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科學類期刊發展的瓶頸與應對策略探討

2022-12-27 11:23杜慧平李素娟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23期
關鍵詞:發展瓶頸應對策略

杜慧平 李素娟

摘要:農業科技期刊的應用及創新成果的推廣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農業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文章對我國農業科學類期刊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以《山西農業科學》為例,研究農業科學類期刊發展的瓶頸與應對策略,旨在推動農業科學類期刊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為科技期刊的良性發展提供一定理論依據。文章采用文獻計量方法,對《山西農業科學》2012—2021年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山西農業科學》期刊發展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打破瓶頸的應對策略。結果表明,雖然《山西農業科學》的社會影響力一直在不斷提高,但期刊的發展存在明顯的瓶頸效應:辦刊太封閉,自我宣傳意識薄弱,與新媒體嚴重脫節;缺少編輯人員,提升自我意識較差;同行評議制度不完善,編委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只有堅持與時俱進、“走出去”辦刊的方針,利用新媒體擴大期刊的影響力,處理好作者、編輯、讀者的關系,服務好作者,才能不斷提升《山西農業科學》的社會認知度和社會影響力。

關鍵詞:農業科學類期刊;文獻計量法;發展瓶頸;應對策略;社會影響力;《山西農業科學》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23-0074-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中國農業期刊網研究基金項目“農業期刊學術質量及影響力提升策略”成果,項目編號:CAJW2021-008

科技期刊是科技文獻的重要載體,是積聚前沿、尖端科技信息和文獻資源的主要平臺,是一個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直接體現,也是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1]。2019年8月,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提出將以“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為統領,推動中國科技期刊改革發展。2021年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指出,“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就是要堅守初心、引領創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優秀學術人才成長,促進中外學術交流”。2021年5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科技期刊應該抓住機遇,繼續把推動和促進科技創新作為自己的首要工作,順應科技發展的趨勢,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促進科技期刊事業的繁榮和發展。農業科技期刊作為科技期刊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類型,在傳播農業科技知識、加快技術成果轉化、促進學術交流、衡量國家科技發展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然而,與發達國家以及國內其他科技期刊相比,我國農業科學類期刊在創新引領力、學術組織力、人才凝聚力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為了辦好期刊,目前,已有大量文獻[3-5]針對科技期刊的內外辦刊環境進行了分析研究,以尋求辦刊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山西農業科學》作為農業科學類期刊,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一定的瓶頸效應。本刊創刊于1961年,是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主管、主辦并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業類學術月刊,至今已創刊近61年。經過幾代編輯的共同努力,曾刊載了大量優秀的學術論文、報道了無數的農業科研成果,為山西省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該刊連續12年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現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2020年入選中國農林核心期刊(A類),但目前處于發展瓶頸期,與卓越期刊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方法對我國農業科學類期刊的現狀進行分析,對《山西農業科學》近10年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進行比較分析,進一步探討《山西農業科學》期刊目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期刊走出瓶頸期、提高期刊社會影響力的應對策略,旨在為我國農業科學類期刊的良性發展提供借鑒。

一、材料與方法

數據來源于《2012—2021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6]和《山西農業科學》編輯部。采用文獻計量學的分析方法,對農業科學類期刊的現狀以及《山西農業科學》期刊的質量評價指標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進行統計分析。

二、農業科學類期刊現狀

通過比較分析2017—2021年不同省份農業科學研究院主管、主辦的農業科學類期刊的數據可知,截至2021年,入選中文核心的只有5本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排名,2017—2021年排名前5的期刊基本沒有變化,各種期刊的指標近5年都有上升的趨勢,但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

農業科學類期刊均為省農科院直屬事業單位,其經費、人員工資和發行費用均由主管、主辦單位管理,而作為科研單位,比較重視科研經費的投入,對于期刊重視程度不夠,投入少之甚少。作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受管理機制(體制)制約,激勵機制較差,缺乏績效獎勵,沒有成果,都是日常工作,干多干少一個樣。而且,對于從事期刊出版的工作人員而言,職稱評定相對滯后,高級職稱沒有輔系列,作為編輯,與科研人員競爭主系列,無疑是難上加難,導致編輯缺乏工作主動性,責任心下降,組稿積極性下降。期刊的編制人員又有限,有的月刊只有2個人,無暇顧及質量提升和期刊的發展。

農業科學類期刊作為省級期刊,刊登的文章80%來自本省的科研成果,而且大多是碩士研究生畢業或中級職稱晉升的文章,期刊影響力低,無法吸引高級職稱作者。如果期刊影響力大,就可以吸引優質稿件,而期刊刊登的文章質量好,才可以擴大期刊影響力,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三、《山西農業科學》現狀

(一)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2012—2021年)

《山西農業科學》近10年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整體均呈逐年增加趨勢,影響因子從2012年的0.806增加至2021年的1.191;總被引頻次從2012年的2280次增加至2021年的4163次。統計的其他18種農業科學類期刊的2019年影響因子較2015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總被引頻次波動較大,有一部分期刊呈降低趨勢,說明期刊發展處于瓶頸期。

(二)《山西農業科學》存在的問題

《山西農業科學》自創刊以來,始終圍繞辦刊宗旨踏踏實實辦刊,幾代人為了辦好期刊而不懈努力,連續12年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但發展處于瓶頸期,一直沒有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辦刊太封閉,自我宣傳意識薄弱,與新媒體嚴重脫節?!渡轿鬓r業科學》一直采用郵箱投稿,未開發公眾號、電子期刊、網站等宣傳渠道。編輯缺乏約稿主動性,加上缺乏宣傳,導致稿件來源有限、質量一般。

第二,編輯人員少,提升自我意識較差。編輯部人員緊缺,作為月刊,只有3名編輯,再加上稿件質量較差,出版周期較短,編輯編校稿件壓力大。另外,編輯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識,沒有學習的主動性,約稿、策劃選題工作較為被動。

第三,期刊影響力有限,受評價機制影響無法吸引高水平論文。本期刊來稿主要為省內高校碩士研究生的論文,研究比較淺顯,寫作比較簡單、粗淺。因為各單位高級職稱晉升要求文章發表的期刊須為中文核心期刊,所以本期刊無法實現約稿。

第四,同行評議制度不完善,編委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之前,只是對部分稿件進行同行評議,并且找一些作者熟悉的專家進行審稿,容易出現專家抹不開面子而“放水”的現象,部分質量較差的關系稿被刊登。而編委多數是兼任單位的領導,平時從來不過問期刊的發展情況,形同虛設。

四、應對策略

本研究對農業科學類期刊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要進一步提高期刊的質量和社會影響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推動編輯“走出去”,編委參與辦刊

編輯應該積極“走出去”,參加一些高水平的學術會議,了解農業領域研究發展的最新動態,向會議專家約稿。與行業內兄弟期刊尤其是行業內大咖建立良好的聯系,不斷學習其先進的辦刊經驗和理念,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期刊可以采取的良策。同時,更應積極跟蹤本單位高水平科研團隊的科研動態,向科研一線有影響力的科研人員約稿。通過與編委多溝通和交流,請他們審稿,幫助期刊嚴把學術質量關,每位編輯對接3~4位編委,請他們每年至少提供一篇團隊產出的高水平論文。在現代科技期刊運營中,編委會是期刊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7],農業科學類期刊也應該充分發揮編委會的作用,讓編委會成員積極參與到辦刊工作中,為期刊質量的提高出謀劃策,主持??驅?。

為了改變現狀,《山西農業科學》按照欄目設置組建了編委初審團隊,從源頭上嚴把質量關。同時,以青年編委牽頭,組織策劃了《旱區作物優異資源發掘與種質創新》《有機旱作農業》《功能食品營養與健康基礎研究及產業應用》???,“旱地小麥豐產優質高效綠色生產”“小麥抗逆基因資源挖掘與利用”專題,期望對解決發展問題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樹立創新理念,加大新媒體融合宣傳力度

目前,網絡化、數字化技術日益發展和普及,傳統的科技傳播方式已不再適應新的發展趨勢,農業科學類期刊傳統的出版方式、生存與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渡轿鬓r業科學》作為農業科學類期刊,直到2020年底依舊采用郵箱接收稿件,沒有網站、沒有公眾號,缺乏新媒體融合宣傳渠道。未來應該在著重提高文章學術水平的基礎上,利用新媒體做好宣傳工作,從而逐步提高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目前,《山西農業科學》在新媒體方面加大了融合力度。開通了在線投稿系統,制作了電子期刊,啟用了方正學術出版云服務平臺,利用《大地之聲》學術論壇、“油菜花”編輯工作坊、“刊鑒郎訪談”等新媒體,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助推學術期刊傳播,提高期刊社會影響力,讓廣大作者特別是省內外農業高校和農業科研院所的研究生認識和了解本期刊,以月刊見刊快的優勢吸引他們的創新性成果。

(三)逐步完善審稿專家庫

學術期刊同行評議是現代學術期刊出版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質量控制機制[8]。要積極尋找青年學者以及在農業行業內逐漸嶄露頭角的專家加入期刊的審稿專家隊伍,對審讀專家本人及其團隊成員的文章,要采取及時安排審讀、優先發表或者版面費優惠等激勵措施,以達到吸引優質稿件、穩定審稿專家隊伍的目的。

目前,《山西農業科學》在同行評議之前增加了一個環節——編委老師從大方向上把控稿件的學術質量,通過組建編委老師初審團隊,在編輯部初審稿件的基礎上,編委老師進行二次初審,從源頭嚴把學術質量關,并且要求編委推薦審稿專家,這樣不僅大大縮短了外審的周期,降低了外審退稿率,還充實了審稿專家庫。外審稿件經過編委二次初審,學術質量得到大大提高,獲得了同行評議專家良好的口碑,對期刊起到了無形的宣傳作用。通過與積極為本刊審稿把關、有較高科研水平、責任心強的專家保持密切聯系,盡最大努力獲得審稿專家或其團隊的優質稿件。

(四)處理好作者、編輯、讀者的關系,為作者做好服務

編輯要利用新媒體優勢,加強與作者、讀者、編委、審稿專家的聯系與溝通,努力在我國農業科學研究領域為作者和讀者搭建好傳播、溝通的平臺,使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時傳播出去。培養和維護好期刊的作者隊伍和讀者隊伍,盡最大努力為作者提供最好的服務。

目前,本刊組建了作者微信群,通過該群及時將稿件處理的各個環節信息告知作者,便于編輯與作者溝通,及時解決稿件中存在的問題。另外,正在組建包括編輯、作者、審稿專家在內的大群,以為編輯提供與專家溝通的機會,提高約稿率;為作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一些年輕學者在研究中碰到的難題可以向群里專家請教,及時得到指導和幫助。

五、結語

本研究通過對農業科學類期刊現狀以及《山西農業科學》2012—2021年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進行分析可知,農業科學類期刊的發展存在明顯的瓶頸效應:辦刊封閉,自我宣傳意識薄弱,與新媒體嚴重脫節;編輯人員少,提升自我意識較差;同行評議制度不完善,編委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等。要解決以上問題,編輯人員應該堅持與時俱進、“走出去”辦刊的方針,充分發揮編委會的作用,利用新媒體擴大期刊影響力,處理好作者、編輯、讀者的關系,服務好作者,組織策劃專題???,有效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從而提升期刊的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孫濤.關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首先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的思考[J].編輯學報,2019,31(6):596-599.

[2] 樓亞兒.科技期刊提升學術質量和影響力的舉措分析:以地質學期刊為例[J].編輯學報,2020,32(2):184-187.

[3] 寧中.我國科技期刊發展中的瓶頸及對策[C]//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成都: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7:167-168.

[4] 楊雅瓊.科技期刊的發展瓶頸及對策:以《華北地震科學》為例[J].科技傳播,2016(10):13-16.

[5] 吳永華,陳華平,吳益偉,等.科技期刊可持續發展幾個瓶頸問題及其對策建議[J].編輯學報,2017,29(3):226-229.

[6] 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M].北京: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2012—2021:52-59.

[7] 朱曉文,宋冠群.編委會對提高期刊質量所起的作用[J].編輯學報,2013,25(6):564.

[8] 付偉棠.我國學術期刊同行評議研究綜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9,30(8):820.

作者簡介 杜慧平,碩士,副編審,常務副主編,研究方向:期刊出版與影響力提升。 李素娟,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期刊影響力提升。

猜你喜歡
發展瓶頸應對策略
我國成人教育呈現瓶頸滯脹狀態的原因分析
商業銀行在互聯網沖擊下的發展探討
對于我國房地產發展的幾點思考
初中英語情趣教學的現狀淺議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
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發展的瓶頸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