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配合放血療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39例

2023-01-18 11:56吳沅鴻
廣西中醫藥 2022年6期
關鍵詞:痛風性痛風關節炎

吳沅鴻

(柳州市柳北區吳沅鴻診所,廣西 柳州 545001)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它組織中所導致的病損及炎性反應。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痛風的急性表現,甚至是首次表現,其起病急驟,往往夜間發病,表現為足拇趾關節紅腫、劇痛,甚至難以睡眠及負重行走[1-2]。由于社會環境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國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逐年提高,并表現為年輕化、高頻化。薈萃分析表明國內痛風的發病率為1.1%(男性1.5%,女性0.9%),且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沿海高于內陸,城市高于農村[3]。痛風能否得到規范治療和管理對緩解患者疼痛,減少遠期并發癥十分重要。臨床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多采用口服降尿酸藥物、非甾體藥物等,治療時間長,不良反應較多。中醫藥治療痛風不僅可以對癥治療,還可以標本兼治,具有獨特優勢[4]。近年來。筆者采用針刺配合放血療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3月—2020年9月柳州市柳北區吳沅鴻診所收治的78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治療組男35例,女4例;年齡33~52(42.3±3.8)歲,病程1~3(1.4±0.7)d;首次發病者30例,再發者9例;發病部位:單側第一跖趾關節35例,其他部位(踝部、膝關節)4例。對照組男36例,女3例;年齡32~50(41.9±4.4)歲,病程1~3(1.5±0.4)d;首次發病者31例,再發者8例;發病部位:單側第一跖趾關節34例,其他部位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例、病史、發病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治療方案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①西醫診斷符合《痛風及高尿酸血癥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5]中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濕熱痹證的辨證標準制定:局部小關節紅腫、灼熱疼痛、拒按,遇熱加劇,得涼癥減,常伴發熱,心煩,口渴,溲黃而短,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脈滑數。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疼痛急性發作;③血尿酸(UA)高于420 μmol/L。

1.4 排除標準①因腎病、血液病等引起的繼發性痛風性關節炎及慢性痛風穩定期;②外傷疼痛、局部感染、類風濕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和創傷性關節炎;③嚴重暈針、暈血等難以配合治療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口服秋水仙堿片,起始負荷劑量為1.0 mg口服,1 h后追加0.5 mg,12 h后每次口服0.5 mg,1~2次/天,出現胃腸道反應癥狀時立即停藥;關節疼痛緩解后,口服氯諾昔康片,每次4 mg,每日3次,同時口服別嘌醇片,每次0.1 g,每日3次,連續治療7 d。

1.5.2 觀察組予針刺配合放血療法治療。(1)針刺治療?;紓热⊙ㄌ珱_、三陰交、太溪、照海等,加用病灶周圍穴位,如膝部癥狀明顯者加足三里、陰陵泉,肘部癥狀明顯者加曲池、尺澤、合谷等。常規皮膚消毒后分別進行針刺,所有穴位均采用瀉法,5 min內運針2次后出針。(2)點刺放血?;紓热⊙[白、大敦、阿是穴。局部嚴格消毒后,擠壓捏起皮膚,用三棱針分別點刺上穴,每穴放血3~5滴,待其出血自行停止。針刺及放血治療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注意事項:①出血初為暗紅色,待血色由暗轉鮮紅時會緩慢止血,若血不止者可壓迫止血。②48 h內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潔,防止感染。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所有患者治療期間低脂、低嘌呤飲食,多飲水等。

1.6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臨床控制:關節疼痛、腫脹消失,關節活動功能自如,血尿酸、血沉恢復正常。顯效:關節疼痛、腫脹消失,關節活動功能改善,血尿酸恢復正常,血沉下降。有效:關節疼痛、腫脹基本消失,關節活動功能改善,血尿酸、血沉下降。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1.7 觀察指標①臨床整體癥狀量表(TSS)[7]:觀察患者治療前后關節疼痛、腫脹程度、壓痛、皮膚紅暈、痛風石、關節畸形等癥狀體征。每項計0~3分,分值越低表示癥狀越輕。②疼痛數字評價量表(NRS)[8]:觀察患者安靜平臥疼痛、翻身疼痛、咳嗽疼痛、深呼吸疼痛、疼痛對睡眠的影響等情況,總分0~10分,分值越低表示癥狀越輕。③不良反應:觀察治療期間患者出現的惡心反胃、暈厥、腹瀉、肌肉痛等不良反應。

1.8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使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2.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4.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TSS、NRS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TSS、NR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SS、NR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TSS、N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SS、NR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SS、NR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39 39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SS 9.4±2.7 2.9±0.6①②9.7±2.3 4.8±1.1①NRS 6.5±2.2 2.1±0.8①②6.8±2.1 3.3±1.2①

2.3 不良反應治療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以一過性的暈厥、針孔處的肌肉酸痛為主,對照組以惡心反胃、腹瀉等胃腸道刺激為主,持續時間長。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3 討 論

痛風性關節炎多由尿酸聚積體內,沉積在關節內部而引發的無菌性炎癥,常在夜間急性發作,表現為病變關節的紅、腫、熱、痛,甚至頭痛、坐臥不安、行走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本病的治療,應以預防為主。本病的誘因包括:①體內嘌呤代謝紊亂;②飲酒及高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豆制品等攝入過多;③腎臟排泄尿酸的功能降低等。中醫學將痛風歸屬“痹證”范疇,歷代醫家有“白虎歷節”之稱?!陡裰掠嗾摗ね达L論》曰:“彼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濕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污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于陰也?!逼洳∥辉谒闹P節,濕、熱、痰、瘀為其病機關鍵。濕濁停于筋骨、關節之間,郁久化熱,甚則累及臟腑,與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本研究對象多數素喜肉食,體質肥胖,發病前多有飲酒及火鍋進食史,符合中醫“過食高粱厚味,致濕熱內蘊”的觀點,與國內報道近年來痛風發病率明顯增高與居民飲食結構變化的現狀基本符合。

本病的診斷看似簡單,但在基層醫療機構尤其要慎重,不能先入為主,以防漏診誤診帶來不利的影響。接診時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同等重要,而實驗室檢查是主要的驗證手段。首次發作時,患者有時無法給出明確的誘因,而主訴不明原因的疼痛。這時問診時需要提示患者有無外傷、不潔飲食病史及既往有無風濕病等。早期容易誤診為扭傷、勞損、滑囊炎、化膿性關節炎、急性蜂窩組織炎等。而復發性痛風的診斷相對簡單,患者多會提供既往有痛風或者高尿酸病史,只需要檢查局部癥狀輔助實驗室檢查基本可以確診。需注意鑒別診斷,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首診時主訴行走過多或者扭傷足踝部疼痛,外院行X線檢查未見異常,在家休息甚至口服抗生素、止痛片均不見好轉,后經血尿酸檢查確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發病并非在高嘌呤飲食后次日出現,甚至在2~3天后發病,可能與個人體內嘌呤代謝速度有關,此時需要耐心詢問病史。

本病治療的目的是及時控制和終止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并降低血尿酸水平?,F代醫學治療手段較為單一,多采用急性期止痛,緩解期降尿酸的治療方法,口服藥物包括止痛、非甾體藥物如秋水仙堿及布洛芬等,雖可減輕患者疼痛和腫脹等狀況,但毒副作用較高,特別是部分老年患者本身胃腸消化功能差,口服藥物后惡心嘔吐癥狀明顯,導致進食困難。對照組中高達41.0%(16例)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反胃(9例)、腹瀉(6例)、肌肉痛(1例)等不良反應,其中3例出現嚴重腹瀉,甚至懷疑臨床用藥有誤,后經輸液好轉。不良反應是導致患者對療效不滿意的主要原因,值得臨床醫師重視。

因此,采用綠色無副作用的療法符合患者的根本要求。目前,中醫針對該病治療措施較多,如內服法和外治法。方藥治療多以清熱利濕、消痰化瘀為法,中醫外治痛風包括針刺、點刺放血、耳尖放血、火針放血、刺血法、穴位注射、中藥外敷等多種方式等[9-13]。這些治療方法或單獨或結合現代藥物應用均收到較好的效果。

筆者對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秉承“急則治其標”“急則用針,緩則用藥”“以通為用”的原則,遵循《靈樞·九針十二原》“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瀉之,菀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的補瀉原則,急性痛風為實熱證,應用針、刺結合放血療法清熱利濕、通利關節,以達”通則不痛“之目的。治療時先予針刺,再放血。針刺時取太沖、三陰交、曲池、尺澤、合谷行瀉法以清解肝脾之濕熱余毒,取照海、太溪、足三里、陰陵泉等以滋陰清熱而利筋骨;放血重在選用病灶附近肝經的井穴大敦,脾經井穴隱白以及阿是穴,刺血以瀉經脈熱毒之邪,開排泄毒,使邪毒有出路,經脈氣血得以通暢。井穴為十二經脈之氣始發處,經脈之氣交接于四末之所在,點刺“井”穴能除去瘀血,暢通經脈,激發經氣,疏通經絡;阿是穴是以痛為腧,采用刺血瀉法,旨在“菀陳則除之”。針刺配合放血共奏清熱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調補肝腎之效。一般患者在針刺和放血1~2次后局部疼痛明顯緩解,放血顏色由暗紅變至鮮紅,腫脹消退,皮膚由紅腫逐漸出現皺褶,可逐步下床活動行走,多數患者主訴局部放血后明顯感覺患處壓力減輕,疼痛驟減,未出現明顯的局部感染及血管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僅有少數患者首次治療時出現暈血情況,經安慰及解釋后緩解。

針刺配合放血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一方面通過對關節附近穴位的放血,能明顯減輕關節內高壓,釋放炎癥介質;另一方面改善了關節局部血液循環,血液中的尿酸不易在病灶部位再沉積,消除痛風關節炎發病誘因[14-15]。該療法可收到單純放血或者針刺難以達到的療效,其泄熱力度強,止痛效果快,不良反應輕微。

筆者治療本病有以下體會:①操作時要注意無菌操作,醫生要戴無菌手套,選取一次性的毫針及三棱針,施針部位保持干燥,做好解釋工作,打消患者怕痛怕血的顧慮;②操作時要體現出“穩、準、快”的特點,要求醫生具有一定的施針技巧,這在于平時的勤學苦練,不僅要求對經絡走行、穴位的選取熟悉,還要求實踐能力強,進針疾速,患者無明顯痛感針已入,這能明顯提高患者對醫生的信賴度和配合度,并進一步提高療效;③放血時不追求過度放血,每次放血3~5滴,或者2~5 ml為宜,待血色由暗轉紅時會自行止血,若血不止者可加壓止血,不要求每次放血治療時均有較多出血。

本研究表明,針刺配合放血療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具有起效快、痛苦小、不良反應少的特點,值得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痛風性痛風關節炎
被痛風癥“纏上”,如何科學進食
非布司他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關節炎的“養護手冊”
痛風的治療
痛風:改善生活方式防復發
痛風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X線、CT、MRI在痛風性關節炎診斷中的應用對比
寒痹方對佐劑型關節炎大鼠的治療作用
清熱利濕方聯合西醫常規治療痛風性關節炎5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