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檢驗檢測機構行業狀況及發展趨勢

2022-12-21 10:22閆飛
五金科技 2022年6期
關鍵詞:性質領域機構

閆飛

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

一、檢驗檢測市場整體情況、規模

(一)檢驗檢測行業現有規模

截至2021年底,我國共有檢驗檢測機構51949家同比增長6.19%。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090.22億元,同比增長14.06%。從業人員151.03萬人,同比增長6.97%。共擁有各類儀器設備900.32萬臺套,同比增長11.42%,儀器設備資產原值4525.92億元,同比增長9.88%。2021年共出具檢驗檢測報告6.84億份,同比增長20.58%,檢驗檢測行業仍然呈快速發展趨勢。2016年至2021年質檢行業市場規模(億元)統計見圖1,2016年至2021年質檢機構數量(家)統計見圖2。

圖1 2016年至2021年質檢行業市場規模(億元)統計

圖2 2016年至2021年質檢機構數量(家)統計

(二)檢驗檢測機構分布

從機構分布的地區來看,2021年檢驗檢測機構在各地區分布比例分別為:華東地區30.7%,中南地區24.6%,華北地區14.1%,西南地區12.4%,西北地區9.7%,東北地區8.5%。占比最多的三大地區華東地區、中南地區、華北地區檢驗檢測機構共占全國機構總量的69.4%,同比增加0.28%。華東地區比重同比增加0.06%,中南地區比重同比增加0.34%,華北地區比重同比下降0.11%,西南地區比重同比增加0.04%,西北地區比重同比增加0.11%,東北地區比重同比下降0.43%。

二、檢驗檢測行業結構、優缺點分析

(一)檢驗檢測行業結構分析

在檢驗檢測行業中,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占比進一步下降,企業性質機構占比持續上升。2021年,我國企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共38046家,占檢驗檢測機構總量的73.2%;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10843家,占檢驗檢測機構總量的20.9%,同比下降1.94%;其他各類型機構3060家,占檢驗檢測機構總量的5.9%。2014年以來,我國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占比分別為40.6%、38.1%、34.5%、31.3%、27.7%、25.2%、22.8%和20.9%,能夠看得出整體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事業單位性質檢驗檢測機構不斷開展市場化改革,逐年有序推進。由于檢驗檢測行業整體在不斷發展,盡管事業單位性質檢驗檢測機構占比不斷下降,但整體數量無明顯下降,仍然維持在1.1萬家左右。

相較于事業單位性質檢驗檢測機構占比的逐年下降,企業性質機構中的主力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則是快速發展,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統計,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的民營機構共計30727家,民營機構數量占比為59.15%,同比有12.54%的增長。2014年以來,民營檢驗檢測機構不斷發展,機構數量占檢驗檢測機構總量分別為26.6%、31.6%、40.2%、42.9%、45.9%、48.7%、52.2%、55.8%和59.2%,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民營檢驗檢測機構2021年總體營收1656.91億元,實現19.04%的同比增長,與全國檢驗檢測行業年營收增長率相比,高出4.97%。2016年至2021年企業性質機構和事業單位性質機構占比情況見圖3。

圖3 2016年至2021年企業性質機構和事業單位性質機構占比情況

三、檢驗檢測業務領域及分布

(一)檢驗檢測業務領域

質量檢驗檢測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覆蓋食品、建筑工程、藥品、環保、日用品、衛生、農業、機械、化工、采礦業、水利、能源和燃料、電子、紡織、輕工、服裝、航空、國防、衛生管理等國民經濟各個行業和領域,無論是工業品還是消費品,保證產品質量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目前,我國質檢行業在電子等一些新興領域、行業(如機械、電子電器、電力、材料測試、醫學和軟件及信息化、能源)的營業收入占比提高,發展速度較傳統領域(如建筑材料、建筑工程、食品、環境、環保、農產品、林業、漁業、牧業、機動車檢驗等)更快。

(二)檢驗領域分布

從檢驗檢測專業領域來看,2021年,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前十位的領域為:機動車檢驗(13940家)、環境監測(8575家)、建筑工程(8146家)、建筑材料(7573家)、其他(5739家)、水質(3650家)、食品及食品接觸材料(3495家)、衛生疾控(2847家)、農林漁牧業(2833家)、公安刑事技術(1913家)。

營收在100億元以上的檢驗檢測領域為:建筑工程(713.31億元)、環境監測(415.07億元)、建筑材料(366.73億元)、其他(363.53億元)、機動車檢驗(267.20億元)、電子電器(222.96億元)、食品及食品接觸材料(186.29億元)、特種設備(182.61億元)、機械(包含汽車)(167.35億元)、衛生疾控(112.48億元)。

可以看出,排在前列的檢驗檢測領域多為傳統領域,隨著科技發展,傳統領域收入在行業總收入的占比將逐年下降,新興領域將以高速的增長效率獲得更高的檢驗收益。

電子等新興領域、行業(如機械、電力、電子電器、材料測試、能源、醫學和軟件及信息化)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21年,這些領域共實現收入737.71億元,同比增長23.48%,增幅同比增加17.35%。相較而言,傳統領域(如食品、建筑材料、建筑工程、環境、環保、農產品、林業、漁業、牧業、機動車檢驗等)2021年共實現收入1608.17億元,同比增長13.48%,增幅同比增加4.57%??偟膩碚f,傳統領域收入在行業總收入的占比依舊呈現不斷下降趨勢,由2016年的47.09%下降到2021年的39.32%。2016年至2021年檢驗檢測傳統領域占行業總收入比重情況見圖4。

圖4 2016年至2021年檢驗檢測傳統領域占行業總收入比重情況

(二)不同體制檢驗檢測機構優缺點分析

1.優勢分析

外資檢驗機構:

①服務

外資機構有著自己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服務體系,他們的檢驗質量和服務水平是檢驗機構市場競爭中取勝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②品牌

較高的市場公信度是外資機構的另一優勢,要成為真正的第三方公正檢驗機構,首先要打造檢驗機構的公信度,提高檢驗機構的公正性、權威性和獨立性,打造自己的檢驗品牌。

③技術

國外大型檢測公司都有先進檢測技術,在競爭中形成獨有優勢甚至壟斷部分市場。

民營檢測機構:

①管理體制

靈活的管理體制是民營機構能夠生存、發展的最大優勢,從人事制度到分配制度,還是自主經營權都有著非常高的靈活性。

②營銷模式

民營機構憑借其強大的市場拓展能力能夠快速滲透到一個行業中或某類產品的整個供應鏈中,擁有較大的穩定客戶群,與國有機構相比有更加靈活的營銷策略。

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

①長久以來,事業單位擁有固有的行政資源優勢,這些具有國有屬性的檢測機構背后通常會有行政部門的支撐和保護,同時大部分機構還享受政府財政經費補貼,因此這些行政資源是事業性質機構的先天優勢。

②資質

資質方面,事業性質機構由于為政府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基本上在資質方面大部分都非常完備,市場化改革以后,事業性質機構在辦理資質方面還是會有一定的優勢。

2.劣勢分析

外資檢驗機構:

①資質

中國檢驗市場不斷對外開放,但有部分檢驗市場的敏感領域對外限制。

②營銷

本土化運營是外資檢測公司面臨最大的難題,在本土化進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外資都掌握中國獨特的市場規律。

民營檢測機構:

①資質

由于受現有政策的限制,民營機構在某些資質辦理時還有許多限制。

②資金

我國民營檢測機構多為小公司,資金實力不強,檢測行業技術和設備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

①管理機制

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雖然名義上相對獨立,但實際上大多還是隸屬于行政或行業主管部門,采用行政管理體制,因此缺乏有效的人員進出機制和獎懲激勵機制,“大鍋飯”現象、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等現象比較突出,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財務制度等嚴重制約了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的不斷發展。

②品牌

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長期存在于體制內,處于主流檢驗市場,在社會上有較高認可度和公信力,經常作為政府代言人的形象出現,不重視品牌建設和營銷。

由于質量檢驗檢測屬于技術服務業,對消費市場、裝備制造和科學研究等領域的發展十分重要,其替代品威脅較??;現有質量檢驗檢測行業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行業競爭還是相對較為激烈;上游供應商一般為質量檢驗檢測設備供應商等企業,廠商的議價能力較強;下游消費市場涵蓋是消費、醫療、科研、工業等各方面領域,議價能力較弱;同時,越來越多的民營檢測機構進入檢驗檢測行業,行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且行業進入壁壘較低,所以行業潛在進入威脅較大。

四、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發展難題

(一)體制機制不靈活

由于體制機制的歷史原因,事業制檢驗檢測機構,承擔了較多國家、省、市的抽檢任務。憑借自身優勢,不僅檢驗檢測能力較強,而且業務領域覆蓋面廣,公信力高,因此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但隨著檢驗檢測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性質機構受體制約束,機制不靈活、員工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逐漸顯現。民營檢測機構則憑借靈活的運行體制、經營機制、本土化的營銷策略、強勁的擴張能力,業務增速較快,市場份額不斷提高。

(二)服務意識薄弱

事業性質機構由于長期存在于體制內,競爭意識不足,服務能力相對較弱,各項服務質量不高,而檢驗檢測機構作為技術服務機構,上述方面會導致出現風險隱患或更嚴重的問題。事業性質機構在與客戶往來時,經常充當專家對企業進行技術指導而不是服務客戶的角色,注重檢驗忽視售后服務。如在實際工作中僅僅依據現行標準開展檢驗工作,僅依據標準開展檢驗檢測報送檢驗結果是否符合標準、方法的規定,對檢驗檢測數據和結果以及產品生產工藝等的影響分析能力不足,檢驗人員通過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發現問題、分析原因、預警風險、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缺少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意識。

(三)科研能力較低

科研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金,但短期回報率低,因此很多技術人員不愿意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導致事業性質檢驗機構科研創新能力不足,同時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各種新產品不斷升級換代導致這種檢驗機構的發展不能滿足市場化的需求和發展。實際上從長遠來看,科研能力是提升質檢機構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的基礎,是提高綜合能力的突破口,是決定質檢機構走多遠、攀多高的決定因素。

(四)快速反應能力差

盡管已經制定了應急管理制度,但受事業單位性質的體制、機制限制,在不具備檢驗能力的情況發生,需要應急增加人員、設備時,弊端凸顯,民營機構在人員補充、檢測設備采購等方面展示出來的效率,是事業制機構望塵莫及的。而就目前質檢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效率是質檢機構搶占市場、獲得效益、安身立命之本。

(五)多領域、跨地區經營難

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由于受行政區劃、行業部委建制和隸屬部門的影響,一般情況業務開展地區主要集中在某一行政區域內部或某個行業領域,很難跨行業、跨地區經營。企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則由于體制、機制靈活,可以根據市場發展形勢快速開展新的檢驗項目。同時,在不同區域、不同行業能夠根據業務拓展需要設立分支機構或建立聯合實驗室,通過跨地區、跨行業經營,實現大規模、高速度發展。

五、檢驗檢測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一)檢驗檢測行業深入市場化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各種類型工業產品不斷豐富,檢驗檢測機構的服務形式也在不斷創新,同時豐富多樣的檢驗檢測認證需求也不斷增多,推動了我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機構的深化改革。在“簡政放權”和“放管服”等政策影響下,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數量持續減少。在《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斷推動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轉企改制等措施將持續推進檢驗檢測機構的市場化,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的占比將逐步提升,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也必然走進市場。

(二)行業向集約化發展

2021年,全國檢驗檢測機構中,規模以上機構數量達到7021家,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9.46%,占全行業比重13.52%,但總體營業收入占比達到78.93%,集約化發展趨勢顯著。據統計,2021年全國檢驗檢測機構共計56家年度營業收入在5億元以上,同比增加14家;579家收入在1億元以上,同比增加98家;1379家收入在5000萬元以上,同比增加182家。在政府、市場雙重推動之下,一些技術水平高、規模效益好、行業信譽優的中國檢驗檢測品牌正在快速形成,引領、推動檢驗檢測服務業不斷做優、做強,實現集約化發展,從而取得成效。

(三)不斷向信息化方向發展

大數據技術及互聯網的發展為檢驗檢測機構信息化創新提供新動力,檢驗檢測機構的各項業務流程、儀器設備、人員、方法、文件記錄、客戶管理、客戶檔案、客戶服務記錄等信息通過信息化系統有機結合,實現檢驗檢測機構的自動化、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為檢驗檢測機構高效運作以及各類數據、信息的儲存、分析、總結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和平臺,并可對檢驗檢測機構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的量化、管理。將網絡通信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多種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檢驗檢測行業的深入管理中。

猜你喜歡
性質領域機構
隨機變量的分布列性質的應用
完全平方數的性質及其應用
2020 IT領域大事記
領域·對峙
九點圓的性質和應用
厲害了,我的性質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減倉股前2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