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稅務管理優化研究

2023-01-08 14:47張海波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22年6期
關鍵詞:稅務機關籌劃納稅人

張海波

(茂名市安達保安押運有限公司,廣東 茂名 525000)

1 引言

在當前的背景下,企業需要認識到稅務籌劃的重要性,稅務管理需要嚴格按照稅務機關要求開展,規避稅務稽查風險。企業在控制稅務風險的同時,需要合理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目前企業的稅務管理難度不斷提高,稅務機關對企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企業要在控制稅務風險的同時降低納稅成本,就需要提高對稅務管理工作的重視,認識到稅務管理工作不完善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后果。若因工作不當違反稅收法律法規,不僅面臨補繳稅款的問題,還可能影響納稅信用評級,甚至使企業承擔刑事責任,因此企業更需要加大對稅務管理工作的研究。

2 稅務管理的概念

稅務管理工作指的是企業在涉稅的各環節,通過優化稅務人員管理、改進稅務核算等基本工作,以及完善稅務籌劃、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等各環節實現對涉稅活動的全面管理。稅務管理對于企業的管理而言至關重要,是企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 企業稅務管理的問題

3.1 企業缺乏稅務人才

大部分企業的管理層對財務部門工作不了解,在經營過程中只重視生產、銷售等工作,缺乏對稅務管理工作的重視,將稅務管理與稅務繳納等同,沒有認識到在當前形勢下稅務管理工作的嚴肅性。長期以來,很多企業缺乏專業的稅務管理人員,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僅能開展簡單的稅款計算、稅款繳納等工作,無法實現稅務籌劃及稅務風險管理。在金稅四期的背景下,無法讓企業適應稅務機關監管的要求。

3.2 稅務基礎管理不完善

第一,部分企業的稅務核算工作不夠細致,針對涉稅的事項沒有進行詳細核算,也沒有針對收入與成本分析是否滿足配比原則。第二,部分企業對稅收文件的執行力度存在不足。我國的涉稅文件較多且頻繁變化,但是很多企業在稅務管理過程中,不主動學習稅務管理的相關文件要求,不利于實現對稅務風險的管控。

3.3 稅務籌劃乏力

稅務籌劃工作是稅務管理工作的重點,要求企業針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開展籌劃,但是很多企業的稅務籌劃不完善,沒有針對不同的涉稅環節進行細致分析,稅務籌劃工作的方法不合理,沒有充分運用稅務籌劃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

3.4 稅務風險防范不足

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僅在稅務風險發生時才倉促應對,沒有制定對稅務風險的預警機制,沒有針對企業的各類稅務指標進行細致分析,不利于實現對稅務風險的有效管理。

4 企業稅務管理的優化措施

4.1 重視稅務人才建設

企業需要加強對管理層及涉稅人員的培訓,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當前我國的稅收體系在不斷改革,稅收法律體系在不斷完善,再加上稅務機關依靠大數據監測企業的各項涉稅活動,納稅人的涉稅事項在稅務機關監控之下,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越來越復雜,稅務機關對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面臨嚴峻的大環境,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加強專業知識的培訓,了解最新的會計準則變化及稅收政策要求,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的要求。稅務機關對辦稅人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在嚴峻的大環境下,應該邀請稅務管理方面的專家到企業內部開展稅務專業知識的培訓,及時了解會計準則的變化及稅收優惠政策的要求。企業也可以在內部設立相應的獎勵政策,鼓勵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主動學習最新的會計知識,主動考取職稱證書,通過提高自身的稅務管理能力,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夠應對稅務機關全面的監管。企業內部也可以收集涉稅相關政策和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文匯編成冊,提供給企業內部的人員學習,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1]。

4.2 完善稅務基礎工作

第一,優化稅務核算流程。企業在開展稅務核算時,要將核算工作盡可能細化,準確計算各項納稅事項,加強對企業收入、成本等方面工作的核算[2]。企業的成本、收入的核算必須要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在對產品成本進行核算時,要確保成本與收入配比,分析銷售收入的記錄和產品規格等相關要素,對于成本類支出和費用類支出需要進行嚴格界定。對費用而言,必須要在通過預算申請之后才可以支付,以確保費用使用合規。企業還應該每月針對銷售成本、銷售收入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出現異常時找出根源,如需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的要及時上報處理。

第二,加強對稅務文件的執行力度。企業財務人員要加強對財務會計制度的執行,嚴格遵守各項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同時需要提高對涉稅文件的學習,企業應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學習與企業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并針對學習的效果進行考核,分析企業內部涉稅人員稅務管理工作的質量。

4.3 優化稅務籌劃

4.3.1 增值稅的稅務籌劃

第一,合理選擇納稅人身份。企業有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身份,納稅人身份主要取決于是否能夠取得足額的進項稅。一般納稅人的進項稅額影響企業的稅負,具有較強的稅務籌劃空間。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等于不含稅收入乘以征收率,稅務籌劃空間較小。企業在選擇納稅人身份時,應結合企業的實際稅負進行合理選擇。例如,A 企業年不含稅收入為350 萬元,A 企業為商貿企業,A 企業在分析選擇成為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時,需要結合無差別平衡點進行分析。設N 為增值率,M 為不含稅銷售額,P為不含稅購進額,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為Q,一般納稅人稅率為F,則:增值率N=(M-P)/M,一般納稅人應納增值稅:M×F-P×F=M×N×F,小規模納稅人應納增值稅:M×Q,令M×N×F=M×Q,得:N=Q/F,無差別平衡點增值率為3%/13%,即23.08%。因此,當企業增值率小于23.08%時,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身份能夠節約稅收負擔,反之將企業申請為小規模納稅人更適合企業發展。

第二,銷售方式的稅務籌劃。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通過賒銷的方式來占領市場,在賒銷的過程中企業通過一定的折扣來吸引客戶。企業在促銷時,要注意稅務籌劃的相關要求,確保企業的促銷方式符合稅務籌劃的目標。當前大部分企業采用的促銷方式包括折扣銷售、現金折扣、銷售折讓,不同的促銷方式有不同規定,折扣銷售指的是為了銷售商品,企業給消費者一定的價格優惠之后開展銷售。對于折扣銷售,要求折扣額和銷售額在同一張發票上注明才能按折扣后的金額納稅?,F金折扣是企業為了及時回籠貨款,對于一定時間內回款的客戶予以一定的優惠,折扣部分不免除納稅額。銷售折讓指的是由于商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予以一定的優惠,這樣的方式在計算銷項稅額時不能將折扣部分扣除。以舊換新指的是用舊貨的價款抵扣部分新貨價款,除金銀首飾之外的舊貨價款不得抵減銷售額計算。企業在開展促銷的過程中,需要了解不同促銷方式能夠享受的優惠政策,以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

第三,優化兼營與混合銷售。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多元化經營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企業在開展多元化經營時,可能涉及不同稅率的產品或服務,若兼營多個不同稅率的項目需要分別核算,如果沒有分別核算則需要從高征收。因此,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對不同稅率的項目進行區分,避免被從高征收的問題。同時,若企業在同一納稅事項上涉及不同稅率,將被認定為混合銷售,混合銷售要求企業從高稅率征稅。如果此時企業想降低稅務負擔,就需要將混合銷售拆分為不同的納稅項目。例如,A 企業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還提供安裝服務,企業需要將銷售服務和運輸服務分別與客戶簽訂合同,從而分別計算繳納增值稅,以降低企業整體的稅務負擔。

第四,優化企業的購貨對象。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是固定的,因此在采購時僅需要考慮供應商的價格以及質量。一般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取決于進項稅額,因此采購應該優先選擇一般納稅人的供應商,除非小規模納稅人在價格或質量方面存在明顯優勢才選擇與小規模納稅人合作。同時在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合作時,應該要求小規模納稅人向稅務機關申請代開稅率為3%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4.3.2 所得稅的稅務籌劃

第一,固定資產的稅務籌劃。企業固定資產的稅務籌劃主要是折舊的稅務籌劃,不同的折舊方法產生的稅款繳納方式也有所差異,企業固定資產折舊除了直線法之外的方法要得到稅務機關的批準,企業要認識到近年來技術更新較快,部分固定資產受到技術進步的影響,可能存在提前報廢的情況,因此企業需要分析固定資產是否符合加速折舊的要求,對于能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應盡可能采用加速折舊。同時當前我國為了鼓勵企業加強固定資產的投資,對于購買500 萬元以內的設備允許企業一次性計入當期費用,因此企業要分析購買的設備是否超過500 萬元。例如,A 企業購買某設備價格為700 萬元,此時A 企業應將該設備分拆為兩次購買,并在企業內部組裝使用,從而可以將設備價款一次性計入當期費用中,實現了遞延納稅的目標。在固定資產稅務籌劃時,企業要加強對大修支出的稅務籌劃。我國稅法規定,大修支出的金額占固定資產價值50%以上,且經過大修支出能夠延長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兩年以上的進行資本化處理,若不符合條件則進行費用化處理。因此企業在大修支出時,對于要進行資本化處理的,需要將大修支出拆分為兩次進行,使兩次的金額都在50%以下,從而實現遞延納稅的目標。

第二,業務招待費的稅務籌劃。我國稅法對企業業務招待費有嚴格規定,對于超出限額的業務招待費不允許抵扣。因此,企業在開展業務招待的過程中,需要開展合理的籌劃。例如,A 企業在開展業務招待過程中,除了對客戶提供住宿、餐飲方面的服務之外,還需要向客戶贈送一批禮品,此時A企業的業務招待費可能面臨超出臨界點無法扣除的問題,A企業通過稅務籌劃方法,將贈送禮品印上企業的品牌標識、宣傳語,起到宣傳的效果,從而將贈送的禮品作為業務宣傳費在當期扣除,通過這一方式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

第三,對存貨計價方法開展稅務籌劃。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的成本產生一定影響,企業要采用合理的存貨計價方法實現遞延納稅。例如,A 企業在存貨價格持續下跌時,通過先進先出法的方式能夠降低前期的成本,但是存貨的計價方法一經確定之后不能隨意更改,因此,企業在選擇存貨計價方法時必須要謹慎,避免前期價格下跌后期價格上升,導致企業的稅務負擔升高的問題。同時企業在選擇存貨計價方法開展稅務籌劃時,要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則,如果企業的存貨種類多且單價低,就應該采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降低核算成本。

4.4 改進稅務風險管理

第一,建立稅務風險的識別機制。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面臨一系列風險,稅務風險在爆發之前往往是難以察覺的,企業需要通過合理的管理方式識別各類可能存在的風險,對稅務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識別。企業在識別稅務風險時,可以采用稅務風險清單法,結合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經驗,將可能產生的各類稅務風險形成稅務風險清單,并結合企業管理的各環節分析風險點,實現對各類風險的全面識別[3]。

第二,針對稅務風險進行細致評價。企業的稅務風險識別僅能對稅務風險形成初步了解,為進一步實現對稅務風險的控制,企業需要針對稅務風險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影響進行細致評價。企業可以設置預警指標,對各類涉稅行為進行評價,分析各類指標可能產生的異常。例如,企業可以結合稅務機關納稅系統評估表分析潛在的風險,并結合同一地區相同行業企業的稅收負擔率,以及企業歷史時期的稅收負擔率進行分析,判斷企業的稅收負擔率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并判斷企業具體涉稅指標是否存在異常,通過設置預警范圍,對稅務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另外,企業可以采用稅務風險坐標圖法進行分析。稅務風險坐標圖法是結合企業稅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影響程度進行分析的方式,對于發生可能性高、影響程度大的風險需要重點防范。

第三,形成對稅務風險的有效應對。企業在對各類風險進行全面分析與識別之后,需要針對風險制定恰當的稅務風險管理措施。首先,風險規避。風險規避要求企業采取特定的方式規避稅務風險產生的可能性,例如,對于可能給企業帶來違法的涉稅行為,應選擇放棄或終止相關活動,以避免企業遭受影響。其次,風險分散。風險分散是指企業在開展某類重大涉稅活動時,與專業的稅務管理機構簽訂合同,由專業的機構代企業管理稅務風險。最后,風險控制。風險控制是結合風險發生的條件等各類因素,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影響程度的方法。例如,企業可以在開展涉稅活動之前,向稅務機關征求意見,判斷稅務機關對涉稅工作的認可度,從而防范稅務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5 結語

在金稅四期全面上線的背景下,企業需要高度重視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加強稅務管理人才建設,完善稅務基礎工作,積極開展稅務籌劃,實現對涉稅風險的有效防范。企業只有從涉稅各環節進行全面優化,才能改進企業的稅務管理水平,幫助企業實現稅務負擔最小化的同時控制企業稅務風險。

猜你喜歡
稅務機關籌劃納稅人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納稅服務投訴管理辦法》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27號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納稅服務投訴管理辦法》的公告
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身份轉換的現實困境與對策研究
VBA在薪酬個稅籌劃上的應用
稅收籌劃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探討
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
8.總公司是一般納稅人,分支機構是否必須申請一般納稅人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一般反避稅管理辦法(試行)》(中)
稅務機關對減免稅操作有哪些規定和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