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全民健身工作發展路徑研究

2023-01-01 05:26殷冬軍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22期
關鍵詞:全民健身發展路徑

摘要:2020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綱要》,《綱要》從五年、十五年、三十年三個階段,提出了上海建設全國著名體育城市發展的總體目標。較為全面地闡述了發展過程中的基本任務與保障措施,為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全民健身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是著名體育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的目標和內容。本研究主要從全民健身工作的“力點”“觸點”“落點”“交點”“熱點”“亮點”等六個視角和維度為上海市全民健身工作提供發展路徑。

關鍵詞:全民健身;體育城市;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28

0引言

《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綱要》的發布,是上海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體育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舉措?!毒V要》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依法治體、融合發展的戰略路線,充分發揮政府體制與市場機制相互作用的合力,提升上海體育事業發展的效果和效益,通過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好地為體育強國建設服務。上海全民健身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1全民健身在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中的目標任務

1.1建設健康活力之城、國際賽事之都

一個城市的商業活力,毋庸置疑代表著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而城市居民的體育運動、健康活力,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精神文化水平。提供與城市發展相匹配的體育公共場地資源,是促進市民積極參與健身活動的物質基礎。上海作為高度發展的國際化大都市,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緊缺的問題不可避免。上海已經采用多個舉措,解決體育活動空間的拓展的問題,進一步優化了“15分鐘”體育生活圈,構建“處處可健身”的高品質運動生活空間。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以獎代補等形式,充分發揮社會體育資源供應主體的積極性。擴大和改善體育資源供給的渠道與方式,全面提升全民健身空間的便捷性和舒適度。時刻關注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體育需求,運用全民健身大數據的“畫像”歸類功能,做到科學應對、精準施策。合理利用智慧體育場館功能,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工作模式,提升體育場地、設施資源的使用效率。

上海的地理位置、基礎設施、經濟基礎等優越條件,為上海承接大型體育賽事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充分發揮上海的體育場館、交通出行、餐飲住宿、文化旅游等資源優勢,積極申辦和引進國內、國際各項體育品牌賽事。建立和推廣“天天有比賽、人人可參賽”的群眾體育賽事群。擴大各級、各類體育賽事直接、間接參與人群的規模,持續放大體育賽事的品牌效益、經濟效益等各項溢能,通過高水平體育賽事的舉辦,充分體現上海城市形象,帶動體育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加快建設成為國際賽事之都。

1.2建設體育資源配置中心、科創中心

高效的體育資源配置能力是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的重要內涵。體育場地、設施、人才、機構等資源是體育事業中最為重要的核心資源。目前上海已經通過各種舉措盤活了部分城市空地、舊廠房、地下室、建筑樓頂等體育場地資源,正在建設和改造一批高水平、綜合性體育場館。持續加快體育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激發體育市場主體的活力。逐步建立長三角、全國體育產業聯盟、資源共享組織、服務聯動網絡,提高體育資源的配置效率,實現體育資源配置的主導地位。

創新是第一生產力,不斷加大體育科研投入,堅持推行體育科技應用,才能讓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充分發揮區塊鏈、5G網絡、AI、AR/VR等先進技術,推進體育資源的智慧互聯,加快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通過優質的營商環境,豐富的體育產業鏈資源,積極吸引全球各類體育企業研發總部落戶上海,鼓勵體育領域的產學、產教融合。支持和引導體育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注重科技創新。大力培育數字體育、智慧體育等新業態,支持線上培訓、網絡體育賽事活動等新業務,提升新科技、新技術在全民健身領域的實際應用。

1.3建設體育消費中心、體育文化中心

依照建設國際體育消費中心的戰略目標,努力推動上海體育消費的轉型、升級,拓展體育新消費、鼓勵線上體育消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發放體育消費券、體育大禮包等舉措,提高市場主體的參與活力。借助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體育賽事、城市購物節、旅游節等活動,擴大體育內需,充分釋放市民體育消費需求、激發市民的體育消費熱情。

文化是國家、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為我國近代體育的發祥地之一,上海形成了獨特的海派體育文化。2007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上海作為一個移民城市,海納百川、兼容并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質更突出一些,建設國際大都市,綜合實力反映在文化上”。體育文化品牌建設是“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堅定體育文化自信,綻放體育文化光彩,彰顯城市的獨特氣質,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之一。努力讓體育文化立起來、讓體育文化活起來、讓體育文化走出去,讓體育文化塑造城市品格、融入城市血脈,是上海城市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2上海全民健身工作的開展路徑與方法

2.1提高和擴大全民健身工作的“力點”

2.1.1繼續擴大參與健身人群覆蓋面

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方法,對近年來參與各項群眾性體育活動,體育賽事的人群進行統計分析,深入研究參與人群的“社會學”特征,通過系統分析,科學研判,尋找經常參與體育活動人群的社會規律,研究不參與、少參與體育健身活動人群的內因及外因。通過科學分析,精準施測,逐步解決市民參與體育鍛煉過程中的客觀困難,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人群,擴大全民健身服務的社會覆蓋面。

2.1.2激發參與全民健身人群的運動熱情

通過對已經成熟的“熱點場館”“熱點賽事”“熱點活動”有效分析,尋找原因,發現規律,發揮智慧體育、互聯網體育的優勢,開展便民、利民、親民的體育服務活動,提高市民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熱情與激情。

2.1.3提高全民健身工作的服務效率

針對中心城區居民、白領,場地缺、時間少等特點,運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實現體育場館智能化、體育管理信息化、群體活動無界化。推進智慧健身路徑、智慧健身步道、智慧體育公園的建設。依托互聯網在線資源,開展線上運動會、線上馬拉松等豐富的在線體育活動。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智慧化水平和能力,實現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從而提升全民健身工作的服務效率。

2.2鼓勵和激發全民健身工作的“觸點”

全民健身工作的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應不斷更新管理與服務觀念,提升思維,降低姿態,貼近社會。通過資金支持、資源補給等形式,鼓勵和培育體育類社會服務機構的蓬勃發展。重點扶持服務于社區、樓宇、特殊人群的體育社會組織。通過建立“承接—服務—評價—激勵”的績效評估制度,發揮各級體育社會組織的公益服務職能,努力實現體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不斷總結經驗,繼續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引進有想法、有特色、有亮點的社會體育機構,通過管辦分離,通力合作的模式提高群眾體育服務的效率。發揮社會體育公司的市場化優勢,將社會體育公司作為政府服務群眾體育的“觸點”之一。進一步發揮各區縣、各街道、各居委體育干部、社區體育專員、體育社會指導員的職能,建立和暢通區級的“體育局-街道-居委”三級管理體系,形成全民健身工作的月度工作例會制度,定期研究和討論全民健身工作的相關問題。實現通暢溝通渠道,及時落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聯合各委辦局、街道等相關部門,結合樓宇物業黨群部門,設立樓宇體育專員,減少樓宇體育服務的盲點。

2.3增加和拓展全民健身工作的“落點”

按照“處處可健身,時時能健身”的工作思路,努力拓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場地和設施,穩步推進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的提升。積極與建設、規劃、綠化、水務、環衛等部門協調,將體育基礎設施作為市民生活的“剛需”進行整體性規劃、布局,為群眾體育設施在城區規劃中留有“一席之地”。在樓宇內外的設計建設過程中,應該通過將體育功能性、體育元素性的嵌入,延展群眾體育活動空間和范圍。充分利用道路綠化帶、公園、水道、廢舊廠房、防空洞、地下空間、樓宇屋頂等“金角銀邊”,因地制宜形成多樣化、無處不在的健身休閑空間。與學校體育空間結合,繼續推進學校場地開放與共享;與社會經營性體育場館結合,繼續做好體育消費券的發放與使用;與文化場館相結合,在市民參與文化學習之際,靈活參與運動健身,做到文體不分家。通過全民健身工作的“落點”布局與規劃,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目標。

2.4尋找和挖掘全民健身活動的“交點”

發揮群眾體育工作的“紐帶”作用,積極推動“體醫結合”“體旅結合”,加強健身科普,倡導科學健身。整合不同行業、不同系統、不同體制、不同人群的體育資源平臺,實現多體互聯、聯合驅動,發揮“共振”效果。運用現代化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提升經營性體育場館、公益性體育場館、學校體育場館、社區體育場所,資源互補的效率與效果,激發社會體育機構、體育社會組織的市場活力,重視體育志愿者、體育指導員在群眾體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重塑群眾體育發展的內、外架構,促進不同系統、不同組織形式、不同主辦主體與體育主管部門的融合發展,發揮合力。

2.5提高和點燃群眾體育賽事的“熱點”

按照“天天有比賽、人人可參賽”的原則,利用上海市民運動會、上海城市業余聯賽、職工運動會、市運會(群眾組)、區運會等群眾性體育賽事平臺,培育和打造一系列有參與度、有關注性、有持續性的群眾體育賽事群。不斷織密、織牢市民身邊的群眾性體育品牌賽事網絡。主動運用“區塊鏈”、AR/VR、大數據、5G等科技手段,從賽事的各個環節、各個流程體現賽事無限的魅力,提升市民參賽、觀賽的體驗感。培育和支持群眾性IP賽事的發展,發揮賽事價值、提高賽事效益。點燃市民的參賽激情,激起市民觀賽的熱情,創造和傳播更多的熱點賽事。

2.6打造和輸出全民健身工作的“亮點”

圍繞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的各項指標要求,通過工作實踐與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將各個區縣、各體育組織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好的做法”“好的制度”“好的活動”“好的賽事”不斷提煉與升華,復制推廣。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重要城市,不斷擴大體育交往范圍,實現體育資源互補,推動體育文化傳播,完善與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國際會議與論壇舉辦、信息交流體系。充分發揮國際化大都市的引領作用,主動輸出“上海體育名片”,推廣“上海模式”,展現“上海標桿”和“排頭兵”的作用。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布局為機遇,加強區域體育聯動、賽事聯辦、政策互通、產業協同、資源共享、平臺共建,推動長三角體育一體化融合發展。

3結論

通過建設“人人運動、人人健康”的活力之城、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體育賽事之都、建成輻射全球的體育資源配置中心、體育科技創新中心、體育消費中心、體育文化中心六大目標任務的達成,從而實現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的總目標。全民健身工作的高質量、全方位發展,是實現上海著名體育城市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主要任務。從全民健身工作的“力點”“觸點”“落點”“交點”“熱點”“亮點”等六個視角和維度,通過加強組織領導、深化改革創新、鼓勵社會參與、落實支持政策、完善公共財政投入、推進依法治體等方面的努力,為加快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實現全民健身工作繁榮發展,實現體育強國夢提供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上海體育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綱要》的通知[EB/OL].[2020-10-17].http://tyj.sh.gov.cn.

[2]倪京帥.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背景下體育文化中心的建設[J].體育科研,2021,42(1):36-51.

[3]習近平在上海:16字概括上海城市精神[N].解放日報,2017-09-27.

[4]魏藝.我國城市體育文化助推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析[J].遼寧體育科技,2021,(5):29-33.

[5]向文毅.全民健身公共空間拓展研究[J].運動,2018,8(191):144-145.

作者簡介:殷冬軍(1987-),漢族,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猜你喜歡
全民健身發展路徑
保定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研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民健身體系的開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