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時政素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運用

2022-12-22 14:30
現代職業教育 2022年39期
關鍵詞:時政教育者思政

徐 楊

(大連財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一、引言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在大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笨梢?,大學生要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政治素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放眼世界,政治重心轉移、經濟實力演變、文化發展多樣、治理體系調整、中國快速崛起,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面對的現實,也給高校思政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教育者必須具有運用好時政素材的能力,準確把握教學內容與時政素材的關系,正確研判事件走向,給學生正確的指引。

二、時政素材的內涵與特點

(一)時政素材的內涵

“時政素材”一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時政和素材?!皶r政”在《辭?!分惺沁@樣解釋的:當代的政治情況,政治措施?!皶r政”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時事政治簡稱為時政,是指某個時間段內在國際內外發生的與政治、經濟、文化相關的大事件,是概括性比較強的、從大局出發的事件?!八夭摹痹凇掇o?!分惺沁@樣解釋的:“作家、藝術家從生活中攝取而來,尚未經過提煉和加工的原始材料?!辈煌瑢W者對時政素材的概念解釋不大相同,結合前文闡述的國內關于時政素材內涵的研究狀況,并從簡單化的角度出發,時政素材是指當前所發生的、與政治關聯的、真實的國內國際重大事件。它可以是人物事件,也可以是事物事件。從時政和素材的定義中,可以看出時事政治與素材有一定的共性,那么在實際的課堂應用中,對時政素材內涵的界定大體可以概括為在某個時間段內,從國內國外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中進行篩選,經過再加工后能夠反映國內外形勢變化和黨的大政方針的課程資源。

(二)時政素材的特點

根據時政素材自身的內涵加之在高校思政課程中實際的運用,可以歸納出時政素材的兩個主要特點。

一是時效性。時效性是時政素材最為突出的本質特征。在時政素材的內涵中能夠得出以下結論,時政素材的時效性不僅體現在時間節點的新穎之中,同時需要緊貼大眾所聚焦的重大事件;此外,還需要能夠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即社會當前最新的發展態勢和成果等,同比教材而言,時政素材的時效性是更加突出的。除此以外,目前社會正處于高度信息化階段,信息的生產、傳播速度都空前加快,社會新事件層出不窮,時政素材在課堂中的運用能夠補充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綜合發展空間。

二是真實性。時政要聞本身就具有真實性的特征,是對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時政素材是對時政要聞進行摘錄所得,依然保持著其內容合乎客觀真實的性質,即素材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和經過都經得起核對,是對真實事件的再現。高校思政課程旨在培養大學生建立遠大理想,同時還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中國夢”培養人才。但是僅通過現存的教材內容對大學生施加影響是遠遠不足的,時政素材的融入成為大勢所趨,時政素材真實性的保證就是為了引導學生的意識由“不信”到“信”轉變。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堅持通過客觀事實中的時政素材講解來引導大學生產生對社會的認識和啟發感悟,以促進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時政素材的必要性

(一)達成教學目標的客觀要求

具體來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為了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品德修養,引導學生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引導學生投入政治生活中,保證人才培養的全面性、實踐性和綜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在于它具有鮮明的人文特征、注重實踐性和實時性,在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期間,最重要的是以學生為核心,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以及重大政策方針上,大學生應該具有基本符合預期的認知,對國際形勢也需要有所了解,全面樹立“四個自信”和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確保當代青年大學生能夠樹立健全的“三觀”,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重大的導向作用。而且時政素材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社會發展的趨勢與現狀,應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和幫助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理解社會。

(二)完善教育者教學能力的內在要求

時政素材是社會現實問題的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養學生對熱點問題的捕捉能力,培養具有能動、批判意識的理性公民。高校思政教育者對于時政素材的選擇、加工、傳達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將時政素材融入教學過程中,對教育者的教學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育者也需要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首先,教育者需要從紛繁復雜的時政資料中整理出適應高校思政教育的素材內容,將二者有機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充分理解知識點。其次,教育者應該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方法,靈活應用時政素材,在將時政素材融入教學過程中的時候,還需要注意拓展與挖掘,要充分發揮時政素材的教學價值,進而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完美落實教學任務。最后,教育者需要將時政素材同教材進行整合遷移,適當融入相關活動,在該過程中,教育者要加深對時政素材的認知,深化教學改革,將組織能力與語言能力充分調配。高校思政教育者是受過系統教育的、執有本科文憑或研究生文憑的專業人才,但教育者教學水平的高低與其學歷的高低并無直接關系,教學水平是在不斷的發展中動態變化的,對高校思政教育者來說,其生動的講授,能夠將社會現實與大學生的思想進行有機融合,促進大學生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和行為價值體系的構建。時政素材的出現擴充了教育者教學能力的可提升空間,并且有效地將時政教育題材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因此也就要求教育者具有更加進步的教育觀念以及出色的個人教學技能與素養,以便高效地利用時政素材。

(三)提升教學實效的目標要求

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時政素材融入課堂教學中。在教材相對應的知識點上選擇相匹配的時政素材,糅合整理,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時政素材理解不同的知識點。當代大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時政素材包含的時政熱點緊密相關,而且在課堂展示時政素材時也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上枯燥的文字表述,通常以簡潔的新聞資料與視頻為主,這些豐富的視覺、聽覺刺激能夠有效吸引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將他們的關注點吸引到課堂中;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時政熱點,創設開放性的討論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討論學習的熱情。教育者也需要在學生討論時多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思辨中深化個人思想認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考廣度,形成科學的認知觀念。教育者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時政素材進行講授,能夠提升學生對時政熱點的敏感度,從而增強當代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時政素材的現實審視

(一)時政素材的選取缺乏典型性

時政素材的形式多種多樣,獲取的途徑繁多,涉及的領域廣闊,內容多樣且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正因為如此,教育者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靈光一現,能隨時舉出時政素材,也不管這個素材是否符合課堂教學內容。隨意引用時政素材對于具有多年教學經驗、對教材非常熟悉并且具有深度理解、有著深厚教學功底、駕馭課堂游刃有余的老教師來說要做到實屬不易,更何況是課堂經驗還沒有那么豐富的中青年教師。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者應該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提前做好時政素材的篩選準備。典型性表示的是個別特殊的樣本體現出普遍意義的特性。在進行課前準備時,教育者應認真篩選與本節課知識點有關并具有典型性的時政素材,以點帶面,事半功倍,追求質量而不是數量,哪怕一節課只準備了一個點題的素材,也足夠讓課堂變得出彩。因此時政素材的選取,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對素材感興趣,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時政素材的運用效果缺乏有效性

“時政素材作為高校思政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內容,也延伸了教學的方式?!钡珜r政素材實際應用在高校思政教育課堂時,借助時政素材授課的高校思政教育者往往只關注時政素材本身,將時政素材所包含的知識方面的價值無限放大,只注重對時政素材所包含的知識點的講解,甚至進行所謂的“素材整合”,將相類似的時政素材一股腦灌輸進學生的腦子里,在不經意間反而忽略了時政素材作為課程資源,塑造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的精神價值。這種單方面強調知識層面價值的教學行為,只會讓學生將教材的知識和解題的方法麻木地輸入大腦之中,反而減弱了個人的價值追求以及個人體驗感的滿足,難以保障學生的思維發散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失去了高校思政教育本身的意義,雖然在課堂上運用了時政素材,卻依舊無法得到預期的課堂效果。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運用時政素材的對策分析

(一)突出時政素材的正面教育價值

要想充分發揮高校思政教育的德育性這一關鍵屬性,運用時政素材時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通過時政素材挖掘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點。要考慮所選擇的時政素材是否具有挖掘的價值,時政素材的質量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娛樂化的快餐新聞或公眾人物在社交平臺發布的不當言論就應該避免在課堂中出現,以免適得其反。另一方面,時政素材雖然有著充分的學科價值,但它無法直接實現教學任務中育人的功能,因此,教育者應該選取與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將教材與時政素材相結合,充分發揮其正面引導作用,以實現課程目標。隨著國際全球化、網絡時代化大趨勢的來臨,我國的改革開放也在穩步發展中,大學生接觸世界的途徑和手段增多,大量信息的沖擊,會讓“三觀”還未完全建立的青年大學生出現迷?;蛎つ康那闆r。這種時候教育者就應幫助學生正確地分析社會現狀、冷靜地看待問題、堅定政治立場,借以時政素材的輔助,協調情與理的矛盾。教育者在課堂中運用時政素材時,要從正面看待素材并讓學生理解其價值,突出其導向作用。

(二)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時政素材

根據當前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及高校思政課程的要求,教育者在選擇時政素材時也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首先,增強直觀性,深入研究時政素材。在當前的高校學習階段,學生對知識點的歸納還不夠有脈絡性,對學習內容的了解也不充分。高校思政教育課程的內容大都以理論知識為主,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為了盡快掌握這部分知識依舊還是選擇死記硬背,以至于無法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即使通過反復背誦鞏固了記憶,但也只能在考試中生搬硬套,無法靈活使用,這樣的學習違背了高校開設思政教育課程的初衷,對學生的能力和品格的發展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為了有效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直觀感受,可以在學生的理解范圍之內篩選貼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時政素材,并充分結合教材特點,讓學生在分析時政素材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其次,增強時政素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對國家政治的認識還處于一個接納學習的階段,沒有足夠充分的理解。學生作為課堂的接受主體,在選擇時政素材時還應該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課程理論知識較多,相對比較枯燥,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育者要從大學生的生活實際著手,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時政素材引用到課堂中。但在選擇這方面素材時需要教育者注意素材的正面引導作用、把控好素材選擇的度、控制好學生在課堂之上的情緒與節奏。

(三)依據教學內容高效運用時政素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呈現方式,承載著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承載著考察學生的核心內容。因此,教學中的具體內容也是時政素材選擇的基本依據。要做到時政素材與教學內容的相輔相成,就要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點。這取決于教育者對教學內容鉆研的深度和掌握的程度。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有內涵、有情懷的,在高校思政教育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最忌把課堂教學變為一味地堆砌知識點。把教材中的情懷巧妙地挖掘出來是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關鍵步驟,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高標準課堂的必由之路。為此,把握住三個維度就能把握住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三維度即深度、高度、溫度。深度是深入淺出的需要;高度是融會貫通的需要;溫度是情感情懷的需要。高校思政教育者根據這三個維度掌握教學內容,再去開發利用時政素材,就能實現與教學內容的完美互補。因此,在時政素材的選擇上一定要注意素材內容與教學知識點的對應。教育者要通過課前準備仔細篩選時事熱點,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與之一致的素材細細打磨,兼顧語言風格和學生的心理特點等情況,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并激發他們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讓時政素材為課堂教學高效服務。

(四)教育者轉變教學觀念,增加知識儲備

轉變教學觀念就是轉變傳統教學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略人格培養和能力提升的觀念。知識儲備一般來說是專業知識儲備,但對現在的教育者而言最主要的是強調要真正有教育的能力,懂得教育的手段,能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培養大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但就當下教育教學情況來看,教育者對政治認同教育雖然有初步的了解,但對教育的具體內容把握并沒有十分的全面系統。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教育者沒有深入鉆研教學內容,教學觀念出現了偏差。另一方面則是在新的大環境下,教育者沒有充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自身的教學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兩個方面都表明,無論是什么樣的原因,讓教育者轉變教學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都是刻不容緩的,否則會影響教育者在課堂中對時政素材應用的把控,也會影響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因此,需要教育者及時改變其以往的教育教學觀念,充分挖掘政治認同素養的內涵,通過時政素材的運用將其融入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增強課堂效果。

轉變教學觀念,是強化知識儲備,也是營造良好的時政素材運用氛圍的重要條件。運用時政素材的過程同樣是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學習氛圍的民主和開放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重要方法。教學過程必須創造出學生表達個人認識和想法的機會。為了實現時政素材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習氛圍的打造是十分重要的,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表達個人見解,能夠對時政素材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并且有助于大學生將時政素材帶來的知識融入個人的生活中加以應用,實現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綜合發展。教育者在運用時政素材時也應該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在表述時政素材時要嚴謹且有邏輯性,根據時政素材提出的問題也要仔細斟酌,問題要體現創造性和知識性,這樣才能在課堂中帶領學生理解時政素材所包含的知識層面與精神層面的價值,讓學生在吃透知識點的同時也能夠理解時政素材帶來的正面導向作用。要完成這個操作就要求教育者不斷自我完善和用心鉆研,把專業知識鞏固牢靠,隨時把握國內國外的時事要聞,把終身學習這一理念付諸行動中。

六、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運用時政素材可以作為教材案例的補充豐富課堂教學,使課堂更具趣味性、生動性、及時性和實踐性,對提升教育者業務能力和素質、大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運用時政素材雖然在實踐中得到了師生的認可,但仍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要多措并舉防止時政素材的運用脫離學生實際,改進運用方式,提高實效性,并提升時政素材案例內涵。要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運用時政素材,選取好、呈現好、分析好、提升好各種各樣的時政素材,將時政素材靈活和恰當地運用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并構建合理的評價機制,推動時政素材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之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要不斷推進,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目標如何落地,是廣大高校思政教育者必須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對時政素材的挖掘和運用也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步驟之一。在實際課堂中運用時政素材進行教學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需要教育者不斷加強探索,深入研究,以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

猜你喜歡
時政教育者思政
品讀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我國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發和培養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我國教師教育者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教育者要懷揣夢想上路
時政要聞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時政資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