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栽培模式對浙貝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及浙貝母栽培要點*

2022-12-08 04:52嚴中琪王呈陽吳國泉
上海蔬菜 2022年1期
關鍵詞:貝母鱗莖糯玉米

嚴中琪 王呈陽 吳國泉**

(1.浙江省舟山市農業農村局,浙江 舟山 316023;2.浙江省舟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據統計,全球范圍內百合科貝母屬植物約有130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1]。貝母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中藥貝母可分為浙貝母、川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和安徽貝母等。浙貝母在浙江地區栽培歷史悠久,為浙江地區藥材“浙八味”之首,以鱗莖入藥,具有較高的藥用和經濟價值,農民種植積極性較高。舟山海島地區浙貝母的種植面積較大[2],2016年種植面積達146.7 hm2。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連作年限的增加,浙貝母病蟲害發生逐漸嚴重,大量施用農藥造成農藥殘留過量,嚴重影響了浙貝母的品質和食用安全[3-4]。為此我們研究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對浙貝母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并于2019—2020年在金塘鎮大鵬山島開展栽培試驗,從品種選擇、整理田塊、選種下地、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方面總結了浙貝母的栽培要點。

1 不同栽培模式對浙貝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1.1 連作

廖海兵等[5]研究發現,浙貝母連作后可導致土壤酸化、養分降低、微生物區系改變,進而引發病蟲害,導致其產量和品質下降。試驗采用浙貝母連作栽培模式。2019年10月下旬播種第1茬浙貝母,667 m2用種量為350 kg,2020年5月下旬采收鱗莖;2020年10月下旬播種第2茬浙貝母,其間土壤不做任何處理。經測算,第1茬浙貝母每667 m2產量為800 kg,按收購價15元/kg計算,667 m2產值1.2萬元;第2年浙貝母每667 m2產量為450 kg,品質、商品性下降明顯,收購價為12元/kg,每667 m2產值0.54萬元,經濟效益下降明顯。

1.2 輪作

輪作可有效預防浙貝母菌核病和灰霉病的發生。試驗采用浙貝母-單季晚稻輪作栽培模式。2019年10月下旬播種第1茬浙貝母,667 m2用種量350 kg,2020年5月下旬采收鱗莖;2020年6月中上旬播種單季晚稻,品種為嘉豐優2號,撒播,667 m2用種量1.0~1.5 kg,10月中下旬收獲;2020年10月下旬種植浙貝母。經測算,第1茬浙貝母每667 m2產量800 kg,按收購價15元/kg計算,每667 m2產值1.2萬元;嘉豐優2號每667 m2產量650 kg、產值0.2萬元;第2茬浙貝母的產量和品質與第1茬基本一致。

1.3 間作

浙貝母與其他作物間作不僅可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生,還可提高單位面積的光合作用效率,實現一地多產,達到高效益的目的,但間作模式應以其他作物為主,浙貝母僅作為間作作物穿插種植,適合小面積生產。

1.4 套作

舟山海島地區鮮食糯玉米市場需求量較大,我們開展了鮮食糯玉米和浙貝母套作栽培試驗。2019年10月下旬播種第1茬浙貝母,每667 m2用種量350 kg,2020年5月下旬采收鱗莖;鮮食糯玉米于2020年3月中下旬在育苗棚內采用基質育苗,選用符合舟山海島地區消費習慣的美玉7號品種,4月中旬將秧苗移栽到浙貝母畦邊,每667 m2栽1 500株,7月中下旬采收;2020年10月下旬種植第2茬浙貝母。經測算,第1茬浙貝母每667 m2產量800 kg,按收購價15元/kg計算,每667 m2產值1.2萬元;美玉7號糯玉米每667 m2產量330 kg,按售價10元/kg計算,每667 m2產值0.33萬元。浙貝母與鮮食糯玉米套作雖然提高了當年的種植效益,但對土傳病害的抑制效果不顯著,且種植第2茬浙貝母時需增施底肥,以提高其產量、品質及種植效益。

2 浙貝母栽培要點

2.1 品種選擇

選用舟山本地品種金塘貝母品種,要求鱗莖抱合緊實、芽頭飽滿、無病蟲害、大小中等。將貝母鱗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0.5 h,晾干后播種。

2.2 整理田塊

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塊種植浙貝母。9月下旬10月上旬,使用機械深耕地塊,每667 m2均勻撒施商品有機肥或雞糞1 000 kg、緩釋復合肥20 kg后再淺翻1次,使耕作層土壤與肥料混合均勻,耙平整細后筑畦,畦面寬1.2 m、高0.2 m、溝深0.2 m。

2.3 播種

根據鱗莖大小分級下種。不同規格的浙貝母在種植深度、密度及肥料管理等方面有一定差異,大的或留種用的鱗莖適當深播,小的或做商品貝母的鱗莖應適當淺播。本試驗中浙貝母的鱗莖規格以2.5 cm為主,于10月下旬在土壤不黏濕的條件下下種,開溝深7 cm,栽植間距15 cm、行距18 cm,開溝1行下種1行,逐行覆土、整平。

2.4 肥水管理

浙貝母耐肥忌漬。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緩釋性肥料為輔,保持土壤疏松,既可利于根系發育又可減少養分流失。連續陰雨天應及時清溝排水,防止鱗莖腐爛。出苗期和鱗莖快速生長期應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12月下旬第1次追肥,每667 m2施緩釋性復合肥15 kg,施肥后及時覆蓋稻草;齊苗時,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硫酸鉀5 kg;摘花打頂后,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促進鱗莖膨大。

2.5 病蟲害防治

浙貝母出苗前20 d左右,畦面除草1次。浙貝母種植過程中需重點防治灰霉病,發病初期可噴灑甲基托布津或啶菌噁唑防治,7~10 d防治1次,連噴2~3次;浙貝母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地老虎等,可用辛硫磷或樂斯本防治。

2.6 適時采收

5月20日左右,浙貝母地上部分基本枯萎時選晴天采收。采收過早或過遲均會影響浙貝母的產量和品質。

3 小結

隨著近幾年糧食增產保供壓力的增大,舟山海島地區種植中藥材的土地越來越少,浙貝母作為浙江重要的藥用材料,各地應選用適合當地區域的栽培模式以確保浙貝母產量和品質,同時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綜合經濟效益。輪作和套作栽培模式均適宜在舟山海島地區推廣應用,特別是浙貝母?單季晚稻輪作栽培模式,能有效減輕土傳病害,保證持續生產的浙貝母有較高的品質和產量,提高農戶的種植效益,再配套采用新品種、綠色防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措施,可實現浙貝母綠色高效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

猜你喜歡
貝母鱗莖糯玉米
不同產地的貝母中主要生物堿的含量比較及其毒性評價
百合鱗莖的采收與貯藏保鮮技術
甜蜜糯玉米的發現及應用
百合
攀西地區川貝母引種試驗
迷你文心蘭養護手冊(下)
北方糯玉米高產高效栽培研究
淺論糯玉米苗期田間管理
淮安地區野生薤繁殖技術研究
如何提高糯玉米的深加工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