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嘆調《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的音樂特征與演唱處理

2022-12-24 19:50
黃河之聲 2022年14期
關鍵詞:格里詠嘆調樂句

陳 同

一、詠嘆調《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概述

《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為普契尼的歌劇《曼儂·萊斯科》中的詠嘆調選段。該歌劇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曼儂與騎士格里歐一見鐘情,隨后兩人一塊私奔,在等到格里歐錢財用盡后,曼儂未能禁得住金錢的誘惑,拋棄了情人格里歐轉而擁入年邁的富人熱隆特的懷抱。雖然曼儂已經成為熱隆特的情婦,過上了奢華的生活,但是曼儂卻不覺得幸福,心中依然掛念著舊情人格里歐。某天格里歐悄悄潛入曼儂的家中,起初心中還怨恨曼儂對他的背叛,后來被曼儂嫵媚的容顏所著迷,最后選擇了原諒她并重歸于好。當他們準備再次為愛遠走高飛時,由于曼儂貪戀財物,耽誤了最佳的逃跑時機,最后被熱隆特發現并將曼儂送入了警局,曼儂被發配到了北美殖民地。此時,格里歐也追隨她去了北美,他們入境后由于惡劣的環境,使得曼儂身心疲憊,最終曼儂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依偎在格里歐的懷著慢慢死去。該歌劇以悲慘的愛情故事為題材,真實地描述了社會底層人們的凄慘遭遇,尤其突出了受欺凌、受折磨、受壓迫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詠嘆調《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由男高音演唱,歌曲旋律優美動聽并且音域較為寬廣,已成為音樂會和聲樂大賽中男高音演唱的經典曲目之一。在這首詠嘆調中普契尼將格里歐的人物特征塑造的生動形象,一位英俊瀟灑且敢愛敢恨的騎士形象呼之欲出。

二、詠嘆調《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的音樂特征

(一)曲式結構分析

該詠嘆調為單二部曲式結構,分為前奏+AB三個部分,共35個小節,3/4拍。開頭4個小節為前奏部分,調性為g小調,其跳躍性的旋律加上以柱式和弦為主的伴奏織體,為格里歐與曼儂初次相遇并一見鐘情的心動時刻烘托了氣氛,第4小節的最后一拍轉到了降B大調,最后以降B大調的屬七和弦作為結束,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第5小節至第21小節為A部分,該部分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一樂句的旋律起伏較為平穩,且多次使用了帶附點的節奏型,表達了格里歐陷入了沉思并幻想著剛剛與曼儂相遇的美好畫面。第二樂句是從弱拍上開始的,在第10小節和第11小節的旋律中出現了五度、六度音程大跳,其余部分都是以大二度音程平穩進行,最后在屬和弦上形成半終止,該樂句表達了格里歐內心深處對曼儂愛的呼喚。第三樂句的旋律依然以二度音程平穩進行,節奏型變得較為復雜,多處出現了三連音的節奏型,其歌詞、旋律完全再現了格里歐初次與曼儂見面時,曼儂告訴他自己名字時的片段,表達了格里歐對他們剛剛的對話產生了無限的遐想。最后一個樂句的旋律跌宕起伏,最高音在小字二組的b,其伴奏和弦主要采用了分解和弦,表達了曼儂那動聽的聲音一直在格里歐的心中回蕩著,安撫著他那顆激動的心靈,最后在屬和弦上結束,形成半終止,為引起下文做鋪墊。

第22小節至32小節為B部分,可分為四個樂句。第一樂句中出現了離調,從a小調的導七和弦轉到F大調的導七和弦,最后又回到了主調的屬和弦上,樂句的第2小節和第3小節的旋律以二度音程上行級進的方式進行,突出了情緒的變化。第二樂句為前一樂句的變奏,第一樂句的旋律是先下行再上行,該樂句的旋律主要是以上行進行,從而形成強烈的對比。第三樂句再現了A部分的片段,但音高上移了四度,從而突出了格里歐情緒上的變化,顯得更加激動慷慨。第四樂句依然是第一樂句的變奏,節奏以三連音為主,旋律跳動較大,第33小節的伴奏使用了柱式和弦伴奏,加上旋律中出現的小字二組的b音,使音樂的情緒達到了高潮,同時也將格里歐對曼儂的情感表達發揮到了極致。

(二)旋律分析

旋律是音樂的首要因素,主要是由調式、節奏、節拍、力度等基本的音樂要素組成,通過分析這些要素能夠更好地了解音樂的內涵,以及對歌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普契尼在創作《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這首詠嘆調中巧妙地將三連音節奏型與基礎節奏型相結合,塑造出了具有男性魅力、優雅動聽、瀟灑大氣的旋律線條。

在詠嘆調《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中,普契尼運用了大量的音樂表情術語,通過不同的速度以及力度、氣息的強弱來捕捉人物內心深處感情的細微變化,這些音樂表情術語一般標注在每個樂句的開頭,表情術語與旋律的完美結合,可以使得音樂顯得更加優美動聽,讓人物的情感表現得更加生動形象。該詠嘆調的節奏為3/4拍,但是樂譜中運用了多種節奏型,以八分音符、附點音符、三連音居多,其中三連音節奏型的使用最能凸顯該作品的特色,在音樂中三連音的連續出現,一般標志著情緒的積累或者即將出現高潮,在抒情的音樂中出現,可以讓音樂表現得更加抒情優美;在激情歡快的音樂中出現,會讓音樂的情緒更加強烈。這也體現出了普契尼創作手法的獨特之處,通過三連音的運用,將格里歐內心對曼儂喜愛的之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詠嘆調《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的演唱處理

歌劇詠嘆調的演唱對歌者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并且聲音技巧與音樂素養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水平。詠嘆調《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出現在歌劇第一幕的第二場,格里歐在酒館前的廣場上與一群人交談著,此時廣場上迎來了一輛馬車,曼儂從馬車上下來之后,曼儂的美貌吸引住了格里歐的目光,格里歐上前搭訕,得知了曼儂的姓名以及她的身世,并邀請她在夜幕降臨時能再次與她相見,曼儂答應之后便離開了酒館,此時只留下格里歐一個人在原地回憶著剛剛與曼儂的對話,唱起了《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這首詠嘆調。在演唱時我們應結合格里歐在見過曼儂后,對她的瘋狂迷戀以及渴望得到愛情的形象,來把握這首詠嘆調的演唱風格。其歌詞大意為: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對她說:我愛你,讓愛情使我獲得新的生命!曼儂·萊斯科,我的姓名!她那甜蜜的話語是多么動聽,它喚醒我的靈魂,它安撫我這顆激動的心靈!哦,這親切的話,你別停頓啊,你別停頓!

(一)演唱時的氣息運用

在歌唱時能夠以良好的把握氣息的運用,對聲音以及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于每部聲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色彩不一樣,因此在歌唱時對于氣息的運用要求也完全有所不同。由于氣息的正確運用會直接關乎歌唱時所呈現出的音色、音準、情感,所以在歌唱時如何正確地運用氣息也是在聲樂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詠嘆調《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是首側重于抒情的作品,在歌唱時需要充足的氣息去支撐聲音,而不是為了追求過大的音量或者明亮的音色導致用力過猛,從而破壞了整部作品的內涵。該作品的旋律從整體來看基本是以平穩進行為主,除去每個樂段的結尾部分旋律會出現較大的波動,其余部分的節奏旋律都較為簡潔單一,但是要想將作品中每段旋律的情感色彩都處理好,不僅需要高超的演唱技術,還需要對作品的深刻解讀。這首詠嘆調是在格里歐對曼儂一見鐘情后,幻想著自己尋找到了渴望已久的愛情時所演唱的,其音樂的強弱有著強烈的對比,情感的抒發激動飽滿。在演唱時要提前調整好呼吸,做好歌唱的準備,并嚴格按照樂譜中所標注的強弱力度、音樂速度來歌唱。在演唱過程中,要時刻控制自己的氣息,不要過于追求聲音的大小,這樣很容易導致呼吸的位置改變,聲音也會變得僵硬,應將它保持在一定的位置,在放下喉頭的同時腔體也會自然打開,腰腹間的力量要一直保持住,這樣才能讓氣息穩定平均的進行。例如歌曲開頭的第一樂句“Donna non vidi mai”中第一小節標注著“P”,所以在歌唱時以弱音進入,保持足夠的氣息,不需要給過多的力量,僅通過氣息將聲音帶出來就足矣,這樣發出來的聲音才會動聽悅耳。

(二)咬字吐字對演唱的影響

意大利歌劇的成功與意大利語言的發音有著不可忽視的關系,聲樂藝術也可以稱作一門語言的藝術,其主要是通過語言與音樂旋律的結合來表達情感。想要將一首聲樂作品完整地呈現給觀眾,正確的發音和清楚的吐字至關重要。意大利語也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最適合唱歌的語言,正確地掌握意大利語中的五個元音a、e、i、o、u的發音,對聲樂技術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在《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這首詠嘆調中,由于該作品屬于抒情性的音樂,其速度較為緩慢、自由,在歌唱的時候,應當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例如第14小節至15小節“Manon lescaut mi chiamo”這句歌詞中,由于該樂句標注了漸慢的音樂表情術語,所以在演唱時,應稍微延長每個單詞后面的元音,在延長元音的同時,要保持住每個元音發音的口型,并在保持口型的狀態下,用上氣息,這樣不僅能讓觀眾聽清楚每一句歌詞,還能使聲音變得更加松弛自然,更能突出格里歐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著曼儂名字時的激動心情。

雙輔音作為意大利語中的一大特點之一,在演唱時必須將歌詞中出現的雙輔音準確無誤地唱清楚,否則將會失去原有歌詞中所要表達的含義,而且還會影響到歌曲演唱風格與特點。在該詠嘆調中有多處出現了雙輔音,而雙輔音的發音就是要爆音的感覺,例如歌曲中出現的“carezzare”就是“carez-zare”如果沒有唱出雙輔音將會變成另外一個詞語“care-zare”所以在演唱到這個雙輔音時,要在第一個“Z”的地方做出要發不發的樣子,并保持發音部分的過程,保持音節所占的時值,另外還要注意不要把前面的元音延長,否則就會變成“careeezare”了。

(三)音樂表情術語在演唱作用

音樂表情術語在聲樂作品中主要是起到提示的功能,能夠幫助我們在學習或者演唱一首作品時,理解每個樂句的情感表達,以及演唱風格的處理。因此音樂表情術語在一首歌曲里面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一首歌曲中的靈魂。熟練地掌握音樂表情術語的運用,能夠有助于在歌唱中把握人物內心情感的微妙變化,從而將歌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體現得更見完美生動。

普契尼在《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這首詠嘆調的創作中使用了大量的音樂表情術語,該作品的速度為Andante lento(稍慢的行板)=63,前四小節為前奏部分,歌曲開頭第一樂句以弱起“P”開始,第5小節上方出現“con accento appassionato”(加重音的;熱情的),在演唱前首先平復心情,讓氣息沉下去,開始演唱時速度不能太快,然后加重語氣,并稍帶一些宣敘性,這樣更能體現此時格里歐的境遇,仿佛在向自己傾訴著內心的思念。為了表達格里歐對曼儂埋藏在心底的思念,在第13小節-14小節中,格里歐大聲呼喊出了曼儂的名字,在第13小節中出現了三個表情術語“P”(弱)、“con semplicita”(單純的;純樸的)、“rall”(漸慢),在演唱該樂句的時候,要以發自內心的語氣,同時要有足夠的氣息,然后將曼儂的名字深情、溫柔地唱出來,表達了格里歐對曼儂純潔堅貞的愛情,到14小節速度回到了原速(a tempo)。在第30-31小節中反復了13-14小節的內容,但是音高和表情術語發生了變化,力度由“p”變為“f”(強),表情術語變為“con anima”(有感情的),與前面的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標志著作品即將進去高潮部分,在演唱該樂句時,其情緒應更加激動,氣息與聲音的結合更見強烈。作品結尾樂句中,32小節力度以“pp”(很弱)開始,并以“dolciss”(十分柔和的;甜美的)的情緒演唱出來,演唱該小節時,喉頭放松,用氣息輕聲哼唱出,表達了格里歐心中的無限幻想。到33小節,由兩個音符上寫有延長符號,以及“con slancio”(強有力的;猛烈地),標志著作品到了最后的高潮,在演唱是情緒達到了制高點,但氣息依然要保持穩定,不能隨著高音向上提起。作品的最后一小節,情緒恢復平靜,以漸慢結束。

結 語

普契尼的歌劇創作多以真實主義為主,受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他的每部歌劇都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揭露社會的黑暗,真實地刻畫出了社會底層貧困人民的生活現狀。詠嘆調《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作為備受男高音喜愛的作品之一,通過研究該作品的創作特征、演唱處理對舞臺表演和音樂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文章對歌劇《曼儂·萊斯科》的劇情做了簡單的敘述,然后結合普契尼歌劇創作的特點深入分析該詠嘆調的音樂特征,并對該作品的演唱處理做了詳細解讀?!?/p>

猜你喜歡
格里詠嘆調樂句
形、韻、意——詠嘆調《有一顆愛心飄落》鋼琴伴奏分析
感知、認知與演繹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藝術教學新探——以詠嘆調《請讓我哭泣吧》創編教學為例
茹泣吞悲
——《陳杏元和番》音樂分析
田字格里寫反義字
該丘斯曲式學之樂句式研究
詠嘆調
老李的詠嘆調
拼音大比武
板式變奏原型結構解析
趣味填圖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