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播學視角下商務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在線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

2022-12-25 07:58
職業技術 2022年1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

許 雷

(廣東省科技干部學院,廣東 珠海 519000)

0 引言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平臺作為移動教學的主要載體,以信息共享方便與交互度高等特點應用于在線教學中,使在線教學具備了從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到大眾傳播一體化的新媒介特征,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已成為近年來在線課程建設的重點之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催生了一場大規模的在線教學實踐。但經過這場大規模的線上教學實踐,發現現有基于二維網絡技術支持的在線課堂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課程定位不清晰、資源不完備、課程設計不合理、學習體驗度不佳的痛點,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在線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文章以商務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在線教學為例,探討專業課程在線教育的新架構。

通過對在線語言教學研究文獻的調查,發現國內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沒有聚焦語言背后文化傳遞的特殊性;多數學者都是討論在線教學的優勢以及不足,很少有人對在線資源的設計思路進行合理探討;較多關注在線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具體方法的實施,而對于在線資源與教學整合過程研究較少;在“互聯網+”環境下對于語言類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不足?;谝陨蠁栴},在傳播學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五化融合”原則,經過在線教學探索,試圖建構一個“以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為核心,五步一體互動傳播課堂教學環境為支撐的跨文化交際課堂教學優化框架”。

1 把握傳播規律,定位教師角色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信息的最主要傳播者是傳播活動中的主動一方,在傳播活動中涉及點對點個性化和點對面普適性的信息流動,將信息通過多媒體傳遞給作為接受者的學生,并啟發、引導、輔助學生完成信息的認知、理解、反饋與運用。在線教育過程中,師生通過傳統面授獲取知識的環境不復存在,多數的教學和學習行為代由同步或異步媒介實現。由此,如果沿襲以講練為主或是應試為主的教師主講作為單一傳播者的模式,在線教學將無法匹配21世紀的教育理念,更無法支持學生獲得終身發展所需的解決問題、方法創新、項目規劃、意義構建的能力。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與教學理念,包括課程資源建設、設計,甚至是數據統計分析能力,以便實時、精確掌握學習者的動態需求,精準提供教學輔助和引導,真正實現傳播者、設計者、評估者、參與者和咨詢者多重角色身份[2]。

高等職業教育在內涵發展和在線教育蓬勃發展的新常態下,原有的教學單向傳播過程變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在線課堂教學作為傳播活動,教師作為傳播者,應依據學情變化,借助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強調課堂傳播中教育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雙主體地位;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信息采集、過濾篩選、加工改造,有選擇性地將教學內容整合為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傳遞,結合學生線上自學,教師輔導與在線授課,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3]同時,教師通過恰當媒介、載體的選擇,通過與學生交流、溝通、探討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行為,實現以教學平臺為載體的教學傳播互動。在線學習平臺及應用的介入,也使得教學傳播的體系從平面走向立體。教師在重視知識傳遞的基礎上應考慮接受主體——學生的學習能力,明確在線教學與傳統教育之間的區別,注重傳播預期成效,形成獨立于傳統教材、教學課堂之外的教學資源,支持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接受知識時實現“學—思—踐—悟”的個性化轉變,將信息快速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增強時效性,實現教學活動情境化、教學內容商務化、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評價多元化、互動途徑立體化的“五化課堂”,將教師從重復、繁雜的傳統課堂講授中解放出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及互動成果,形成師生交往溝通的“全天候連接”。

2 遵循職業規律,找準知識主線

教學內容設計作為在線課程的重心,承載著新知識、新技能以及新素養的呈現任務。商務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學習主要為適應社會對于具備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培養學生跨文化敏感度,增強對跨文化交際知識的理解以及交際方法的運用,有效開展跨文化課堂教學,創造多元文化交流的機會,單純依靠教師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ヂ摼W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創新了跨文化交際課堂模式,但傳統在線遠程教育僅強調教育的大眾傳播行為,忽視了課堂傳播過程中的人際傳播作用,以及教育受眾的主體地位。[4]基于職業教育形式多樣化、載體靈活化、教學內容包容度高的特點,在線教育課堂以其開放性、挑戰性、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凸顯了學生主體地位,并強調在線教育的實踐性;同時還關注了職業教育課堂教學互動調節、動態反饋的傳播過程,將課堂教學信息進行知識性與行為性融合,教學傳播過程都是圍繞商務英語專業資源展開,各教學環節通過在線資源的有機結合,盡可能優化傳播要素,形成整體合力。

以2020年上學期“跨文化交際”課程線上教學為例,教學遵循外貿商務人才職業發展規律,根據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結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本專業海外營銷業務工作需求,教學設計者重構教學資源體系,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和學習環境相融,旨在為學習者提供實現意義建構的教學資源環境。教學內容則依據教學原則對資源進行顯性或隱性開發與設計,建立與在線教學目標相配套的體系,優化跨文化教學內容,抽取具象的符號化信息內容,刪除教材原有的冗余信息,將線上教學內容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貼近學生職業環境,以此確定線上綜合學習任務“共抗疫情—防護物資海外營銷”,提高教學內容的傳播速度和效率:一是針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未來崗位需求及學生認知、學習規律,劃分文化認知、言語與非言語交際、文化沖突處理三大教學模塊;二是創設教育環境,選取與商務流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將綜合學習任務分解為“建立關系”“有效推廣”“溝通談判”“提升管理”4個難度循序漸進的典型工作任務,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溝通能力為主線,豐富學生的跨文化知識,強化學生在商務溝通過程中的文化意識及跨文化理念。同時,按照行動導向的原則展開網絡教學實踐,將高低語境文化、交際風格辨析及科學的溝通、交際等任務與專業能力的教學有機融合,培養學生主動溝通、吃苦耐勞、公平競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圖1 “五化融合”的教學理念

3 依托教學平臺,提高知識滲透性

身處“媒介即信息”的時代,科學運用在線傳播媒介,優化組合教學手段應用于教學過程,實現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習內容互動的多點同步在線教學和異步在線協同學習,服務教學目標,以靈活、互動、參與的方式實現知識共建共享,將對跨文化交際知識傳播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從傳播學五要素視角分析,互聯網教育傳播通過音視頻兩類編碼工具,形成以任務為中心的生生單邊、師生雙邊以及師生教學生態環境中多邊互動模式,完成直播、在線協作、錄播的信息交流和知識建構,縮小師生間的交互影響距離,實現媒介優化組合和最大限度地高效運用。[5]由此,在線教學首先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多方位、多層次的互動教學模式建構。在線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忽視實踐性與互動性。在線互動是優化在線教學的必然途徑,因為在互動中,師生可部分實現傳統課堂中面對面的強交互雙邊關系,彌補遠程移動教學中的非在場傳播缺陷,學習者更容易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有更多機會展示與分享。

在線教學作為一種同步教學,為實現線上教學活動情境化、內容商務化、手段信息化、評價多元化、互動途徑立體化“五化融合”的教學目標,需創設與學生學習情景相適應,能充分體現學生主動性,教師主導、調控與監督,以及交互為體、直播為用,并兼顧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參與式的“五步一體”的教學模式,尋找師生互動與學生自主學習之間的結合點與平衡點。

圖2 線上教學內容模塊

圖3 “五步一體式”教學策略

在線教學實施過程中,“五步一體式”教學策略貫徹始終,“五步一體式”通過智慧職教云、流利說APP、騰訊課堂等互動應用平臺及媒體在線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實現個性化、實時在線或異步式移動學習。

從傳播學的視角出發,“在線課程+平臺”的在線學習模式作為載體與中介,溝通的實質對象就是人與知識信息?;趥鞑W視角,將多時空學習途徑融合,推動課程教學轉型,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個性化學習;多模塊內容一體化,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練習多樣化,提高練習趣味性和效率;評價方式多元一體,使評價結果更客觀、精準;多互動途徑一體,便于精準測評、總結,因材施教。由此,根據“先學后教”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學環境首先以海量存儲和共享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獨立性;其次,除教學資源外,在線課程重在設計,通過大眾傳播和人際間特定傳播相結合的方式,以職業任務為驅動,大數據可視化分析為輔助,深度促進個性化學習;第三,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也因為網絡多媒體的介入展現出在線教學“快速傳播”“快速實施”“精準推送”“兼容并包”的優勢,實現個性化與普適性兼顧的教學效果。最終,在線學習通過情境式、沉浸式的學習環境,以及反思性、建構性交互,營造了學習社區的群體認同感,幫助學生形成職業意識,建立腳手架,讓基于問題導向的辯論、在線經驗分享、觀點交流等教學活動將學習成果放大,增強線上線下的聯動效應,通過尊重學生學習需求,改進學習體驗;建立互動型學習共同體,以計算機網絡系統、課件以及在線互動,對教學內容進行編碼、解碼,調動學生視聽覺,讓學生積極體驗和經歷學習過程,改善學習氛圍;在線教學的大規模實施,擴大了課堂教學的綜合影響力。

4 關注個體屬性,明確知識重難點

在線學習系統中,學生作為真實參與體驗的核心要素,進行參與式、體驗式學習,其學習特征、學習心理以及學習方式都是影響在線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6]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內在學習動機缺乏,自主學習觀念不強;專業知識基礎薄弱,網絡學習能力較弱;時間安排不科學,學習策略不夠有效;與教師缺少互動交流,與同學缺乏溝通協作等問題。經過課前線上問卷調查發現: 商務類專業95%的學生缺乏跨文化海外經歷,90%的學生對跨文化知識概念不太了解。學生自主學習動力不強,近50%的學生每周自主學習時長不足3小時。同時,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課程充滿期待,接觸過相關專業知識,但未從事過專業實踐,語言表達、組織等職業能力一般,缺少恒心和耐心。就目前商務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現狀而言,課程存在針對性不強、教學方法較為單一、課程內容“孤島化”現象。根據傳播學中選擇性定律,接受者對于信息的接受、理解和儲存都會根據個人需要和意愿有所側重,以符合自身價值體系及思維方式。因此,具有不同個體和社會屬性的學生,他們的知識結構、自我認知、社會屬性均有差異,這也帶來了學習過程的動態變化,同時引發課程技術手段應用的動態調整以及課堂教學傳播的多樣性。

基于此,課程在線教學的開展重在豐富教學內容,通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增加在線課程體驗式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通過在線中西文化作品分析、商務情境對比,讓學生形成跨文化自覺意識。同時,課程考核增加線上視頻拍攝以及在線實時測試,以更為立體和多維的方式定期檢查,強化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5 系統評價反饋

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在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所產生的有效反饋,體現在學生知情意行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是衡量線上教學傳播活動效果的標準。發出課堂反饋,是受眾能動性的具體體現,獲得反饋訊息是在線教學的意圖和目的,同時也是促進學生深度理解、深度學習的重要條件,它是傳播過程中不可缺的一環。因此,在線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種反饋方式,增強學習者學習動力,形成教學良性互動。在“互聯網+”教學環境下,在線課堂活動與即時評價將成為互動媒體環境的中心,承載傳播者與接受者的信息交流與對話,支撐教學。將傳播學相關理念引入網絡平臺教學,針對教學平臺具備的傳播速度快、更新能力強、動態呈現等優勢,推動課堂轉型;確定以“能力第一”為中心,教學活動情境化、教學內容商務化、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評價多元化、互動途徑立體化于一體的“任務驅動,五化融合”的教學理念;以跨文化交際與溝通為主要內容,改變“灌輸”的教育模式,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實現學生跨文化能力與專業技能發展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不畏難、善競爭、能合作、抗挫折的素養。

以自主、開放、交互為特征的線上教學實踐,課堂傳播活動輸出的是一種素質能力、一種能動性,最終將反作用于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谥腔勐毥虒W習平臺,引入流利說APP,通過手機APP打卡,展示溝通技能多維數據,指導學生根據生成的數據,精準自評,提升溝通能力,實現不同地點的泛在學習參與;系統測評、平臺測試評分功能輔助教師科學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過程以及練習效果,實現多維、實時評價,使評價結果全面、合理,具體效果分析如下:

5.1 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升

依托校級精品課程在建資源的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的特點,開展一系列“高效直播+平臺互動”在線課堂,易于教師動態調整與修改教學內容,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習氛圍,強化學生的識記效果。根據平臺課堂教學評價、自我總結、直播討論及學習群打卡等環節,提高學生表達、溝通能力,學生溝通、反饋的積極性、有效性明顯增加。

5.2 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知識趨于完善

每次課前、課中組織開展跨文化基本概念討論及測試,豐富學生的跨文化交際基本知識;在直播過程中,以互動及形象比擬方式加強對學生跨文化知識觀念的引導,學生的跨文化測試平均分從第一次的59分穩步提升至71分。

5.3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改善

根據不同學習階段,向學生推送“流利說”打卡任務,課前口語自學評分為3個等級、平均60分,對標教學內容推送:中秋傳統節日介紹、端午節風俗介紹、商務電話溝通等相關口語模塊,提升學生語言素養,并通過學習群口語打卡,實時糾正,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5.4 學生的合作意識顯著增強

通過觀看“一帶一路”概況視頻,復原思維導圖等活動,培養學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深刻領悟,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5.5 培養學生的民族榮譽感

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介紹、民俗英文介紹、中外文化節日對比等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感受跨文化特征的同時,樹立“講好中國故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英文介紹要素的反復操練,也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6 結語

在線課堂在重塑學習資源結構、教學組織形式和系統平臺選擇架構建設方面潛力巨大。在線教育的深入發展與推進還需要做出以下努力:第一,在教學手段豐富多樣的同時,教師還應在教學管理、監督課堂教學進度等方面創新方法;第二,在智慧學習時代,在線教學應全面融合“微課視頻+在線小測+課堂直播+離線資源+學習文檔+在線學習圈+數據統計”等核心功能,通過資源共享、情境創設與知識講授,為師生創建一個多維互動與便攜高效的在線課堂學習環境,完成問題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和資源式教學;第三,如何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和平臺這四要素之間的關系,平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在學習任務與內容方面給學生帶來良性促進作用,而不是單純的課業負擔,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學習行為量化評估和教學資源的精準推送等,均需教師善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在線課程的創新與完善。

文章以傳播學視角下“跨文化交際”課程在線教學實踐為切入點,在實證與思辨基礎上力求建構一個融合互動的跨文化課堂教學優化框架。這對于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提升在線課堂教學質量、完善教學模式,具有實踐指導意義和理論參考價值,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及教師教學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均有促進作用。

猜你喜歡
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
情景交際
交際羊
兩塊磁的交際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創新意識下日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跨文化交際中的“入鄉隨俗”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現象及解決策略
論跨文化交流中的沖突與調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