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項目式學習設計的“三要素”

2022-12-17 04:54徐紅芳浙江余姚市第二實驗小學
小學科學 2022年17期
關鍵詞:三要素驅動垃圾

◇徐紅芳(浙江:余姚市第二實驗小學)

當前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大學課程里會開設綜合性課程,關注大學科知識糅合。很多國家亦是如此,比如芬蘭的現象教育,美國的STEM課程等。而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它包括跨學科項目化和學科項目化。學科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進行知識糅合,這就需要學科項目化——即以項目化為驅動,把單一的數學學科知識教學,通過綜合性的項目式學習方式,實現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和應用,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立體、飽滿、切合生活實際。希望通過學科項目式學習將抽象、接受、有限、間接、求同性的知識轉化為學以致用、探究創造性、學科整合性、生活實踐性、真實體驗性、多樣個性化的知識,以便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這種基于項目化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深度理解和掌握概念,或者鍛煉思維能力,它同時強調為學生展示周圍的真實世界,讓學生通過做這樣的項目,關注生活、學會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本領。

在實踐過程中,項目式學習逐漸形成一套標準:有驅動性問題,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持續的學習歷程,有師生、小組合作等。筆者經過實踐,發現學科項目式學習最重要的落腳點在項目設計,主要包含“概念—問題—策略”三要素。

一、構建核心知識網,指向概念深層次理解

項目式學習聚焦的是概念性知識。埃里克森(2003)在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中對“概念”的界定是:概念跨越時間、文化和不同的情境,是對一系列樣例共性特征的心理建構。

數學學科項目式學習指向的核心知識就是指重要的數學概念,以及與這些概念相關的一系列基礎知識和技能。數學概念有別于一般數學課學習的零散的知識點的教學,一般零散的知識點學習更多的是存儲式學習,而概念性知識的學習更具有普遍性、抽象性、遷移性,也就是說,學生一旦掌握了概念性知識,他不但知道了,還理解了,更能舉一反三了。但是用高位概念直接來設計項目則太大了,需要通過概念來逐層包含知識點的學習,形成以核心概念為中心的知識網的學習。我們可以“兩線”出發來構建核心知識網,以此來指向概念的深層次理解。

(一)核心概念統領,尋找內容知識

數學概念主要指《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十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我們一般以前八個概念為統領,自上而下逐層來尋找適合項目式學習的下位概念、學習的內容和知識點。

如,從核心概念“數據分析觀念”出發,整合搜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糅合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的知識,我們設計了“我的暑假班我做主”這個項目式學習。

經過這個項目式的學習,學生不僅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新知,還真正經歷了統計的整個過程,引發學生自然地去觀察、比較、分析、思考,體驗了不同數據帶來的不同的呈現及不同的分析,最后得出不同的結果。

其實從這八個概念出發,可以涵蓋數學眾多的內容和知識點,發展出很多的學習項目。項目式學習的內容并不一定是現實生活的,也可以是歷史的、虛擬的,只要思維方式是真實的、學生有代入感的、能夠使學生經歷數學問題的解決、引發學生對數學概念深入的理解,最后產生數學成果并進行遷移的都可以。

(二)著眼單元知識,尋找上位概念

我們可以從單元知識點、教材和學生學習知識的難點出發,自下而上地匯聚知識點,尋找這些知識點的上位概念,然后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涉及的相關知識進行糅合,展開指向上位概念的項目式設計。

以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第一單元“百分數(二)”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內容是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包含四個知識點,我們發現其中的“稅率”對學生來說特別陌生,這個知識點的計算雖與其他幾個內容有共性的地方,但又有不同的地方,稅率的單位“1”會根據實際情況發生變化,稅率又會根據單位“1”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不少困難。因此,從“稅率”這一知識點出發,糅合中位概念“百分數的應用”和“分段計算法”,來指向上位概念“模型思想”,以此為聚焦核心,對《稅率》這一課,我們設計了學科項目式學習“今年你家納稅了嗎”。

通過設計這個項目式學習,將百分數知識、稅率、稅收的認識和計算、應納稅額、分段計算等知識融合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稅收相關知識的學習。同時,在不同個人所得稅新情境中進行相關稅率計算的運用、轉換,計算方法逐漸得到抽象和遷移,實現百分數應用這一部分知識的再建構。

不管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我們的設計都要以核心概念統領,站得高,看得遠,糅合相關知識,讓學生主動學習、運用、抽象、遷移,最終使概念真正落地。

二、設計驅動性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驅動性問題是將比較抽象的、深奧的本質問題,轉化為特定年齡段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它是項目式學習的核心要素。學生的項目式學習和數學學習是通過驅動性問題黏合在一起的。我們可以“先主再次”來設計學生感興趣的、適合的驅動性問題。

(一)設計主驅動問題“變、找、選”

筆者認為,好的驅動性問題要符合三個條件:其一,所學知識能力必須基于學生;其二,所運用思維方式必須利于學生;其三,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貼近學生。要實現既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又能指向學科中的核心概念,促進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深度理解的目的。因此,筆者覺得設計驅動性問題可以有如下“三法”。

1.變——改變書本中的情境

書本中的很多情境雖然問題指向清晰,但知識面單一,缺少一定的趣味性,我們只要對其稍加改變,將多個知識和多種能力加以糅合,以凸顯數學本質問題,同時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身份代入感,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

2.找——尋找衣食住行熱門話題

驅動性問題與學生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從學生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想到的等出發去找。小范圍:從學生熟悉的衣食住行入手;大范圍:從學生生活的大社會的熱門話題中提煉。

在衣食住行中,學生對美食的熱衷度相對高些。因此,在六年級上“比”這一單元,我們就從學生飲食入手,設計項目式學習“我要做個小甜品”,驅動問題:如果要給長輩做一份甜品,你想做一份怎樣的甜品?這個問題驅動從學生喜愛的動手制作方式出發,對象是長輩的話,考慮的成分更多,包含長輩的身體狀況,攝糖量的情況,對于比的思考更加豐富,對于甜品的要求有了不同的標準。

四年級上《條形統計圖》,我們從熱門社會問題2022年學校即將開設暑假班,設計項目式學習“我的暑假班我做主”,驅動問題:設計一個暑假班活動的合理方案。暑假班是最近熱門的話題,又與學生密切相關,因為這是即將為他們開設的,他們通過這個項目式的學習,不僅可以經歷數據搜集、整理、描述、分析、應用的過程,學習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提出建議和想法,自己的暑假班自己來做主,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學習熱情是積極的。

3.選——選擇學生喜歡的問題

我們可以開展調查,看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喜歡什么、關注什么,從他們的喜好、游戲、討論的話題中來選,再結合數學的概念、知識把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提升為概念性的、適合學生學習的驅動性問題。

(二)設計次驅動問題“一分、二選”

主驅動問題給學生的探究指明了學習方向,根據主驅動問題,學生展開研究時會產生系列問題,問題太多會干擾核心概念的學習和建構。因此,我們需要明確項目研究的次驅動問題,與主驅動問題相匹配,為學生提供結構化的自主探究支架。對次驅動問題的設計,可以分析主驅動問題所包含的內容要素,對學生產生的系列問題進行“一分、二選”:即先對學生可能會產生的問題進行分類;再根據項目化核心知識,選擇次驅動問題。

如,項目式學習“寧波生活垃圾分類調查和對策”主驅動問題:為什么我們要進行垃圾分類?這個問題,會引發出系列問題:垃圾從何而來?有哪些垃圾?每種垃圾分別有多少?這些垃圾都去往哪里了?垃圾的危害和作用有哪些?等等。我們研究這個問題的核心概念是數據分析,知識點是數據搜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和數據分析,結合了統計表、統計圖的知識。以此,我們可以確定次驅動問題:1.生活中會產生哪些垃圾,分別有多少?任務:調查你家一星期垃圾的產生類別和數量,做好記錄,形成統計表和統計圖。2.推理計算,整理數據,從一星期到一年,每人一生會產生多少垃圾?任務:計算推理,數據整理成統計表。3.垃圾分別用途有哪些?任務:調查各種垃圾的用途,形成統計圖表。4.我們該如何減少垃圾?根據垃圾產生,提出減少垃圾的策略。

三、實施多元化策略,持續探索驅動性問題

怎么才能讓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持續探索驅動性問題?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多種感官持續實踐呢?筆者認為,項目式設計需要關注高低階策略和五種實踐。

(一)從高階認知出發,包含低階認知學習

是否有高階認知策略是評判項目式學習是否具有高質量的標準之一。項目式學習指向概念性知識學習的高階認知策略,同時也包含基礎認知的低階學習。在馬扎諾(2015)的學習維度框架中描述了六個方面的高階策略:問題解決、創見、決策、實驗、調研和系統分析。高階學習又基于兩個低階學習:獲取和整合知識(信息搜集、組織、存儲、鞏固);擴展和精煉知識(比較、分類、抽象、推理、提供支持、分析)。我們在設計項目時,應著眼于高階認知,同時設計不同的低階認知來實現高階認知。

(二)融入多種實踐形態,體驗有意義的學習

項目式學習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完成活動做出成果,而是讓學生經歷有意義的學習實踐歷程。在實踐中,不僅包含“做”,掌握技能,同時也包含“學”,對知識的深度理解。項目式學習一般有五種實踐形態和六個學習階段。

我們需要在項目式學習的各個階段融入多種學習實踐。其中,探究性實踐、社會性實踐和調控性實踐是必需的,以此來盡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整個學習歷程,保持整個歷程有意義、有價值。

總之,數學學科項目設計要圍繞核心概念展開,以高階認知為策略,設計有效的驅動性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最后設計有效的學習實踐,吸引學生參與整個學習歷程,保持整個歷程的學習價值。這樣的項目式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理解數學的概念和思想,同時使學生成為一個更豐富的人,看待世界的視角更為多樣化。

猜你喜歡
三要素驅動垃圾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驅動防滑仿真系統分析
垃圾去哪了
屈宏斌:未來五年,雙輪驅動,砥礪前行
那一雙“分揀垃圾”的手
軌旁ATC系統門控柜接收/驅動板改造
倒垃圾
倒垃圾
“三要素”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淺談戲劇影視表演中行動的三要素
基于S3C6410的Wi-Fi驅動移植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