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細化治理語境下城市人居環境質量評價研究
——以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為例

2023-01-10 02:59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直管環境質量人居

郭 沖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隨著城市發展模式由增量式擴張向存量式優化轉型,精細化治理成為規劃面臨的新課題,2020年6月,住建部出臺文件指出應以城市體檢為抓手,以人民需求為中心推動形成面向治理、面向共識和面向應用的評估過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人居環境作為人類生活、生產等活動發生的場所,是精細化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其最早起源于希臘學者薩蒂亞斯提出的人類聚居學,人居環境質量的好壞是評判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精細化治理語境下的人居環境質量研究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當前學術界在人居環境質量方面的研究較為豐富,從研究內容來看,宏觀層面多集中在田園城市、宜居城市及生態城市等[1],其中以宜居城市居多。國內學者在借鑒國外相關理論研究后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居環境發展路徑,如吳良鏞[2]著有的《人居環境學理論》提出城市建設應統籌考慮人的居住與居住環境,科學建設有序空間和宜居環境,張文忠[3]認為宜居評價應以不同層次構建明確的指標體系,并提出宜居城市具有安全、便利及舒適等特征。微觀層面的人居環境研究關注城市通勤、職住分離及公共安全等方面[4-6],且研究視角較宏觀層面更為深入和具體。從研究方法來看,人居環境評價方法主要有問卷調查、德爾菲法、因子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等,如李雪銘等[7]運用問卷調查與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大連市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分析,鮑捷等[8]運用ArcGIS空間分析和數理統計方法分析安徽省城市人居環境質量空間異質性及其影響因素,干立超等[9]運用CRITIC客觀賦權法對具有城市專屬性的評價指標體系予以評價,現有文獻多以單純的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為主。從指標體系來看,201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新版《中國人居環境獎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城市特征從居住環境、公共安全、社會和諧、生態環境、資源節約和經濟發展六大類構建中國人居環境評價體系[10],已有文獻的指標體系多為定量性或表示狀態類指標,定性指標及表示效率類指標較少,即對規劃實施成果及居民感知體驗不夠重視?;诖?,本研究在論證精細化治理下高質量人居環境內涵的基礎上,總結借鑒相關文獻指標體系,對人居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提出新設想,并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綜合測度,以期為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參考。

一 精細化治理語境下高質量人居環境特征

(一)精細化治理的內涵

精細化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1],精細化治理作為空間效益提升和環境質量改善的重點,是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關鍵著力點。精細化治理蘊含治理的科學性及先進性,相比傳統粗放式、經驗化的治理方式,精細化治理更關注“人”,強調以居民需求作為治理的出發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反映;精細化提倡政府、社會公眾、企業等多方利益主體參與治理過程,以治理主體多元化推動形成政府部門自上而下式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及社會公眾自治協調發展、良性互動的局面[12];精細化治理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鼓勵運用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搭建治理共享平臺,精準掌握城市運行的動態信息及市民真實需求,提高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及安全感,推動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

(二)精細化治理下高質量人居環境的特征

高質量人居環境是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根據精細化治理的內涵及人本性理念總結出高質量人居環境具有以下特征:高質量人居環境應確保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穩定,具有較高的災害防范與應對水平,安全設施和綜合防災體系實現全覆蓋;高質量人居環境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可很好滿足居民所需,日常生活設施可達性良好;高質量人居環境應串聯各類生態空間及廊道形成生態網絡,以創建優質生態產品供給為發展目標;高品質人居環境應積極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以保護、傳承與利用相結合,有效激發文化活力;高品質人居環境應有序推進交通設施建設,最大程度實現職住平衡,營造良好出行環境;高質量人居環境應當具備優質的創新創業條件、營商環境及濃厚的對外交往氛圍。

二 人居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指標體系構建

為實現評價結果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遵循全面性、數據可獲取性及可操作性等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并參考相關文獻對人居環境質量評價指標的選取,以安全環境、便利環境、自然環境、出行環境、人文環境及創新環境作為一級指標構建包含45個二級指標的人居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表 1)。

表1 城市人居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二)數據來源

本次數據來源于直管區社會滿意度調查問卷,按照以人為本原則分為居民基本信息和社會滿意度兩部分開展線上問卷和線下訪談,并采用李克特量表法5級評級標準賦值,1表示非常不滿意,5表示非常滿意。歷時一個月共回收1 174份問卷,數據真實有效。

(三)評價方法

1.原始數據標準化處理

具體計算公式為:

式中:Xij為參評的原始指標,yij為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指標值。

2.主成分分析法確定權重

主成分分析可提高綜合評分等方法中權重確定的客觀性與準確性。首先在SPSS軟件中對標準化處理后的1 174份問卷數據進行基于Alpha信度的可靠性分析,結果顯示基于標準化項的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數為0.935,表明數據具有很高的內在一致性,信度較高。

計算指標在不同主成分線性組合中的系數:

式中:yij為上一步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指標值;zij為每個主成分對應的特征根。

計算指標在綜合得分模型中的系數:

式中:Ri為各主成分方差,Pij為主成分線性組合中的系數。

對所有指標歸一化處理并計算各項指標權重: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確定的各級指標權重結果見表1中各項指標后權重列所示。

將一級指標權重和二級指標權重線性加權計算各指標綜合得分:

三 評價結果分析

(一)綜合評價

根據上述方法測算出直管區人居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值(表2)。

表2 人居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結果

根據綜合評價結果可知(圖1),居民對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的人居環境質量整體較為滿意,指標體系綜合排名顯示直管區人居環境質量差異化現象明顯,存在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文化設施建設得分居于首位,其次為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直管區現存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擁有省級、市級、區縣級不可移動文物及古樹名木多處,通過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與特色,建立完整的保護體系和保護分級,并以城市和社區兩個層面推進多元文化融合,彰顯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場景。按照分級配置、混合兼容的原則形成“城市—片區—社區”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和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實現公共服務供給均衡、優質和高效,現有公共服務設施可很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住房可負擔性(房租或房價是否可承擔)、停車的便利程度等則排名最后,與其他同類地區相比,直管區房價收入比(每戶住房總價與每戶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比值)適中,但距合理區間仍有較大差距。同時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存在機動車亂停亂放,占道停車等現象,尤其是天府新區南沿線地鐵站附近停車難問題較為突出,停車的便利程度有待提高。

圖1 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人居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各指標綜合得分

(二)系統分析

分項指標的系統分析有助于進一步識別人居環境質量的優劣勢,為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提供依據(圖2),由雷達分析結果可知直管區人居環境質量在六大維度的發展水平呈現出明顯的異質性,便利環境發展態勢良好,各指標得分相當,而安全環境、出行環境等發展不均衡,指標得分之間差距較大。

圖2 人居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系統分析

從安全環境看,排名首位的為生產安全事故防范及應對水平,直管區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市政設施建設與維護管理到位,城市每萬人年度較大建設事故發生數0,有效遏制了較大及以上事故的發生。排名最低的為地震、洪澇、火災等災害防范及應對水平,直管區應對自然災害水平一般,統計數據顯示建成區內常年出現積水內澇現象的點位有16 處,城積水內澇點密度為0.195 個/km2,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公眾防疫意識和防疫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探索創新應對災害及公共突發事件的方法,完善聚焦突發動態性的治理方式,以高水平災害防范與應對措施增強城市安全韌性。

從便利環境來看,各指標得分相差不大,其中得分最高的為公共服務設施,全齡友好理念下的教育、醫療、養老、體育等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直管區以社區為基本單元推進社區便民服務設施建設,2020年社區便民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98.64%,同時不斷加強社區衛生站、文化活動室、活動廣場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線上服務載體和平臺建設。公共和功能性設施體系正逐步形成,但設施覆蓋及服務效能有待提升,圖書館、文化館、展覽館等文化設施建設稍顯不足,重大高能級設施服務效能尚未有效發揮,市級醫院2 km覆蓋率僅為56.1%,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醫療體系的完整性仍有較大進步空間。

從自然環境來看,市容環境衛生具有領先優勢,其次為河流水體水質治理。直管區堅定把握公園城市首提地使命,聚焦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天府公園、鹿溪濕地公園等大型公園已初步成型,三級綠道體系持續推進,實現城市綠道密度0.54 km/km2,公園綠地、廣場(400 m2)步行5分鐘覆蓋率達到75.5%,公園綠境初見成效。直管區通過多項措施改善提升市容環境衛生,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整體片區建設,實施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加強污水治理并推進雨污分流全覆蓋,對老舊民居院落整體衛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探索,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垃圾轉運站、再生資源回收站等設施的可能性,水庫水體達標率接近100%,但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僅為62.1%,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僅為79.45%,自然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從人文環境來看,分項指標在綜合排名中均位于前列,表明居民對直管區人文環境建設滿意度較高,文化設施建設居于首位,直管區以文保單位、歷史建筑等為重點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并布局各類文化設施。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文化彰顯方面城市國內外游客吸引力強勁,達到12.9,遠超中國人居環境獎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參考值。在全域旅游戰略背景下,直管區積極探索“旅游+產業+文化”的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彰顯出良好的品牌效應及獨特的天府文化魅力。優質旅游路線的營建及非物質文化傳承方面則稍顯遜色,文化類消費場景的營造仍需繼續加強。

從出行環境看,排名前列的有道路景觀的美化程度、周邊道路的步行體驗及騎行體驗等,停車的便利程度、職住分離程度等則排名靠后。得益于公園城市建設契機,直管區積極踐行公園城市示范區,以公園、綠化帶、綠道及小游園等串聯城市組團及功能區,實現“公園+”的生活居住環境和出行環境,進一步推進步行友好城市和騎行友好城市的建設。直管區停車難問題嚴峻,機動車道連續性不足且占道停車現象普遍。職住分離矛盾日益突出,2020 年直管區工作日平均通勤時間為46 分鐘,45分鐘通勤距離內居民占比71.95%。

從創新環境看,營商環境及創新環境與氛圍得分較高,國際交往活動籌辦、國際交往氛圍及人才引進政策等有待改善。2020年8月,《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建設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出臺,開啟天府新區優化營商環境3.0時代。立足對外開放門戶的定位,直管區突出公園城市建設引領作用,以“數字化”助力,不斷謀求以更優質的營商環境承載更高層級、更高能級、更高質量發展。但舉辦國際會議、展覽、體育賽事等活動與其他國家級新區相比差距較大,國際交往氛圍也有待提升。

四 結論與建議

傳統的人居環境建設評價傾向于用既定的物質性指標體系來衡量其質量,過分注重客觀指標造成對居民感知體驗的忽視,新時期精細化治理背景下的人居環境質量評價需要我們對建成環境與人的關系再審視和再思考。本研究以人的感知為切入點,將居民切身生活感受同數理分析技術評價相結合,客觀地了解城市運行狀態和更好地服務于城市治理,指標體系的選取也是一次探索和嘗試,未來為適應城市人居環境不同層級的綜合評價,應將自上而下的管控式指標與自下而上的體驗式指標更好地結合,統籌運用多技術手段,問題與目標雙導向,以動態性過程貫穿人居環境質量評價始終,實現更客觀的評價和更有效的治理。

猜你喜歡
直管環境質量人居
論提升縣域環境質量的現狀及治理思路
臨深置業理想 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標準!
多源污染水體水環境質量提升技術應用
北京地鐵環境質量問題調查與對策分析
人居一世間 愿得展素顏
海底短直管道軸向移動仿真模擬及錨固措施分析
2018年河南省各省轄市及直管縣(市)專利申請量統計表(1月)
2017年河南省各省轄市及直管縣(市)專利申請量統計表(12月)
2018年河南省各省轄市及直管縣(市)專利申請量統計表(3月)
人居環境中的園林綠化設計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