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傳播模式與應對策略探討

2022-12-27 01:15董洋溢田甜石少敏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23期
關鍵詞:網絡平臺突發事件輿情

董洋溢 田甜 石少敏

摘要:針對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頻發但應對策略不足的現狀,科學引導和快速化解輿情危機,是當前地方高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文章主要分析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生命周期、引發網絡輿情的事件類型、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并對網絡輿情的形成原因、傳播模式、傳播過程及早期識別等內容進行討論,得出目前地方高校在應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時應根據輿情的具體情況采取合理的早期識別監測機制,并建立完善的應對體系的結論。文章還根據不同類型的網絡輿情類型,提出重視校園思想安全教育體系建設、建立網絡輿情的常態化監控機制及建立快速網絡輿情引導處理機制等三方面的應對策略,旨在為地方高校在應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處理工作方面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傳播模式;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23-0046-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首批陜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傳播模式與應對”成果,項目編號:2021SPWSKT-C-60

地方高校網絡輿情主要是在特定的網絡空間內,由大學生網民圍繞某些突發事件或熱點問題所發表的一些帶有一定傾向性的言論或觀點,從而引發大量的社會關注,并產生較強影響力的事件[1]。地方高校肩負著維護校園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責任,但近年來,隨著網絡新媒體平臺(比如微博、微信、抖音、QQ、論壇等)的快速發展,針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危機頻發,給高校的網絡輿情應對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目前,國內學者針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該領域的研究仍缺乏融合跨學科知識、前沿技術方法的交叉研究,尤其是未能和大數據及深度學習等信息技術相關的學科相結合。只有融合新興技術方法,才能夠促進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策略與治理研究的深層次展開。

如何守好地方高校的意識形態陣地,深入理解網絡輿情的傳播模式,理性引導和化解輿情危機,是當前地方高校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地方高校網絡輿情的生命周期

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分為導入(進入)期、成長期、成熟期(飽和期)、衰退(衰落)期四個階段[3]。借鑒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可將地方高校網絡輿情的生命周期劃分為醞釀期(潛伏期)、爆發期(發酵期)、波動期、消退期四個階段。地方高校網絡輿情每個階段的傳播周期長短往往受事件性質、信息透明程度、相關部門處理回應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存在較大差異。

(二)地方高校網絡輿情的類型

1.國內外熱點時政引起的網絡輿情

隨著智能手機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高校學生通過智能手機、互聯網關注國內外時政新聞以及參與相關話題討論的行為越發頻繁。一些國內外的熱點時政問題隨著網絡媒體的傳播往往會引起部分學生群體的關注,在很多因素的影響下也會讓一些思想不太成熟的學生通過瀏覽、關注、點贊、評論、轉發等形式參與到輿情發酵的過程中。

2.社會突發熱點事件引起的網絡輿情

社會突發熱點事件也是高校大學生群體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大學生往往出于親歷、好奇、了解、關注等心態,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某種形式的參與,這很容易引起網絡輿情的傳播范圍不斷擴大。

3.校園突發事件引起的網絡輿情

校園突發事件是指在校園內突然發生的,影響學生的安全和正常生活、學習,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事故災難和社會安全事件。地方高校是學生聚集地,對自媒體的參與程度較高,加上對于身邊突發事件往往更加敏感,可能在某種情緒的支配下將部分突發事件的具體情況發布至新媒體平臺,從而慢慢形成由校園突發事件引起的網絡輿情,這類輿情往往源頭在高校,最初的爆發階段也在高校,需要高校特別關注。

(三)地方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1.輿情主體的特殊性

地方高校網絡輿情的主體通常以青年大學生群體為主,該群體具有人員基數大、知識層次高、關注點聚合性高、好奇心強以及維權和參與意識強等顯著特點,喜歡通過網絡平臺表達個人觀點、交流互動,通過新媒體發布、傳播和評論各類新聞信息或者校園內的突發事件。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不夠成熟,而且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其思想和行為容易受到他人和網絡的影響。在網絡輿情的傳播過程中,這一部分大學生往往更容易受到一些負面情緒的影響,從而被裹挾在輿情發酵的整個生命周期之中。

2.傳播速度的快速性

在新媒體高速發展與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大學生群體通過智能手機可以方便地借助各種新媒體平臺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布、獲取和傳播各種信息,并通過常用的網絡平臺實現其快速傳播。同時,由于網絡平臺的多元化,加之大學生網民群體數量龐大、在線時間較長,針對高校校園內的突發事件的信息往往呈裂變式傳播,使得網絡輿情醞釀周期大大縮短,熱點生成發酵過程大大提速[4]。

3.線下聯動的危害性大

大學生群體正義感強,但自控力相對較弱,較為情緒化,在高校突發事件或者某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因某個事件突然引爆之后,一些現場的親歷者或者感覺自身利益受損的人,往往會借助網絡平臺發布相關信息進行情緒宣泄或維權投訴。甚至部分學生群體會借助網絡平臺組織策劃線下的聚眾活動,進一步在線下開展維權活動。在學生網絡輿情傳播或線下聚集的維權活動中,往往可能被國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反動組織利用和炒作,散布謠言,蠱惑和煽動青年學生,引發其憤怒情緒和輿論風暴。

(一)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形成和傳播過程

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所帶來的網絡輿情的傳播源頭、節點、路徑、拓撲結構、過程和機制等也有較大差異,比如某些類型的網絡輿情包括開始、發展、爆發、震蕩和消退等階段,找準其在傳播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并針對性地提出控制建議,就能對輿情應對產生積極影響[5]。以微博為例,地方高校突發輿情傳播的過程和主要機理為:微博用戶發布了相關話題;直接關注發布者的用戶瀏覽、評論和轉發;間接關注用戶的瀏覽、評論和轉發;形成熱點輿情。如果作為發布者的微博用戶本身具有很多直接關注的粉絲,那么其直接關注者將作為第一批看到其話題的用戶,而這些直接關注的用戶的二次轉發將助推網絡輿情進一步擴散。此后,隨著更多間接關注的用戶的瀏覽、評論和轉發行為,將導致網絡輿情的進一步發酵,最終形成熱點輿情。

(二)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早期識別

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起源通常最早發布在微博、朋友圈或者線上群組、BBS等網絡平臺上,大多源于對國內外時政新聞、社會突發事件及熱點事件或校園突發事件等某個熱點話題的討論,因此,做好對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早期判斷和識別,可以預防輿情發酵,將負面網絡輿情帶來的危害和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對地方高校應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具有重要意義。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早期識別主要包括熱點話題發現與識別和網絡輿情等級預測等階段[6]。

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發現越早,影響越小,網絡傳播熱點話題發現與識別(Top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簡稱TDT)是網絡輿情形成的源頭,是進行網絡輿情識別的第一步。TDT主要是指將與某一事件相關的信息聚攏到同一個話題簇中,同時,當有新事件出現時,可以迅速判斷將其歸入到某個現有的話題簇中,或是形成一個新的話題類。從技術上分析,其本質上是一個文本聚類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由網絡輿情文本信息獲取、文本預處理和文本主題聚類三個步驟組成。文本網絡輿情主題聚類是一個將文本(預處理后的主題詞)集分組的全自動處理過程,是一種典型的無監督的機器學習過程。聚類是通過相關數據發現的一些組,類內的文本和其他組相比更為相近。換一種說法就是,文本聚類的目標是找到類的集合,類之間的相似度盡可能最小,而類內部的相似性盡可能最大。K-means算法是一種經典的聚類算法,該算法利用平均值迭代計算每個聚簇的中心,直到簇中心不再改變,迭代終止。在進行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熱點話題聚類時采用改進的K-means算法,利用預設的熱點主題類型作為K個主題類型初值,從而提高該算法的執行效率,從而達到快速確定熱點話題的目標。

網絡輿情預警等級的判定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網絡話題內容的敏感性、網絡傳播渠道的影響力、網絡傳播態勢傾向性等方面。其中,網絡話題內容敏感性主要指網絡輿情話題涉及內容對高校校園及師生的重要性或敏感程度;網絡傳播渠道影響力主要指網絡輿情話題首發網絡平臺的影響力,比如,發布在微博上的輿情比發布在內部群組的影響力就要大很多;網絡輿情的傳播態勢傾向與所發布的平臺密切相關,特別是首發網絡平臺及后續全媒體平臺的擴散情況,比如微博關注人數、轉發、評論及瀏覽人數等。當三方面的因素到達一定綜合閾值時,網絡輿情等級就到達了必要的預警等級,必須盡快應對和處理。

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應對策略對于控制輿情的影響范圍尤為重要,是地方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根據在日常校園管理中不同輿情發生的具體情況,地方高校在面對網絡輿情危機時應當采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做到快速、準確地對輿情進行早期監控、預測、引導、干預和分類處理[7]。

(一)重視校園思想安全教育體系建設

高校校園是青年大學生的聚集場所,學生對國內外熱點事件及校園突發事件較為敏感,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建立科學的思想安全教育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課堂教學中的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內容、黨團組織活動、主題班會(如國家或校級重要會議精神、班級學風建設、文化建設等)、校園活動(如五四青年詩會、七一歌會等)、社團活動(如公益志愿者、三下鄉等)。這些形式多樣的豐富教學活動與校園活動都是在校大學生思想安全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精心設計內容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青年學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們認識到網絡謠言及網絡暴力的危害,引導學生通過正常途徑去表達訴求和解決困難,避免被別有用心的網絡輿論裹挾,盡量從源頭上減少和避免負面網絡輿情對學生群體的不良影響。

(二)建立網絡輿情的常態化監控機制

網絡輿情的常態化監控機制對于早期發現網絡輿情具有重要意義。常態化的網絡輿情監控機制包括技術手段和人工管理手段。技術手段主要包括采用專用的輿情監測工具對全網絡平臺(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QQ空間、短視頻、貼吧、BBS、投訴平臺等)進行監測,具體可通過標注敏感詞或位置信息等方式設置網絡輿情跟蹤條件,盡早發現潛在輿情;人工管理手段主要通過管理人員或者骨干管理學生,進行常規的校內外網絡平臺內容的瀏覽或發布內容審查,早期發現網絡輿情源頭,為學校網絡輿情干預部門的管理人員早期干預提供有力支持。

(三)建立快速網絡輿情引導處理機制

建立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快速引導和處理機制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尤為重要[8]。由于地方高??赡馨l生的網絡輿情的類型不同,其快速引導和處理機制也不同。比如,當網絡輿情是由本校的某個突發事件引起,同時也是本校學生作為網絡話題的首發者在某種網絡平臺上發布了該話題,在早期發現輿情后,若判斷為具有一定等級的負面輿情后,應立即找到相關發布者了解詳細情況,及時解決和處理發布者所反映的問題,同時由相關部門在網絡上發布相關的權威處理結果,從而快速處理負面網絡輿情,將網絡輿情的影響范圍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當網絡輿情的首發者不是本校學生,網絡輿情所討論的話題也和本校無關,但本校學生在網絡輿情的發酵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時,學校需要對參與網絡輿情話題討論的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避免學生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勢力所利用,達到育人和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

地方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形成往往和特定的國內外時政信息、社會突發熱點事件、校園內突發事件等相關聯,不同的網絡輿情起源和走向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社會影響。在校大學生利用網絡新媒體對一些突發事件進行發布、轉發、評論、點贊、搜索瀏覽,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輿情的產生和發酵。網絡輿情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其話題是正面的或者贊揚性質的內容,會對相關高?;虻胤疆a生正面的宣傳作用,反之則會引發負面影響。

基于此,在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形成時,地方高校要對本校學生在網絡上的表達進行有效的關注和引導,及時找到輿情產生的源頭,敢于面對挑戰,積極回應學生關切,及時穩妥地解決問題,從而有效避免輿情失控帶來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 黃睿哲,陳雨,劉錦輝,等.從參與的主體角度探析高校網絡輿情的處理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21(1):54-57.

[2] 滿媛媛,劉佳寧.國內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研究進展[J].情報科學,2020,38(12):170-177.

[3] 溫雅彬.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應對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8,4(1):32-33.

[4] 曹博倫.高校管理危機事件輿情應對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20.

[5] 周升銘,王鵬.高校網絡輿情的生成、傳播與引導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4):59-60,63.

[6] 樊琳,張生,丁社教,等.高校網絡輿情的演化機理及其應對策略[J].當代青年研究,2020(4):90-95,115.

[7] 張曉麗.高校思政工作中網絡輿情的引導與對策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1):33-35.

[8] 單紫薇.高校應對網絡輿情危機的對策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7):84-86.

作者簡介 董洋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處理、學前教育大數據分析。 田甜,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大數據處 理、教育信息化。 石少敏,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智慧教育、計算機應用。

猜你喜歡
網絡平臺突發事件輿情
一種基于5G網絡平臺下的車險理賠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網絡平臺打開代表履職新視窗
輿情
輿情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清朝三起突發事件的處置
輿情
依托網絡平臺,構建學習評價新模式
突發事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