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2023-01-03 04:41吳梅影
民主 2022年11期
關鍵詞:趙孟頫文人畫畫作

□吳梅影

說到離別,就不得不提元代畫家李升的水墨山水長卷 —— 《淀山送別圖》,細細看,慢慢思量。

《淀山送別圖》即《澱山送別圖》,“澱”為“淀”的繁體字。畫作為李升隱居青浦(今屬上海)淀山湖畔,與友人詩畫酬唱之作,現存于上海博物館。在畫中人早已不在、淀山業已不存的今天,面對此中意趣——并非單為離別,而是一幅清麗的中國山水畫,一曲難以忘懷的人間雅歌,實是令人“游目騁懷”。

李升個人生平,因其在繪畫史上,成績不算特別出眾,留下的資料不多。我們只知道他是元人、畫家,字子云,號紫筼生。濠梁(今安徽鳳陽)人。晚歲于青浦淀山湖畔筑草堂而居,人稱“謫仙”。

《淀山送別圖》畫卷,作于元至正六年(1346 年),是目前傳世所見最早描繪淀山湖景物的代表作,也是對上海風光的典型描繪,正所謂“千年文人畫史,半部與上海相關”。

李升《淀山送別圖》

古代,因交通不便,于某些人、某些時日而言,離別或許便意味著永訣。所以,總有那么多離愁別緒橫亙在心頭,總有那么多詩行在歷史的星空中閃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表現在畫作中,畫家用筆墨,用長歌短章,繪天地之悠悠,訴人間之離愁。

打開李升畫作,水墨寫就的落紙云煙。幾株高高低低樹木,悄立左右兩側和正中,亭子隱約在后。前景大片湖水留白,清波蕩漾無盡。正是李白《送友人》詩意: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畫家用湖上小橋、扁舟,寫就“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詩意。遠者,峰巒高聳,林木參差,古寺隱約可見,景色清幽,一派“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而尾章正如結句“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班馬(并非斑馬):離群之馬。我揮手于此和朋友道別,荒原上,一群離群之馬,蕭蕭而鳴,更襯托我心中離別之孤寂。表現手法好似電影鏡頭由高而低,再拉遠。畫意亦然,遠景,近景;濃墨遠山,白描去棹……好友離去,湖山還在,情誼永存。按畫上的題識,此卷是李升為送別朋友高士蔡霞而作。清雅滿紙,筆墨溫潤。作者使用多種不同皴法,以濃淡枯濕的水墨,表現山石、樹木在自然中的光影變幻,極富文人畫趣味。

畫上有乾隆御題詩及“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等鑒藏印,表明此畫曾為清宮所藏。

觀宋人摹唐代王維《輞川圖》,可見同樣的韻致悠然:亭臺樓榭掩映于群山碧水之中,古樸莊嚴;別墅外,山下云水流肆,偶有舟楫過往。不同的是,《輞川圖》里人物眾多,弈棋飲酒,投壺流觴,儒冠羽衣,意態蕭然。

《輞川圖》為唐代山水畫,同時開啟了文人畫詩書畫并重的先河,即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由此聯想到詩人《輞川集》中的那首著名的《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千古詩意相通。我們再來看《淀山送別圖》。綠樹遮蔭,峰巒倒影,人與自然相親相愛。湖畔,遠山深黛,蒼空如同凝結一般,貪婪地觀看著這湖水之上安靜的古中國。小舟于湖面上無聲滑行,槳聲輕輕,劃過一湖幽靜……

畫境之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其左上隸書題簽:“高士蔡霞外主席沖真觀,同諳公為詩以送之,復作是圖,以志歲月云。至正丙戌六月十又三日,升再題于元覽方支?!?/p>

晉唐而后,中國山水畫走入宋元,再攀高峰,文人畫尤為其中翹楚。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云:“文人畫起自東坡(傳世畫作《瀟湘竹石圖》),至松雪(趙孟頫,號松雪道人,傳世畫作《重江疊嶂圖》)敞開大門?!?/p>

東坡詩曰:“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北宋山水畫主要沿襲五代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的北方畫派,著重描繪黃河兩岸關洛一帶的山水形勝;靖康之變,宋室南渡,隨著繪畫中心移至南方,南宋畫家致力于再現秀麗的江南山水,畫風由雄壯渾厚轉化為空靈雅秀。南宋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雖說比起“彎弓射大雕”稍遜風騷,依舊以清奇峭拔的表現手法及簡潔留白的水墨成就書寫著自我,開創了山水畫藝術的新天地;元代中晚期對后世有重大影響的山水畫家當屬“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他們均為宋王室后裔趙孟頫的學生,王蒙為松雪外孫。黃公望跋趙孟頫《行書千字文》卷時,自認為乃“松雪齋中小學生”。這群人均為江浙一帶文人,在元朝漢人知識分子不得志、生活及社會動蕩不安之際,于作品中通過山水書寫個人情懷。四人各有所長,各展筆墨,形成自己獨特的易于辨識的中華藝術大IP。

而提到“元四家”,更不能不追溯一代宗師趙孟頫。從趙孟頫的山水、人物、鞍馬畫作中,不難看出其根基于托古改制、師法前賢、尊晉崇唐的守正出新,對后世文人畫的引領作用和巨大貢獻。趙孟頫在具體的個人創作中,追求“不求形似”,進而強化“以形寫神”。他不似南宋梁楷以大潑墨進行高度提煉,也不像后輩“元四家”特別是倪瓚“輕描淡寫”“逸筆草草”。他的山水,更多地展現宋代畫院培養出來的文人雅致素樸的貴族氣息,用墨染和平皴替代了唐代的凹凸暈染法,以輕盈的墨線勾勒山體,樹木樹葉的描繪變得愈加精簡。此外,更題字或者題詩畫上,與山水相映成趣。無論字或圖,皆為其心畫。這些特質在其代表作《鵲華秋色圖》中表現得一覽無遺。也開啟了后世畫家藝術上的心摹手追。

李升《淀山送別圖》,無論整體氣質還是筆墨韻味,均是一脈相承的源自東坡、松雪等的文人畫的經典代表作。畫家以清麗筆觸,寫盡人情物理,充分表現其內在的清空自在,與大自然的天人合一。

清代詞人朱彝尊極為推崇李升此作,跋云:“松林清疏,峰嵐渲以焦墨,淡林贏青作遙山,信稱逸品?!?/p>

翻閱經典,無論是古詩“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對離別之地五里亭的托物起興;還是戲劇《西廂記》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即景抒情;或者近世李叔同歌詞“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余韻不去,說到別離,總讓人低回不已。而南宋畫家李嵩《木末孤亭圖》,用“木末”,即樹梢二字定名孤亭,細筆描繪其出格凸起,以之展現自己身處亂世,高標傲世,瘦骨凌霜;清代沈映暉《林亭秋色圖》“靜數秋天”,以深厚筆墨描繪山景、秋林、亭閣,正是同時代詩人黃景仁“露檻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當游仙”意趣。

秋聲淅淅瀝瀝,自古而今,“四無人聲,聲在樹間”。正所謂: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一亭一湖一詩一畫,說的是離別,道不盡千古人情悠悠。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猜你喜歡
趙孟頫文人畫畫作
古代文人的特殊規定性及文人畫的發生
“文人畫”里寫春秋
禪畫文人畫中的簡約與蕭散
趙孟頫《漢汲黯傳》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趙孟頫《吳興賦》(局部)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行走的時髦畫作
趙孟頫《膽巴碑》集錦( 上)
趙孟頫與趙體概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