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態旅游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研究
——以鎮坪縣南江湖鄉村振興旅游示范區為例

2023-01-11 06:39趙臨龍
林業調查規劃 2022年6期
關鍵詞:生態旅游江湖旅游

趙臨龍

(安康學院/陜南鄉村振興研究中心,陜西 安康 72500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2021年將開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1],提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意見》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設立5年銜接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并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節奏、力度和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推動“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

《意見》從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到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提出: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和村內主干道建設;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完善配套設施;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梢?,《意見》非常重視鄉村振興的旅游融合。

2021年3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發布[2],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毒V要》提出具體措施:發展縣域經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壯大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特色產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梢?,《綱要》進一步明確旅游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

在未來5年的“十四五”中,“脫貧攻堅”后續發展重任將通過“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得到強化,全面推進鄉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文化繁榮。

1 南江湖旅游扶貧示范區概況

陜西省鎮坪縣南江湖位于縣城北18 km,《鎮坪縣南江湖旅游總體規劃(2016—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劃定其區域范圍為東起南江河東側山脊線(陜西鎮坪縣與湖北竹溪縣的省界),西以南江河西側山脊線為界,北起鎮坪縣牛頭店鎮安寧渡水電站,南至鎮坪縣城關鎮禹王宮(南江湖回水區末),總面積約為80 km2。其中《規劃》將南江湖大壩至禹王宮庫區確定為南江湖旅游扶貧示范區,總面積約為3.6 km2。南江湖旅游扶貧示范區將鎮坪縣城關鎮竹節溪村和友誼村(以下簡稱“兩村”)沿南江河東西一分為二,構成天然的兩個自然村。

1.1 兩村交通情況

竹節溪村位于南江河畔西側,沿南江河畔西側的平鎮(平利縣—鎮坪縣)二級公路至鎮坪縣城關鎮和牛頭店鎮均為16 km,至南江湖(白土嶺電站)庫區大壩2 km。

友誼村位于南江河畔東側,公路至南江湖庫區水壩3 km,距城關鎮政府22 km,距牛頭店鎮17 km。

1.2 兩村基本情況

竹節溪村總面積2 800 hm2,8個村民小組371戶1 033人,村內常住人口333戶960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3戶331人。全村有耕地面積170.67 hm2,人均0.17 hm2,全部為旱地;林地面積1 366.9 hm2,人均1.32 hm2,森林覆蓋率84%。

友誼村總面積2 480 hm2,12個村民小組245戶791人,村內常住人口194戶557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9戶329人。全村有耕地面積139.8 hm2,人均0.18 hm2,全部為旱地;林地面積1 440.9 hm2,人均1.32 hm2,森林覆蓋率87%。兩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情況見表1。

表1 兩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基本情況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annual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families in Zhujiexi Village and Youyi Village

兩村總面積和常住人口略有不同,竹節溪村和友誼村人均耕地(旱地)面積分別為0.17、0.18 hm2,人均林地面積均為1.32 hm2。兩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逐年增加,并且與全縣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年縮小,其中竹節溪村降至10%以內,友誼村降至20%以內。

2 南江湖旅游幫扶示范區發展現狀

在“十三五”期間,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幫扶竹節溪村、鎮坪縣科學技術協會幫扶友誼村。通過近幾年的科技幫扶,兩村基礎設施建成,鄉村公路開通,自來水到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不斷上漲,凸顯科技幫扶的重要作用。

2.1 兩村生態與人文旅游看點

鎮坪縣南江湖旅游幫扶示范區空間布局為一軸兩心:南江河旅游發展軸、白家鄉(現為竹節溪村)旅游集散中心、友誼民宿度假旅游發展中心,為兩村生態旅游發展起到引領和推動作用。

由于兩村屬于南水北調中線保護區,綠色環保底線使其森林覆蓋率達84%以上,千年樟樹、古老樹楓、常青松林成為旅游的重要亮點和科普旅游探索之地;大自然造化的巴山睡女、湖中美女,使南江湖周邊地區成為美女的天堂;南江湖周邊地區“僰人懸棺”“巴山鹽道”“聞太師墓”“謝家灣”(丟盔卸甲之地)等人文古跡,成為鎮坪縣旅游靚麗的看點,其中發現的“僰人懸棺”在陜西省境內尚屬首次[3];南江河畔的叮當溝“鹽道”[4]為整個巴山鹽道最驚險處;傳奇色彩的“謝家灣”與絕壁嶺巧合的“聞太師墓”[5],極大地豐富了旅游文化的內涵。

2.2 兩村生態旅游發展突出問題

2019年兩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仍低于當年全縣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鄉村振興任務依然艱巨,兩村產業發展需要快速推進。

原《規劃》與現實發展不匹配,原《規劃》未將南江湖旅游區與鎮坪縣城聯系起來,未使南江湖成為進出鎮坪縣城的重要旅游游覽地;原《規劃》重視友誼村的民宿度假旅游發展中心建設,開辟旅游項目促進鄉村發展,但僅將竹節溪村(原白家鄉政府所在地)作為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未開辟相應的旅游項目(如“僰人懸棺”“巴山睡女”“古老樹楓”等未列為旅游景觀),全力推動其生態旅游發展;原《規劃》提出自然風光的景觀打造,涉及到人文景觀(牛頭店鎮白珠峽“鹽道”),并未考慮與“鹽道”齊名的“僰人懸棺”等人文景觀?!皟k人懸棺”作為陜西省境內獨有亮點,對于提升鎮坪縣旅游地位意義重大。

在整個旅游發展中,南江湖旅游區建設緩慢,其對精準扶貧(現為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未得到較好發揮。

2.3 兩村生態旅游發展契機

《安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一縣(區)一策發展指引中指出:鎮坪縣重點發展生態康養產業,打造中國長壽康養示范基地、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陜西向南開放的重要門戶。

鎮坪縣通過陜西省、湖北省、重慶市3省市大巴山的“雞心嶺”特殊地理景觀,打造形象標識語“自然國心,養生天堂”[6],為兩村旅游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帶來契機。

在“十四五”期間,將南江湖旅游扶貧示范區提升為南江湖鄉村振興旅游示范區,推動兩村的鄉村振興發展成為重大任務。鎮坪縣政府已將友誼村確定為鄉村振興試點村,省縣兩級科技幫扶的鄉村振興,以南江湖引領下的兩村生態旅游發展蓄勢待發。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將進一步壯大竹節溪村、友誼村經濟勢頭,跟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鄉村振興步伐。

3 南江湖鄉村振興旅游示范區生態旅游發展策略

“十四五”期間,南江湖周邊地區生態旅游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根據良好的旅游資源、交通條件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出南江湖鄉村振興旅游示范區生態旅游發展的思考。

3.1 基于交通地理位置建設鎮坪縣城的重要旅游集散區

2020年8月28日,平利—鎮坪高速公路開通,安康城區—鎮坪縣城125 km行程僅需1.5 h,實現鎮坪縣城至安康城區“近城化”(過去普通公路約4 h)。鎮坪縣高速公路的開通揭開了隱藏在大山深處的鎮坪縣旅游的神秘面紗。2020年國慶節,在全球疫情影響的情況下,鎮坪縣共接待國內游客5.15萬人次(全縣人口不足6萬人),同比增長23.21%;旅游綜合收入2 990萬元,同比增長14.2%;全縣賓館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達96%以上[7],在陜西省內均為一大亮點。隨著鎮坪縣旅游常態化的恢復,以及周邊地區的交通改觀(2023年巫溪—鎮坪70 km高速公路通車行程約1 h、2024年竹溪—鎮坪雞心嶺景區120 km高速公路通車行程約1.5 h,2021年鄭州—巫山—奉節—萬州高鐵通車、未來奉節—巫溪高鐵支線建成),縣城接待能力將受到挑戰。因此,南江湖旅游景區將承擔分散縣城游客的重任。

南江湖南北分別距鎮坪縣城、牛頭店鎮高速公路口15、13 km,是鎮坪縣城北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區,山水風光與人文景觀均具特色。其“巴山睡女”“水中美女”“僰人懸棺”和“聞太師墓”是鎮坪縣旅游難得的看點。

“聞太師墓”與“謝家灣”等演繹出歷史文化傳說:“聞太師”在湖北竹溪境內大營盤(與鎮坪縣友誼村相鄰)戰敗,逃亡到鎮坪“謝家灣”(今南江湖相鄰上游地名),驚魂中摔下馬受傷,不得丟盔卸甲(此地留下“卸甲灣”地名,后稱為“謝家灣”),慌亂之中逃到“絕壁嶺”(友誼村內)下,“聞太師”在探路時,得知前面大山為“絕壁嶺”,長嘆一聲“這是歸天之地”(高人曾告訴“聞太師”命中回避“絕”字,否則就是歸天之地),然后自焚而亡,整個山溝火光沖天[8],此地叫做“紅崖溝”,并且從此“紅崖溝”的板栗再也不生蟲。至今“聞太師墓”深藏在友誼村大山之中。

歷史上,“謝家灣”在修農業大寨田時,從“萬人坑”中挖出兵器??梢圆孪耄簹v史上的這位大將軍被人們演繹成了“聞太師”。在陜西友誼村與湖北竹溪交界的大營盤,當地人就說“聞太師”曾在此駐兵,并且其歸天傳說與友誼村同出一轍[8]。

因此,可以將南江湖旅游景區打造成鎮坪縣城的旅游神奇傳說之地,成為縣城游客旺季的分散區和探索鎮坪縣旅游人文景觀的重要景點。

3.2 基于山水資源品質打造“山珍海味”的民俗美食地

南江湖周邊地區旅游資源品質的山水特色,以及鎮坪縣“長壽之鄉”的文化品牌,為山水特色與“長壽飲食文化”融合發展提供發展空間。

竹節溪的地名與這里盛產山竹密切相關,竹筍也成為竹節溪村的重要代名詞。友誼村紅崖溝的板栗歷來不生蟲,是傳說中的“聞太師”戰死之作。南江湖的“冷水魚”歷史久遠,被稱為“水中活化石”,其中冷水魚“錢魚”(學名多鱗白甲魚、多鱗鏟頜魚)更是魚中精品,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9]。錢魚側面有一根黑黑的鰭線,在陽光下黑色的鰭線穿過狀若銅錢的魚鱗,就像古代吊著的銅錢,故叫錢魚。錢魚的魚鱗薄且細,有補鈣的作用,因此吃錢魚不用去鱗。鎮坪縣腐殖土山地生長的中藥材名揚全國,被稱為“中藥材之鄉”,其中鎮坪地理產品“鎮坪淫羊藿”一直被視為“提精氣”的天然補品,為“鎮坪長壽之鄉”增添神秘感[10]。

2017年,鎮坪縣在創建“中國長壽文化之鄉”時,全縣總人口不足6萬人(5.96萬),但全縣90歲以上長壽老人181人,百歲老人6人,分別占全縣總人口的3‰、1,超過了國際和國內長壽之鄉的百歲老人占比標準0.75[11]。2017年11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鎮坪縣為“中國長壽文化之鄉”。

在文旅融合中,打好農家樂長壽飲食文化品牌:以南江湖的“水”推進鎮坪“生態冷水魚”養殖以及相關產業,發展鎮坪地理產品“鎮坪烏雞”和“鎮坪臘肉”等綠色食品;以南江湖的兩“山”推進鎮坪地理產品“鎮坪土豆”和“高山玉米”種植產業發展;以“長壽之鄉”推進鎮坪中藥材地理產品“鎮坪淫羊藿”“鎮坪黃連”等知名藥材和天然竹筍、板栗等綠色產品發展。結合山水的優質食材打造南江湖的“山珍海味”民俗飲食品牌亮點,凸顯地方民風情調,成為“養生天堂”的感受地。

因此,將南江湖岸邊的兩村打造成為“山珍海味”的民俗美食地,與鎮坪縣“臘味小鎮”(在鎮坪縣城南至飛渡峽4A旅游景區之間)齊名,形成南有“臘味小鎮”、北有“山珍海味”。

3.3 基于自然神秘奇觀打造“科普之心”的探索之地

南江湖幾乎位于鎮坪縣的南北“中心”,好似延安在陜西省的地理中心。因此,南江湖作為鎮坪縣一個重要之心,對于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具有獨特作用。

正是南江湖的“中心”位置,在此出現了陜西和湖北兩省同出一轍的“聞太師墓”,陜西境內唯一的“僰人懸棺”,鎮坪縣境內懸崖上開鑿的最驚險的“鹽道”等文物古跡。就在“僰人懸棺”的佛爺碥處,歷史上建有佛爺廟(修建平鎮公路時毀掉),數百公斤重的菩薩石像如何安放到寺廟懸崖處,南江湖的僰人懸棺如何放置在半山腰的懸崖峭壁中并“巧穿巖洞”(巖洞直穿懸崖且內再旋轉90°開鑿垂直棺室),這些至今都是世界之謎。據記載,僰人是我國古代西南的一個少數民族。有研究者稱僰人為一個消失在懸棺里的民族,還有人認為僰人的祖先是巴人。僰人起源于何時,其活動區域范圍為何要選擇懸葬的方式等疑團都有待解開[3]。

大自然的神奇也在這里發生。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去世,罕見的冬季大雪低溫天氣導致南江湖畔的千年樟樹凍死,而數年后又“死而復活”,其原因值得探索。還有鎮坪縣“長壽之鄉”的秘籍也是需要研究的科學和社會問題。

充分利用鄉村振興戰略,借用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幫扶竹節溪村、鎮坪縣科學技術協會幫扶友誼村提供的科普平臺,打造鎮坪縣“科普之心”基地,將白家小學“科普館”提升為鎮坪縣的“科普之心”展館,匯集鎮坪縣的自然與人文科普實物與照片資料,并且將南江湖為代表的自然未解之謎,作為引導人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重要展品內容,提升民眾和旅客的科學素養與旅游感受。

利用南江湖神奇的大自然奇觀,以及鎮坪縣“長壽之鄉”和“避暑勝地”的品牌,在南江湖景區周邊地區建設科普基地民宿大院,不僅成為專家學者修身養生的旅游度假地,更是其探索大自然和研究人文奧秘的重地,將“奇觀”和“避暑勝地”相結合,進行游覽探索和避暑休養,在旅游探索之中,享受大自然的清涼世界;在發現大自然中,感受長壽文化的風俗魅力。同時,通過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與相關省級研究學會聯合召開專題研討會,探索世界奇觀。

因此,將南江湖兩村打造成為“科普之心”的科普旅游探索之地、教育基地,探索世界奇觀和提升民眾的科普素養,使展館成為鎮坪縣的科學文化教育基地,與鎮坪縣城南的“國心之眼”展館對應,成為又一大旅游亮點。

3.4 基于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的示范地

南江湖的功能定位為“山水田園旅游景區、旅游精準幫扶示范區”,省縣科學技術協會作為兩村的幫扶單位;在“十四五”期間,友誼村被鎮坪縣政府確定為鄉村振興試點村,在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做好旅游產業發展的示范。

南江湖兩村在鄉村振興中,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和專家智慧,突出地方旅游資源稟賦優勢,推出生態旅游項目和旅游消費商品,推動其生態旅游快速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

鎮坪縣在南江河流域先后修建了南江水電站、三大峽電站、白土嶺電站(南江湖)、安寧渡水電站,以及雙河口在建水電站。目前,除三大峽電站形成“臘味小鎮”旅游輔助景點外,其他水電站還沒有相應的旅游產品,而南江湖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可在鎮坪縣內構建與臘味小鎮媲美的“山珍海味”特色養生休閑度假避暑觀光之地,推動兩村鄉村振興的生態旅游快速發展,為其他水電站發展旅游和相關旅游景區開發地做出示范,推動全域旅游發展。

因此,打造南江湖兩村鄉村振興的旅游發展示范地,突出地方政府支持、科技力量扶持和地方旅游資源利用的生態旅游發展的示范性,依靠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推動全域旅游發展。

4 南江湖鄉村振興旅游示范區旅游發展路徑

圍繞南江湖景區功能定位“山水田園旅游景區、旅游精準幫扶示范區”,開展鄉村振興的兩村生態旅游發展。從南江湖所處的位置和其擁有的山水優勢,開展旅游綜合發展。

1)依據山水特色,確定生態旅游發展項目

兩村旅游突出“山”的特色,利用大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開展登山游覽,結合古樹森林開展科普旅游,做好鄉村民宿、辦好特色農家樂;南江湖突出“水”的亮點,開展水域旅游項目,結合湖岸邊的自然景觀(“死而復活”的千年樟樹等)和人文景觀(“巧穿巖洞”的僰人懸棺等)開展旅游探索,打造休閑度假觀光之地。

2)發揮水陸條件,確定生態旅游發展思路

以南江湖風貌打造“水路”景觀,研究南江湖帶動兩村一體化推進生態旅游發展的思路,以南江湖鄉村振興旅游發展推進兩村經濟產業發展,形成“長壽之鄉”的“山珍海味”旅游消費商品;以兩村資源稟賦打造“陸路”景觀,研究兩村生態旅游與南江湖旅游融合的發展思路,以探索大山奧秘作為南江湖旅游的延伸,形成“養生天堂”的“長壽文化”民俗感受之地。

3)根據融合趨勢,推進生態旅游協調發展

將南江湖周邊兩村生態旅游發展融入鎮坪縣城和牛頭店鎮旅游線路之中,充分發揮鎮坪縣城和牛頭店高速公路口的有利條件,使南江湖“懸棺”成為全縣(安康市)旅游不可缺失的一大看點,成為進出鎮坪縣城的神秘之地、科普旅游的探索之地;充分發揮南江湖地域的“山水”特色,打出“山珍海味”的“長壽飲食文化”亮點,構建鎮坪縣城游客分散的集中地,形成“養生天堂”的避暑民宿之地。

猜你喜歡
生態旅游江湖旅游
生態旅游管理的現狀和發展策略分析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推動武陵山片區民族文化生態旅游脫貧
愛的江湖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生態旅游資源評價
旅游
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態旅游規劃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