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織造產品后加工》課程改革淺談

2022-12-28 13:57金恩琪陶銀輝李曼麗
輕紡工業與技術 2022年4期
關鍵詞:染整織造布理論課

金恩琪,陶銀輝,李曼麗

(紹興文理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0 引言

《非織造產品后加工》是紡織工程專業產業用紡織品設計方向的一門專業課,課程除了傳授非織造布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常用整理方法的目的、原理和工藝知識,還系統講解整理后產品性能測試的指標和方法,常用整理劑的種類、性能及使用要求,旨在幫助學生熟悉非織造布的前處理、染色與印花以及生態非織造布的加工知識。紹興文理學院紡織工程專業自2018 年啟動工程教育認證申請,對照認證的各項要求,本專業各課程組都對所承擔的課程教學情況進行了仔細梳理,發現與標準要求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距?!斗强椩飚a品后加工》課程也不例外,在授課內容、教學手段、實踐訓練及課程思政教育等方面均存在與“能夠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之處。有鑒于此,本課程組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滿足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要求,更好地匹配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1-2],做到與時俱進,使得產業用紡織品設計方向的學生能夠滿足紡織企業對于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能力要求。如下結合本課程近3 年來的教學實踐,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已經開展的教改措施進行深入研討,以期能更好地達成本課程所承擔的人才培養目標。

1 課程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基礎薄弱性估計不足

《非織造產品后加工》講授的對象是紡織專業產業用紡織品設計方向的學生,而內容主要是非織造布的印染與整理學知識。該課程一共僅有32 學時,若要在如此有限的學時內將專門針對非織造布的前處理、印染尤其是各種后整理知識系統地傳授給紡織專業的學生,的確需要教師緊密結合非織造產品特點,將傳統織物與非織造布染整工藝的相同點與相異點解釋清楚。課程組原本認為紡工學生在先修課程中已學習了《紡織化學》《染整概論》,本應儲備一定的染整工藝學及紡織化學知識。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才發現,因為這門課的開課時間為大三下學期,與相關先修課程已間隔了1~2 年。在這段間隔期中,紡工學生幾乎未再接受與染整工藝、紡織化學品有關的課程培訓,所以學生們感覺此課程的知識難點多、印染整理原理難以理解,尤其在涉及到柔軟劑、阻燃劑、抗菌劑等整理劑的化學結構及各整理劑的協同作用機理時,不少學生表示理解難度很大。

1.2 教學新手段關注使用偏少

在以往的教學中,本課程主要采用的是較為傳統的講授法。在這種模式下很容易造成教師雖然口干舌燥地講述著各種非織造布的印染整理知識,卻因鮮有互動,致使本就化學基礎薄弱的紡工學生感到上課內容艱深難懂而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許多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機械地記筆記,實際收獲不多,到了期末復習階段依靠死記硬背來應對期末考試。在2021 年本課程組做期末教學效果調研時,一些學生竟然連直接染料染棉纖維的過程中,中性電解質為何能發揮促染作用這類基礎問題都無法回答??上攵?,停留在這個水平的學生并不具備解決復雜紡織工程問題的能力,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面對比書本上復雜得多的紡織品染整工藝問題很可能會手足無措,這顯然偏離了本課程的教學初衷。

1.3 實踐能力的培訓力度偏弱

因學時數偏少,課程組為了講解更多種類的非織造布后加工的原理和方法,之前并未在課程設置中加入實驗環節?!斗强椩飚a品后加工》課程內涵較廣,尤其是在整理章節,涉及收縮、柔軟、硬挺、抗靜電、抗菌、阻燃等整理內容。一味地追求理論課授課內容的“全”,其效果并不理想。理論課滿堂灌,看似教學內容十分緊湊,學生卻未得到機會動手實踐操作,對于理論課上講過的諸多概念、原理、儀器及方法僅僅是淺層次的理解,并未內化到自身的知識儲備中。諸如浴比、owf等基本概念,如果學生只是去背誦定義而沒有在實驗中運用過這些參數,其在將來的學習或工作中很難自主設計合理的染整工藝流程。因此,如何壓縮調整理論課內容而節省出寶貴的課時用于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加深其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已成為課程組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1.4 課程思政教育融入度偏低

同多數理工科專業課的情況相似,《非織造產品后加工》也存在著對課程思政教育重視度不夠的問題,未能將課程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2020 年5 月,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要推動廣大教師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地落實、見功見效?!北菊n程組成員結合自身的從教經歷深刻地意識到,教育部頒布的《綱要》為各高校在新形勢下做好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全面實施“三全育人”指明了方向。教師有責任將《非織造產品后加工》作為紡工專業學生的德育載體之一,切實貫徹“立德樹人”指導思想,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爭做合格接班人。

2 解決問題的教改途徑

2.1 準確評估學生專業基礎

教改啟動后,每次講授《非織造產品后加工》課程之初,課程組都會制定調查問卷分發給學生填寫,依據調查結果,課程組得以明確主體學生的染整工藝學與紡織化學水平,做到心中有數,因材施教。在課程內容的講解上做到難易適中、寧簡毋濫,即寧愿精簡課程內容,爭取把每個知識點講深、講透,也不會將課程內容鋪得太廣,每個章節的講解卻只做到蜻蜓點水、博而不精。例如,在講解棉纖維煮練的時候,因紡工學生在先修課程中對棉纖維的了解較多,教師就先提問學生原棉纖維上所含有的雜質,令學生回憶起原棉纖維具有雜質種類多、前處理難度大的特點,再就這些雜質的化學結構與性質引出主練劑和助練劑的選用問題,最后給出棉纖維煮練應以燒堿為主,表面活性劑、亞硫酸鈉、磷酸鈉為輔的答案,層次分明,步步推進,有效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

教材的選用也需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專業基礎,教材的內容深度應和學生的專業素質相匹配[3-4],若內容過于艱深繁復,既不利于教師的課堂授課,也不利于學生的課后自學。此外,考慮到本課程有限的課時數,課程組不再選用針對輕化專業的大部頭染整工藝與原理教材,而是采用由焦曉寧、劉建勇編寫的國家級規劃教材《非織造布后整理》。該教材內容簡明,涵蓋了非織造布的常規整理和功能整理,對非織造布后整理的目的意義、工藝原理、整理劑的結構和性能、整理后效果評價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教材還注重跟蹤國內外產業發展趨勢,吸納了最新的非織造產品后整理研究成果,有利于幫助紡工專業學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非織造布后加工知識體系。

2.2 積極采用新型教學手段

課改之后,教師除了進行傳統的課堂面授外,在整理部分每個章節開始前,都會事先準備好相應的整理后非織造布留待課堂上展示。例如,在講解第12 章“阻燃整理”時,教師將阻燃與普通丙綸紡粘布分發給學生觀察、撫摩,讓學生先直觀感覺整理前后非織布的外觀、手感,之后,利用酒精燈去灼燒阻燃前后的兩塊布,引導學生觀察兩塊布在火焰中的變化,從而使學生產生“為什么阻燃纖維未在火焰中燃燒”的疑問。觀察分析法在課堂中的應用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比以往的填鴨式教育更具主動性。此時教師再講解整理劑的化學結構,引導學生由結構推測整理后非織布具有的功能,十分有利于提升其對知識的記憶牢度。

除了革新線下教學手段外,課程組對線上資源也加以充分運用[5-6]。2021 年初,課程組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完成了線上建課。課程組堅持定期更新學習通里的課程資料,學生既能在資料里下載課件、作業,也能在線閱讀和觀看學習通上發布的有關非織造產品后加工的科研新聞、科技論文、染整加工操作視頻。有效利用線上資源不僅節省了線下授課時間,而且降低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難度。學生們普遍反映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能夠大幅降低預習、復習難度,可通過在線上反復學習閱讀資料的方式自主理解消化某些知識難點,增強了學好非織造布染整工藝原理的信心。

2.3 增加設置實踐培訓課時

工程教育認證的考核重點之一是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就《非織造產品后加工》這類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而言,實驗實訓課的缺失必定不利于本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7-8]。課程組經仔細研究后,對理論課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壓縮與精簡,將一些工藝流程相近的整理內容進行了整合,節省出的12 個學時全部用于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在剛過去的一學期中,本課程共開辟了4 個實驗項目,分別為全棉針刺布的直接染料染色、柔軟整理、丙綸紡粘布的抗靜電整理、阻燃整理,實驗類型均為自主設計型,實驗內容與理論課進度相協調,均安排在相應的理論課授課后的2 周內進行。其目的是使學生在實驗中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同時利用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工藝設計和實踐操作,增強學生對非織造產品染色與整理工藝的感性認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為了便于學生高效合理地進行實驗設計并安全正確地操作實驗儀器,課程組從檢索到的文獻里挑選出與本課程實驗項目關聯度高的論文與專利上傳至學習通,留給學生做借鑒參考。同時,針對實驗用到的儀器設備(如立式軋車、抗靜電測試儀、極限氧指數測試儀、折皺回復性能測試儀),課程組邀請專職實驗員錄制了操作視頻并上傳至學習通,叮囑學生在每次實驗前仔細觀看視頻。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勤于動手,將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染整實踐中。當一塊塊性能普通的非織造布經過精心的整理加工被賦予了抗靜電、阻燃等特殊功能后,學生們獲得了成就感,深切地感受到學以致用的快樂,實踐動手能力亦得到顯著提高。

2.4 有機融入課程思政教育

高等教育過程中是否堅決貫徹“立德樹人”的指導思想,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乎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盡早摒棄“重專業,輕思政”的錯誤教學理念,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已是目前理工科課程教學的當務之急。在紡工專業課教學中巧妙、柔性滲透德育元素是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重要方式。

紡織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關于功能性非織造產品的研究速度更是一日千里。從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抗菌熔噴布到關乎工業交通業運轉安全的防靜電針刺布,從能抵御刀槍刺穿的凱夫拉戰術背心到能耐熊熊烈焰的阻燃整理消防服……這些新產品、新成就無不與非織造產品后加工技術密切相關。課程組及時把非織布染整技術發展動態引入課堂,既能開拓學生的學術視野,亦能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愛。與此同時,在非織布的染整加工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使其意識到唯有不斷研發新技術、新工藝,選用毒性低、生物降解性佳的印染化料,減少印染污水排放,大力實施清潔生產、綠色加工,才能為生態環境保護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3 結語

通過一年多來的課程改革實踐,《非織造產品后加工》的教改成效已逐漸顯現出來。準確評估學生專業基礎,明確主體學生的能力水平,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增刪,從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將非織造產品染整加工知識傳授給學生;豐富教學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艱深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習;增設實踐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動手和創新能力,并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有機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可使紡織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然而,工程教育認證對專業課程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實達成課程承擔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每一位任課教師不畏辛勞,勇于探索,只有向教學專家虛心學習,和高校同行交流探討,與授課學生聯絡互動,本課程的教學質量才可能不斷提高,才可能將學生培養成為能夠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猜你喜歡
染整織造布理論課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
《紡織染整助劑產品中異噻唑啉酮類化合物的測定》等2項紡織染整助劑行業標準發布
《紡織染整助劑產品中異噻唑啉酮類化合物的測定》等2項紡織染整助劑行業標準發布
中空桔瓣型高收縮聚酯/聚酰胺6超細纖維非織造布的制備及其性能
“染整節能減排新技術”課程的教學與實踐研究
氟素整理劑在SMMS非織造布后整理中的應用
石墨烯材料粘膠纖維在衛生用水刺非織造布的應用
蘭精維繹絲TM致力于非織造布行業可持續發展
《紡織染整工業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發布
獨立學院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現狀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