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提高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探索①

2022-12-22 14:30郭艷萍惠文彥程麗軍
現代職業教育 2022年39期
關鍵詞:食品質量應用型食品

郭艷萍,惠文彥,程麗軍

(太原工業學院環境與安全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當前,我國的食品工業正朝著規?;?、企業化、系列化、規?;姆较虬l展,新形勢下對人才的需求類型發生了變化,“精食品、強檢驗、善管理”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這就要求培養食品類專業人才的院校必須加強實踐教學,既要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又要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保證食品的質量與安全。

作為山西省的應用型高校,太原工業學院于2019年開始招收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生。近幾年來,我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緊扣學校應用型的辦學定位,緊密對接食品行業企業、對接國家專業標準、對接市場需求開展積極的人才培養方式探索,制定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進一步開發、構建與地方區域特色緊密結合的實踐課程群實驗項目,努力為地方特色小雜糧的生產、深加工、保健品開發、釀造等行業培養食品質量安全控制與監督管理的應用型人才。本文就此進行簡要總結。

一、基本思路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原則,本著適應發展、深化改革的精神,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管理要點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的要求,積極開展專業建設,首先,緊扣學校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制定體現當代教育觀念與發展趨勢并突出應用型特色的本科培養方案。其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上,理論、實驗與實踐相結合,形成了公共基礎教育、專業基礎教育、專業教育三大教學平臺。為體現應用型特色,注重實驗課程內容的設置及課外實踐環節的學時數;開展教學改革研究,優化結構,建立合適的實踐課程體系,制定服務于地方特色的實驗項目,撰寫相關實驗教材。最后,加強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教育,搜集整合專業特色的思政案例庫,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崇高職業道德、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食品安全保障員。此外,在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加強高校、企業的調研,研究每門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注重加強課程的整合和銜接,加強不同專業課程之間的共享,促進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

二、建設內容及結果

(一)把準培養目標定位,提升專業內涵[1]

緊密對接食品行業企業、對接國家專業標準、對接市場需求,專業定位于培養食品安全分析檢測、食品質量安全控制與監督管理的應用型人才。即為食品企業、檢測機構、監督管理部門培養從事食品分析檢測、食品品質控制、安全評價、風險評估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特別是在地方特色農產品產業、釀造行業及乳制品行業從事產品研制與保健產品開發、產品品質分析、生產過程質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業工程技術人才。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教研室以太原工業學院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為契機,在充分調研、廣泛討論的基礎上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注重基礎課程的同時,拓寬專業基礎課的設置[2],適當設置有關的專業特色和前沿課程,增設選修課,如食品感官分析綜合實驗、葡萄酒發酵綜合實驗、啤酒發酵綜合實驗、食醋發酵綜合實驗、乳制品發酵綜合實驗等,既增強了學生選課的自主性,又拓展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既夯實了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又結合了專業教師的科研方向,使得學生能夠參與到科研中培養濃厚的興趣,同時還加強了與合作企業的產、學、研合作。

(三)按照行業需求進行實踐教學課程群的建設

實踐教學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作用[3]。本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培養的是“精食品、強檢驗、善管理”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特色產業行業,因此,根據山西省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釀品、飲品(藥茶)、乳品、主食糕品、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妝品、中醫藥品[4],結合山西省特色資源,進行實踐教學課程群的建設。

1.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優化整合現有的實踐教學課程

根據食品行業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畢業生能力的需求,結合本校對本專業學生畢業達到的能力要求,教研室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討論,優化整合現有的實驗教學課程,系統規劃設置實驗項目,加強基本專業技能實驗,著重培養學生問題分析能力、使用現代工具的能力。專業系統開設了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食品生物化學實驗、食品微生物學實驗、食品分析實驗,并將山西地方特色谷物、蔬菜、水果、釀品(醋、酒)、乳品、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作為實驗原材料,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服務地方經濟特色。旨在培養學生將所學習的食品檢驗與分析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能,用于食品分析檢驗及安全性評價,具有在食品生產企業、國內外貿易機構和檢驗檢疫機構從事分析檢測和質量評價的能力。

認知實習實踐部分,一方面通過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集體和關愛他人,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增強青年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在生產實習課程中,學生對山西省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優勢區知名品牌企業、示范加工園區進行參觀,了解地方區域食品行業的現狀及發展方向,深入了解山西全域內的優勢特色資源,與企業指導教師進行深入交流討論,學習特色的生產工藝、先進的分析檢測技術手段、現代化的管理體系,熟悉相關行業國內外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在實踐教學中激發學生對山西食品行業的熱愛,引發學生對山西食品行業發展的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能力和責任道德的素質修養。

綜合創新技能實踐部分,主要培養學生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項目管理的能力。通過開放性實驗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項目、節能減排大賽項目、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項目、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等綜合實踐項目,學生能夠掌握基于食品質量與安全領域的基本原理,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獲取信息并進行信息處理,具有一定的科研開發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2.以環境與安全工程系實驗中心為依托,按照行業需求構建實踐課程群

設立環境與安全工程系的實驗中心,不僅承擔食品、安全及生物專業的實驗課教學工作,同時,該中心還承擔教師縱向、橫向課題等業務工作。實驗中心占地4000余平方米,實驗室固定資產達1200余萬元,擁有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能夠滿足師生的教學科研工作需要。以環境與安全工程系實驗中心為依托,根據理論教學內容和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程度,在實驗項目中設定需完成的規定內容及研究創新性內容,需完成的規定內容為必做實驗[5],研究創新性內容為選做實驗。根據山西省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釀品、飲品(藥茶)、乳品、主食糕品、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妝品、中醫藥品,教師引導學生對食品市場上新出現的問題進行實驗研究,指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方法步驟、完成預期設定的研究任務,給予學生比較深入和具有前瞻性的專業指導[6]。

3.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特色,按照產業集群設置實踐課程群項目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緊扣學校應用型的辦學定位,緊密對接食品行業企業、對接國家專業標準、對接市場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課程設置的學分比例合理,實踐學時占比達到30%以上,進一步開發、構建與地方區域特色緊密結合的實踐課程群實驗項目,為地方特色小雜糧的生產、深加工、保健品開發、釀造行業等培養技術與管理復合型的新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

(1)調整實驗實踐課程

根據2018版培養方案,結合食品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規范,調整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設置,制定出符合我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2021版培養方案。取消食品質量與安全綜合實驗課(48學時),開設專業選修實驗課程:分析化學實驗(24學時)、儀器分析實驗(24學時)、食品感官分析綜合實驗(24學時)、食品物性分析綜合實驗(24學時)、葡萄酒發酵綜合實驗(24學時)、啤酒發酵綜合實驗(24學時)、食醋發酵綜合實驗(24學時)、乳制品發酵綜合實驗(24學時),實驗課程學時數增加96學時,實驗課程設置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目標,服務于地方區域特色行業。

第七學期增設選修實踐課:企業專項實踐,學生可在企業實踐過程中完成選修學分。學生可以在企業實踐過程中加深對職業、行業的認知了解,發現自身專業技術的欠缺,能夠不斷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和工作經驗,為畢業后的就業打基礎、做鋪墊。

(2)理順實踐環節開設時間順序

一年級:無機化學及實驗、勞動教育(專業實驗啟蒙,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鍛煉學生的合作精神)。二年級:專業基礎實驗課:分析化學及實驗、儀器分析及實驗、食品生物化學及實驗;實踐環節:工程訓練、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進一步了解本專業、對學生進行工程訓練及創新實訓,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三年級:專業課程以及專業實驗課:食品分析及實驗、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專業素質拓展:生產實習;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參加專業相關競賽,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年級:企業專項實踐、專業選修實驗課程、畢業設計、專業素質拓展訓練(拔高綜合素質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實踐教學貫穿整個4年的教學中,調整后的實驗實踐課程順序更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著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3)構建符合地方區域特色行業需求的實踐課程

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特色,構建與地方區域特色緊密結合的實踐課程。增設食品感官分析綜合實驗、食品物性分析綜合實驗、葡萄酒發酵綜合實驗、啤酒發酵綜合實驗、食醋發酵綜合實驗、乳制品發酵綜合實驗以及企業專項實習,為地方特色小雜糧的生產、深加工、保健品開發以及釀造行業培養三位一體“精理論、強技術、懂管理”的應用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

4.服務地方經濟特色的實驗實踐教學材料建設

教研室以太原工業學院專業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為契機,在充分調研、廣泛討論的基礎上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實驗實踐項目及內容進行了修訂,并據此開展了服務地方經濟特色的實驗實踐教材的編撰。結合新的專業教學大綱設置在注重基礎驗證性實驗實踐課程的同時,增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如食品感官分析綜合實驗、葡萄酒發酵綜合實驗、啤酒發酵綜合實驗、食醋發酵綜合實驗、乳制品發酵綜合實驗,為將來學生畢業后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做貢獻。

5.開展課程思政融入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路徑研究

教師提高課程思政的認識站位,加強思政課程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專業教師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從思想上提高站位,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將學習教育充分融入人才培養、專業教育過程中,全面開創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7]。

在教研室基層組織建設中,開展專題討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進行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首先,進行教學大綱的修訂,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內容,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具有科學思維的能力。其次,開發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建立專業課程思政的案例庫,將思政教育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有機結合。最后,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中創新融入課程思政,從單純的傳播知識深入能力的培養。采用情景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等新形式的教學方法,增強課程思政在學習過程中的滲透力。

三、結論

近年來,通過加強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內涵建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創新、創業意識增強,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屢屢獲獎。

(一)把準培養目標定位,提升專業內涵

專業是在原生物工程專業基礎上建設新專業,緊密對接食品行業企業、對接國家專業標準、對接市場需求,專業定位于培養食品安全分析檢測、食品質量安全控制與監督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特別是能夠在地方特色農產品產業、釀造行業及乳制品行業從事產品研制與保健產品開發、產品品質分析、生產過程質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業工程技術人才。

(二)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創新素養

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高校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8],多渠道、多形式創建校外“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基地,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基地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讓學生的科研意識和操作技能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提高,實現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緊扣學校應用型的辦學定位,緊密對接食品行業企業、對接國家專業標準、對接市場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整體上體現“三注重一強化”,即注重應用型人才本質特征,提升實踐教學比例;注重學科知識向能力導向轉變,深度整合專業課程體系,凝練專業核心課程,通過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做好知識銜接與能力發展;注重學生個性與多元化,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比例,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增設創新創業學分。課程體系中課程設置的學分比例合理,實踐學時占比達30%以上,并完成制定配套的教學大綱,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占實驗課程總數的80%以上,專業課實驗教學大綱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占總時數的60%以上,畢業設計選題緊密結合生產和社會實際,80%以上畢業設計(論文)在實驗、實習、工程實踐等社會實踐中完成。

在對學生的培養上,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在專業理論提高的基礎上,強化對學生專業技能和能力的培養,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除此之外,還參與國家、學校提供給學生的課外實踐鍛煉機會,如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大學生學術討論、技能等級證書培訓等方面,在學校的支持下與有資質的認證認定公司合作,面向學生和社會舉辦諸如內審員、外審員、質量工程師、高級檢驗工等類的培訓班。

(三)增強校企合作,實現校企合作雙贏

積極與食品相關企業溝通聯系,已建立多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并不斷提升合作發展水平。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雙師型教學隊伍、推進合作辦學等方面進行合作,真正實現校企合作雙贏。

在學生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中,建立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考核評價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企業前沿產品研發項目,增加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并通過開展競賽、考核評優等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下一步積極探索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根據相關食品企業特點,針對食品檢測、食品質量控制的崗位要求,參照食品檢驗工、食品質量內審員、食品質量外審員、質量工程師等的職業資格標準,積極與山西紫林醋業、山西雙合成工貿有限公司、太原六味齋實業有限公司、山西太谷榮欣堂食品有限公司等食品企業合作開發1~2門相關課程。與杭州頂益食品有限公司探討開設企業訂單班。

(四)以科研促教學,以教學帶科研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師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注重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了“以轉變教育思想觀念為先導,以學科和專業建設為龍頭,以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以立項為手段,不斷加強教學研究,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教改思路。專業教師發表SCI論文10篇,核心期刊論文5篇,獲批專利18項,承擔科研項目22項,獲得科研經費145萬元。專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開設開放性實驗、大學生創新實驗,組織學生參與到科研項目中,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綜合能力,以科研促教學。同時,專任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到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節能減排大賽等競賽活動,以教學帶科研。

猜你喜歡
食品質量應用型食品
國外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監管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計算機信息技術在食品質量安全與檢測中的應用
提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探索
標準化在食品質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應用型高?;旌鲜叫滦途W絡課堂教學改革
食品質量與食品安全性現狀
竟然被“健康食品”調戲了這么多年
危險食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