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植棉區棉花種植現狀及其發展建議

2022-12-14 01:07徐愛武李翼然
中國棉花加工 2022年5期
關鍵詞:植棉棉區內陸

■ 徐愛武 李翼然 尚 斌

〔連云港市纖維檢驗中心,江蘇連云港222000〕

棉花是我國的重要經濟作物,作為紡織服裝的主要原料,棉花產業是我國產業鏈最長、關聯度最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1],關系著數以萬計的紡織工人和廣大棉農的切身利益。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農村勞動力進城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我國棉花種植區域也在發生著變化,通過對我國棉花種植區域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其影響因素,進一步優化我國各植棉區域棉花種植和生產,使其能夠持續穩定地提供數量足、質量好的棉花。

一、我國棉區的劃分

根據自然生態條件相對一致、社會經濟條件基本相似、棉花生產基本特征大致相同及農業地理界線、水文單元、地貌特征基本一致等因素,對我國棉花種植區域進行科學劃分,可以分為適宜棉區、次宜棉區、風險棉區。結合政策因素以及技術發展水平等影響因素,我國的棉花種植區域適宜棉區可以分為三大棉區:長江流域棉區、黃河流域棉區和西北內陸棉區。植棉區的科學劃分,有利于科學運用自然規律、經濟發展規律和技術發展水平,結合我國各地實際發展狀況,因地制宜地分類指導我國各地棉花生產。

二、我國三大棉區的植棉現狀

長江流域棉區、黃河流域棉區和西北內陸棉區一直是我國最主要的棉花生產區域,曾經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棉花種植逐漸向西北內陸棉區集中,表1列出了我國三大棉區植棉面積的變化。為了便于計算并結合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口徑,長江流域棉區包括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黃河流域棉區包含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6?。ㄊ校?,西北內陸棉區包含新疆、甘肅2?。▍^)。

表1 三大棉區棉花種植面積

表1 三大棉區棉花種植面積(續)

根據表1分析:黃河流域棉區從2000年開始,棉花種植面積從1 743.6 khm2逐漸增加,2004年達到最高峰2 961.7 khm2,從2006年開始逐漸下降,2010年種植面積1 976.7 khm2已經低于2 000 khm2,隨后種植面積繼續快速下滑,2016 年種植面積降至899.3 khm2,2021年減少至266.1 khm2,僅僅為最高年份2004年2 961.7 khm2的9.0%,在這22年間,黃河流域棉區棉花種植面積急劇減少。

長江流域棉區從2000年開始,棉花種植面積大體呈上升趨勢,2008年達到最高峰1 483.2 khm2,隨后種植面積總體呈下降趨勢,2014年種植面積減少至956.8 khm2,隨后種植面積繼續減少,2021年種植面積232.1 khm2,為最高峰年份2008年1 483.2 khm2的15.6%,在這22年間,長江流域棉區棉花種植面積呈現快速下降趨勢,但比黃河流域棉區降幅稍小一些。

西北內陸棉區中,甘肅棉花種植面積從2000年的34.7 khm2逐步上升至2007年的79.3 khm2,隨后總體上呈現波動性下降趨勢,2021年棉花種植面積16.2 khm2,為最高年份2007年79.3 khm2的20.4%。西北內陸棉區中,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從2000年開始總體呈現波動性增加的趨勢,種植面積從2000年的1 012.3 khm2增加至2019年最高峰的2 540.5 khm2,并且從2017 年開始連續5 年棉花種植面積均在2 000 khm2以上,2021年種植面積2 506.1 khm2,與2019最高峰的2 540.5 khm2相比僅僅減少了34.4 khm2。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黃河流域棉區曾經是我國棉花種植面積最大的棉區,其高峰時期2004年度的棉花種植面積2 961.7 khm2,遠遠大于長江流域種植面積最高峰的1 483.2 khm2,也遠遠大于新疆最高峰的2 540.5 khm2,2021 年其種植面積已經驟減至266.1 khm2,僅比長江流域的232.1 khm2多34 khm2,遠遠小于西北內陸的新疆棉區了。

作為我國曾經最大棉區的黃河流域棉區和第二大棉區的長江流域棉區,2021年度兩個區域棉花種植面積合計498.2 khm2;而西北內陸棉區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的迅速擴張,2021 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2 506.1 khm2,是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棉花種植面積總和的5倍多。由此可見,我國棉花生產布局變化的最大特點就是由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逐漸向西北內陸棉區尤其是新疆棉區的轉移集聚[2]。

三、我國三大棉區發展趨勢及建議

棉花作為一種高度商品化的經濟作物,植棉的經濟收益往往是棉農的首要考慮因素并影響著植棉區的興衰[3]。在投入少、成本低、棉價高的情況下,植棉經濟效益往往較高,植棉有較好的收益會促進棉花種植面積的擴大,反之亦然。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植棉成本大幅度增加,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造成勞動力短缺,棉花價格低位徘徊,植棉的經濟收益大幅度下降,造成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棉花種植面積驟減。相對來講,由于新疆土地的自然特性,與種植棉花相比,種植其他農作物收益更低,同時國家在新疆實行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再加上土地集中連片適宜機械化作業,投入勞動力較少,植棉收益相對穩定,因此棉花種植面積不斷擴張。

但是新疆不可能無限地一直擴展棉花種植。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的迅速擴張導致農業用水急劇上升,使得原本水資源匱乏的新疆面臨水資源更加緊張的現實,連年種植棉花易導致新疆土壤次生鹽漬化、沙化以及塑料地膜等白色污染等問題,這些都給脆弱的新疆生態承載力帶來更大的壓力[4],這些也制約著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的擴大。目前,新疆綜合考慮糧食安全和農牧業總體持續發展,以及新疆的生態承載力和節約水資源的需要,已經在逐步調減棉花種植面積。由此可見,我國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有繼續存在和發展的理由,三大棉區均衡發展,做到優勢互補、以豐補歉,降低地緣政治、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共同促進我國棉花生產持續穩定發展。

(一)進一步優化西北內陸的新疆棉區布局

進一步優化新疆棉花種植區域布局,將棉花種植逐漸向優勢區域集中,逐步將棉花種植從次宜棉區和風險棉區退出;優化棉花品種結構,實現一個地區一主兩副的棉花品種結構;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依據新疆土地連片的優勢進一步推廣機械種植、機械采摘等棉花種植生產全程機械化,降低棉花種植生產成本,提高棉花生產的田間管理水平,減少種植生產過程中的白色污染,降低環境承載力,實現棉花種植綠色低碳發展。

(二)適度恢復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棉區的棉花種植面積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而棉花又是用工較多的經濟作物,因此,必須改變棉花生產方式,走機械化、規?;l展之路。只有適應新的棉花生產發展形勢,才能穩定和部分恢復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的棉花種植面積。

1.加強政策支持力度。

通過政策支持成立合作社等專業的農民組織,促進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的土地朝著集中連片、規?;较虬l展,加快土地流轉和承包,有利于機械化作業的推廣和實施應用,開展規?;?、集約化種植,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整個區域棉花生產的競爭力和收益水平。

2.建設優質棉生產基地。

在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劃定并建設優質棉生產基地,進一步合理規劃棉花生產的區域布局,穩定棉花種植面積、提升棉花產量、提高棉花品質,增加棉花種植收益,激發農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保障棉花產量。

3.加速研發適宜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棉區的機械設備。

由于長江流域棉區和黃河流域棉區仍然是小農作業,因此,更適合小型播種機、施肥機和采棉機的發展。加快科技支持力度,聯合相關科研機構研發適宜于該植棉區域的全程棉花機械化發展的輕小型機械,實現棉花種植全程機械化,解放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植棉收益、提升農民植棉積極性。

4.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

進一步創新農業社會化組織模式,通過對棉花種植生產整個過程的全程服務提高棉農的棉花種植的“全程托管”服務和“科技+訂單”的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服務新模式,引領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效對接,真正將農民從棉田解放出來,降低勞動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植棉收益。

猜你喜歡
植棉棉區內陸
解讀:70年,重慶從內陸變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
2019年全國植棉意向面積下降2.7%
美國農業部公布各產區2018年度棉花產量情況
美國2018/2019年度植棉預測
內陸移民(外二首)
100噸吸內陸漁政船
全國植棉意向面積再降3.17個百分點
內陸國家級新區發展政策建議——基于內陸與沿海新區的對比
洞庭湖棉區油茬棉花直播一播全苗技術
淺議兵團北疆棉區種子生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