開展海藻養殖研究,開啟了我國人工養殖紫菜、海帶的歷史;電視劇《山海情》凌一農教授的原型福建農林大學林占熺研究員發明菌草技術,推動了我國和世界蘑菇種植規模的擴大。我國科研工作者將論文寫到祖國的大地上,助力科技扶貧和鄉村振興,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大國三農”情懷,激發學生科技強國的責任感。

3.3 種子植物

我國分布著許多植物特有科、特有屬和特有種,如銀杏科及銀杏,杜仲科及杜仲,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許多植物由中國人命名或以紀念中國人而命名,如胡先骕和鄭萬鈞發現并命名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W.C.Cheng,陳煥鏞為紀念任鴻雋而命名的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又如,徐錦堂、徐鴻華等藥用植物學家對中藥材種植技術的貢獻,蘆廣榮等名老中醫藥專家對中藥鑒別技術的傳承,激勵學生不畏艱難、拼搏奮進、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同時,植物與人類日常生活和文明發展息息相關。通過古今中外的詩詞歌賦、書畫雕刻、傳說典故、民俗文化中的藥用植物,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鑒賞能力和傳承責任感,增強文化自信。教師在講解植物特征和分布時,可以展示以著名自然/人文景觀為背景的植物,既涵蓋植物的分布與環境知識,也進行了愛國、愛自然等人文教育。例如,麻黃、大麻、罌粟等是與毒品相關的植物,警示學生不要忘記當年的列強利用鴉片毒害中國人民和發動鴉片戰爭侵略我國的歷史,告誡學生要禁毒,要學法、守法、普法,同時認識到藥品監管的重要性。又如,檳榔具有致癌性和成癮性,被土耳其等國家列為毒品,并在許多歐美國家禁售,提醒學生避免食用檳榔和攜帶檳榔出國,遵守他國法律和國際貿易法規。

4 藥用植物實踐課程中的思政案例

4.1 藥用植物學實驗

藥用植物學實驗內容主要包括植物形態、結構觀察和物種檢索,除與植物“形態—結構—功能—進化”相關的思政元素之外,還涉及觀察和解剖植物一般遵循“從下向上,從外向內”的人類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顯微鏡等實驗工具由低級難用到高端易用的事物發展過程,能教育學生細致觀察,勤于思考,培養由現象到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思維;另外,還要培養學生遵守實驗室規章制度,科學操作儀器設備,增強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4.2 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

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是思政教育極好的課堂,涉及的思政元素包括實習地的歷史、人文和扶貧成果;植物的形態美、生態美和祖國大美山河的美育;特色植物的民間用法和傳說典故;實習過程中不畏艱辛、主動參與的勞動觀和集體主義教育;對老一輩植物學家的緬懷和學習;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等。

5 結語

藥用植物學蘊含的思政元素可概括為4 種類型:藥用植物蘊含的美學和哲學;古今中醫藥學家、植物學家的科研經歷及成果;藥用植物與人類生活和文明發展的緊密關系;藥用植物實踐活動中的勞動觀和集體主義教育。整合國內外藥用植物學教職人員、科研人員、學生和愛好者的力量,挖掘思政元素,共建共享藥用植物學課程思政案例庫,擴大課程思政的實踐成果,有助于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醫藥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植物學藥用植物藥用
四川發現蘭科植物新種
吐液含清逭暑宜 蓮在清宮中的食用和藥用
藥用植物入菜需謹慎
尋找家里的藥用植物
關于“植物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思考
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初探與實踐
藥用植物當歸早期抽薹研究進展
中國將拉開藥用輔料行業的整合大幕
模塊教學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互幫互助好朋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