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理解”的逆向設計在中職建筑裝飾設計課程中的運用探索

2023-01-03 05:23廖思英
成才之路 2022年36期
關鍵詞:建筑裝飾設計逆向設計中職教學

廖思英

摘要:研究中職建筑裝飾設計課程應用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學設計,依托課程整合落實核心素養,確定預期結果,優先評估證據,設計教學活動,能為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文章論述基于“理解”的逆向設計與核心素養的內在聯結,分析中職建筑裝飾設計課程教學現狀,闡釋逆向設計在中職建筑裝飾設計課程中運用的意義,探索基于“理解”的逆向設計在中職建筑裝飾設計課程中的運用,并對逆向設計實施策略進行總結。

關鍵詞:中職教學;理解;逆向設計;建筑裝飾設計;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6-0077-04

在信息化、全球化與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如何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是一個重要課題。建筑裝飾設計課程是中職建筑裝飾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涉及多門專業學科知識的綜合性課程。傳統教學未能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導致學生在面對實際項目時無從下手,作品與目標相差甚遠。這說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未得到有效培養。逆向教學設計為教學改革提供新的視角,從關注“教師如何教”轉變為關注“學生如何學”,以學生的預期學習結果為依據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實現持久的“理解”。

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涉及文化基礎、自主發展以及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其內容包括六大素養: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區別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核心素養是需要通過學習而習得的知識、技能、態度的綜合體。

逆向設計是理解為先的教學設計,以學生“怎么學”為中心,先確定預期目標,前置評價,然后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所謂“理解”就是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也稱了解和領會。是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對所學知識進行剖析、歸納與整理,領悟其本質,整合多學科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

作為一種課程設計思路與方法,逆向課程設計原則上適用于所有的學習目標。但深入分析,可以發現逆向課程設計非常適合落實核心素養。其一,在學習目標方面,逆向課程設計注重“理解”,這些“理解”來自各學科既有的學習目標,逆向設計可以從中提取大觀念。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大觀念,它是指向具體知識背后更為核心關鍵的思想和看法,能幫助學生理解學科結構,將學科知識和技能相互聯結,從而達成知識遷移和持久性的理解。其二,大觀念使教師有意識地圍繞大概念設定課程目標,大概念能組織起學科知識與技能,這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超越特定的情境。核心素養關注情境問題創設,而逆向設計專門設計的主要問題,能發揮組織學習活動的作用,讓學生得以在高度情境化的學習環境下展開學習。其三,在學習評價的聯結方面,核心素養的評價需要表現性評價的參與,逆向設計同樣重視表現性評價。

目前,中職建筑裝飾設計課程大多采用的是“教—學—評”的教學模式,即使是應用項目化教學,學習目標的達成度也不高。反思并剖析,有如下原因。一是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時,往往關注的是學生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學習看似掌握了許多專業知識與技能,一旦面對真實場景下的設計項目時,就沒有思路,不能做到學以致用。這說明學生并未真正達成“理解”,并未在學習中達成知識的深化、知識的遷移。二是教師占據課堂教學主體地位,以教為主,使學生過于依賴教師,養成不愿意思考的不良習慣,缺乏主動探究的積極性。三是教學評價滯后。在收到學生反饋的問題后,教師不能及時有效地加以解決。這樣,評價也就失去了落地性、實質性意義。

三、逆向設計在中職建筑裝飾設計課程中應用的意義

1.以學生為本,促進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形成

以“理解”為中心的逆向教學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在預設目標時,要詳細分析學情。建筑裝飾設計的授課對象是中職二年級學生,其特點是:學習基礎不牢固,理解力有待提高;思維靈敏,但自律性不強,學習被動,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處在青春期,情緒控制力不強,積極性容易被打擊。逆向設計以預期結果為依據,體現核心素養的學習目標,能幫助學生形成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逆向教學設計能幫助學生整合已有的知識、應用技能去解決新的問題,學到新的知識與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學會如何學習,并形成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

2.符合建筑裝飾設計課程特點

建筑裝飾設計是中職建筑裝飾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專業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用到眾多專業基礎課知識,既要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又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運用,做到融會貫通,設計出合適的方案。逆向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先預設目標,前置評價,然后設計教學活動,符合建筑裝飾設計課程特點。

3.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教學中,評價設計與教學設計往往作為兩個獨立的環節,致使評價設計與教學設計相分離,學生的反饋得不到及時評價,評價的作用和功能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逆向教學設計中,評價設計先于教學設計,有利于教師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對評價體系進行完善。

1.明確教學要求

傳統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對建筑裝飾設計知識的吸收和技能的掌握,忽視學生對核心知識與設計理念的理解與轉化;重視學生最終呈現的效果,忽略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深度理解、統籌思辨的綜合運用。逆向教學設計理念的提出,需要教師構建課程的大觀念,明確教學要求,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為此,教師要進行建筑裝飾專業的市場調研,明確崗位對職業能力的要求,確立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筑裝飾設計課程的總體要求是:學生要掌握建筑裝飾設計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理解整合并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完成一套完整的住宅公寓設計方案。

2.分解學習目標

(1)知識概念。概述住宅公寓設計的一般流程與方法、人體工程學的依據與內容、功能分區的布局規劃要點、室內動線的概念與設置原理、室內裝飾風格流派的特點與代表元素、完整的家裝方案包含的圖紙內容及要求,了解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

(2)學科能力。在方案設計中熟練應用人體工程學,掌握功能分區的布局規劃要點,合理設計室內動線,掌握室內裝飾風格的特點并在實踐中合理應用,掌握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并在方案中合理應用,完成一套完整的住宅公寓設計并進行展示。

(3)素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習能力、知識整合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3.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

(1)設置考核評價方案。本階段將基于預期的學習目標制定合理的課程評估方案,將傳統的評價方法與表現性任務相結合,從而得到多維度的評價依據,以此來了解和判斷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評價的任務有識記性任務、表達性任務和綜合性任務。識記性任務包括識記室內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室內裝飾風格的特點與代表元素、完整的家裝方案、裝飾設計圖紙制圖標準與規范。識記性任務評價主要采用線上學習平臺測試答題和課堂討論的方式。表達性任務包括概述住宅公寓設計的一般流程與方法、功能分區的布局規劃要點、室內動線的概念與設置原理、室內裝飾風格的特點與代表元素。表達性任務主要采用師生互動和討論交流的方式。綜合性任務包括在方案設計中熟練應用人體工程學、掌握功能分區的布局規劃要點、在方案中合理設計室內動線、掌握室內裝飾風格的特點并在實踐中合理應用、掌握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并在方案中合理應用、完成一套完整的住宅公寓設計并進行展示。綜合性任務評價主要采用綜合練習和課堂點評的方式。

(2)確定考核評價標準。形成性評價分為平時表現和過程考核。其中平時表現占20%,主要考核內容為課堂紀律和課堂表現。課堂紀律的觀測項為出勤情況與課堂紀律,課堂表現的觀測項為回答問題、課堂筆記與課堂練習。過程考核占40%,主要考核內容為課前預習和課堂任務。課前預習的觀測項為課前預習完成度與課前預習吸收率,課堂任務的觀測項為階段完成度、任務標準性與任務優秀率。結果性評價以作品答辯為主。作品答辯占40%,主要考核內容為作品內容,其觀測項為作品完成度、作品標準性與作品優秀率。針對最終的設計作品,制定答辯考核評價標準。作品答辯考試指標,總分100分。自我介紹占5分,內容為儀表儀態,發音標準性;方案介紹占10分,內容為介紹是否流暢、詳細到位;答題占15分,內容為對知識的運用是否合理、靈活占5分,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占5分,快速性和靈活性占5分;方案效果占70分,內容為是否符合業主需求占10分,動線是否合理占10分,方案是否合理占10分,風格是否和諧統一占10分,色彩搭配是否協調、富于美感占10分,細節布置是否合理(空調、燈具、機電點位、瓷磚鋪貼等)占10分,圖案方案是否完整規范,符合標準占10分。

(3)設計學習活動。1)主題導入。教師展示優秀的住宅公寓設計案例,從案例出發,與學生一同交流分析作品的特征。學生觀察分析,說出直觀感受,在直觀鮮明的案例中,建立對住宅公寓設計的初步印象與認識。2)明確教學目標。掌握完整的公寓設計方案的表達形式,明確所需用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3)項目學習。第一,企業發布任務,分析項目,完成方案設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住宅公寓設計項目的工作流程有哪些?項目設計需要做什么準備?小組討論交流,確定工作流程、方案設計需要做的前期準備以及注意事項,完成方案計劃。第二,完成平面方案布置圖,達到科學合理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平面方案圖設計需要考慮哪些因素?空間的分區有哪些原則?什么是室內的動線?教師制作微課,發布學習資源,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過程中及時答疑,指導學生進行方案設計。教師要設計“學—做—評”的模式,通過課中的作品點評,及時發現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以完善學生平面方案圖設計。第三,依據平面方案圖進行布置,完成平面方案圖效果設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線上設計平臺的設計操作流程是什么?地面布置、天花板布置、機電點位布置、立面圖布置是如何與平面布置圖相呼應的?設計的原則與依據內容是什么?材料與施工工藝如何在作品中運用和體現?在軟裝設計中不同的裝飾風格有哪些元素的體現?色彩搭配的原則是什么?教師制作微課,發布學習資源。采用“學—做—評”的模式,通過課中的作品點評,及時發現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將教師的提問代入到實際任務中,通過學習微課和線上學習資源,快速掌握軟件的操作技能,并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完成平面方案圖效果設計。第四,繼續完善,完成一套完整的方案設計圖。教師與學生討論交流,點評設計方案,提出優化建議。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修改方案,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設計圖。第五,方案的展示與答辯。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一起參與答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方案和設計說明,并進行答辯。

1.對接崗位職能,應用項目教學

對接崗位職業能力,根據專業崗位的需求,以住宅公寓設計項目為設計對象,應用項目教學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生成。在項目學習中,學生需要整合所學的知識,尋找各種途徑去解決面臨的問題,促進知識的內化與遷移。

2.依據實際學情,融合信息技術

學生初次接觸設計課程,對效果圖表達的軟件、施工材料與工藝并不熟悉。如果因此而局限于平面的表達,就無法形成直觀立體形象,限制學生的空間思維?;顒釉O計融合信息技術,應用線上設計平臺,不僅能高效進行設計,還能在線生成效果圖,動態瀏覽等。

3.“學—做—評”模式,滾動促進學習提升

采用“學—做—評”的模式,通過課中的作品點評,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這樣,能使整個項目在進行的過程中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從基礎的專業知識學習,到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從而達成預期的學習目標。

4.融合雙線優勢,應用混合教學

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各有優勢,兩者融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開展促進知識理解的教學任務,提升學習活動的趣味性。通過“課前預習—課中導學—課后拓展”,學生能在線上完成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表現性任務,在線下通過互動點評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5.評價前置,彈性調控

逆向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在已有的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思考:什么是學生應該知道、理解和有能力做到的,從而將評價置于教學活動之前,對教學評價的把握更加精準。同時,此評價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反饋分析原因,進行彈性調控,使之更加準確地評定學生學習成效。

6.作品展示答辯,培育核心素養

學生以組為單位對作品進行展示,回答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提出的問題,良好的形式感的營造,能使學生認真對待。采用答辯的形式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是考核學生知識與能力綜合水平的重要環節,是評價學生作業質量的有效措施。作品展示答辯,能考查和驗證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對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和轉化的程度,能體現核心素養的落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知識整合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學設計,符合中職生學情,契合建筑裝飾設計課程特點,有益于學生形成能力,提升素養。教學中以逆向設計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理解”為目標,展開全新角度的教學設計,強調的是以學生為本,有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前置評估證據,使教師對評價的把握更加精準,并能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靈活調整,以適應學生的認知發展。精選有益學生認知且提高教學效率的線上設計平臺,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對應職業崗位能力,應用項目教學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還培養了交流合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表明,只有以生為本的教學,才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升學科育人實效。

參考文獻:

[1](美)杰伊·麥克泰,(美)格蘭特·威金斯.理解為先單元教學設計實例:教師專業發展工具書[M].盛群力,等.譯.寧波:寧波出版社, 2020.

[2]邵朝友.指向核心素養的逆向課程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3]劉月霞,郭華.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4]胡選萍,封濤,王琦,秦公偉.指向核心素養的逆向教學設計之內涵與特征解析[J].教學與管理,2022(09).

[5]張彩格.淺析中職建筑裝飾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J].現代職業教育,2018(15).

[6]鄭欽晶.中職建筑裝飾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2).

[7]盧國享.中職建筑裝飾設計專業與施工課程教學探討[J].廣西教育,2017(18).

Explor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verse Design Based on"Understanding" in the Course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iao Siying

(Fuzhou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School,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verse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understand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urriculum, relying 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o implement core literacy, determine expected results, prioritize evaluation of evidence, and design teaching activities can provide new ideas for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reverse design based on "understanding" and core literacy, 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urse,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reverse desig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urse,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reverse design based on "understand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urse, and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reverse design.

Key words: secondaryvocationaleducation; understand;reversedesign;architecturaldecoration design; corecompetence

猜你喜歡
建筑裝飾設計逆向設計中職教學
探析視錯覺在建筑立面設計中的應用
材料發展對建筑裝飾設計的影響
核心置換
建筑裝飾設計中生態技術的應用研究
逆向設計在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