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在社會保障領域應用創新研究

2023-01-05 12:05胡曉箏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2年4期
關鍵詞:社會保障區塊領域

□文/胡曉箏 劉 詣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 河北·石家莊)

[提要] 區塊鏈技術因具有點到點自治、去中心化、透明開放、不可篡改等特性,被廣泛應用到社會保障領域,但同時也滋生“區塊鏈+社會保障”的“建鏈”成本高、“互鏈”協作難等諸多問題,形成“十四五”時期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新問題。本文首先梳理“區塊鏈+社會保障”研究與應用現狀,然后在“區塊鏈+社會保障”系統應用困境基礎上,提出區塊鏈服務網絡、區塊鏈即服務在社會保障領域的應用創新,以期全面構建“十四五”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

一、“區塊鏈+社會保障”研究與應用現狀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醫療、就業、養老等方面是“十四五”時期中國社會保障的重要發力點,同時提出要打造共治、共建與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十四五”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保障體系已邁進嶄新階段。區塊鏈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受到了社會保障領域的廣大學者和開發者的研究與關注。

(一)“區塊鏈+社會保障”研究現狀?!皡^塊鏈+社會保障”一直是國內學者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公益慈善、醫療保險、社會服務、社?;鸬葞讉€方面,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不斷落地。王麗榮精準剖析了區塊鏈技術與公益慈善的透明性的匹配度后,設計了基于區塊鏈數字證書的公益慈善數據流動跟蹤機制,以促使公益慈善的整個業務流程更加透明可溯;林閩鋼認為,區塊鏈技術是“十四五”時期社會與經濟開展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應該在醫療保險、社會養老、社會救助等社保領域,大力開發區塊鏈系統平臺的創新應用,從而打造“透明”政府,全面提升社會保障的管理與服務能力;李賽詳細梳理了社會保障領域的資金籌集和投資環節、投資管理環境、運營管理環節的諸多問題之后,指出“區塊鏈+社會保障”的系統平臺可以幫助社?;鹨幈芡顿Y風險,提升社?;疬\營與監管效率,進而全方位完成社會保障基金的透明管理;容志則基于區塊鏈在社會服務中的主流應用場景,提出了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社會服務的信息統一賬戶、精準供需匹配、端到端互聯互通,并且促成了多元化主體、閉環化管理、智能化業務等多種社會服務創新的體系變革。

(二)“區塊鏈+社會保障”應用案例?!皡^塊鏈+社會保障”一直是社保領域的管理者及區塊鏈從業者開發的重點項目,區塊鏈在社會保障領域應用的系統平臺也不斷落地。2018 年,農業銀行以企業年金為突破口,圍繞現有養老金業務處理效率低、缺乏統一信任機制等痛點,啟動新型公民-銀行-保險聯盟生態建設,與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共同打造了國內首個基于區塊鏈的養老金業務應用系統。2019 年,濟南高新區管委會與山大地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山東大學研發了“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創新“政務數據上鏈+個人鏈上授權+鏈上可信流轉+全程追溯監管”社會服務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新模式,實現了數據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的可信共享和各部門業務協同辦理,提升了社會服務的質量和水平。2020 年12 月,水滴公司針對互助等保險保障業務場景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等問題,開發了區塊鏈系統平臺,通過區塊鏈的點到點分布式網絡存儲、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加密算法等特性來提升社會保障領域互助業務的公信力和透明度,確保水滴互助會員可以清晰、直觀地審核、監督申請均攤會員的信息資料。

二、區塊鏈在社會保障領域應用的困境

近些年,社會保障領域與區塊鏈的融合應用經歷了高速發展,誕生了人才鏈、養老鏈、證照鏈、公益鏈等許多形態各異的社會保障系統平臺。雖然區塊鏈技術在現代化社會保障中存在著極佳的發展前景,但快速迭代的同時也滋生了“建鏈”成本高、“互鏈”協作難、“鏈上”價值孤島等諸多問題,需要社會保障領域的組織者與管理者們積極反思、改進。

(一)“區塊鏈+社會保障”的認知困難。區塊鏈技術標準的發展態勢緩慢、分布式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難度巨大、數字貨幣的變現缺乏可信度以及鏈式數據庫實現過程中哈希算法的復雜度等諸多問題,都導致區塊鏈技術門檻太高、社保企業參與度不強的現狀。尤其是“去中心化”思路引發的比特幣挖礦事件,使區塊鏈技術變成了投機者竊取財富的工具和非法者的洗錢工具,造成很多社會保障領域的創業團隊談“鏈”色變,不敢觸及,可以說是對區塊鏈這個“科技嬰兒”的沉重打擊。

(二)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復雜度高。區塊鏈屬于信息技術的一個分支,系統的整體架構包括了數據、共識、網絡、合約、激勵和應用六個層次。數據層封裝了“默克爾”樹等數據結構和時間戳等加密憑證,是最底層、最核心的框架;網絡層封裝了點到點的扁平組網和數據校驗、記賬的各種機制,保障了數據安全、有效的傳輸;共識層封裝了瑞波共識、股權代理等多種共識算法,使數據快速達成共識;激勵層封裝了分配機制與發行機制等經濟因子,激勵節點共同驗證記賬,實現懲惡揚善;合約層封裝了智能合約等各種約定,是可編程的虛擬商業邏輯;應用層封裝了可編程社會等社會保障領域的應用場景,實現了區塊鏈的應用。區塊鏈學科體系同時涉及了網絡構建、軟件系統、博弈論、密碼學等各種知識結構,其技術發展又異常迅速,知識更新也非???,要完全了解、掌握,并推廣到社會保障群體,形成人人眾知的局面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研究和宣傳。發展到今天,區塊鏈已多鏈并存、特點各異。社會保障領域需按照自身的多中心化特性,選擇合適的區塊鏈種類去進行底層架構,而且在必要的時候也需要多種“鏈”同時架構,協同完成具體應用。

(三)“區塊鏈+社會保障”的高成本投入。區塊鏈上每個“去中心化”的站點會執行圖靈完備或非完備的合約算法、工作量證明等共識算法,同時也會對站點數據執行哈希、非對稱等加解密算法,這些算法均要求站點有強大的計算資源。此外,隨著大數據中心的不斷擴容,教育數據呈現了指數倍的增長,區塊鏈上互聯的數據量也將越來越大,這對數據又要求站點有強大的存儲資源和上下行速度。這些原因都造成了區塊鏈建設會花費高額的成本,導致社會保障領域的組織者與管理者會因為過高的成本投入,而選擇放棄區塊鏈技術。

(四)“區塊鏈+社會保障”的數據安全隱患?!皡^塊鏈+社會保障”的第三方依賴問題同樣嚴重。雖然區塊鏈可以便捷我們的社保業務,但因其技術的門檻過高,導致社會保障領域的組織者只能通過第三方科技公司來實現鏈上互操作,不能自主自由地對區塊鏈進行創建與維護,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保領域對第三方公司的依賴。加之第三方公司往往沒有國家背書,因無意或有意等原因,導致了社保資源和行業數據的泄露,加大了社保領域的安全隱患。同時,區塊鏈技術所標榜的“不可篡改”和“完全去中心化”等技術優勢,又在一定程度弱化了社保用戶對數據記錄的所有權,況且很多社保用戶不是區塊鏈的專業人士,很難搞清“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本質含義,導致了社保用戶的主體隱私權喪失,對區塊鏈自身發展也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三、“十四五”時期區塊鏈在社會保障領域的應用創新

在深刻反思“區塊鏈+社會保障”應用困境的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發現了區塊鏈服務網絡和區塊鏈即服務兩個新生力量。一方面區塊鏈服務網絡從國家層面普及了聯盟鏈的基本常識,降低了“區塊鏈+社會保障”開發的復雜度,某種程度上肯定了“聯盟鏈”對現代化社會管理和社會治理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區塊鏈即服務的商業模式出現,又降低了區塊鏈開發成本,將“區塊鏈+社會保障”的建設與維護變得簡單、高效,極大刺激了社會保障領域中的區塊鏈應用平臺快速落地。

(一)區塊鏈服務網絡——聯盟鏈“國家隊”浮出水面。2019年10 月15 日,國家信息中心、中國銀聯、中國移動等機構發布區塊鏈服務網絡(BSN)開始內測,并于2020 年4 月正式商用。BSN 是由國家信息中心的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設計技術標準,由中國移動通信設計院、銀聯支付研究院負責規劃城市節點、網絡資源和運營模式,由紅棗科技等互聯網企業提供軟件運維管理,由金鏈盟等區塊鏈企業提供底層框架和開發運維的“聯盟鏈”國家隊機構。BSN 是面向政府、教育、企業的聯盟鏈應用,是跨機構、跨地域、跨聯盟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平臺,是基于TCP/IP 的互聯網傳輸協議的區塊鏈可編程環境,是具有聯盟間共識機制的智能“互鏈網絡”。BSN 致力于改變聯盟鏈底層架構成本過高的現狀,可以快速提升“區塊鏈+社會保障”的部署、開發、運維和監管效率,極大刺激了區塊鏈在社會保障中的應用落地。

區塊鏈近10 年的發展歷程,可以讓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去中心化”并不等于消滅中心,而是要弱化中心,“不可篡改”也不等于不能篡改,只是篡改的成本要增加。由國家層面主導的區塊鏈服務網絡充分印證了上述理論,并且完美解決了傳統區塊鏈的不可控、維護難、執行效率低下等根本性問題。BSN 標志著有國家背書的聯盟鏈體系已經揚帆遠航,面向社會保障領域的聯盟鏈產業生態圈也會加速建立,由我國主控的互聯網到“互鏈網”的顛覆性革命即將到來。BSN 目前匹配主流的公有鏈、聯盟鏈系統框架,適配包括FISCO BCOS、Farbic、XuperChain、CITA、梧桐鏈和Brochain 等聯盟鏈,以及以太坊和EOS 等公有鏈,其中FISCO BCOS 是我國最大的國產開源聯盟鏈生態圈。BSN 下一步將繼續適配其他國內外區塊鏈技術的系統框架,利用共識機制和分布式存儲等技術,逐步為人工智能、物聯網和5G 移動通信等前沿科技提供聯盟鏈的數據適配,從而為我國社會保障管理現代化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發展提供高質量、定制化的“跨鏈聯盟”智能平臺。

(二)區塊鏈即服務——聯盟鏈“后勤團”應時而生。區塊鏈即服務(BaaS)本質上是把計算、存儲等物理資源和區塊鏈記賬、應用開發等軟件系統都轉換為可編程的接口,并部署到云資源池中,保障了區塊鏈業務的彈性拓展和安全運營。狹義地理解BaaS,其實就是區塊鏈的上云服務。BaaS 可以讓區塊鏈的開發者只專注于產品開發,而不用考慮“建鏈”過程花費的高額成本,以及后期維護的時間成本。區塊鏈即服務的架構包括了資源管理、區塊鏈管理和平臺管理三個層次。資源管理層負責與云資源池的基礎設施平臺進行交互,管理容器和網絡等云中資源,同時也為區塊鏈管理層提供硬件接口。區塊鏈管理層負責區塊鏈平臺的創建、運維和監控工作,主要是為區塊鏈的建設單位提供服務。平臺管理層負責區塊鏈平臺的計費、報表等管理工作,服務主要面向區塊鏈的管理人員。

區塊鏈即服務的出現,實現了社會保障系統平臺中區塊鏈服務的多樣化和定制化,其主要的優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云計算技術構建的“區塊鏈+社會保障”的業務服務,可快速驗證理論模型的可行性。通過配置模塊化的分布式賬本、身份管理、系統底層邏輯、節點連接邏輯等“云平臺”框架,將區塊鏈技術抽象成為社保軟件服務的創新形式,可以對社保業務使用者支撐不同的具體應用,讓社保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建設像“搭積木”一樣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云計算技術是按資源的實際使用情況收費,“區塊鏈+社會保障”系統平臺的開發者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對“云資源”做相應的調整,極大縮短了社保平臺的開發周期,簡化了開發流程。區塊鏈即服務可以滿足未來新型社會保障生態系統中的政府機關、各級社保業務部門、社保平臺開發者和社保用戶等對區塊鏈應用的需求。目前,“騰訊云”區塊鏈TBaaS、“阿里云”區塊鏈BaaS、“華為云”區塊鏈BCS 等“云巨頭”廠商均依托自家的云資源優勢,為社會保障應用領域提供了快速搭建區塊鏈平臺的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區塊鏈服務網絡和區塊鏈即服務兩個新生力量,可以解決區塊鏈在社會保障領域應用中出現的大眾認知困難、技術復雜度高、建設成本高、數據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目前,中國銀行、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已基于“云+區塊鏈”的區塊鏈即服務模式,聯合打造共享共建、高效共贏的金融交易生態圈;上海信醫科技有限公司已基于“云鏈一體化”的區塊鏈服務網絡模式,打造開源協作、全域可溯的區塊鏈醫藥跟蹤監督平臺。社會保障機構的管理者及區塊鏈技術的從業者應借助這兩個生力軍的技術優勢,在其基礎上搭建“區塊鏈+社會保障”的系統應用平臺,形成“超越區塊、互鏈協作”的創新型社會保障的開源協同,全面構建“十四五”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

猜你喜歡
社會保障區塊領域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區塊鏈:一個改變未來的幽靈
區塊鏈:主要角色和衍生應用
領域·對峙
區塊鏈+媒體業的N種可能
讀懂區塊鏈
堅持就業優先 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
媒體募捐永遠成不了社會保障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