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電影三元素探析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

2022-12-27 18:38彭格非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23期
關鍵詞:類型化敘事吸引力

摘要: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對比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從電影構成三元素敘事、表意、吸引力出發,分析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的特性,同時從韓國電影發展歷史角度分析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特性的形成原因。具體而言,文章通過具體電影案例分析,得出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敘事反轉的敘事特性,“反主旋律”的消極表意特點,直視現實的表現尺度和吸引力表現特征,并對其表現尺度利弊進行分析。另外,文章從韓國電影發展歷史角度分析,得出多重文化沖突,不穩定的政治生態,為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提供了豐富的主題,而電影審查制度的廢除及以創作者為中心的敘事方式建立,為韓國現實題材電影的繁榮提供了催化劑。文章認為,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為該類型電影創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它充分利用了電影的商品屬性與傳播學價值,表現了它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F實題材電影的價值在于以其客觀、冷靜、尖銳的藝術形式,促進法律的完善和弊政改革,激發民眾參與社會構建的熱情。

關鍵詞:敘事;表意;吸引力;韓國;現實題材電影;類型化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23-0228-03

粗略地來說,電影由三個最基本的元素構成,即“敘事”、“表意”和“吸引力”。其中“敘事”可分為“設定情節”與“敘事形式”;“表意”則是電影主旨或主要情感;而“吸引力”則沒有確切內容,可以是影片題材、影片立意、特效技術、演員構成、IP,甚至是導演個人等[1]?!拔Α痹匾龑в^眾對影片產生期待,毫無疑問是吸引觀眾走入電影院的主導因素。

這種量化、理論化的電影解構方式當然是粗疏的。因為電影編導的主觀因素如剪輯風格、鏡頭風格等無法歸入其中,甚至在一系列“形式即內容”或風格化極強的電影中,這些主觀因素幾乎“劫持”了整部電影。如果在分析電影時弱化編導的主觀因素,仍然可用“三元素”電影的解構方式,客觀分析電影的優劣得失。

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成為韓國電影業的招牌,為其贏得了較大的國際聲譽。最著名的無疑是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雙重大獎的《寄生蟲》。但在此之前,現實題材就已經成為韓國電影的主流創作來源。從2003年開始,韓國電影中涉及真實事件且獲得較大影響力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高達30部,且均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本文以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為研究對象,以電影三元素來分析其作品的特性,并進行其歷史原因分析。

一、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的特性

(一)敘事反轉——本土化好萊塢類型片敘事典范

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具有特別的電影風格。單從故事的編寫上看,其仍然采用的是好萊塢類型片敘事——小人物傳、英雄之路。最典型的就是韓國電影中常見的“法庭情節”,即編劇借用法庭作為高潮部分的發生環境,用來實現主要人物的救贖,面對強大的敵人,逆轉取勝。但韓國電影人將這種套路反過來用,在英雄之路的末尾往往使用開放性結局或者反轉劇情,讓整部影片重新跌入黑暗的深淵。

最廣為熟知的例子是《熔爐》。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非常陰暗的故事,作為小人物的手語老師需要幫助這些孩子找回正義,懲罰那些猥褻兒童的壞人。故事一波三折,沒有線索,處處受限,但手語老師最終找到了關鍵證據,受害人也在法庭上出人意料地展現了自己微弱的聽力,作為最關鍵的舉證。而就在這個時候,由于一系列原因,這些壞人最終不但沒有被嚴厲懲罰,還間接導致了另一場悲劇的發生。

同樣按照這個套路敘事的還有《素媛》《七號房的禮物》《殺人回憶》等一系列現實題材改編電影。影片將好萊塢的英雄之路模式完美本土化,為了突出這些現實題材的嚴重性,在英雄之路的結尾設立反轉,來強化被害者的感受,進而激發觀眾共鳴,增加其話題性與社會影響力。這種模式也被認為是懸疑片的變種,因為它也常見于韓國商業片、災難片中,在展現一場虛構的災難時,往往將罪過歸結于政府部門的失職或者人性本惡,且大多是前者。這樣做的優點是利于影片敘事上的主旨升華,為一場虛構的、充滿戲劇性的災難添加現實意味,告訴觀眾如果不完善現有制度缺陷,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2]。如果導演在控訴政府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出色,運用非常取巧的故事和精妙的編導技法,以及一些有趣的隱喻、暗示,這部作品就可能在社會乃至國際上取得巨大的成功?!犊植乐辈ァ芳词侨绱?,《寄生蟲》更是如此。前者的警匪懸疑類型片更加明顯,而后者則是混合類型模式,以巧妙的故事情節取勝。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展現了政府組織的無能,以及與之相伴的階級矛盾、人性扭曲等。

作為文化作品,一部電影當然不應該遵守同樣的制作準則。但從市場角度分析,本土化好萊塢類型片敘事,是目前最有效、最具影響力的現實題材改編電影制作方式。

這一類電影的最高目的是“反饋社會”,依靠電影這種強大而持久的傳播媒介來督促、催促社會的改變?!端劓隆贰度蹱t》加速了韓國對于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完善;《寄生蟲》則讓韓國政府高度關注越來越激化的社會階級矛盾、貧富差距。與之相比,極具風格化的電影《燃燒》以及金基德導演的一系列現實題材作品,雖然在國內外享有較好的口碑,但由于敘事關鍵情節沖突的缺失或者過于晦澀的隱喻,并沒有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由此看來,本土化好萊塢類型片敘事可作為現實題材電影的參考研究方向。

(二)消極表意——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表意方向

由于現實題材客觀性限制,與一系列藝術電影、實驗電影常用的多主題表意相比,現實題材改編電影在表意上較為單一,大致可以分為積極表意和消極表意。相對于中國現實題材電影以積極表意為主,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多為消極表意,這在某種層面上決定了影片最終的社會影響力與話題性。在韓國優秀的現實題材改編電影中,結局往往被適當地悲劇化處理?!度蹱t》最后設計了小男孩與性侵他的老師同歸于盡的情節;《七號房的禮物》修改了原型人物的結局,讓智障父親最終被處死……這些電影中的角色往往得不到善終,而犯罪者也得不到應有的懲罰。

這樣的處理結果,將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與他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區分開來,以強烈矛盾與悲劇來引起廣泛的共鳴,維持其探討的社會問題的話題性,提高社會影響力。

這種表意上的消極態度或悲劇化處理促使了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的成功,其著重描寫社會之惡與人性之惡,將問題悲劇化處理之后赤裸裸地擺在觀眾面前。觀眾在觀影之后的情緒與訴求成為這部電影的延伸,持續地對社會產生影響。

(三)直視原始事件的尺度——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吸引力表現

“吸引力”所涵蓋的內容較為模糊,與紀錄片、藝術電影、實驗電影等相比,似乎只有類型電影愿意(或需要)正面討論這一議題。

從制片角度分析,當一部類型電影想要在院線放映(或者在流媒體上映),就必須考慮電影的商品屬性。而從傳播學角度分析,一部影片的吸引力,保證了影片的傳播影響力,即決定了電影所要傳遞的情感、思想和對社會的影響能夠走多遠,這對于現實題材改編電影來說非常重要。

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在形式上保證了電影吸引力的最明顯特征,即保證了原始事件的尺度。這種尺度并非單純代指色情裸露畫面、暴力畫面(盡管這種類型的尺度的確能夠提升影片的商品價值)。在絕大部分韓國電影中,這種尺度表現為對政治話題的直接討論,以及對政府惡行的直接揭露。當這種尺度表現在現實題材改編電影中,就變得觸目驚心了?!度蹱t》直接展現了幼女被性侵的全過程,《辯護人》則把酷刑折磨年輕人的鏡頭赤裸裸放在銀幕上。更不用說,展示政權黑幕的《南山的部長們》、虛構情節展現政府無能的《流感》《恐怖直播》等。

尚且不論這些電影是否有夸大尺度的嫌疑,正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言,觀眾對于消極表意是秉持包容態度的,當他們看到電影正在以較大尺度改編現實事件的時候,他們的第一感受就是“真誠”,他們會認為編導正在以真誠的態度面對現實事件,而非遮遮掩掩。而這些大尺度、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也會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保證話題性,促成了現實社會的轟動效應。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依靠尺度達到了理想的效果,無論如何,對于現實題材改編電影而言,無疑是成功的。

當然也有部分缺乏職業道德的編導,設計出以大尺度色情、暴力畫面為噱頭的電影,迎合市場的需求。韓國的分級制度導致了色情片、三級片的泛濫,這是韓國電影過度市場化的弊端,也影響了部分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的表現能力,失去了客觀現實的冰冷尖銳,而迎合部分觀眾的感官刺激需求,實際上是一種典型的媚俗行為。

總而言之,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在電影敘事、表意和吸引力上特征顯著,類型敘事及反轉運用,消極表意的表意方式,直視現實的表現尺度及震撼性吸引力,造就了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的成功,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風格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

二、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風格形成的原因

(一)多重文化沖突,不穩定的政治生態,為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提供了豐富的主題

韓國本土文化深受中國、日本、美國三國文化的影響。由于地緣及歷史原因,韓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儒家文化影響深遠,這在韓國家庭劇中表現明顯,這也是韓國家庭劇在中國有一定市場的重要原因,因為二者同屬于傳統的儒家文化圈,在文化基因上有相近之處。近代以來,韓國受日本殖民侵略,被統治半個世紀,也深受日本文化殖民的影響,帶有日本文化的深深烙印。二戰后,韓國在美國的武裝保護和政治影響下,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這三種沖突的文化形成了韓國文化復雜的底色。

而韓國現代不穩定的政治生態,為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除了地緣政治的影響,多種不同基因的文化在韓國的融合導致的內在沖突,在豐富的歷史和現實實踐中,將格外顯現出特別的戲劇性,表情表意都具有豐富的內涵意蘊,這也是觀眾觀看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時感覺意味深長的原因。

多種文化的沖撞造就了韓國電影文化繁榮,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現代思潮的興起,在韓國復雜文化背景下,更加劇了個人在現實面前的無力感及生存的碎片化和茫然感。作為精英層的電影工作者,其對現實矛盾的敏感性是超前的,特別是全球化以來,傳統倫理體系的消解,更是為電影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現實內涵,為現實題材改編電影提供了豐富的母題和戲劇性。

(二)電影審查制度的廢除及以創作者為中心的敘事方式建立,為韓國現實題材電影的繁榮提供了催化劑

在實行軍政獨裁統治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嚴苛的電影審查制度等,起步相對較晚的韓國電影一直處于相對停滯的狀態,直至90年代進入文人執政的民主時期。此時雖然政治仍然深受財閥體制的影響,但隨著審查制度的廢除和消費時代的來臨,韓國電影的繁榮時代到來。

韓國電影不同于日本電影,日本電影成熟較早,形成了穩固的青春電影、犯罪電影、恐怖電影、動畫電影等類型電影,而韓國電影由于其短暫的歷史,未形成本民族成熟的類型電影[3]。由于深受美國好萊塢電影文化的影響,韓國電影工作者直接參照美式類型片的模式進行韓式電影的塑形改造。隨著1998年韓國電影審查制度的廢除,被軍政獨裁壓制的社會矛盾有了充分表現空間,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由此風起云涌。

現實題材改編電影追求戲劇的沖突,探討人性之惡,直接揭露社會黑暗面,其尖銳的視角、類型化的敘事模式、以創作者為中心的敘事方式,造成了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的震撼性效果。寬松的電影創作環境,社會充分尊重電影創作者的敘事邏輯(包括韓國第15屆總統金大中對電影的充分支持,并推動了數項立法),不回避現實之惡的自由表達,類型化的表現方式,意外造成了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的社會效果。以《熔爐》這部電影為例,其對現實的充分直視和震撼表現,直接推動了電影依托的原型事件——仁和學院事件的重新調查,并推動了“熔爐法”即《學生人權保護條例》及《性侵害防治修正案》的出臺。

電影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是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同時,作為文化工業的電影既是主流意識形態的生產場所,也是大眾與國家意識形態進行溝通、協商與抵抗的場所。電影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動力就是不斷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進行溝通,它不斷通過敘事文本的建構來詳細描述并且檢驗現實社會的基本文化沖突[4]。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機緣湊巧,意外實現了電影的社會功能。

現實題材改編電影,不是意識形態的傾瀉和渲染。豐富的現實題材電影應該展現對社會主流價值的構建、豐富甚至批判,作為藝術先行者的現實題材電影應該以客觀、冷靜、尖銳的藝術形式,來進一步促進法律的完善和弊政改革,激發民眾參與社會構建的熱情,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三、結語

韓國現實題材改編電影為該類型電影創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它充分利用了電影的商品屬性與傳播學價值,表現了它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其敘事、表意和吸引力方式值得我們借鑒。

參考文獻:

[1] 埃里克·巴爾諾.世界紀錄電影史[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2:84.

[2] 王素芳.中韓“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差異化研究[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52-57

[3] 張靜.從媒介傳播角度談韓國新聞事件改編電影的特點[J].采寫編,2020(6):168-169.

[4] 劉起.日韓法律題材電影的形式與文化主題[J].當代電影,2015(10):66-70.

作者簡介 彭格非,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

猜你喜歡
類型化敘事吸引力
我國警察盤查行為類型化分析
吸引力1
吸引力2
行政訴訟類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為視角
跟蹤導練(三)4
論晚清史詞的“詞史”特質
東方奇幻與眼球審美:對中國魔幻電影的解讀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中的隱喻探究
民事一審撤訴的類型化研究
新都市愛情電影的類型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