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心室乳頭肌的解剖學特征及臨床意義

2023-01-18 14:26王思雨韓佳琪陳紅麗袁新壹劉曉嵩濟寧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山東濟寧272067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3年1期
關鍵詞:腱索乳頭肌右心室

王思雨,李 京,韓佳琪,陳紅麗,袁新壹,彭 爽,劉 雯,劉曉嵩 (濟寧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山東 濟寧 272067)

三尖瓣復合體主要由前、后及隔側乳頭肌(papillary muscles,PM)通過腱索與瓣膜相連接,其功能與PM的形態、數量以及連接腱索的情況密切相關。當PM數量較多時,由于每個PM均連接相應的腱索,若該PM發生缺血,便會導致部分腱索功能障礙,影響瓣膜開啟或關閉[1]。在每個心動周期中,PM的收縮早于右心室,這是為了更快地連接瓣膜并減少反流,否則容易引起PM功能紊亂;有些PM會形成復合體,減緩血流速度,造成肺動脈血栓[2]。Aktas等[3]通過尸檢的方式發現,400例心標本中有39例具有2個前乳頭肌。Nigri等[4]報道隔側乳頭肌的缺如率為21.5%。在心臟手術中,可能會遇到變異的PM影響心肌運動的協調性,并最終導致心功能下降。目前的文獻資料對于右心室PM的研究較少,臨床對其認識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擬通過解剖右心室,觀察并描述PM的數量、形態變異等特征,為三尖瓣復合體疾病的影像學診斷及外科治療提供相關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50例結構完整的成人心標本由濟寧市紅十字會受捐獲得,經10%福爾馬林溶液灌注固定,以游標卡尺(精確度0.01 mm)測量。

1.2 方法

清除心包,沿前室間溝切開心前壁,將右心室前壁的左緣切開,暴露隔緣肉柱,將右心室前壁向前下翻開,完全暴露前、后、隔側乳頭肌及其相連的腱索、瓣膜等,清除心室腔、腱索及瓣膜附著處的血塊等雜質,并沖洗干凈。觀察PM的形態及變異情況,測量PM根部至其頂點的距離,作為其長度。

1.3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根據PM頂部與根部的形態特征,可分為頂部變異及根部變異。PM的頂部變異可呈二分型或三分型,即PM的上端分別形成2個頭或3個頭,并與相應的腱索連接(圖1a、b),本研究50例標本中頂部呈二分型27例,呈三分型5例。PM的根部變異主要體現在根部由2條或3條肌束組成(圖1c、d),本研究 50例標本中14例具有2個根,1例具有3個根。右心室各PM的數量、根部數量、頂部分支數及長度見表1。

表1 右心室各PM的數量、根部數量、頂部分支數及長度(n=50)

a:前乳頭肌的頂部分成2個頭;b:前乳頭肌的頂部分成3個頭;c:前乳頭肌的根部由3條肌束組成;d:后乳頭肌的根部由2條肌束組成圖1 右心室PM的解剖學變異

當前乳頭肌根部數量為1個時,其頂部為二分型14例,三分型3例;根部為2個時,其頂部為二分型2例,三分型2例。當后乳頭肌根部數量為1個時,其頂部為二分型7例;根部為2個時,其頂部為二分型3例,三分型1例。當隔側乳頭肌根部數量為2個時,其頂部為二分型1例。

3 討論

在心臟的發育期,右心室的內壁會出現大量小梁狀的突起,這些突起向著心腔生長,大的突起逐步演變成PM,而小的突起或者逐漸退化,或者依附于PM形成類似分叉的形態[5]。右心室PM的數量、形態等存在多種變異,其解剖學特征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獨特[5]。

研究表明,右心室PM的數量可為2~9個,多數情況下為2~3個[6-7]。前乳頭肌較粗大容易辨認,后乳頭肌根部常由2~3條肌束組成,而隔側乳頭肌形態較小甚至缺如。Aktas等[3]發現,PM的數量為2~9個,最常見的是3個;而前乳頭肌僅為1支的比例達80.5%。本研究觀察到PM的數量為2~7個,且前乳頭肌僅為1支的比例達90%,這與既往部分研究結果相似。Nigri等[4]認為,即使前乳頭肌的數量增加,從形態上看大多數仍屬于獨立的肌腹,即它們的頂端分別被腱索牽拉著,且與其他肌腹無聯系。Bhadoria等[8]解剖56例右心室發現,10%的標本中前乳頭肌具有雙肌腹。在法醫學的研究中,前乳頭肌雙肌腹常發生于男性,且常出現隔側乳頭肌缺如的情況[3]。Aktas等[3]認為,當前乳頭肌呈雙肌腹時,在前乳頭肌與隔側乳頭肌之間常具有肌束聯系,三者呈現“H”或“N”形。既往研究顯示,后乳頭肌的數量一般不超過4個[9];而Muraleedharan等[7]曾報道過7個后乳頭肌的情形。本研究結果顯示,3個后乳頭肌已屬于較少見的類型。Saha等[9]的研究表明,雙前乳頭肌與雙后乳頭肌的發生率分別是15.38%和26.92%,它們之間可能具有相互平行的無連接狀態,亦有通過肌組織連接而出現的“N”或“H”形[10]。

PM的頂部形態也存在許多異常。Bhadoria等[8]認為,前乳頭肌的頂部常出現二分型變異,而后乳頭肌則多發生三分型變異。Nigri等[4]解剖79例心標本發現,前乳頭肌出現二分型變異的比例為19%;隔側乳頭肌呈二分型及三分型變異的比例分別為16.5%及12.7%;而后乳頭肌的頂部出現2、3、4個頭的比例分別為46.8%、21.5%及6.3%。在印度的阿拉哈巴德地區,52例右心室中前乳頭肌頂部呈二分型5例,三分型2例;后乳頭肌頂部二分型與三分型的數量分別為4例和2例[11]。Aktas等[3]認為前乳頭肌呈圓錐形與心源性猝死相關,其原因在于PM頂部是血供的末端,心梗發生后,心肌發生破裂出血,若是波及整個PM,就會出現嚴重的反流,增加猝死的風險;然而若是只影響PM頂部的某個小突起,那便僅僅影響部分腱索,因此PM的頂端分叉有時候又是有益的。

Skwarek等[12]細致地研究了右心室PM的形態,并將PM劃分為16個類型,其中1~4型PM呈現為1個整體,分別含有1~4個PM;5~9型呈現為2組,分別含有2~5個PM;10~13型呈現為3組,分別含有 3~7個PM;14~16型呈現為4組,分別含有4~6個PM。經過分析統計,Skwarek等[12]認為,前乳頭肌常由2~4個肌腹組成,且頂部發出4個頭;后乳頭肌數量為2個,且頂部呈二分型最多見;而隔側乳頭肌數量為1個最多見,這是對PM的系統性描述。

在臨床上,PM缺陷會嚴重危及患者生命。Ozgur等[13]對由于PM發育不良導致心室肌發育致密化不全的患兒進行研究發現,有27%的患兒出現精神與運動遲緩,有69%的患兒因心衰而死亡,且心室肌發育致密化不全的確診時間越早,患兒預后越差。本文研究三尖瓣PM的特點及變異,其結果顯示,PM頂部以單頭型為主,二分型變異更多地發生在前乳頭肌,并多于三分型變異。這些分類信息有助于外科醫生對心腔內血液反流、PM缺血等疾患進行正確的診斷與治療。今后將從影像學角度,進一步觀察PM與瓣膜的特點,以期更好地服務臨床工作。

猜你喜歡
腱索乳頭肌右心室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臨床特點及超聲心動圖表現
經心尖人工腱索植入器械的優化設計與分析
TGF-β1在二尖瓣腱索斷裂患者血清與組織中的表達
組織多普勒速度成像技術測定乳頭肌功能參數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應用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乳頭肌功能
左心室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電生理特征及導管消融
超聲對胸部放療患者右心室收縮功能的評估
新生大鼠右心室心肌細胞的原代培養及鑒定
二尖瓣成型術治療二尖瓣腱索斷裂的效果觀察
不同二尖瓣前葉成形技術用于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