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美學視域下的謎題敘事與不確定之美

2022-12-05 06:41賀文瑾
大眾文藝 2022年21期
關鍵詞:謎題觀者時空

賀文瑾

(南華大學,湖南衡陽 421001)

藝術作品離不開觀賞者,在觀賞者接受的過程中,藝術作品才可能成為“現實的存在”。接受美學理論把作品和觀者緊密聯系在一起,確立了觀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1]。一個好的作品是由創作者與觀者共同參與完成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動態實現模式。

在傳統的線性敘事中故事發展的順序一般會嚴格按照現實的時間順序來進行,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尾”四部分,形成一個敘事閉環。這種傳統的線性敘事模式往往追求流暢、完整的敘事,因此觀者往往處于作品之外的位置,與作品的距離遙不可及,很難參與到整個作品的構建中去[2]。而“非線性敘事”,打破前者有序、單線的模式,“單線+無序”“多線+有序”抑或“多線+無序”。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在這種多元化非線性敘事的發展中,謎題敘事憑借其吊詭的時空建構、抽象化的情感表達、充滿不確定性的情節發展、獨特的審美趣味以及前所未有的觀者的主觀地位,從眾多復雜敘事的模式中脫穎而出。

謎題敘事通過復雜的敘事方式讓觀者在觀影過程中不斷刺激著大腦的“思考”,類似一種魔術師的障眼法,抓住觀者的視線以迷惑觀者造成誤讀,營造出既是意料之外又合乎于情理之中的“謎題”,不斷地跟隨創作者的鏡頭,去完成步步解謎的“游戲”體驗,這種具有游戲性的特點,給予了觀者觀賞的主動性和高度的參與性,有些觀者甚至喜歡通過反復觀看影片,挖掘不同層次的細節,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一、謎題敘事時空的建構

敘事離不開時間,無論是話語還是影像,都是在時間中展開的藝術形式,謎題敘事大膽的打破了固有的時空結構。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時間是相對的,相對觀察者的運動而言。利用時間的相對性來理解,電影中的時間所具備三重含義:放映時間、情節時間和心理時間。放映時間為電影的實際播出時間,是一個固定有限的時間區間。情節時間,是指故事情節發生的時間區間,在電影中情節時空通常是無限的。心理時間,指的是感知意義的時間,即觀者感受到的時間。情節時間和心理時間則與創作者和觀者的體驗息息相關。而非線性敘事就是有意識的打破常規線性敘事中的時間的連續性,創作者通過對線性時間的斷裂與重建,來提升敘事的張力,延伸有限的放映時間,重構情節時間與心理時間,改變觀者的心理感知。

比如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成名作《記憶碎片》,雖然在敘事順序上錯綜復雜,呈現出一種“打亂”的狀態,但基本上圍繞著一條主線,即“患有短期失憶癥的主人公,通過文身、紙條收集線索,為妻子報仇?!?;再比如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前半部分以主人公的夢境展開,后半部分回到現實,空間與時間的關聯被刻意模糊,故事層面的邏輯順序也被弱化,最終呈現出了一種“如夢似幻”的效果。電影創作者為了尋求在視覺上的革新,打破傳統敘事固有結構,對于情節時間與心理時間的操控,當觀者需要更多信息時相應的延長時間,當觀者感到無聊時適當的壓縮時間,打破時間的連續性,改變敘事的時序,將多個敘事時間交織并行,以建立平行發生的情節。將過去、未來與現在并置,提升了敘事的張力,不同的時空處理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的《理解媒介》一書中提到的“因為對理性的人來說,在新的物質形態中看見或認出自己的經驗,是一種無須代價的生活雅興?!盵3]可以理解為,敘事是為了把創作者與觀者聯系起來,去探索創作者、角色、與觀者的心理。謎題敘事則迫使創作者把自己放在觀者的位置上,考慮觀者會怎么想,觀者的眼睛會往哪里看,最重要的是創作者希望觀者如何感受,怎么引導觀者陷入謎題。

二、碎片化的時空與曼德拉效應帶來的戲劇張力

把敘事時空進行碎片化處理,是謎題敘事中最充滿戲劇張力的手段之一,這種碎片化敘事的概念源于記憶的短暫性與不確定性。曼德拉效應的精神現象學實質是記憶重構下記憶碎片的錯誤組合。記憶是可以被篡改的嗎?記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選擇性,不完全客觀性?!安豢煽康挠洃浥c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產生的確定性就是歷史?!盵4]我們的大腦存儲記憶的方式不像電腦硬盤儲存信息那么直觀,我們的記憶非常碎片化,這就使得我們的記憶欠缺完整性,記憶中那些我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可以記得很清楚,而那些不太重要的就會被主觀忽略掉[5]。正因為我們忽略掉的事件經過的許多部分,所以當我們需要重新提取記憶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很難描述事件的全部。面對這些碎片,人們通常會會根據個人的好惡及經驗進行組合,在碎片組合的過程中,其個人喜好會夾雜個人情感或自身對事件的某種預判,與人類的感性思維相似,也充滿了類似的無序性和不確定性,意識流的碎片化敘事,其實是一種對觀者思維的引導,通過運用這種碎片拼貼的方式模仿人的記憶和思維,是具備非線性敘事特點的一種常用敘事手法,是一種現代敘事風格,它可以不遵循傳統敘事里的各種景別銜接規律,隨意剪輯,創造蒙太奇,渲染情緒,帶來靈動性的敘事體驗,同時結合音效與運鏡的配合,從而構成動態的敘事結構。

而作為創作者,也常常會運用這種碎片拼貼式的方法來展示自身的敘事功底,用碎片化的敘事結構來設置懸念,營造出敘事迷宮,將現實的時間和空間打碎重組,多線索交叉并行,提升作品的懸念性,同時通過充滿迷惑性的碎片化的時空,帶給觀者強烈的力量感和混亂,讓觀者就不由自主地想知道“故事”到底從哪里開始。碎片化敘事的特點,簡而言之就是“快,準,狠”但并不亂套,這其中沒有強大的鏡頭嗅覺,內功修煉是不會出效果的,比如雖然它快,但還是遵循最基本的鏡頭內在邏輯,從功能性上看,這種敘事方式甚至可以弱化表演,遮擋演員的一些瑕疵。碎片化敘事不局限于時間與空間的流暢性、亦不受制于動作的完整性,大量的信息是由觀者自行延伸的,觀者通過創作者呈現出的線索而在自己的認知中去建構完整的信息,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使得敘事架構更為自由靈動,也使鏡頭內部充滿張力[6]。它需要借鑒廣告MV的蒙太奇意識,但同時,這種風格并不是隨便就能玩的,首先要有相匹配的題材風格,運動鏡頭,最后還是回歸到創作者的自身功力上。從游戲的角度來分析,創作者將各種不同的碎片化的時空有機建構起一個虛擬的時空環境,每一個線索分支都可能影響結局,觀者需要反復觀看,去斟酌每一條線索帶來的情節轉變,挖掘不同層次的細節分支,而在觀影的過程中不同的線索對情節的影響,往往伴隨著一連串的危險與困境,從而使得觀者產生了游戲一般的不確定性以及強烈的代入感。這種反復觀看提取線索的模式,無形中滿足了觀者反復挑戰之后的心理上的成就感。對創作者而言,必須具備對時空的立體化把控能力,且在創作指出就必須理清所有碎片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并巧妙地將之交接,方便觀者的在隱蔽的線索之下找到謎題背后的真相,展現出謎題敘事表面混亂無序,實際上一環扣一環的戲劇張力。

碎片化信息時代的到來,也使得觀者具備了能夠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碎片化敘事的作品更需要觀者依據個人日常的身心體驗去填充信息與信息之間的碎片,去重建時空的流暢性與動作的完整性[7]。這就要求觀者不僅僅只是對作品內容的跟隨與接受,更是強調了觀者在作品中的主觀地位。

三、謎題敘事趣味與不確定之美

謎題敘事獨特的審美趣味在于其相較于傳統敘事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從想要的地方開始,在想要的地方結束,打破固有的空間關系,不斷變換交替線索,這些豐富又錯綜復雜的敘述結構與假定性的表達,讓觀者去探索電影的更多可能,增加了敘事的趣味性和不確定的意味。在電影《盜夢空間》的故事尾聲主要人物柯布是留了在夢境還是回到了現實,陀螺最終是永不停止的旋轉還是倒下不得而知;在電影《星際穿越》中主要人物庫珀所駕駛的宇宙飛船,最終是與在第二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上的艾米利亞相遇,還是在無垠的宇宙中永遠漂泊下去;在電影《信條》中關鍵人物尼爾是義無反顧地回到逆向結束生命,還是選擇走出循環重新開始。這些充斥著不確定的開放性的結局體現了敘事的留白與“少即是多”的美學原則。

在謎題敘事中,通過這種不確定性的敘事形式,玩味故事情節與主體人物設定,探索創作者與觀者復雜的內心世界,使作品構建出龐大的“謎題式”的精神空間。學者尹丹認為“敘述層上不確定的人物眼光對人物主體意識具有塑造作用。無論在第一人稱還是在第三人稱敘述中,人物的眼光均可導致敘述話語的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敘述’又可對塑造人物形象起重要作用?!盵8]謎題敘事中存在的“趣味性”和“不確定性”,常常讓觀者不得不去抓住每一個可能的線索,比如去思考主體人物的某一個表情或者動作,抑或是畫面中出現的某一事物或者情景中出現的某一種聲音,它們與故事的發展有著怎樣的關聯[9]。

觀者去電影院體驗一場酣暢淋漓“心智游戲”和視覺享受,拉近了作品與觀者的距離,也拉近了創作者與觀者的距離,觀者不再是像傳統觀影模式那樣以嚴肅的態度去“朝圣”遙不可及的電影作品。謎題敘事給觀者帶來的不安感,并不是為了榨取觀者對故事理解的可能性,讓觀者感到無能為力只能坐以待斃,而是試圖提供一種良性的壓力,去迫使觀者理性的去思考情節背后的敘事邏輯,積極主動地去尋求正確的敘事路徑,在觀影的過程中觀者的大腦必須飛速運轉、精神高度集中,跟隨著創作者在作品中布置好的每一個細微的線索甚至說是陷阱,去探索謎題背后的真相。謎題敘事對觀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變了觀者的觀影思維方式。觀者需要從完全“浸入式”的感性體驗中脫離出理性的思考,從單方面被動接受創作者拋出的線性信息到在錯綜復雜甚至自相矛盾的信息網絡中積極主動地尋求隱蔽的真相。觀者的觀影趣味來自短暫的挫折之后的頓悟,主動尋找線索,將若干碎片化的細節連接、修補,體驗像玩游戲一樣在電影迷宮中尋找最終隱蔽真相的爽快樂趣[10]。觀者除了需要留意那些隱蔽的信息外,還要克服頻繁的情節轉折和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結局,然而克服這種來自創作者的迷惑和誤導是一種享受,激起觀者的挑戰心理。當觀者自信地繞過創作者設計的各種花樣,走出敘事迷宮,最終在敘事邏輯和價值判斷上與創作者達成情感共鳴,在最微觀和最宏觀的尺度上,建立起一種有趣的,保持共振的情感與思想的節奏,讓觀者信任并把自己全部交托給作品。

總結

謎題敘事通過限制觀者的視角,復雜的敘事結構,碎片化的時空關系,開放式的結尾,以及來自創作者不可靠不確定的敘述來構建出看似混亂游離的動線、無序的卻又環環相扣的故事以及多重主體人物設定的情節,導致觀者遠離真相、增加故事的理解難度。謎題敘事以人物的內心感受作為敘事邏輯,將內心獨白、思維想象、無意識、夢境、幻覺等非邏輯符號的內容混合在一起,具有明顯的抽象化、碎片化、跳躍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征。

隨著謎題敘事的發展,觀者開始參與到電影作品中來,分析電影,玩味電影。在創作者與觀者共同探索電影作品中的精神空間的過程中,開拓了當代電影新的樣貌。而謎題敘事對觀者的高要求,必然會帶來電影的進步。謎題敘事的作品需要觀者的參與,并不是為了盲目的響應觀者。在筆者的觀點看來,觀者的在場是有益的,觀者會成為一種糾正力量,可以阻止某些過分迷戀所導致的對影片的腐蝕,并指出由于創作者過于熟悉材料而形成的盲點。謎題敘事的發展也警醒著我們在成為一個優秀的創作者之前要先成為一個好的觀者。無論是對創作者來說,還是對觀者而言,這種通過類似游戲的體驗,刻意模糊時空與線索,而達到一種讓人忽略甚至忘卻現實與真相的方式,從本質上來說,透露出的其實是一種抗爭的態度和一種挑戰的心理。

總而言之,當下信息化的時代大環境下,電影作為一種既包含商業屬性,又兼具藝術屬性的藝術品,應當注重觀者對作品的接受形式,適應當代社會“地球村”式的信息傳播規律。因此不管是從創作者的角度還是從觀者的立場來講,電影藝術都應當要更貼近現實,謎題敘事正迎合了時下觀者的接受口味,迎合了當下大眾對電影消費的體驗需求,是時代發展的現實產物。

猜你喜歡
謎題觀者時空
跨越時空的相遇
鏡中的時空穿梭
端午節觀龍舟賽
國慶謎題猜猜猜
怪獸謎題
電影院謎題
玩一次時空大“穿越”
教授的謎題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