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骨超聲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中的評估價值

2023-01-11 02:23張新悅牛耀杰孔令夷
健康之友 2023年1期
關鍵詞:肌骨風濕性關節炎滑膜

張新悅 牛耀杰 孔令夷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中醫醫院 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癥狀,患者臨床上表現為關節晨僵、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等,是導致關節畸形和關節功能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據調查統計,目前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病率是0.3%[1-2],以中老年女性為主要患病人群,但從發病趨勢上來看,該病的總體發病呈現增長趨勢,仍需要加以重視。而關節病變會導致患者的病癥加重,延長患者的病程,增加治療的難度,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和生存質量均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威脅。如果不能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患者做出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則容易導致患者病情持續性加重,最終致使患者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健康?,F階段臨床上運用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診斷上的方法主要包括數字X線攝影檢查技術、MRI、肌骨超聲等,而不同的診斷技術在獲取的診斷結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3]。本次研究將我院收治的3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旨在進一步分析和評價肌骨超聲的臨床診斷價值,現總結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將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患者30例作為主要對象,納入標準:(1)研究中納入的所有患者均接受影像學檢查,且均明確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臨床上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相關診斷標準[4];(2)入組病患的相關資料以及診療信息均正確且完善;(3)對于此次研究的目的、過程,所有患者均明確表示是知情的、同意的,在檢查前,患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膝關節殘疾或膝關節畸形的患者;(2)合并風濕性疾病的患者[5];(3)既往有膝關節手術史的患者。本次研究符合醫學研究的倫理道德要求,經由醫院倫理相關部門批準通過。

3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17例,占比56.67%,男性患者13例,占比43.33%;年齡最大的患者78歲,年齡最小者36歲,患者的平均年齡是(57.84±6.26)歲;病程最長者14年,最短者2年,患者的平均病程是(7.05±2.26)年。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肌骨超聲、MRI檢查,使用的檢查儀器是儀器西門子s2000高頻探頭9L4、GE LogicE9高頻探頭9L、飛利浦EPIQ 7高頻探頭18L4。具體的檢查方法如下所示:

肌骨超聲: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E9,LOGIQ)進行病變部位肌骨超聲掃描檢查,頻率7.5~15.0MHz,探頭選擇ML6-15型號,掃查關節數目主要有7關節(臨床癥狀較重一側的腕關節,第2、3掌指關節,第2、3近端指間關節及第2、5跖趾關節)、檢查時患者端坐于檢查者對面,腕、肘保持放松姿勢,平放于檢查桌/床上,從背側開始,然后進行掌側檢查。對關節內外是否發生滑膜增生/滑膜炎、關節腔積液、骨質侵蝕進行觀察和記錄,同時,對滑膜厚度、血流分級進行準確記錄。

MRI:取患者仰臥位,掌心向下固定,使用表面線圈E1包裹處理患者腕關節,行冠狀面T1、T3加權掃描處理,再做矢狀面T1、T2加權掃描處理。掃描結束后,將圖像傳輸至工作站。

由兩名高年資、工作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生進行雙盲法閱片,最終確定診斷結果。

1.3觀察指標

對肌骨超聲的影像學表現進行匯總,并比較肌骨超聲與MRI在7關節病變(滑膜增厚/滑膜炎、關節腔積液、骨侵蝕等)診斷上的準確率,記錄肌骨超聲半定量評分結果。

1.4統計學處理

將SPPS24.0作為分析數據的軟件,其中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指標用t進行檢驗,表示為均數±標準差;計數指標用χ2檢驗,用例數/百分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示為P<0.05。

2 結果

2.1肌骨超聲的影像學表現

3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肌骨超聲檢查,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以滑膜增生/滑膜炎、關節腔積液、骨質侵蝕、軟骨蛻變及關節周圍軟組織受累為主要特征,CDFI顯示滑膜血流信號增多,且呈現點狀分布、線狀分布。

2.2對比肌骨超聲與MRI的診斷準確率

肌骨超聲診斷骨質侵蝕的準確率是100.0%,MRI的診斷準確率是96.0%;肌骨超聲診斷關節腔積液的準確率是95.0%,MRI的診斷準確率是90.0%;肌骨超聲診斷滑膜增生/滑膜炎的準確率是96.0%,MRI的診斷準確率是92.0%,經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肌骨超聲與MRI的診斷準確率比較分析(%)

2.3肌骨超聲半定量評分結果

30例患者的超聲半定量評分結果:30例患者的滑膜增生評分是(2.24±0.16)分,關節周圍軟組織受累評分是(2.05±0.12)分,骨侵蝕評分是(2.30±0.48)分,關節積液評分是(1.71±0.28)分。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多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受到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工作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發病率也呈現出遞增的發展趨勢,以炎癥、纖維血管組織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多伴有關節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表現,在臨床上有較高的致殘率。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以血管異常增生和血管異常擴張為主要表現,如果發現患者出現血管異常增生且未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容易導致其發生滑膜炎[6-8]。類風濕性關節炎以中老年女性為主要患病人群,對身體各處關節都容易產生侵犯,主要侵犯組關節、膝關節、腕關節等。而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的因素除患者遺傳因素外,同時內部異常的抗原反應也與疾病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患病后其關節部位容易出現畸形的情況,導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患者無法完成自我照護,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也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照護負擔,加重了社會的壓力。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患者制定有效治療方案的重要前提是對病情進行早期及時有效的診斷,通過對患者進行疾病的早期診斷,能夠及早明確患者的病情,并及早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從而改善其臨床癥狀,使其盡快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以達到臨床診治的目的。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早期發病中,可以運用放射影像學的檢查方式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但放射學檢查對于骨侵蝕的檢查準確率和敏感度相對較低,臨床檢出率低,容易導致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增加了診斷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在臨床診斷上的運用。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影像學檢查手段也逐漸運用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診斷上。X線、CT是傳統的影像學檢查手段,通過檢查能夠發現骨骼病變和關節病變,但是傳統的影像學檢查方式并不能準確評估軟組織損傷情況和炎癥情況[9]。MRI在軟組織病變的診斷中有較高分辨率,能夠進行多層面、多方位和多序列的成像,T1WI模式能夠對患者骨質破壞情況以及軟骨的信號變化情況進行清晰的觀察,而T2WI模式能夠對關節積液情況進行全面準確的觀察,可以發現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同時也可以檢出肌腱腫脹和周圍軟組織水腫等情況。雖然MRI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診斷上的應用優勢顯著,但MRI在臨床診斷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檢查費用相對較高,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近年來,肌骨超聲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的臨床診斷上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且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X線的診斷方式,將肌骨超聲運用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的臨床診斷上有較高的檢出率,甚至也可以用于患者預后情況的監測上。肌骨超聲運用了高頻超聲波構架骨架和軟組織來達到診斷的目的,通過肌骨超聲檢查能夠詳細的、清晰的看到關節內部情況,更有利于發現早期的病變情況[10]。同時,采用肌骨超聲還可以詳細檢查患者的血液情況、積液厚度以及滑膜厚度。并且,肌骨超聲還具有經濟性、操作簡單和可重復操作的特點,在檢查過程中患者基本上無疼痛或其他不適感,因此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肌骨超聲與MRI相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在骨質侵蝕、關節腔積液、滑膜增生/滑膜炎上的診斷準確率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兩種檢查方法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的診斷準確率均相對較高。此外,此次研究結果提示肌骨超聲檢查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患者的影像學表現為骨膜增厚、形態不規則、回聲不均勻為主要特征,CDFI顯示內部血流信號增多,且呈現點狀分布、線狀分布?;ぴ錾u分是(2.24±0.16)分,關節周圍軟組織受累評分是(2.05±0.12)分,骨侵蝕評分是(2.30±0.48)分,關節積液評分是(1.71±0.28)分。,上述研究結果也體現出了肌骨超聲的診斷優勢。

綜上所述,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患者的早期臨床診斷上,肌骨超聲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能夠及早發現并評估病情,并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故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肌骨風濕性關節炎滑膜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進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研究
肌骨超聲引導針刀進針治療腰背肌筋膜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術要點探討
肌骨超聲檢查在風濕性膝關節炎患者中檢出率及與膝關節功能的相關性
肌骨超聲引導下刀鉤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
美國放射科住院醫師勝任力評價系統:肌骨放射學milestone解讀與思考
蒙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260例
類風濕性關節炎蒙醫證型與AKA相關性研究
壯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研究進展
藏醫外敷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