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

2022-12-17 00:49省政協委員王德松
鄉音 2022年2期
關鍵詞:京津冀成果協同

■ 省政協委員 王德松

(作者為燕山大學副校長)

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戰略實施以來,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協同創新環境不斷改善,協同創新指數大幅提升,創新驅動已經成為區域協同發展新動能。但仍存在制約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因素,迫切需要破除制約因素,實現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一體化。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要素空間分布不均,創新能力存在梯度差異。京津冀人才呈現斷崖式落差,雙一流高校數量為34∶5∶1,每10 萬人口中大學文化程度人數為3.5∶2.2∶1;創新能力存在明顯差異,2020 年京津冀新增授權發明專利數為11∶0.6∶1。

二是產業承接匹配度不足,創新資源合作共享欠缺。北京市以高精尖產業和高端服務業為主,河北省以傳統產業特別是原材料工業為主,產業和技術梯度差別大,影響科技創新深入合作。

三是創新資源聯動性不夠,科技成果區域轉化受限。北京市創新供給與津冀創新需求出現結構性錯位,大量的科技成果跳過津冀到長三角、珠三角完成轉化。

四是創新政策統籌性不足,協同創新支撐體系不強。受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影響,三地在統籌配置科技資源、技術成果轉移、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等方面尚未形成完備規劃和政策。

二、主要建議

(一)推動要素資源流動共享,提高我省科技創新水平。持續推進京津冀人才一體化。以全局為著眼點,推動建立京津冀人才一體化協調機構,破除體制、行政壁壘;以項目為牽引,圍繞產業承接、雄安新區建設等工作,促進人才優勢團隊形成;以雄安新區為載體,實施雄安新區人才集聚工程;以數字技術為平臺,實現人才資源與用人主體精準對接。繼續推動科技資源互通共享。發揮三地政府間協調作用,借助數字化平臺優化配置和共享科學儀器設備、科學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資源,推進科技資源向社會開放共享。

(二)增強創新資源內部流動,提升我省產業承接能力。堅持需求導向,實現精準承接。圍繞河北傳統產業升級需求,協調京津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車間、供應鏈協同制造等優勢領域形成集群式技術輸出,精準對接我省傳統企業技術改造和升級瓶頸。強化資源統籌,形成發展合力。圍繞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領域,聯合編制區域產業協同發展規劃,明確三地產業鏈和創新鏈分工。推廣典型經驗,達成以點帶面。推廣中關村成果轉化促進中心經驗,面向京津冀地區建立技術商業化成熟度評價體系,將科研機構和高校人才、技術、設備等優質資源與我省企業對接。

(三)提高科技創新協同程度,促進成果區域轉化落地。加強重大主題聯合攻關。京津冀共搭產業技術對接平臺,行業協會列出攻關技術清單,委托三地特別是北京研發機構研究,鼓勵北京研發機構面向津冀產業改造需求進行關鍵技術研發。強化產學研用聯合創新。以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強化產學研用創新主體跨區域跨領域協作攻關,構建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創新全流程創新鏈。推動轉化平臺共享共用。建設京津冀聯合科技成果市場化轉化平臺,面向全區域產業鏈,打通創新鏈,實現創新成果共享共用,加速實現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聯合轉化局面。

(四)優化政策協同配套機制,完善協同創新支撐體系。打造開放公平政務環境。逐步消除京津冀區域市場壁壘,實現科技企業、產品、機構等資質的三地互認,共享優惠政策。建立科技創新協同管理機制。完善區域協同創新的資質通認制度和技術規范及管理制度、重大課題聯合申報共同承擔制度、科技合作成果獎勵制度,探索面向三地的“揭榜掛帥”“懸賞制”“賽馬制”等科研管理方式。深化科技園區改革創新。探索建立三地創新收益共享機制,采取一區多園、總部—孵化基地、整體托管、創新鏈合作等多種模式共建科技園區。

猜你喜歡
京津冀成果協同
輸入受限下多無人機三維協同路徑跟蹤控制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驗收成果
數說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成果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2018數博會4大成果
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向縱深推進
京津冀協同發展
一張圖看懂“論壇成果清單”
京津冀一體化如何實現1+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