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山生態林場森林防滅火建設現狀和對策建議

2023-01-06 12:36陳偉龍
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 2022年1期
關鍵詞:隔離帶重點森林

陳偉龍

(麗水市白云山生態林場,浙江 麗水 323000)

白云山生態林場建于1927 年,位于浙西南腹地,甌江中游的麗水市城區北部;介于東經119°52′~119°58′,北緯28°27′~28°33′之間,東西寬8.5 km,南北長10.0 km,與麗水市蓮都區9 個鄉(鎮)、19 個行政村36 個自然村接壤,邊界線總長度達到38.9 km;總面積2 628.47 hm2,森林蓄積量30.65萬立方米,公益林面積2 484.06 hm2,森林覆蓋率98.4%;海拔在51.2~1 073.2 m之間,現有干部職工58人。

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植被成分復雜,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甜櫧木荷植被區,植被垂直分布帶譜明顯。據初步統計,有維管束植物1 021 種隸屬127 科502 屬。其中,裸子植物8科25屬49種,被子植物119科477屬972 種?,F有野生觀賞植物115 科400 屬792 種;珍稀瀕危植物19科27屬28種。

建場以來,歷屆領導均十分重視森林防火工作,特別是麗水建市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白云山生態林場建設,尤其是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至今已建成以公路路網和生土防火隔離帶為主,生物防火隔離帶、游步道和天然隔離帶等為輔的較完備的森林防火隔離網絡;以水滅火、火情監控系統建設也已初具規模。

1 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1.1 森林防火隔離路網建設情況

林場已建成寬≥5 m 具備一定防滅火功能的道路、防火隔離帶及天然隔離帶共計114.282 km,隔離帶密度達到13.48 m/hm2。

1.1.1 公路網建設情況

近10 年來,共投入5.75 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改建骨干公路43.7 km,其中:水泥路面15.6 km,瀝青路面23.1 km,砂石路面5.0 km。公路網密度達到16.62 m/hm2。

1.1.2 游步道

已建成游步道14 條28.5 km,其中:青石路面8.8 km、塊石路面15.8 km、土路3.9 km,寬度為1.2~1.8 m。路網密度10.84 m/hm2

1.1.3 作業小道

作業小道是指造林、森林撫育時開設的寬度大約在0.5 m 左右的便道,平時用于護林巡查的便道。這些小道如果給予經常性維護,也可用于防滅火通道使用。據不完全統計,長度在100 km 左右,路網密度38.04 m/hm2。

1.2 森林防火隔離帶建設情況

1.2.1 生物防火隔離帶建設情況

自2003年開始,根據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要求,開始建設生物防火隔離帶,主要選擇土壤條件相對較好,坡度較平緩的山脊崗頭等地段,共計30 663 m生物防火隔離帶,密度達到11.66 m/hm2,重點防滅火區域(墓區)達到20.78 m/hm2。

1.2.2 森林防火生土隔離帶建設情況

自建場開始建設生土防火隔離帶已達65 423 m,其中部分被改建成生物防火隔離帶外,現有38 919 m,規格主線5~7 m寬,副線3~5 m寬,密度為14.81m/hm2。

1.3 森林防火天然隔離帶分布情況

白云山生態林場徑流寬度達到5 m以上的長度在1 000 m左右,但溪流兩岸植被茂盛,除幾處山塘水庫外,均達不到阻隔帶的標準。

1.4 森林防滅火設施建設情況

目前有消防指揮車1輛,器材運送車2輛,高壓水泵7 臺、高揚程水泵車2 輛,水帶4 500 m、風力滅火機10臺、森林消防車5輛(其中供水車2輛),運兵車1 輛。建成山塘水庫9 個,小型水庫1 個,總庫容223.07 萬立方米。2016 年開始,根據山塘水庫等水源分布情況,又投資72萬元在重點地段建設森林消防蓄水池11座,其中30 t 7座,50 t 2座,60 t 1座,80 t 1座,鋪設消防管道15.2 km,消防栓60只。

1.5 森林防滅火監測系統建設情況

2016 年根據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部署,在5 個覆蓋面較好的山頂上設立森林消防監控視頻前端,分別連接至場監控室和市森林消防指揮中心,在公路、游步道游客集中地段,設立監控探頭49個,基本實現監測全覆蓋,監控室實行24 h值班制。

2 森林防滅火機制建設和運行情況

近年來,白云山生態林場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導思想,堅持“改革興場、生態立場、惠民辦場、產業強場、文化靚場”五條主線,大力推進轉型發展,譜寫了現代國有林場發展的新篇章。先后榮獲全國林業系統及省里的表彰,近10 a沒有發生森林火災火警,森林防滅火機制運行情況良好。

2.1 森林防滅火組織機構建設情況

2001年根據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要求,于當年6月成功組建森林消防隊。由場領導擔任總指揮和副總指揮。下面設撲救組、帶路組、火場開路組、風力滅火機組、高揚程水泵組、水罐消防車組、供水車組、滅火拍組、守火場組、后勤保障組、機動組等11個組,共有隊員55人。

2.2 組織機構運行情況

將5個林區劃成18個網格,與6個科室、13個部門、3個管護點、10個山塘水庫的巡查員簽訂森林消防責任狀,在重點時段和重點地段進行不間斷巡邏。發現有吸煙、野炊、燒香等有野外用火行為時,及時勸阻,對勸阻無效者,及時報告森林公安或森林防滅火指揮部進行處置。

林場督查組不定期深入各管護站、巡邏隊進行督促檢查,對工作落實不力、虛報謊報、敷衍了事的,給以通報批評,并按要求及時整改。

2.3 預防機制建設和運行情況

2.3.1 預案制定

一是確定森林防滅火重點時段和地段。將每年的農事用火密集期、秋冬季、清明節、夏季夜晚等確定為森林防火重點時段,將群眾活動頻率較高的公路、網紅游步道、墓區、與農村相鄰的種植(墾荒)區和主要入口等確定為森林防火重點地段;二是根據本場地形地貌、交通、通訊設施,植被種類和覆蓋等情況,將5 個林區劃成18 個片區,實行一區一策。從人員、車輛、路線、物資保障、撲火策略、方法、技術、步驟、組織、指揮、協同等方面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并制成表、圖上墻,讓每位指揮員和戰斗員熟記于心,了然于胸。

2.3.2 重點防火時段加強防火宣傳和火源管理

在宣傳上,除充分利用會議、標語、宣傳欄等形式外,創新宣傳方式:一是在周邊20 個行政村、6 所中小學、3 個公園利用群眾喜愛的露天電影進行森林生態文化知識及防滅火常識宣傳;二是在夏季市民游人進山納涼的地方出動消防車進行循環播放森林防滅火常識;三是在清明期間,采取絹花置換香燭紙錢的方式,倡導群眾文明祭掃、綠色祭掃,讓“無煙上墳”、“文明祭祖”意識深入人心。在火源管理上,嚴把入山關,禁止一切火種進山。

2.3.3 非重點防火時段加強隊伍建設和隱患排查整改

在隊伍建設上,強演練提本領。消防隊每年演練1 次,每季集訓1 次,每季召開森林防火例會1次。通過培訓和演習,從思想上、業務上提高場消防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加強了體能和撲火技能,提升了隊伍凝聚力。

在消除隱患上,細排查抓整改。一是定期對主要入口等地重點地段進行全面的森林火災隱患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消防器材、消防設備及消防工具、電源電線等防火設施的檢查;二是做好滅火器材的定期檢修工作,對防火器材、撲火機具和10 個山塘水庫、11座消防專用蓄水池蓄水情況及消防栓等進行定期檢修;三是在秋冬枯枝落葉期及時清理主干公路邊坡、重點林區境界線、游步道和人為活動較頻繁林道路兩側的枯枝落葉、干草等易燃物;四是在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記錄,及時交辦,及時跟蹤整改和修訂完善森林消防安全應急預案和森林火災撲救應急預案。

2.4 森林防滅火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和運行情況

2.4.1 與氣象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依托其優勢做好火情預報

積極支持市氣象臺在太山頂設立氣象觀測雷達,市電視臺在陳寮山頂設立轉播臺,在交通、選址等方面提供便利;市氣象臺利用其專業優勢提供精確的火情預報并通過本地各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讓有關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知曉森林火險等級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2.4.2 積極與蓮都區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對接

一方面與接壤鄉鎮分管領導和19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村干部密切聯系,定期走訪相互通報情況;另一方面與周邊區域的森林消防隊定期舉行演練,切磋技藝,遇有火情相互支援,在重點時段和重點地段開展聯防聯控,在非重點時段,聯合開展宣傳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 存在的問題

3.1 森林防火基礎設施仍顯不足,部分功能退化

撲火裝備機械化程度不高,以水滅火裝置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偏遠林區生物防火隔離帶枯枝落葉等易燃物長期堆積;生土防火隔離帶年久失修,雜草叢生,失去防火功能;森林防滅火標識缺失嚴重,報警裝置嚴重缺失。

3.2 對高風險人群管控仍缺乏有效手段

對周邊有行動能力的智力障礙等重點人群,雖然通過當地鄉鎮村兩級干部進行管控,但由于鄉鎮干部變動快,村干部精力有限,大多僅憑自己對人員的熟悉程度而掌握一些情況,因此,這種管控仍存在疏漏之處。

3.3 森林防火應急響應緩慢

由于職工隊伍年齡老化,人員斷檔,青黃不接,加之撲火報酬較低,個別隊員存在畏難厭戰情緒,又沒有集中統一食宿,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集結,應急響應緩慢。

4 建議和對策

4.1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4.1.1 不斷提高路網和防火隔離帶完好率和機械化撲火普及率

加強對路網和防火隔離帶的巡查力度,特別是防火重點時段防火隔離帶易燃物堆積情況和汛期路網毀損情況,做到及時或定期維修清理,不斷提高路網和防火隔離帶的完好率。并根據各林區護林員數量,每個林區配備3~5臺風力滅火機和便捷的交通工具,盡量提高機械化普及率,減少人工投入。

4.1.2 不斷完善以水滅火基礎設施建設

在重點地段利用山塘水庫作為水源,沿公路視地形條件設立蓄水池,鋪設輸水管道、合理設立消防栓并配置消防器材箱,備足消防水帶和消防水龍頭,方便在第一時間進行撲救。

4.1.3 不斷完善森林防滅火標識和報警系統建設

在主要出入口處應用電子顯示屏,采取循環播放的方式在重點時段告知當日的火險等級,哪些行為容易引發森林火災,平時以案例播放為主普及法律以及逃生常識;在重點地段設立警示牌、指示牌,標識該地段的森林防火等級、報警方式、滅火裝置位置及逃生路線等。

在重點地段,設立一鍵報警和對講裝置,方便群眾第一時間報警。

4.2 引入重點人群管控機制

對周邊有行動能力的智力障礙等重點人群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由有關鄉鎮、村、場、戶落實“一對一”管控機制。一個智力障礙精神病人至少有一個具備監護能力并必須能切實履行監護責任的監護人;一個村有一套智力障礙病人及其監護人的檔案和監護措施,并有專職人員兼職的管控人員,能隨時或定期對監護人的監護職責進行督查;一個縣(區)、鄉鎮有專人定期對村管控人員履職情況進行督查。

4.3 引進森林防滅火隊伍建設管理模式

值班期間集中居住,以便快速行動;對隊員進行必要的考核措施,采取榮譽和經濟利益掛鉤的方式,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針對年齡老化問題,必要時可以采取編外用工的形式補充新生力量。

4.4 合理配置撲火力量,實現“快速出警,快速處置”

根據森林火險等級預報和森林火險重點地段分布情況,建立一支5~10人的快速反應小分隊,在森林火災高發時段和高危地段實行24 h 值班制,基本做到5 min 內完成隊伍集結,20 min 內到達火場先行處置,為后續隊伍到達提供詳盡的滅火方案。

猜你喜歡
隔離帶重點森林
造林中防火隔離帶的設計
重點推薦
淺談防火隔離帶的設置
這些是今年要重點做的事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重點報道
重點報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