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在急診創傷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2023-01-11 02:23范國峰
健康之友 2023年1期
關鍵詞:縫隙安全性流程

范國峰

(濟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濟寧市兗州區人民醫院 山東 濟寧 272100)

隨著經濟水平和交通、建筑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因高空墜落、車禍等創傷事件急診入院的患者數量也在逐年提高[1]。此類急診創傷患者多數伴有較為嚴重的意識損傷、肢體功能損傷等,其損傷發生后的1h內為最佳救治時間?,F階段,對于急診創傷患者急救護理流程過程較為繁瑣,未能最大化提升患者急診救治效率,仍有待改善[2-3]。無縫隙急救護理是在無縫隙一體化護理模式基礎上,結合急救患者特點整合而成的新型護理模式。為提高本院急診創傷患者急救效率及安全性,本研究應用該模式進行分析,收效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120例我院啟動創傷創傷中心的患者,納入時間為2019年1月-2022年1月。納入標準:經急診來我院治療者;院前急救PHI評分≥4分者;排除標準:既往存在創傷入院治療史者;急救無效死亡者;合并嚴重器質性障礙及凝血功能異常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常規組(60例)和干預組(60例)。對常規組、干預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創傷原因等)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研究開展要求,可以比較。常規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3:27,年齡區間19-62歲,平均(39.88±4.07)歲,創傷原因:車禍例23例、高處墜落21例、跌倒16例;干預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1:29,年齡區間20-65歲,平均(39.26±3.99)歲,創傷原因:車禍例21例、高處墜落22例、跌倒17例。

1.2方法

1.2.1常規組 實施常規急救護理,即在常規急救流程的基礎上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對患者家屬介紹病情病告知其繳費;醫護人員進行急診分診,根據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表現進行相應搶救措施,完成后對患者家屬進行入院宣教,對患者進行??茣\。

1.2.2 干預組 采取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主要步驟如下:為患者開啟綠色急救通道,從進入該通道起執行接診-急救-治療-入院一系列流程。進入該通道時便根據患者病情狀態告知手術室、監護室準備相應物品,做好搶救相關工作。到達醫院后立即開啟接診工作,以挽救患者生命為第一要務。由急診科發起成立無縫隙急救護理干預小組,將組內成員根據職分成評估、搶救兩組亞組,患者入院后,評估小組立即對患者各項體征、檢查指標進行分析和評估,按照患者危急程度進行紅、黃、綠分區處理。進入相應區域后,由搶救小組根據患者情況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對于創傷較為嚴重的患者而言,首先應確保該類患者氣道通暢,實施呼吸道清潔、呼吸機支持的干預措施;及時采集患者血液送檢并為其建立靜脈通路;對于評估結果需要手術的患者而言,嚴格記錄其體征變化情況并于相關手術科室取得聯系做好物品和手術準備。待患者家屬同意手術且手術醫師確認后,在護理人員的引導下轉入手術室。

1.3觀察指標

(1)急救效率,采用精準時鐘分別記錄兩組急診創傷患者確診時間、急診科停留時間、住院時間及急診至手術時間,所耗時長與急救效率成反比,即效率最高各時段耗時越短。(2)急救安全性,詳細記錄兩組急救過程中包括但不限于醫囑執行有誤、意外傷害、物資準備有誤等事件發生情況,發生率與安全性成反比,即安全性越高各不良事件發生率越低。(3)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紙質急診科專用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統計兩組患者家屬對急救護理的滿意程度,該量表以總得分所記的優良差等級表示滿意情況,對兩組滿意優良率進行組間分析。(4)在急救結束30d時,通過SF-36量表(8維度0-100分)比較兩組生存質量,量表得分高時,表示患者對應生存質量越好,反之則相反。

1.4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常規組、干預組急救效率比較

從急救效率層面來看:干預組各項急救效率相關時間均明顯短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常規組、干預組急救效率比較

2.2 常規組、干預組急救安全性比較

從急救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方面來看:干預組意外傷害等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表2。

表2 常規組、干預組急救安全性比較[n(%)]

2.3 常規組、干預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從護理滿意方面來看:干預組護理滿意總優良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3。

表2 常規組、干預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n(%)]

2.4 常規組、干預組急救30d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從急救30d后生存質量方面來看:干預組各維度評分均照常規組有明顯優勢(P<0.05),見表4。

表4 常規組、干預組急救30d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

3 討論

王瑞琴等[4]研究表明,時效性與創傷患者急救效果存在顯著相關性?;颊咴谑艿絼搨?,在1h-4h內死亡率最高,且在創傷4h后死亡風險呈顯著下降趨勢,表明在患者受到創傷后,及時有效的搶救干預對其生命安全的重要影響,同時也體現的臨床上關于急診創傷患者“黃金一小時”的概念[5-6]。傳統急救護理流程按照先接診后評估、診斷,最后??茣\才實施針對性治療的流程,該流程較為復雜,工序繁瑣,患者不能得到連續性的干預及監護,導致在各環節交接時存在較大風險,嚴重者可能致死[7]。因此,需要針對急診創傷患者各項特點對其急救護理進行全面優化。

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將院前評估、院內搶救、各科室會診集為一體,將急救流程歸納為一個完整、規范的鏈條,重視各環節交界處的細節,從而為患者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急救效率[8-9]。本研究將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應用于干預組急診創傷患者,結果顯示:從急救效率層面來看:干預組各項急救效率相關時間均明顯短于常規組(P<0.05)。與樊艷等[10]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能最大化提升急救效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分析原因可能為以下幾點:(1)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為急診創傷患者建立綠色通道,能夠彌補傳統急救護理模式無差別性接診的缺陷,患者在綠色通道中便能得到有效的病情評估,從而縮短確診等診療所需時間[11]。(2)傳統急救護理人力資源分布不均衡,急診護士又要評估、又要對患者進行搶救,導致工作流程不規范,程序混亂,影響搶救效率。本研究組成專業無縫隙急救干預小組,組內成員進行二次分組,將急救工作責任化,從而最大化提高急救效率。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從急救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方面來看:干預組意外傷害等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提示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在提高急救工作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紤]原因可能為:相較于傳統急救護理流程,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分工明確,量化急救、轉運等各個過程,各科室、環節間建立有效聯系,從而最大化提高了術前準備效率,減小差錯事件發生風險。既往研究中應用急救護理路徑優化模式對急診創傷患者進行護理,結果顯示患者家屬對護理各項工作的滿意度顯著提高。本研究應用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得到與上述結果類似的成效,結果顯示干預組家屬對急救工作護理滿意度水平較高,達96.67%,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同時,本研究對患者進行急救后30d再評估,結果顯示實施無縫隙急救護理的患者生存質量方面具有顯著優勢(P<0.05),對提高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在急診創傷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必要性,能夠有效提升急救工作質量及安全性,促進護理滿意度和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的提高,值得推廣及應用。

猜你喜歡
縫隙安全性流程
新染料可提高電動汽車安全性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某既有隔震建筑檢測與安全性鑒定
雨的縫隙
違反流程 致命誤判
ApplePay橫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質疑 拿什么保護你,我的蘋果支付?
本刊審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一種帶寬展寬的毫米波波導縫隙陣列單脈沖天線
Imagination發布可實現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