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羊峽,攬閱時光記憶

2022-12-15 09:16趙久蓮
青海國土經略 2022年2期
關鍵詞:黃河

◆ 趙久蓮

青海高原豐沛的冰川和湖沼水源,成就了上自雪域下至海洋的萬里長河。臨黃河而知中國,在《漢書·溝洫志》中:“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于四瀆,而河為宗?!?黃河確立了百川之首的地位。華夏子孫的文明,從這條河流開始,她以自己的方式,滋潤一片土地,哺育沿岸的人們,點燃了中華文化最早的曙光,而我們對黃河的親近仿佛與生俱來,懷有母親般的眷戀,故稱其為“母親河”。從高原到平原,她構建中國大地上的文化骨骼,每一個黃河故事,延展的都是中華文明歷程。

黃河從扎陵湖-鄂陵湖揮師而下,挾浩蕩之勢,氣吞萬里,沿途將海南藏族自治州腹地的巴水河、茫拉河、曲什安河、青根河、恰卜恰河等水系納入到自己的懷抱?!斑^五關、斬六將”,一路切開加吾峽、拉加峽、野狐峽、龍羊峽、松巴峽、阿什貢等峽谷,像一條藍色的紐帶,將同德盆地、興海盆地、貴南盆地、共和盆地、貴德盆地串聯起來。

龍羊峽,系藏漢復合語,“龍羊”為藏語音譯,意為寬闊平坦的山谷,位于共和縣的黃河干流上,上距黃河源頭1688公里,下至黃河入???776公里。由龍羊峽至加吾峽之間,是黃河流經共和縣的寬谷河段,長約108公里,谷地寬度在800米至7000米以上。黃河穿行至龍羊峽谷水流湍急,兩岸峭壁陡立。峽谷長約37公里,水面寬不足100米,最窄處僅有30米左右?!霸稀饼堁驆{這個“小口”,就可把黃河攔腰截斷,具有蓄水發電的天然優勢。

從遠古傳說的大禹治水,到黃河上游第一壩龍羊峽水電站的建設,一條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源泉,一部治河史,就是中華民族的奮斗史、智慧史,積淀在中華大地上。以舉國之力建設的龍羊峽水電站,成為中華民族進步和國家發展的歷史縮影。

時光

龍羊峽上游為草原、湖泊、沼澤、雪山地帶,植被良好,在河流兩側形成階梯地,芨芨草、針茅草覆蓋河漫灘涂。由龍羊峽向東至積石峽,黃河恰好穿越了青藏高原東北緣的界山——祁連山向東南方向延伸的拉脊山、青海南山,龍羊峽西側就是原曲溝盆地。黃河,以其川流不息的活力,沖積出海拔僅二千二三百米的河谷平原,河網水系發達,自然條件較優越,開發歷史悠久,誕生了許多古老的神話,文化底蘊深厚。

原曲溝盆地,史稱“大允谷”。淹沒前發掘的出土文物表明,距今約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有典型的打制石斧及刮削器;距今7000年左右的中石器時代遺址,有打制石器、骨針、灶炕遺跡及灰燼堆積,以及有燒烤敲砸痕跡的動物骨骼;距今5000年左右的馬家窯文化遺址,有房屋殘跡、石器、骨器、陶器殘片,以及大量灶炕遺跡和牛、馬、羊、狗等畜類骨骼,出土的彩陶,線條流暢、紋飾絢麗。還發現了大量距今4000年左右的齊家文化遺址,以及距今3000年左右的卡約文化遺址。新石器時的馬家窯、齊家和卡約文化遺址,都是黃河上游歷史上的典型文化,是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匯地帶古羌文化的重要遺存。

由于氣候溫和濕潤,水利條件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先民,在遷徙中尋找到了黃河岸邊的家園,曲溝盆地成了古人耕種的理想土地。從游牧生活轉向臨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率先踏入農耕文明的門檻。隨著農耕和游牧經濟的成熟,將黃河上游的繁華推向了頂點,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一度成為高原文明的中心。

龍羊峽西口是青藏高原東下黃土高原的要隘,草原王國吐谷渾,曾在龍羊峽西口修建黃河橋,把經青海湖、柴達木盆地去塔里木盆地的“絲路輔道”和西域通益州的“河南故道”連接起來。歷代王朝在龍羊峽口設洪濟鎮,建大莫門城,在黃河上修駱駝橋, 唐朝天寶十三年(754年)在此設金天軍。

淹沒前考古發現的菊花、姊妹、曹東隆等古城遺址,作為歷史上的交通要沖,很早以前,就已成為人類生存繁衍的重要家園。這里世代居住著藏、漢、回、蒙古等多個民族,黃河孕育的多民族融合發展的富庶土地,有著多彩的民俗風情,農耕與游牧文明交流,中原與草原文化交融?!叭ツ曛袊B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這些唐詩如實反映了晚唐時期黃河谷地民族融合的歷史現象。

記憶

在水電站的創業史上,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第四工程局、西北勘測設計院的隊員們,寫下了不平凡的光輝篇章??睖y設計初期,正值1961年困難時期,他們帶上馬匹和帳篷,風餐露宿,吃著冷土豆,有時甚至忍饑挨餓,踏遍壩址周圍數百平方公里的高山峽谷,在峽口作業,他們靠一條固定在兩岸的鋼絲繩,用人力牽引一只小吊斗在黃河上過往。

按照水庫正常水位的設計標準,龍羊峽庫區淹沒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貴南兩縣的曲溝、鐵蓋、沙溝、拉乙亥、茫拉5個鄉的31個村莊;37個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淹沒省勞改局所屬曲溝、巴倉2個農場、吳堡灣農場的查納轉運站;淹沒恰貴公路、恰貴長話線路的局部地段、省電力局曲溝水電站;18萬頭(只)牲畜失去草場。

從1980年開始庫區移民搬遷。按搬遷對象的不同,分農牧民群眾搬遷、行政和企事業單位搬遷、省屬勞改農場搬遷三種類型。農牧民群眾搬遷是整個搬遷工作的主體,也是這次搬遷中付出最多的群體。搬遷,就意味著要離開祖祖輩輩生息繁衍的土地,要離開自己的“根”,先人的遺骨埋葬在這里,黃河水乳汁般地哺育長大,老百姓要離開世代辛勤開墾的富庶土地,舉家搬遷到自然條件較差的地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雖然,有人怒吼:“活是黃河人,死是黃河鬼”,但是,知道了如不搬遷就會影響龍羊峽水電站的建設時,抱怨聲平息了,國力增長,是各民族兒女的共同心愿。

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重重地嘆息,31個村莊,2955戶,18084名各民族兒女,識大體、顧大局,萬眾一心、同舟共濟,不計個人得失,眼窩淌下滾滾熱淚,以離去的方式,留下對這片土地的最后深情。滿載貨物的汽車、手扶拖拉機、驢車、馬車行走在山路上,揚起滿天灰塵,扛著、抱著物件的婦女娃娃們隨車而行,連成了一條又一條長龍。

按照最終蓄水位,農牧民群眾的三期搬遷,到1987年9月完成。水庫淹沒了兩岸耕地8.67萬畝;草場39.6萬畝;林地1.4萬畝;房屋4.2萬間,共遷移人口29744人。給予庫區的補償費1.3億元,占龍羊峽工程總概算投資的5.5%。在全國水電建設中,淹沒損失較小。

今天,當你站在龍羊峽大壩上,黃河近在眼前,遠在天際,波光瀲滟的水下,是曾經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村莊。在塔拉臺的階梯上,在瓦里關山的南坡下,那大山褶皺里的一個個村莊,是從黃河谷地遷居而來的移民村。漢、藏、回、蒙古等各民族兒女,無畏風霜,不屈不撓,一邊搬遷,一邊開墾。以水為鄰,以山為伴,以故園為藍本移天縮地,重建根深葉茂的新家園。用一股憨實的較真勁兒,你拉我,我幫他,傾注全部的心血和汗水。以黃河為魂,得薪火相傳,用雙腳踏出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漫步在黃河沿岸,一排排農家小院寬敞整潔,一幢幢樓房錯落有致,家家戶戶門前開滿了菊花、向日葵,呈現著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

經過幾十年經濟高速發展,我們的國家富裕了。從2011年開始,給庫區移民發放后期直接補貼資金。分期分批在移民村,實施了危房改造項目,統一規劃村莊建設,新建了不小于120平方米的二層樓房,或不小于90 平方米磚混或磚木結構平房,重點扶持了移民村的種植業、養殖業、餐飲業和旅游業。

在黨的惠民政策下,龍羊新村憑借巍巍高壩、水清如玉,打造花椒、枸杞、油用牡丹等基地,建成了果疏采摘,花卉觀賞等特色高原休閑度假區。2018年10月8日,農業農村部將龍羊新村推介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歲月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黃河干流梯級上,雖然建設了諸多水利工程,但是,龍羊峽水電站在黃河三級地形階梯的最高一級—青藏高原,正常蓄水位的水面海拔達到2600米。從龍羊峽水庫的水域面積來看,目前在中國位居第三。而正是在龍羊峽,黃河突破阻隔,勾連萬物,以滔滔之力,助中華國力,邁出了走向世界大河的關鍵一步。

龍羊峽水電站,是一座具有多年調節功能的大型綜合利用樞紐工程,承擔著黃河上游的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旅游調蓄、氣候調節、飲用水源、生物多樣性保護、漁業養殖等重要任務。數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守護著母親河,潤化萬物而不爭,澤被蒼生不居功。

大壩高178米,長1227米,年平均發電量60億千瓦時,庫容247億立方米。 每一個數據,都代表著20世紀80年代,中國水電建設和機電制造的先進水平;每一個數據,都述說著一代中國人在草原創造的偉大工程,在高原樹立的時代豐碑;每一個數據,作為水電工程建設的文化符號,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和不屈的精神。

1976年2月4日,水電第四工程局接到通知,轉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籌建龍羊峽水利水電工程。2月10日(農歷正月初七)清晨,冒著隆冬的嚴寒,一支9人組成的先遣隊,顛簸輾轉數日,抵達龍羊峽。他們在荒坡上安營扎寨,巖羊奔跑,野獸出沒?!奥窡o一尺、樹無一株、房無一間”,三塊石頭支起鐵桶作鍋灶,牛糞作燃料燒水煮飯,就這樣拉開了建設龍羊峽水電站的序幕。不久,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五六萬人,陸續走進龍羊峽的崇山峻嶺,住帳篷、吃洋芋、打土坯、背石頭、修道路、蓋房子,以青春和熱血投身龍羊峽水電站的建設。

1977年,隨著開挖隊的一聲炮響,水電工程建設開始了。施工人員以繩索系腰,懸在空中,頂著風沙,用鋼釬、手風鉆,在懸崖峭壁間作業,甘嘗艱辛,情系家國,從不言難說苦。工地上常年燈火通明,車輛川流不息,工人們披星戴月,挑燈夜戰,機械的轟鳴聲,汽車的喇叭聲,響徹龍羊大峽谷。

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奮斗,2000年8月,用信念和生命在母親河上建起了一座大型水電工程。龍羊峽水庫的形狀酷似一根老年人的“龍頭拐杖”。東端是龍羊峽谷及其兩岸陡峻的查那山,回水西至興??h河卡鄉羊曲村,南岸是廣袤富饒的木格、巴洛兩灘,北岸是牧草豐茂的塔拉灘及恰卜恰河流域的丘陵臺地。

龍羊峽水電站是造福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工程,為國家輸送出了源源不斷的電力。建設者,為黃河上游水電事業奉獻光和熱,而龍羊峽則錘煉了他們的意志和靈魂。龍羊峽水電站,是共和國第一代水電人點亮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全人類的眼睛。

黃河

黃河從河口過寧夏入內蒙古,穿行陜西、山西、河南,流經黃土高原,含沙量大增,水色渾濁呈深黃,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如同一條黃色的巨龍舞動大地。歷來人們印象中的黃河是她在中下游的模樣,但是,黃河在上游水流清冽,源頭青海巴顏喀拉山脈卡日曲,冰封雪覆的高山中涌出的河水,在草原跌宕起伏,峽谷相連,河湖相容,湍急回旋。流淌到龍羊峽的黃河,自有一股天然的靈氣,從北岸看呈碧綠,從西岸看呈蔚藍,從眼前的綠波延伸成遠方的深藍,溫柔成了一種記憶,干凈成了一種符號,還有寧靜抹不去,忘不掉……

黃河塑造了龍羊峽,水泥和鋼筋澆筑的灰色壩體,已經深深切入兩岸崖壁,與周圍的山脈渾然一體,合力緊緊地擁抱著黃河,鑄牢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大壩之下,河水像萬丈瀑布,從孔口咆哮而下,徒壁萬仞,清流潛行,向貴德蜿蜒而下。

隨著龍羊峽水電工程的落幕,水電四局撤離,大壩就像一道長虹橫跨共和與貴南兩縣,屹立在壩體兩側的雕塑,依然述說著當年的決心和輝煌,庫區人民的新村莊,依然在深情守望著這片土地。

龍羊峽谷的濕潤,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的熏染,給每個人的心中烙下一個難以磨滅的情結,黃河是內心深處的根脈之地。黃河,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地理名稱,而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象征,是炎黃子孫獨特的精神標識;黃河,已不僅僅是一條自然的河流,而是中華民族的心靈之河、文化之河、歷史之河。

誰能撼動,那個作為精神家園的黃河?誰能割舍,那個作為民族符號的黃河?誰能遺忘,那個攬閱黃河記憶的龍羊峽?

上至370萬年,下至5000年,黃河日夜在流淌,至今仍然用豐沛的乳汁哺育兩岸土地,養育岸上的人民,龍羊峽谷的村莊縱橫交錯,生息繁衍的這方土地,已經成為以黃河為軸心的綠色走廊。在龍羊峽水電建設的遺址上,打造的龍羊峽生態旅游景區,位于青海精品旅游線和黃河廊道的中心節點。

有一個地方,飄揚著穿越時空的藏歌,孕育了厚重的黃河文化,還有數不清的風土人情,道不完的秀麗景色,那就是龍羊峽,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猜你喜歡
黃河
《東渡黃河》
悠悠黃河口,濃濃黃河情
黃河娃
多彩黃河
黃河寧,天下平
黃河黃河,我愛你
『黃河』
黃河(組詩)
黃河
《黃河岸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