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將進酒》若干爭議綜論

2022-12-31 19:09武國強邵宇航
廣西教育·D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將進酒讀音李白

武國強,余 陽,邵宇航

(麗江文化旅游學院,云南 麗江 674199)

一、“將”字讀音

《將進酒》中的“將”字究竟讀“qiāng”還是“jiāng”,以前就有爭議,然多數學者認為應讀“qiāng”,是“請、愿”之意。近來因葉嘉瑩先生的一段短視頻講解《將進酒》中“將”字應讀“jiāng”,再次引起學界關注。筆者查閱了相關工具書和文獻資料,發現多數注疏基本讀“qiāng”。如2014年最新修訂版的《新華字典》在注解“將”讀“qiāng”時,直接寫為“希望;愿:將進酒”;2018年出版《古代漢語詞典》只是注釋了“將”讀“qiāng”時,是“請,愿”之意,沒有出現“將進酒”詞組;2018年出版《辭源》(第三版)中出現了“將進酒”詞組,讀音為“qiāng”,注釋為“漢樂府鐃歌名。內容大都寫游樂飲宴?!?016年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普及讀物《唐詩三百首》中,雖未直接標明“將”字讀音,但在說明解題時寫道:“《將進酒》,漢樂府詩題,屬《鼓吹曲·鐃歌》。古詞有‘將進酒,浮大白’,寫飲酒放歌(《樂府詩集》卷十六)。將,請?!笨梢?,編者亦是默認“將”字讀“qiāng”。2017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李白全集編年箋注》在注解《將進酒》時,直言“將,音鏘”。201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唐詩選注評鑒》中,在注解時寫為“將(qiāng),請”。由以上現有資料來看,《將進酒》中“將”字讀“qiāng”似為定論,無需爭辯,然筆者認為仍有進一步研究的意義。

從字音流變角度看,有些字隨著時代的發展,讀音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最早的韻書魏·李登的《聲類》以及晉·呂靜《韻集》早已亡佚,后出隋人陸法言的《切韻》亦于今不傳?,F在能查閱到的是唐·王仁煦在《切韻》基礎之上增補修訂,編撰完成的《刊謬補缺切韻》。據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看,平聲三十七陽韻“將,即良反”,即為“jiāng”音;又去聲四十韻漾韻“將,軍師”,讀為“jiàng”音。又唐·長孫訥言標注《刊謬補缺切韻五卷》卷一平聲五陽韻:“將,即良反,大也,行也。又即亮反?!弊x為“jiāng”音;此書第四卷去聲五樣韻:“將,將師。又即羊反?!弊x為“jiàng”音。由此可推,唐代關于“將”字,其平聲、去聲字是同一的,讀音不同,聲調有異,然而并無“qiāng”字讀音。又按收藏在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守溫韻學殘卷》一書查證,“將”所屬字母為“精”母,并沒有出現“清”母的讀音,“將”讀平聲時是虛詞是發語詞,而讀去聲時是實詞,是“將帥”之意。又據北宋陳彭年等人奉旨完成的《宋本廣韻》查考,其卷二下載平聲十陽韻,“將,送也,行也,大也,辭也。又姓,《后趙錄》有常山太守將容。即良切,又子亮切”;其卷四去聲四十一漾韻載“將,將帥”;《宋本廣韻》中亦無清母“qiāng”讀音?!端伪緩V韻》是在唐·王仁煦《切韻》基礎上編撰完成的,其基本繼承了唐音。因而,可推斷在有唐一代,很可能“將”沒有“qiāng”字讀音。

“qiāng”字讀音究竟源于何時? 據相關文獻記載,南朝梁顧野王撰有《玉篇》,唐人孫強曾進一步修撰,直至宋真宗時陳彭年又在唐人基礎之上,修成《大廣益會玉篇》,此書在我國辭書史、漢語史、音韻史、漢字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洞髲V益會玉篇》卷三十寸部中記“將,子羊切,行也,欲也,或也,送也,奉也,大也,助也,養也,扶侍為將。又子匠切,帥也。又七羊切”。其中“又七羊切”四字表明,在宋代的語言交流環境中,“將”已經出現“qiāng”讀音。又據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記:“《毛詩》‘將’字故訓特多。大也、送也、行也、養也、齊也、側也、愿也、請也。此等或見《爾雅》,或不見,皆各依文為義,亦皆就韻雙聲得之。如愿請是一義,‘將’讀七羊反,故釋為請也;‘將’ 讀即羊反,故 《皇矣》 傳釋為‘側’?!庇纱丝梢?,在不同的語境釋義下,“將”字讀音不同,且已出現兩讀現象。又據清人呂世宜編撰的《古今文字通釋》查考,“將,即諒切,帥也。又七羊切,通牂?!庇纸袢藯顦溥_《詞詮》卷六載:“將,外動詞,請也。讀千羊切?!庇梢陨腺Y料可知,“將”為平聲“清”母字讀音隨時代的變化愈來愈突顯,在清代后期《將進酒》中“qiāng”字讀音日趨成為主流,對后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古詩中有很多字存在爭議,有人建議古詩應讀古韻,取古義,方不失詩意。如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中,“斜”讀“xie”還是“xia”就存在很大爭議?,F代漢語中“斜”除“xie”的讀音外,還存在“xia”“ye”“cha”三種古音,如漢代匈奴單于名為 “伊稚斜(cha)”,終南山有一山谷名“褒斜(ye)”。古代漢語中,異讀有三種方式,即通假異讀、破音異讀和古音異讀。如王維的《鹿柴》中,“鹿柴”是地名,“柴”字是“砦”的通假字,“砦”又是“寨”的古字,所以這就是通假異讀,應讀為“zhai”。破音異讀是某字改變了詞性或意義而改變讀法,如“乘”字,現代漢語中多是動詞之意,然古漢語中還做名詞用,指“兵車”“千乘之國”,這時就要破讀為“sheng”;又如“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亦是此類讀法。古音異讀是指一些專有名詞在古代有特殊讀法,諸如有些人名、地名、官職名、器物名等有異讀現象,如河北樂(lao)亭(地名)、酈食(yi)其(ji)(人名)、冒(mo)頓(du)(人名)、曹大家(gu)(人名)、不(fou)準(biao)(人名)、員(yun)半千(人名)、萬(mo)俟(qi)卨(xie)(人名)、暴虎馮(ping)河(專有詞匯)、綠(lu)林好漢(專有詞匯)?!秾⑦M酒》中的“將”字肯定不是通假異讀和古音異讀,可能存在破音異讀的情形。南宋朱熹因古音與宋音不同,其在《詩集傳》中采用葉韻法,不斷調整改變字的讀音。葉韻法會造成字無定音之弊,故受到后人批評?!秾⑦M酒》一詩是否受到“葉韻”的影響,亦要闕疑。但由于唐代“將”字并無“清”母“陽韻”,所以讀“jiang”可能更符合唐人習慣。

從“將”字字義角度看,諸多學者乃至工具書都是引用《詩經》中的名句來佐證,如《衛風·氓》中“將子無怒,秋以為期”,《鄭風·將仲子》中“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小雅?正月》中“載輸爾載,將伯助予”,《鄭風·大叔于田》中“將叔無狃,戒其傷女”,以上 “將”字古皆訓為 “請”,讀音為“qiāng”,故多數學者認為《將進酒》中“將”為“請”,音應讀“qiāng”。前論似為鐵證,然著名詩詞學家葉嘉瑩提出異議,她認為《詩經》中表“請、愿”含義的“將”,多用于男女之間,如“將仲子兮”中“將”是對自己所愛之人說的,表示語氣的婉轉,“啊,仲子”;“將子無怒”也是對愛人所說的話,表示說話客氣委婉?!皩⒆訜o怒”有“請”之意,“將仲子兮”是發聲詞,二者還有些許區別。而李白的《將進酒》不是女子對男子的委婉之詞,也不是為緩和口氣而言,李白的口氣應如黃河之水滔滔滾滾而下,是“將(jiang)進酒,杯莫?!?,她認為口氣不同、場合不同、對象不同,詞義當有所區別,此其一也。葉嘉瑩還從自古而今的吟誦傳統角度加以論述,如范曾家學所傳讀“jiang”,臺灣一些老學者亦讀“jiang”,此其二也。著名語言學家蔣維崧亦認為《將進酒》中“將”字應讀“jiang”。

《唐詩三百首》中,在《將進酒》解題時寫道:“《將進酒》,漢樂府詩題,屬《鼓吹曲·鐃歌》。古詞有‘將進酒,浮大白’,寫飲酒放歌(《樂府詩集》卷十六)。將,請?!薄稘h語大詞典》中“將進酒”詞條釋義是:漢樂府《鐃歌》十八曲之一?!稑犯娂す拇登o一·將進酒》解題為:“古詞曰:‘將進酒,乘(亦寫作“浮”)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而言?!庇袑W者認為“將進酒,乘(亦寫作“浮”)大白”,從字義解釋為“請喝酒,用大杯”,不如解釋為“且喝酒,用大杯”,語義和語氣都更自然?!皩ⅰ弊纸鉃楦痹~“且”意,當讀“jiang”。此外,有學者注意到清王琦注解《李太白全集》時,為避免讀者難識或誤讀,將有些字進行注音,然而對《將進酒》中“將”未加注,這可能說明他認為“將”本讀“jiang”無須作注。

綜上所論,無論是從字音流變、吟誦傳統,還是從字義分析、語境體會、注家注解來看,《將進酒》中“將”字讀“jiang”會更適宜。在現代漢語中,“將”字只有“jiāng”“jiàng”兩種讀音,分別做形容詞、副詞和名詞用。依據音韻學慣例,所處時代讀音為何即讀何,當下中小學課本中皆將古音改為今音,就是遵循此原則。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將進酒》中“將”字讀為“qiāng”已成定論,無從更正。筆者認為在解讀《將進酒》時,可從眾讀“qiāng”,但要知曉其尚有爭議,以待確證。

二、《將進酒》寫作時間

李白的詩歌與杜甫不同,其中很多作品都難以確知具體寫作時間,如《將進酒》時至今日,學術界仍未能達成共識?!独钐拙幠旯{注》[1]中云:“《將進酒》一詩,前此諸家均以為是天寶間去朝之后所作,誤,綜觀李集,一入長安以前作品感慨殊少,更無牢騷;二入長安去朝之后,傷心備至,牢騷特盛;唯有一如長安以后,二入長安以前一段時期,往往旋發牢騷,旋又自慰藉?!读簣@吟》如此,《梁甫吟》亦然,《將進酒》尤為典型?!弊詈蟀财斓热送茢唷秾⑦M酒》應該寫于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當時李白三十四歲?!短圃娙偈住穂2]中記:“這首詩約寫于天寶十一載(公元752年),當時詩人自長安放還已近九年,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處做客?!贝苏f出于何據未加詳解,又一推斷耳?!短圃娺x注評鑒》[3]載:“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有天寶十一載(752年)(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安旗《李白年譜》)、開元二十三年(735年)(郁賢皓《李白選集》)等說,其中涉及與岑勛、元丹丘的交往與時間。從詩中抒寫的憂憤之深廣來看,作于天寶三載賜金放還以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從詩中描寫的情景看,這首詩有可能是在靠黃河邊的一座酒樓里和朋友岑勛、元丹丘一起喝酒喝得半醺的情況下揮筆寫成的?!闭查A在《李白詩文系年》中,曾將李白《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一詩相聯系,認為《將進酒》應作于天寶四年(745年)。

以上諸觀點中,《李太白編年箋注》(第一冊編者:安旗)《李白年譜》所論難以令人信服,安旗從李白前后兩次入長安的心境揣摩詩意,帶有強烈主觀性,李白詩歌以豪放雄渾、瀟灑飄逸著稱,情感表達往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在逆境中能看到他的豁達,在郁悶中看到他重新點燃的希望,其作于開元十九年的《蜀道難》《行路難三首》(其一)皆有此特點,故不能因其有“旋發牢騷,旋又自慰藉”之情,就斷言其作于一出長安二進長安之間。再者從李白寫于開元二十二年前后《贈從兄襄陽少府晧》一詩可見,其當時的處境窮困潦倒,是“歸來無產業,生事如轉蓬”“彈劍徒激昂,出門悲路窮”,不可能有“五花馬”“千金裘”,故可推知《將進酒》是李白“賜金還山”,有錢之后寫的?!短圃娙偈住?、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言此詩作于天寶十一載,不知據從何處,亦未說服力?!短圃娺x注評鑒》、詹《李白詩文系年》認為此詩應作于天寶三載李白詔許還山高金賜還之后,當為可信。另從李白詩中提及的“岑夫子”“丹丘生”與其交往的情況,亦可推斷出該詩創作于天寶三載其離開長安之后。天寶元年,李白由道士吳筠、玉真公主等推薦,奉詔入京授職供奉翰林,然好景不長,后因受人讒言詆毀,于天寶三載(744年)賜金還山排擠出京,李白曾在《鞠歌行》中深切表達了自己的憤懣之情,“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

李白自命不凡,志向遠大。他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曾寫道自己的理想是“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h清一”。他希望建立豐功偉業之后,能功成身退還歸林泉,他說“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后相攜臥白云”“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然而他瀝盡心血走到唐玄宗身邊,卻處在弄臣的地位,遠離政治權力的核心,他離政治那么近又那么遠,自己匡扶天下的雄心壯志終究難以實現。李白懷著滿腔的怨情和悲憤離開了長安,他一度在江淮盤桓,多次受邀與岑勛共去嵩山元丹丘處做客,三人常常登高宴飲,借酒放歌暢敘幽情?!秾⑦M酒》就是李白在這種背景與心境之下創作的。

天寶三載賜金放還,對李白可謂是晴天霹靂人生巨挫,所以他才有感時間的飛逝,人生的無常,寫下“君不見黃河,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這種“志士惜日短”“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的感慨,只有胸懷大志而又壯志難酬的人才會發出。從“悲白發”到“須盡歡”,仿佛讓人們看到李白的頹廢墮落,其實不然,這是詩人悲劇后的落寞,失意時的無奈。李白好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酒和月亮是李白詩中最常見的意象?!堕_元天寶遺事》載:“李白嗜酒,不拘小節,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嘗錯誤,而與不醉之人相對議事,皆不出太白所見,時人號為醉圣?!崩畎自蕴枴熬葡晌獭?,他在《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中云“酒仙翁李白辭”。李白嗜酒郁悶,但他沒有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是像那個時代多數的士大夫一樣,他仍然對開元天寶盛世抱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他仍然希冀有朝一日能有用于世,于是他發出了時代最強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須盡歡”的享樂觀正是建立在他高度自信基礎之上的。劉熙載在《藝概·詩曲概》中云“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體之眼,有數句之眼,前前后后無不待眼光照射”?!疤焐也谋赜杏谩币痪淇芍^是全詩詩眼,正因此才使“悲白發”“須盡歡”“恣歡謔”“萬古愁”一掃低沉頹唐之氣,彰顯出豪邁、樂觀、自信、曠達、積極用世之情。

正是李白對自身才華的高度自信,以及對盛世的崇高認同,才使他充分相信“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出身商人家庭,一生好濟貧救難,愛慷慨解囊,有時揮金如土,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言道:“曩者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痹诶畎籽壑屑热徊谋赜杏?,金必重來,那就要烹羊宰牛、一飲三百杯。李白之飲不是文人雅士慢條斯理的細斟慢酌,他的飲酒必定是豪飲、狂歡、盡興,要喝得痛快淋漓、一醉方休。接下來他說“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边@幾句是過渡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李白在喝得盡興之時,直接點名朋友,讓他們舉起酒杯不要停放。這里面的語氣正可印證李白說“將(jiang)進酒,杯莫?!钡恼Z氣,與《詩經》中“將子無怒”“將仲子兮”的語氣截然不同,里面沒有委婉含蓄的表達,而是有氣勢雄沛盛氣凌人之感。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在這里李白又表現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憤慨,在他眼中那些鐘鳴鼎食之家的達官顯貴都不值得歌頌,他們尸餐素位、懶政怠政、庸庸碌碌,有的甚至破壞綱紀禍國殃民。因而,他寧愿“長醉不復醒”,也不愿看到“得志鳴春風”的“蹇驢”“雞狗”“小人”當道?!肮艁硎ベt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是李白杜撰的喝酒理由之一,表面看是圣賢當時不遇明主,死后亦默默無聞,只有善飲酒的人才能永垂不朽萬世留名,其實事實不是這樣,這兩句只不過是李白的牢騷話、講反話。李白想要表達的是就連圣賢都懷才不遇,一般士人更屬常事。我們從中能感受出李白對“賢者不遇、遇者不賢”不合理現象的憤慨之情。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虐?!痹娙藢懙讲苤?,一是曹植才高愛酒,與自己多有相似之處;二是曹植亦懷才不遇,像自己的處境“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曹植一生不得志,尚能“斗酒十千恣歡虐”,自己也要效法古人“恣歡謔”、喝盡興。于是他筆鋒一轉,插入一句“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主人何必說錢不夠,干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李白喝高了,“五花馬、千金裘”都不在乎,都要變賣當做“斗十千”之資。勸酒結束后,李白還不忘升華主題,說出豪飲壯語“與爾同消萬古愁”?!叭f古愁”已不是詩人一己之愁,而是囊括你我在內的古今賢愚皆有之愁,是古往今來一切志士仁人共同的遭遇和悲慨。嚴評《李太白集》曰:“一往情深,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此其所長?!币嗳缃袢藙W鍇所言:“如果說起首如黃河奔流沖決,一瀉千里,結尾已是汪洋大海,深廣浩瀚了?!盵4]

全面解讀完該詩之后,我們可以體會到李白高金放還后,內心紛繁復雜的情感,有對古往今來圣賢仁人懷才不遇的悲慨,有對小人當道社會不公的憤恨,有對時間易逝功名糞土的感嘆,有對材必有用金散重來的自信,有對前途可尋希望不絕的樂觀。如蕭士赟所言“此篇雖似任達放浪,然李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亦自慰解之詞耳”??傊?,人生只有在經歷過巔峰時刻,再不幸跌入深淵時,才會寫出這樣氣勢豪邁的勸酒詩。因而,此詩作于天寶三載之后是沒有問題的。

三、《將進酒》版本流傳

李白的《將進酒》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其中字句多能倒背如流爛熟于心,然今人所見之版本,與李白當時或之后所傳版本是否一樣,在學術界存在爭議?,F存版本的《將進酒》已經廣為人知,其字句韻律情感藝術都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其實無需做翻案文章。本文之所以研究《將進酒》的版本問題,旨在追本溯源了解后人對《將進酒》的接受程度以及其在發展流變中所體現出的審美變遷過程。

李白現流傳詩作近千余首,當時多為口耳相傳或找人謄抄,由于傳頌者或手抄者文化素養不同,因而,諸多詩作版本差異較大,《將進酒》就是其中之一。我們現在看到的《將進酒》版本是宋刻版《李太白文集》中流傳下來的,已經經過宋人較大的改動。隨著敦煌學的興起,敦煌石窟藏書大量問世,其中所藏文獻對目前學術界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學者們發現敦煌所藏《將進酒》版本與今天流傳版本差距很大。依據《敦煌詩集殘卷》發現,在敦煌文獻中有三個《將進酒》手抄本,分別為P2544、S2049、P2567,前兩本均沒有題目,內容也較為接近,從其字跡可推斷,前兩本的抄寫者文化素養水平不高,錯漏較多?,F將P2544、S2049 版本與當下流行版本有不同之處抄錄如下:

P2544 版本

……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下青云暮成雪。如生得意須盡官。莫使金尊對。天生吾桐有俊才……。烹羊宰牛宜為落,迴須一飲三百杯。琴夫子,丹丘生,請君歌一曲,愿君為我傾。鐘鼓玉帛起足貴,但愿長醉不須腥。故來賢圣皆死盡……。秦王筑城宴平落,鬥酒千千紫歡虐?!澹ㄗⅲ捍颂幾舟E模糊不清)馬,千金裘,詁爾將出好美酒,為汝同歡萬古愁。

S2049 版本

……奔流到海不岸(注:此處有一表示次序顛倒符號√)複回。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下青云暮成雪。如生得意須盡官。莫使金尊對。天生吾桐有俊才……。烹羊宰牛宜為落,迴須一飲三百杯。琴夫子,丹丘生,請君歌一曲,愿君為我傾。鐘鼓玉帛起足貴,但愿長醉不須腥。故來賢圣皆死盡……。秦王筑城宴平落,鬥酒十千(注:“十千”與上文“千千”不同)紫歡虐?!澹ㄗⅲ捍颂幾舟E模糊不清)馬,千金裘,沽(注:與上文“詁”不同)爾將出好美酒,為汝同歡萬古愁。

由以上內容可看出,現藏法國的P2544 版本和現藏英國的S2049 版本內容大同小異。其中“十千”與“千千”,“沽”與“詁”不同,主要是手抄者因字形相近而致有別。兩版本中亦有錯字、脫字和衍文現象,如“琴夫子”應是“岑夫子”,“紫歡虐”應是“恣歡謔”;“黃之水”漏掉“河”字,“到海岸”多出“岸”字。因為抄寫者水平不高,還出現聲近而誤的現象,如“如生得意”應是“人生得意”,“如”聲近“人”;“盡官”應是“盡歡”,“官”聲近“歡”;“吾桐”應是“吾徒”,“桐”聲近“徒”;“沽爾”應是“呼兒”,音近致誤。P2544、S2049 手抄本有較多紕漏,主要是抄錄者文化修養不高,未審其義,再加之態度不認真,可能存在邊抄邊聽的問題,以致于出現形誤、字誤、音誤的現象。但根據其內容以及錯漏現象可以斷定,這兩個版本均源于同一抄本。

另一敦煌寫本P2567 收錄在中華書局出版的《唐人選唐詩(十種)》里面,被稱為“唐人選唐詩”的殘卷本。敦煌殘卷本收錄李昂、孟浩然、王昌齡、丘為、陶翰、高適、李白等詩作70 余篇,其中李白作品有43 篇。P2567 手抄本較前兩版本而言,書寫情況要好很多,字跡較為工整清晰,且存有題目,名為《惜罇空》?,F將與當下流行版本不同之處摘錄如下:

P2567 版本

惜鰼空

……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下青云暮成雪?!焐嵬接锌〔拧c君哥一曲,請君為我傾。鐘鼓玉帛豈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故來賢圣皆死盡……

敦煌P2567 寫本與現行《將進酒》版本內容出入不大,基本一樣。當下所看到的《將進酒》本子收錄在唐人殷璠編著的《河岳英靈集》中?!逗釉烙㈧`集》收錄詩歌全為盛唐詩,從開元二年至天寶十二年間,共選取24 位詩人,收錄詩歌234 首,現存228 首,其中李白詩歌有13 首,含《將進酒》在內。據考證,《河岳英靈集》 大概編撰完成于天寶十二載,有二卷本和三卷本,宋刻本分上下兩卷,明刻本分上、中、下三卷。傅璇琮先生認為現存北京圖書館南宋刻本(二卷本)“是較早的,也是較接近于殷璠自編的本子”[5]?,F將《河岳英靈集》中《將進酒》與當下流行版本不同之處抄錄如下:

將進酒

……與君哥一曲,請君為我聼。鐘鼓玉帛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故來賢圣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河岳英靈集》中收錄的《將進酒》在內容上與敦煌P2567 寫本《惜罇空》相比,部分字句有區別。但可斷定的是敦煌文獻所傳的三個版本本質上是同源的,它們都是“床頭明鏡悲白發”而非“高堂明鏡悲白發”,都是“天生吾徒(桐)有俊才”而非“天生我材必有用”,都是“古來賢圣皆死盡”而非“古來賢圣皆寂寞”……當下教材選用與通俗讀物采用版本基本與《河岳英靈集》是同一系統。敦煌手抄本《將進酒》與《河岳英靈集》中收錄的《將進酒》孰早孰晚需要進一步論證。

《河岳英靈集》收李白詩13 首,敦煌本“唐人選唐詩”收43 首,其中有六首相同,二者均成書于天寶年間。然從其中一些詩歌標題及內容來看,敦煌本更加接近李白詩歌原貌?!逗釉烙㈧`集》現存最早版本也是宋刻本,在刊印流傳過程中,宋人在題目和內容方面可能或多或少有過改動。據有關學者考證,目前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中《將進酒》文本,與《河岳英靈集》所載基本相同,只是多加了一些異文。

敦煌P2567 寫本題目為《惜罇空》,這與詩歌“莫使金樽空對月”一句緊密相關。詩人喝酒半酣時,主人想罷飲,于是詩人滿腹悲憤及豪情奔涌而出,開始勸酒,開始指責“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李白這首幾近天成的佳作,可以說就是因“罇空”引起的。因而,《惜罇空》很可能是李白《將進酒》的前身。除此之外,在李白之前,有一首樂府古體,主要寫置酒祝壽的內容,名為《前有一樽酒》,在當時廣為流傳。敦煌本“唐人選唐詩”殘卷亦載有李白所作《前有樽酒行二首》,其情感與《惜罇空》相近。李白喜歡寫樂府體裁,在創作中將古樂府題目改為《惜罇空》極有可能。

至于《將進酒》源于何處,今尚存疑?!秾⑦M酒》是樂府舊題,《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將進酒》解題為:“古詞曰:‘將進酒,乘(亦寫作“浮”)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而言?!比辉诶畎字?,有關《將進酒》流傳下的詩歌極少,且內容頗為難解,故郭茂倩說“大略以飲酒放歌而言”。在敦煌三種手寫文本以及宋刊本《河岳英靈集》中,均無“將進酒,君(一作“杯”)莫?!币痪?,因而,很有可能是后世讀者在加工潤色時添加,順手改變題目。當然這僅是一種猜測。

從文本內容來看,“床頭明鏡悲白發”雖不及“高堂明鏡悲白發”大氣奔放,但可能更加符合李白的真實寫照。李白常因愁思夜不能寐,所以才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才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按差^”自有深意,更能讓人看到詩人滿腹惆悵,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疤焐嵬接锌〔拧彪m不及“天生我材必有用”充滿豪情自信,但可能是李白詩歌的原句。從用韻來看,詩歌前兩句韻腳為“來、回”,押十灰韻;后面“發、雪、月”轉為入聲六月、九屑韻;接下來又轉為十灰韻。如果是“天生吾徒有俊才”,剛好與“來、杯”押韻,如果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就出韻了。古詩在轉韻時有一特點,即轉韻首句要用韻,稱為“逗韻”。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白居易的《長恨歌》等都是“逗韻”典范之作。因此,李白肯定不會出韻,“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應該是經過后人之手改造。后世部分學者常因“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斷定此種高度自信豪言壯語只有開元盛世之時才有,其大繆矣,殊不知“天生吾徒有俊才”才是李白的初衷。

綜上所論,敦煌寫本《惜罇空》較大可能是李白《將進酒》的前身,更加符合李白詩歌的原貌,之所以與今天流傳版本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原因是在流傳過程中經過后人的潤色加工。經過加工后的《將進酒》雖不是李白詩歌原貌,但在某種意義上更能彰顯李白的豪情、飄逸、自信、樂觀的精神風貌。

猜你喜歡
將進酒讀音李白
將進酒
“那”與“哪”的讀音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將進酒》解讀
字詞篇
《將進酒》的“三氣”
紙上的李白(三)
紙上的李白(二)
紙上的李白(一)
倒下的那一刻
李白《將進酒》的狂放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