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廣西文化旅游產業的路徑研究

2022-12-03 09:18韋晨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22年13期
關鍵詞:文旅廣西民族

韋晨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體育教學部 廣西 柳州 545036)

黨的十九大把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中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經濟的復興也是產業的復興,這是民族的復興更是文化的復興,這是新一代中國人民實踐的復興更是實干的復興。其中指出要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新的時代內涵增強其生命力。這對于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歷史使命給出了明確指示。廣西提出到2025年建立綜合效益高、帶動能力強、創新能力優、緊密協作的現代旅游產業體系。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實踐載體,濃縮著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剪影和地域特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價值的體現元素。民族傳統體育還以其特有的體驗和參與方式成為了文旅產業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的新經濟增長點和創新點。

民族傳統體育與文旅產業的融合建立在文化的基準點上,對于二者的融合機理、問題導向和發展動力進行梳理,才能豐富彼此的產業框架,最后形成協同發展的創新型產業鏈條。準確把握民族傳統體育自身發展規律,發揮民族傳統體育在文化旅游事業、文化根源廣泛開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做到因地制宜、分類合作,從而推動文旅產業的全面更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冬奧承諾的思想是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誠信文化的沃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逐步形成與發展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與中華民族“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尚和合、求大同”的傳統文化價值理念融合。這就是文化與體育融合發展的最佳實例證明,也是“體育+旅游”發展道路上的新征程。

1、民族傳統體育與文旅產業的融合機理

1.1、體育文化與地域文化的精準契合

習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勞作生活和娛樂休閑過程中凝聚而成的智慧結晶,其所蘊含的體育精神更是我國時代精神的體現,彰顯了將體育與我國社會發展需求緊密連結的價值觀。讓民族傳統體育遺產在廣西文化旅游產業體系內發揮核心內容的作用,在基本框架的范圍內合理有效地進行差異化的遺產創造,縱觀我國文旅產業的發展,利用民族傳統體育進行產業融合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切入點和思政點,這將有利于我們走文化自信之路,走綠色環保發展之路,讓蘊含在民族傳統體育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文旅產業的實踐建設重新煥發自信之光。廣西是一個民族資源豐富的地區,文旅產業具有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作為基礎;廣西又是一個多民族集居地,鑄就了其獨特的體育運動項目,如,拋繡球、搶花炮、珍珠球、板鞋競速等,這些運動項目蘊含了相親文化、祭祀文化、勞作文化和作戰文化等。將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元素開發出來對廣西文化旅游產業的文旅事業進行補充,不僅豐富了文旅產業的內容、拓展了文旅產業的環節、深化了文旅產業的底蘊,更具象了文旅產業的實施項目,讓文旅產業的文化內容將正式與民間進行糅合,將嚴肅與親切進行調和,將繁復與簡潔進行諧和。

1.2、體育產業與文旅產業的優勢結合

民族傳統體育的資源優勢有:體育表演、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賽事場館;文旅產業的資源優勢是:人文習俗、自然景觀、節慶活動和商圈陣地,這些資源給運動項目與地域鄉情的現代化結合提供了資源基礎,形成互補的文化創新特質,既符合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增強生命力的需要,又符合當代人對健康追求和娛樂休閑的需要。體育運動的體驗和參與能有效地將其中的趣味和感受轉換為沉浸式體驗過程。在目前的民族旅游轉型現狀下,很多地區對于附加性的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功能都已經給予全面的重視,依托產業附加功能來延伸旅游產業規模,形成新穎的民族旅游轉型發展模式。將兩者的資源優勢有機結合創造出更飽滿的產業形態,構建沉浸式文化體驗活動,衍生出體育文化手工藝品、體育文化服務型產品、體育文化表演類產品和民族傳統體育器械類產品進行經濟效益創收是兩者有機融合的經濟理論原理。

2、民族傳統體育與文旅產業融合的問題導向

2.1、解決廣西綠色環保發展的轉型問題

山清水秀生態美是廣西的一張靚麗名片。保護好、利用好、開發好優良生態,是關系廣西長遠發展的一件大事。高水平的競技體育賽事對于舉辦地具有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時還有生態效益,對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都提出了相應要求,這與文旅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綠色發展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很好地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上進行了協同并行。民族傳統體育借助區域的自然景觀場地進行開展,在場地搭建、安全保障和軟件配套的建設過程中以綠色環保的新理念進行長遠布局,有效地解決了民族傳統體育綜合效益與區域經濟發展理念相融合的問題,讓產業發展跟著區域生態屏障的骨架建構進行戰略布局,民族傳統體育借助區域特色的生態環境、邊境民俗風情、生態旅游長廊和鄉村生態旅游新干線形成區域聯動,豐富了廣西綠色福利。

2.2、促進廣西全民健身的健康問題

全民健身和體育強國是近年我國體育發展的戰略目標,而體育強國的實施基礎在于全民健身。在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國民健康問題產生了極大的風險挑戰。在參加以村寨為聚居點的體育鍛煉過程中,不僅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的釋放,身體免疫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而且也能促進人際關系和諧。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我國特有的體育項目要重新走近世界體育舞臺上需要文旅產業的平臺進行激發和推廣,民族傳統體育以勞作為根基具有簡便易行的操作特點,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競技、表演和競技之分,適用層面較廣,但是在規則創新和策略趣味上都缺乏新穎度。在此基礎上借助文化旅游的體驗式活動作為新亮點,信息化平臺作為連接點,沉浸式體驗作為引爆點激發民族傳統體育的再開發,從而促進廣西地區居民利用民族傳統體育進行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調節心理狀態,促進體育強國建設。

2.3、助力廣西東盟地區的文化交流問題

民族傳統體育不應僅僅停滯在技術動作交流的物質交流層,應向外延伸至制度文化層、精神文化層,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外交流內容的重點由物質文化向制度文化乃至精神文化轉變,努力融入世界文化體系,變成人類共同文化,在產生高附加價值體育文化的同時完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體育交流成為廣西與東盟國家加強交往的有效利器,東盟國家也是具有極其豐富的民族特色體育類活動的國家,由于地理和氣候環境相似,很多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共通點和同理心,有助于雙方人民利用此類先天條件進行同理性交流。通過賽事交流、人才培養和產品互通的形式形成良好的體育產業發展勢態,雙方合理利用民族傳統體育的共同點以及文化旅游周期的旺季進行交流合作,不僅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走出去和國外民族文化的引進來,同時有利于展示我國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利用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文化交流帶展示廣西地區熱情好客、陽光好動、開放和諧的良好形象,形成廣西—東盟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經濟帶。

3、民族傳統體育與文旅產業融合的發展動力

在影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提升的主要動力要素中,既有一般產業所擁有的共性動力要素,又具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特點的特殊動力要素,兩者共同作用形成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動力源。在民族傳統體育與文旅產業融合后形成的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既具有民族傳統體育的動力因素又具有文旅產業的動力因素,兩者的內部驅動因子在融合過程中,通過機制的保障下形成新的內部驅動因子,與外部驅動因子進行合力從而促進該產業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內部驅動因子為:體育生產要素、體育健康服務和體育設施資源;文旅產業的內部驅動因子為:旅游資源、旅游管理和旅游體系。首先是文旅產業搭建了服務體系的平臺和設施,從產業運轉能力和承載力提供了保障;其次是民族傳統體育對該框架進行了多元豐富的內容補充,通過各生產要素對文化旅游進行了核心提升和體感創新,從而驅動該融合產業朝著更健康、更高效、更靈活的方向發展。外部驅動因子為:政府行為、社企投入、挑戰機遇和群眾需要,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協調才能確保融合產業健康發展、穩定發展、可持續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與文旅產業的生產要素是融合發展的驅動力,也是產業生存的前提條件,兩者通過人才、技術、服務等生產要素確保該產業的存在和發展。資源和體系的融合是發展的推動力,在現階段兩者的資源和體系趨于穩定,通過融合的方式創造出兩者特有的發展模式,節約了開發成本和建設投入,將單倍資源發揮雙倍效果,形成新的行業發展推動力。借助外部因素開啟行業發展的新模式,形成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的聯動力,全民健身與體育強國聯動,旅游參觀與互動體驗聯動,形成縱橫交錯的服務網以促進行業的創新驅動。

4、民族傳統體育與文旅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

4.1、周期節慶營造氛圍

節慶是我國穩定的周期活動,每個節慶都具有特定的習俗和文化,這些活動極具影響力和號召力,其中就不乏與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的節慶活動,如,端午節—賽龍舟、重陽節—登高、春節—舞龍舞獅等全國性的節慶。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還有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民族節日和項目,如,三月三歌節—拋繡球、花炮節—搶花炮、蘆笙節—蘆笙舞、斗馬節—賽馬,這些具有民族底蘊的節慶都以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慶祝方式常年開展。節慶活動具有周期性、文化性、特色性和趣味性的特點,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文旅產業的天然孕育平臺。通過民族節慶營造氛圍,形成良好的周期性賽事或健身活動,解決了民眾外出旅游娛樂休閑的目的和參與鍛煉體驗運動快樂的需求。通過節慶的氛圍渲染很好地解決了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宣傳和解釋的作用,文化的底蘊作為產業建設的品牌保障解決了很多產業前期質量不高、誠信不強、品質不精的問題。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應結合民族節慶進行文化和項目開發,做到以節慶為主旋律、周期賽事活動聯動的發展路徑,從而走上產業特色發展之路。

4.2、全民參與拓寬覆蓋面

產業發展就需要有消費群體,旅游消費者和健身消費者在產業融合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新的主體,但是僅僅依靠這些主體又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如,氣候、交通、流行性疾病、文化障礙等,因此還是要依靠當地居民的參與。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文旅產業的同時不能受限于旅游這一概念,還需要結合國家提出的體育強國要求對當地居民進行民族傳統體育的服務和培訓。提高全民參與的主要路徑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從文化層面。重塑民族文化在當地文化傳承道路上的執行力,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全民健身項目的同時將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再次點燃,通過民族傳統體育鍛煉的形式讓當地居民再次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引力,有利于民族團結;其二,從健身層面。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全民健身與體育強國戰略同向同行,提升國民身體素質和生產能力。通過民族傳統體育的多項性和多變性對居民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進行鍛煉,同時游戲的規則和策略也能有效激發居民記憶、思維、策略的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全民素質;其三,從人才培養方面。解決廣西地區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問題,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體育產業的人才具有服務、培訓、指導、輔助的作用,更是賽事舉辦、活動開展的重要組成要素。廣西要建成民體文旅強區就必須有深厚的人才資源作為支撐,加強全民健身的覆蓋面就是從每個銜接層面進行滲透,從而做到真正的民體入人心、人人會民體的效果。

4.3、核心項目精準投放

要做到精準投放就要分析實施對象、實施項目和實施環節,從而做到產業可視化發展,仔細分類出現階段旅游者的興趣愛好和出行模式,讓參與者體驗到有深度、有層次、有內涵、有循環的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品。商品有形,而服務卻是無形的,我們要創造出令人難忘的體驗。以商品為道具、以服務為舞臺,環繞著消費者,創設出令人值得回憶的環境和活動,便是體驗式開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靈魂所在。

針對青年旅游者,將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制作AR、VR類民族傳統體育體驗產品,滿足青年旅游者網紅打卡、拍攝短視頻的流行模式。同時借鑒游戲的模式進行月賽、季賽、年度決賽的銜接模式,利用積分和角色的創造形成民族傳統體育游戲世界,設置有層次的挑戰難度激發青年消費群體的參加。

針對親子旅游家庭,將民族傳統體育與智力開發結合,制作桌游產品、民族傳統體育闖關模式,將民族傳統體育的策略和戰術資源開發出來,制作成親子系列產品,讓家庭成員在民體游戲的過程中發揮個人優勢,團隊任務也能有效地提升家庭成員團隊協作的游戲體驗感。民族傳統體育的器材產品的手工制作過程也能有效地豐富親子活動。

針對健康養生群體,將民族傳統體育與健康產業結合,設置以民族武術和民族舞蹈為主的民體項目,建設環保綠色的健身步道和戶外場地,舉辦運動負荷適宜的運動群體類項目。開發健康養生的農副產品,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有利于旅游產業的酒店、飯店和保養類產品的全面轉型,發揮人才優勢進行醫療、康復和保養服務。

5、結語

廣西的民族傳統體育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蘊和鍛煉價值對廣西綠色、共享、開放的經濟發展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倡導的是一種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開發與利用跟民族文化、生態環境、人文社會和體育產業的關系息息相關、相輔相成。通過對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廣西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機理、問題導向和發展動力的梳理,得出要以周期節慶營造氛圍、全民參與拓寬覆蓋面、核心項目精準投放的三大發展路徑,不斷整合市場資源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創新和建設體育科技產品、賽事旅游產品、體育親子產品、體育康養產品,使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廣西文旅產業走向科技化、規范化的創新之路。

猜你喜歡
文旅廣西民族
廣西貴港
齊魯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廣西戲曲》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毛主席來到我廣西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