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全民參與實現“雙碳”戰略目標

2022-12-19 03:07文/宋
中國科技財富 2022年3期
關鍵詞:碳庫碳匯雙碳

文/宋 平

自我國向世界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以來,“碳匯”“固碳減排”“碳排放權交易”等概念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雙碳”成為高頻熱詞。

作為生態系統的一種自然屬性,碳匯的生態服務價值并不等價于產品的交易價值,這使得社會資本趨向成本較高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發,但對以生態保護修復的生態系統固碳的投資積極性卻并不高。

不僅如此,在碳交易市場中,控排企業把碳匯作為碳配額交易的一種補充,其市場份額、價格和交易量也未充分體現出碳匯對“雙碳”目標的作用和貢獻大小。這不利于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究其原因,人們對碳匯的概念、功能、機制及其作用大小的認知偏差是其中重要一方面。

生態系統不僅是碳匯也可能是碳源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森林碳匯”與“林業碳匯”概念的混淆,甚至在學術交流中不乏出現兩個概念的混用和亂用現象。這不利于公眾對碳匯的科學認知。

碳匯的本義是指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以及機制等。當前,在生態學領域,人們對碳匯的理解主要是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吸收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功能,而在經濟學領域,碳匯于市場來說是一個個交易的碳匯項目,是按照一定方法學,通過第三方審定、核證并獲得核證減排量備案后,在國家指定交易機構進行交易的過程和機制。如,“森林碳匯”多指森林的碳匯功能,“林業碳匯”的概念則更多應用于碳交易。

發揮市場的激勵調節作用,有助于調動人們參與植樹造林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但目前,生態系統碳匯交易與開發機制設計是以抵消企業減排為目的,并沒有充分體現出促進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功能,其價值被低估。另外,相較于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固碳,通過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來提升碳匯,對我國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作用和意義,科普宣傳的力度明顯還不夠。

生態系統不僅是碳匯也可能是碳源。實現“雙碳”目標,主要是節能減排和增加碳匯兩種途徑。通常人們能夠意識到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和價值,卻容易忽視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管理不善,也會造成碳泄露,引起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濕地污染等,會導致大部分貯存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機碳分解釋放到大氣中,成為碳源。

陸地生態系統碳庫約為大氣碳庫的3倍

“雙碳”目標的實現無法一蹴而就,涉及能源、工業、消費、生態等多領域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生產生活方式轉變,需要科學制定行動方案。因此,我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并出臺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森林、草原、濕地等陸地生態系統源于其具有固碳增匯功能,且碳庫約為大氣碳庫的3倍,成為減緩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和全球氣候變暖的有效途徑,也是目前最為經濟、安全、有效的固碳增匯手段之一。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我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有研究顯示,企業對碳匯的認知度與其對碳匯的需求呈正相關性。企業購買碳匯抵消其碳排放的積極性越高,將進一步擴大生態系統碳匯的需求。而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其生存和發展受到相關利益者的制約與影響,相關利益者既包括制定政策的決策者、商業合作者,也包括社會公眾。因此,大力科普和宣傳碳匯在“雙碳”目標中的作用和價值,將有利于公眾對生態系統碳匯的認知和參與,讓“國家自主貢獻”真正成為“全民自主貢獻”,進而順利兌現我國在國際社會作出的減排承諾,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和擔當。

實現“雙碳”亟需科學傳播全民參與

讓全民參與到“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進程,碳匯科普教育和宣傳的理念、方法、形式等,要多關注以下幾點。

一是科學界定生態系統碳匯的定義和內涵。探索將基于生態系統碳匯功能開發的碳匯項目定義為“碳匯產品”,作為生態產品的一種重要類型,闡明其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而區別于生態系統“碳匯功能”的概念。這有利于公眾對碳匯相關概念和詞匯的理解與接受。

二是科學傳播生態系統碳匯的作用和價值。緊跟碳匯相關學科最新研究進展,充分了解各行各業關切,既要跟蹤生態學家對生態系統碳匯潛力的監測評估結果和預期,也要了解經濟學家對生態系統碳匯在企業碳減排抵消機制中的配額分析,更要站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視野上,向政策制定者和社會大眾傳播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對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意義。

三是完整、準確、全面理解碳匯在“雙碳”目標中的地位。碳達峰、碳中和事關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充分認識人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相互依賴性,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中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巨大碳庫,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碳匯在緩解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猜你喜歡
碳庫碳匯雙碳
保穩定守底線 抓發展助“雙碳”
四川桑園歷史碳匯的評估工作完成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長期定位試驗下砒砂巖與沙復配土的碳庫管理指數
玉米秸稈與秸稈生物炭對2種黑土有機碳含量及碳庫指數的影響
秸稈還田對農田土壤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研究進展
提升侗族傳統農業碳匯積累的創新模式研究
對內蒙古發展森林碳匯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