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頭肌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的二尖瓣 ——現狀與爭議
    離的瓣葉組織在乳頭肌錯位等因素下伸向流出道,并進一步被血流拖拽向流出道,使前葉與室間隔發生碰撞,發生SAM現象。瓣葉增長主要的病理意義是收縮期瓣葉閉合時對合緣以下出現游離的瓣葉組織。2.二尖瓣乳頭肌錯位:二尖瓣乳頭肌錯位是另一個引起SAM征的重要因素。在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中,二尖瓣乳頭肌的位置普遍靠前靠內,貼近室間隔位置。這使得心臟收縮時,乳頭肌將瓣葉拉向室間隔的方向,從而促進了瓣葉向流出道的貼合。乳頭肌錯位的現象先是被多個研究團隊在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中觀察到

    臨床外科雜志 2023年9期2023-11-26

  • 起源于左室乳頭肌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進展
    敏,王睿起源于乳頭肌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PVC/VT)約占室性心律失常(VA)的4%~12%[1-3]。因乳頭肌復雜的解剖結構及特殊的電生理特性,增加了射頻消融手術的難度。近年來隨著三維標測技術及心腔內超聲(ICE)的應用,電生理術者對于乳頭肌PVC/VT認識更加深入。本文就左室乳頭肌相關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心電圖特點、電生理特性及術后對瓣膜功能影響等研究進展進行綜述。1 左室乳頭肌的解剖特點左室乳頭肌是基底部附著于室壁、尖端突向心室腔的錐體形肌隆起,分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23年5期2023-09-17

  • 首都兒科研究所開展首例心腔內超聲指導下射頻消融
    腔內超聲指導下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該患兒6歲半時就發現室性早搏,先后嘗試多種類型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服藥一年多均無效。隨后,該患兒在運動時早搏有顯著增多,且由于體重的迅速增加,導致其發生肥胖、脂肪肝及肝功能異常等情況。首都兒科研究所石琳教授團隊考慮其為乳(接6頁)頭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較為常見,約占所有特發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例的4%-10%,屬于難治性復雜性心律失常。因為藥物治療往往無效,同時乳頭肌解剖結構復雜,凸起在心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3年6期2023-04-05

  • 右心室乳頭肌的解剖學特征及臨床意義
    由前、后及隔側乳頭肌(papillary muscles,PM)通過腱索與瓣膜相連接,其功能與PM的形態、數量以及連接腱索的情況密切相關。當PM數量較多時,由于每個PM均連接相應的腱索,若該PM發生缺血,便會導致部分腱索功能障礙,影響瓣膜開啟或關閉[1]。在每個心動周期中,PM的收縮早于右心室,這是為了更快地連接瓣膜并減少反流,否則容易引起PM功能紊亂;有些PM會形成復合體,減緩血流速度,造成肺動脈血栓[2]。Aktas等[3]通過尸檢的方式發現,400例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3年1期2023-01-18

  • 組織多普勒速度成像技術結合經胸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在IMR患者二尖瓣構型中的評估應用
    和方向、瓣葉與乳頭肌的關系、左心室重構與功能障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影響手術方法的選擇以及預后[2]。既往研究表明[3],瓣環變形、擴張是引起IMR的機制,也是外科手術治療的干預目標,評估二尖瓣構型對于深入了解IMR的發病機制以及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臨床研究認為二尖瓣環的立體結構較為復雜,目前尚無公認的可評價IMR瓣環變化的指標[4],尋找準確評估二尖瓣構型的影像學技術仍是臨床研究的重難點。經胸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是臨床常用的影像學方法,可定量分析二尖

    分析儀器 2022年6期2022-12-27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二尖瓣前葉收縮期前向運動的機制與處理策略△
    瓣葉冗長、異常乳頭肌、腱索松弛、二尖瓣對合點至室間隔距離短以及高流速均被認為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SAM 的獨立影響因素。目前國內外不同肥厚型心肌病治療中心對SAM 的處理策略各有千秋,包括對肥厚心肌、二尖瓣瓣下結構與瓣葉的處理?;趯AM 機制的研究,本文綜合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處理策略的相關文獻,闡釋不同手術方式消除SAM 的原理。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種以左心室壁不對稱性肥厚為解剖特征的遺傳性心臟病,通過2D 超聲心動圖或心血管磁共振在最大舒張末期發現任意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22年2期2022-04-26

  • 心臟鈣化綜合征1例
    ,左心室心尖部乳頭肌增粗并鈣化,左心室側壁心尖段及心尖部運動減低,局部心腔向外膨隆,內見中等偏強回聲充填(圖1A),考慮為左心室心尖部血栓形成并機化。胸部CT:左心室內見團塊影伴鈣化(圖1B),冠狀動脈走行區見鈣化(圖1C);升主動脈、主動脈弓管壁局部鈣化;雙側胸腔見水樣密度影;考慮為心臟鈣化綜合征,雙側胸腔積液。冠狀動脈造影示左回旋支近段狹窄50%,局部乳頭肌鈣化(圖1D)。臨床建議保守治療,但患者及家屬強烈要求手術治療;充分告知其手術危險并簽署知情同意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22年1期2022-02-15

  • 先天性左側心包缺如伴閉合性胸部外傷致三尖瓣乳頭肌斷裂1例
    斷為三尖瓣前瓣乳頭肌斷裂(圖1A)、卵圓孔未閉。行體外循環下經右胸小切口三尖瓣成形術,術中見三尖瓣前瓣主乳頭肌齊根斷裂,后瓣及隔瓣乳頭肌部分斷裂。術后自主循環難以維持,無法脫機;TEE提示左心房小,容量不足,房室溝內陷(圖1B),考慮存在外部機械性壓迫。于左側胸壁前外側第4肋間切口行剖胸探查術,見左側心包大部缺如,膈神經血管束位于前縱隔心包邊緣,殘存心包邊緣呈條帶狀束縛左心耳(圖2);松解心包,還納左心耳,除顫治療后恢復心跳,順利脫機。最終診斷:先天性左側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21年12期2021-12-26

  • 心臟磁共振成像評價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乳頭肌形態學改變的初步研究
    關[2-4]。乳頭肌(papillary muscle,PM)是心室肌結構的延伸部分,在維持心室結構和功能完整性方面起到一定作用[5],而且起源于乳頭肌結構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也逐漸受到關注[6]。國內關于HCM乳頭肌形態學特征評估以及其臨床價值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采用CMR評價HCM患者左心室乳頭肌形態學改變,并初步探討其形態學異常的臨床意義。1 材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回顧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CMR平掃和增強檢查的48例H

    磁共振成像 2021年9期2021-11-27

  • 組織多普勒速度成像技術測定乳頭肌功能參數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610213)乳頭肌功能不全是指腱索所附著的乳頭肌由于先天性發育異?;蚝筇煨匀毖?、壞死和纖維化等原因,導致心肌收縮功能及二尖瓣關閉障礙,產生二尖瓣反流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異常狀態[1,2]。缺血性心肌病(ICM)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導致心肌組織發生營養攝取障礙,纖維組織增生,進而導致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3],其中心肌缺血可以引起二尖瓣裝置功能異常,以乳頭肌、二尖瓣瓣環最為常見,而乳頭肌功能不全是引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最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1年3期2021-06-04

  • 經胸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評價不同程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二尖瓣構型
    VESV);②乳頭肌移位:前后乳頭肌分別到二尖瓣前瓣環之間的距離(APM-AMA、LPM-AMA)、乳頭肌間距離(IPMD)。1.2.3 三維二尖瓣結構參數采集切換成 4V 探頭,囑患者深呼氣后屏氣,進入實時三維全容積成像系統,以心率 40%的幀頻持續存儲 4 個心動周期動態圖像。通過Tom Tec軟件分析獲得二尖瓣環的參數:瓣環前后徑(DAP)、瓣環前外側至后內側直徑(AL-PM)、非平面角度(NPA)、幕狀區高度(HTent)、瓣環三維面積(A3D )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21年2期2021-04-07

  • 超聲心動圖評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進展
    、瓣環、腱索、乳頭肌、左室壁的功能完整,任一結構的功能不全均會造成MR。超聲心動圖對瓣膜反流的定量評估十分重要,有助于為臨床提供詳細的解剖與功能信息,并進一步闡明瓣膜反流的形成機制,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3]。本研究對超聲心動圖評價IMR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1 二尖瓣解剖生理學二尖瓣是由二尖瓣瓣環、瓣葉、乳頭肌、腱索、左室壁共同構成的復雜解剖結構。瓣環呈D字形,并不是一個平面結構,其形狀隨著心動周期的改變而改變。瓣環是瓣葉的附著處,前瓣環附著在主動脈瓣-心室

    醫療裝備 2021年4期2021-04-04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二尖瓣處理策略的研究進展
    納為瓣葉冗長、乳頭肌異常(包括增粗、前移)和異常腱索均可導致或加重SAM、二尖瓣反流,甚至乳頭肌異常本身可以導致中部梗阻[19]。綜上所述,HOCM 中左心室流出道梗阻、SAM和二尖瓣反流是由多因素參與的復雜的綜合體,其手術矯治可能也涉及多方面。2 二尖瓣處理策略以梅奧診所為代表的觀點是足夠的心肌切除疏通左心室流出道后基本可消除SAM 相關的二尖瓣反流從而避免二尖瓣手術[20]。但是上述結論建立的前提是這一大組HOCM 患者中合并二尖瓣固有病變的比例僅為8

    中國循環雜志 2021年2期2021-03-09

  • 超聲心動圖診斷小兒雙孔二尖瓣19例△
    、瓣葉、腱索和乳頭肌,一般認為本病與胚胎期二尖瓣多余組織吸收不良有關。也有學者認為,其機制是在胚胎發育早期,背側與左側心內膜墊之間的異常連接所致。它的準確發病率仍然是未知的,在兩個回顧性研究中,DOMV 的發病率在兒童中接近0.04%,在成人中接近0.01%[2]。在一個關于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尸檢的研究中,證實DOMV 在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發病率約為1%[3]。本研究總結了19 例小兒DOMV 的超聲心動圖特征。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回顧性分析

    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21年1期2021-03-07

  • 斑點追蹤技術與心導管檢查鑒別診斷縮窄性心包炎和限制型心肌病的價值
    左室心尖水平、乳頭肌、短軸二尖瓣3 個切面和心尖左室長軸的3 個切面圖像,所有切面均先手動勾畫出收縮末期心內膜邊界,由系統自動生成心肌感興趣區,再調整該感興趣區的大小,使其與實際心肌范圍相同。軟件自動計算整體及各心肌節段的應變曲線。記錄兩組患者心尖水平、乳頭肌、短軸二尖瓣3 個切面的左室圓周、徑向、縱向的應變值(取各層面均值),以及各切面圓周應變(CS)、徑向應變(RS)、縱向應變(LS);所有測值均為3個心動周期的均值。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具有豐富經驗的超聲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20年12期2021-01-13

  • 人工腱索置入的二尖瓣置換術5 年效果分析
    重鈣化,腱索、乳頭肌與瓣膜重度粘連及融合,使得術中保留瓣膜及瓣下結構變得不可能,此時置入人工腱索來代替腱索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術后遠期左心室功能。 我們搜集了二尖瓣機械瓣置換術后隨訪>5 年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術中行人工腱索置入或保留后瓣及瓣下結構分為兩組,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現總結如下。資料與方法1.病例選擇 術后隨訪>5 年的60 例患者收集自2009 年7 月至2014 年5 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外科因風濕導致二尖瓣病變行二尖瓣

    心肺血管病雜志 2020年4期2021-01-10

  • 右心室前乳頭肌和調節束結合部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電圖和心內電生理特點
    測系統指導下對乳頭肌等非典型部位的解剖結構無法準確定位,相關臨床經驗和研究較少。近年來隨著心腔內超聲(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技術的應用,乳頭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2]。調節束(moderator band,MB)為走行于右心室腔內、連接其間隔側和游離壁側的條索狀肌束。而前乳頭肌(anterior papillary muscle,APM)是三尖瓣乳頭肌系統中最發達、形態位置最恒定的一組[3]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20年10期2020-12-12

  • 超聲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構型中的應用研究
    IMR在瓣葉與乳頭肌的關系、反流來源和方向、局部和整體左心室重構與功能障礙等方面均有很大差異,對患者手術方法的選擇及預后均有參考意義[1]。斑點追蹤成像技術可以客觀的評價局部心肌的功能[2],可以確定缺血性心肌病對左心室心肌與乳頭肌的影響,經胸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可以定量分析二尖瓣的三維結構,與經食管三維超聲心動圖有較好的一致性,且操作簡便,無禁忌證[3]。本文將二者結合分析乳頭肌功能不全與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構型改變的相關性,為臨床治療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提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0年10期2020-11-17

  • 室性早搏體表心電圖的定位方法
    左前分支及左前乳頭肌,下壁導聯r(R)波、s(S)波呈相似變化趨勢。Ⅱ、Ⅲ、a VF導聯呈負向提示起源位置較低,可能起源于二尖瓣及三尖瓣環下部、左后分支、左后乳頭肌及調節束、房室交點區等部位[2-5]。Ⅱ、Ⅲ導聯存在左右方向分向量,當兩者主波方向不一致時,分別考慮左、右室較低位置來源的室早,如室間隔、調節束、前側乳頭肌等[6]。Ⅰ導聯是反映左右方向的較好指標。三尖瓣環游離壁起源的室早Ⅰ導聯多呈R 型,間隔部可呈R 或r型[2]。右室流出道(RVOT)間隔部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20年5期2020-10-31

  • 經左后分支與乳頭肌之間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的消融與觀察
    支與左心室后組乳頭肌之間(偏左后分支側)進行激動順序與起搏標測并消融成功?;颊吣行?,48歲。反復心悸、胸悶3年余,多次發作時心電圖檢查示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靜脈推注普羅帕酮70 mg/次(5 min推注完畢)可終止,本次因上述癥狀再發1 d,經急診靜脈推注70 mg/次(5 min推注完畢)×3次不能轉復竇性心律而入院。入院時心電圖(圖1)提示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其QRS形態在Ⅰ、Ⅱ、Ⅲ、aVF及 V3~V6呈 rs或 rS型,V1~V2及 aVR、aVL

    心電與循環 2020年5期2020-10-15

  • 應用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乳頭肌功能
    [2],獨特的乳頭肌異常也已被越來越多地認識并識別出來[3-4]。乳頭肌肥大、前移的HCM 患者,心肌細胞較正常人肥大,使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發生障礙,心肌缺血,受到損傷,從而導致乳頭肌功能的異常[5]。同時,這些患者還可以出現持續的SAM 征及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6],造成動態的流出道梗阻甚至最終導致不良的結局[7-9]。本研究采用無聲束角度和幀頻依賴性的二維斑點追蹤技術(2D-STE)測量乳頭肌縱向應變,評估乳頭肌收縮功能及位置,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診療依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20年3期2020-09-12

  • 左心室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電生理特征及導管消融
    馬長生左心室乳頭肌是連接二尖瓣環與左心室肌的重要結構。起源于乳頭肌這一特殊結構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ventricular tachycardia,PVC/VT)約占室性心律失常的5%[1-4],是近年來心臟電生理研究的熱點領域。乳頭肌在心動周期內運動幅度較大,且存在一定解剖變異性,導致導管貼靠困難。同時由于該結構末端與纖維性腱索相連,使PVC/VT時激動呈末端至基底部單向傳導,在進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20年3期2020-06-15

  • 心肌梗死致心肌瘢痕患者與二尖瓣關閉不全程度的關系
    血性心肌病引起乳頭肌功能障礙、左心室重構、瓣環擴大導致的二尖瓣關閉不全。研究資料顯示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關閉不全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發病率為12%[1-3],缺血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損害心肌收縮力與心肌缺血病變共同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和惡化,增加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致殘率、死亡率和經濟負擔[4-5]。但左心室心肌梗死情況與冠心病患者發生中重度缺血二尖瓣關閉不全的關系還沒有定論。心臟核磁延遲強化成像分析心肌瘢痕是評價心肌梗死的“金標準”。本研究通過心臟核磁延遲強化成像,

    心肺血管病雜志 2020年2期2020-04-18

  • 二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評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PCI治療前后乳頭肌功能的變化
    尖瓣反流,其中乳頭肌功能障礙是引起IMR的主要原因[1]。以往臨床主要通過常規超聲心動圖測量計算乳頭肌的縮短率來評估乳頭肌功能,但誤差較大。二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2D-STI)是一種新的超聲診斷技術,可對局部心肌功能進行定量評估,其敏感性和準確性均優于常規超聲心動圖[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指經心導管技術疏通狹窄或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從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應用2DSTI 技術評估心肌梗死伴輕中度IMR 患者PCI 治療前后二尖瓣

    天津醫藥 2020年2期2020-04-01

  • 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三維心腔內超聲的標測與消融
    4]。左右室的乳頭肌因為結構復雜、位置多變,以往很難消融成功且復發率較高[5-6]。而His束旁室早,易發生傳導束損傷,消融風險高。三維心腔內超聲有助于解剖關系的判斷和導管貼靠的定位,筆者探討使用Soundstar三維心腔內超聲導管(簡稱Soundstar導管,Johnson,美國),在Carto3三維系統中(Johnson,美國)行左右室及鄰近結構的解剖重建,結合室早/室速激動標測進行精準消融的方法。1 資料與方法1.1研究對象 自2016年4月至201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19年6期2019-12-17

  • 實時三維經食管超聲心動圖診斷二尖瓣乳頭肌斷裂
    003)二尖瓣乳頭肌斷裂(papillary muscle rupture, PMR)常引起二尖瓣脫垂,造成急性二尖瓣大量反流,使左心前負荷增加,導致肺靜脈回流受阻和急性肺水腫,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若治療不及時,患者死亡率高達80%,及時明確診斷和治療可使死亡率降至25%[1]。本研究以外科手術結果為金標準,探討實時三維經食管超聲心動圖(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9年9期2019-10-08

  • 二尖瓣附瓣并二尖瓣前葉裂及室間隔缺損1例
    通過細小健索及乳頭肌分別與二尖瓣前葉瓣下健索及室間隔相連接,極易造成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且易合并心內其他畸形,如室間隔缺損,法洛四聯征,大血管轉位等[2],本例報道二尖瓣附瓣尚未造成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實屬罕見。初步體會:該病需與以下幾個疾病相鑒別:①隔膜型主動脈瓣下狹窄:該病常于主動脈瓣下10 mm 處見細條狀纖維隔膜樣結構,常附著于二尖瓣前葉瓣根處及主動脈根部,而二尖瓣前葉附瓣常附著于二尖瓣前葉左心室側,瓣下可見細小健索及乳頭肌與瓣葉及室間隔相連。②二尖瓣

    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9年8期2019-09-05

  • 三維心腔內超聲引導下應用壓力監測導管消融左心室乳頭肌室性心律失常
    位的VAs,如乳頭肌等因解剖部位難以穩定到達而消融成功率偏低[4,5]。心腔內超聲可實時顯示心腔內結構和標測導管及其相互關系,CartoSound系統更是將心腔內超聲與三維電解剖標測系統整合在一起,既可以非接觸的構建心腔三維結構,又可以將導管激動標測VAs的結果清晰顯示在構建的心腔上,并實時顯示消融導管與乳頭肌的關系及是否貼靠,可能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本文旨在觀察本中心應用CartoSound系統引導下應用壓力監測導管標測和消融左心室乳頭肌起源VAs的初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9年3期2019-04-25

  • 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正常成人左心室乳頭肌收縮功能的臨床研究
    價正常人左心室乳頭肌收縮功能數值情況。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早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82例人員,受試人員在本次研究中均經過心電圖、胸部超聲以及心動圖等檢查顯示無異常。血壓值≤125/85mmHg。男性49例,女性33例,年齡19~60歲,平均(38.0±1.2)歲,本次受試者均同意相關檢查方法,并積極配合。1.2 方法儀器為GE Vivi7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1.7~3.4mHz,受試者在靜息狀態下接受檢查。連接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年9期2019-04-24

  • 乳頭肌懸吊固定技術在二尖瓣關閉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損的二尖瓣置換術中的應用研究
    腱索后,將主要乳頭肌懸吊固定于后半環特定位置以重建瓣下結構連續性的方法應用于二尖瓣關閉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損的患者,近中期效果良好,手術操作簡單,現報道如下。資料與方法1.臨床資料 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二尖瓣關閉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損患者22例(LVEF55mm)接受二尖瓣置換術的同時施行乳頭肌懸吊固定技術以重建二尖瓣下連接的完整性,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齡36~75歲,平均(59.18±11.5)歲。病因以退行性變為主,占13例,感染性

    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8年6期2018-10-30

  • Lesson Eighty four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riginating from papillary muscles in the right ventricle
    84課 右心室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颊咛卣餮芯繉ο螅≒AP組)系因頻發室性期前收縮(PVC)或PVC合并室性心動過速而來行射頻導管消融手術(下稱消融),同時標測到心律失常起源于右心室乳頭肌(PAP)的8例連續患者。對照組為因右心室起源特發性心律失常來行消融的連續10例癥狀性患者。右心室PAP心律失?;颊叨酁槟行裕?/8),而對照組全為女性(10/10)。術前右心室PAP組中4例和對照組中1例存在左心室功能障礙。PAP組平均射血分數(0.53±0.08)%

    心電與循環 2018年4期2018-08-13

  • 左心室后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電圖特點和導管消融效果
    ,包括左心室前乳頭肌及后乳頭肌,而以后者更為常見[1]。起源于左心室后乳頭肌的室性心律失常在心電圖和電生理方面[2]有其特點,進行導管消融難度較大,且成功率和復發情況尚未完全明確。本研究旨在探討左心室后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特點和導管消融的成功率及復發情況。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納入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于北京協和醫院接受導管消融的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動過速患者共454例,其中16例(3.5%)起源于左心室后乳頭肌。所有患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8年4期2018-05-19

  • 心室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
    玲,崔俊玉心室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劉建國1,張艷玲1,崔俊玉1目的通過分析體表心電圖特征及術中激動標測特點指導起源于乳頭肌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方法自2015年12月~2017年3月于陸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共對6例起源于乳頭肌室性心律失?;颊哌M行射頻消融術,術前常規12導聯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術中在CARTO3下行激動標測,同期根據年齡、病史選擇右室流出道間隔部頭肌起源12例患者進行對照。結果6例起源于乳頭肌室性心律失?;颊呔纯滔诔晒?,1例術后第2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7年9期2017-10-18

  • 三維超聲引導下經房間隔穿刺消融左心室前乳頭肌室性早搏
    刺消融左心室前乳頭肌室性早搏龍德勇 孫莉萍 王琎 喻榮輝 湯日波 桑才華 蔣晨曦 李松南 胡宇才 杜昕 董建增 馬長生目的 探討左心室前乳頭肌起源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消融特征。方法 納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安貞醫院收治的10例左心室前乳頭肌起源的PVC/室性心動過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采用三維電解剖標測系統聯合三維心腔內超聲技術,術中經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7年6期2017-08-09

  • 斑點追蹤成像技術結合三維超聲評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乳頭肌功能
    尖瓣反流患者的乳頭肌功能孟 湘1MENG Xiang劉 昕2LIU Xin目的應用斑點追蹤成像(STI)及三維超聲評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乳頭肌的功能,并探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影響因素,為臨床預測IMR提供依據。資料與方法收集合并二尖瓣反流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76例為病例組,同時選取66例健康志愿者為正常對照組。兩組受檢者均行超聲心動圖及2D-STI檢查,分別比較前后乳頭肌的縮短率(AFS、PFS)、前后乳頭肌(APM、PPM)到二尖瓣前瓣環的距離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7年3期2017-06-05

  • T1 mapping定量技術在慢性心肌缺血模型豬的初步應用研究
    短軸位的心尖、乳頭肌水平層面行T1 mapping掃描,分別在增強前后測定左心室壁感興趣區的心肌T1定量值,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統計分析比較造模前后、增強前后T1值的差異。結果12只正常豬完成了造模前磁共振檢查,所有層面平掃心肌平均T1值為(1108.9±10.5) ms,其中心尖部心肌平均T1值為(1050.2±16.7) ms,乳頭肌層心肌平均T1值為(1139.7±54.4) ms,兩個層面平均T1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1只慢性心肌缺

    磁共振成像 2017年2期2017-05-13

  • 超聲心動圖評價冠心病患者乳頭肌功能的臨床研究
    評價冠心病患者乳頭肌功能的臨床研究孟湘a,劉昕a,張金庫b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 a.超聲科;b.病理科,河北 保定 071000目的應用斑點追蹤成像技術(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評價冠心病患者乳頭肌的功能,探討乳頭肌功能改變與冠脈狹窄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為更好的篩選出評價乳頭肌功能的參數提供依據。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96例為病例組,正常對照組66例,經胸采集二維圖像及三維全容積圖像。獲得評價乳頭肌功能的相關參數:前后乳頭肌的縮短

    中國醫療設備 2017年4期2017-05-03

  • 計算機斷層攝影術融合技術指導左心室乳頭肌室性早搏消融一例
    技術指導左心室乳頭肌室性早搏消融一例鄭黎暉,孫巍,喬宇,郭金銳,姚焰1 臨床資料患者男性,38歲,因“發作性心悸3年,加重1個月”入院。多次心電圖提示室性早搏。動態心電圖提示24 h室性早搏28 907次。先后規律口服普羅帕酮、美西律及胺碘酮等藥物療效欠佳,入院要求行射頻消融治療。入院經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超聲心動圖檢查排除了器質性心臟病。12導聯心電圖提示左心室前乳頭肌室性早搏。為患者行心臟計算機斷層攝影術(CT)檢查,行左心室的三維解剖重建。之后為患者

    中國循環雜志 2017年1期2017-02-16

  • 人工腱索在老年二尖瓣置換術中的臨床應用
    瓣葉及腱索連接乳頭肌提供支撐力維護左室正常的生理形態,可改善術后左心室功能〔3〕。人工腱索線應用于二尖瓣退行性病變及關閉不全的臨床效果已得到證實和認可〔4,5〕。本研究回顧分析人工腱索在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患者MVR中的臨床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術前彩超診斷為風濕性二尖瓣狹窄及二尖瓣狹窄為主伴閉鎖不全的患者129例,男52例,女77例,年齡55~75〔平均(49.34±9.46)〕歲,年齡>60歲的術前行冠狀動脈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年2期2017-02-14

  • 環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對豚鼠右心室乳頭肌動作電位的影響*
    星對豚鼠右心室乳頭肌動作電位的影響*劉 芳△,喬 蕾,陳文超,孔春艷河南醫學高等??茖W?;A醫學部生理學教研室 鄭州 451191△女,1976年6月生,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心臟電生理,E-mail:sincerelf@163.com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右心室乳頭肌;動作電位;豚鼠目的:觀察環丙沙星(CIP)和左氧氟沙星(LVFX)對豚鼠右心室乳頭肌動作電位的影響。方法:取豚鼠右心室乳頭肌,用氧飽和的臺式液持續表面灌流。采用累積濃度給藥法于灌流液中加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7年1期2017-02-10

  • 左心室前乳頭肌起源室性期前收縮消融1例及文獻復習
    鄭曉軍左心室前乳頭肌起源室性期前收縮消融1例及文獻復習童鴻鄭曉軍患者女性,61歲,心慌、胸悶發作3月余,心電圖檢查提示頻發室性期前收縮,24h動態心電圖檢查顯示室性期前收縮高達19 970次,并伴短陣室性心動過速?;颊邞寐穆桑}酸美西律)及β受體阻滯劑等有關藥物治療無效,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而入我科。體檢:血壓130/84mmHg,心率70 次/min,律齊,無雜音,兩肺呼吸音清,雙下肢無水腫。實驗室檢查提示血常規、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均未見明顯異常。

    心電與循環 2016年3期2016-12-21

  • Resultsof cryoenergy andradiofrequency-based catheterablation for treating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rising from the papillary muscles of the left ventricle, guided by 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 and image integration
    指導下的左心室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冷凍和射頻消融業已顯示左心室乳頭肌是伴或不伴心臟結構異?;颊咝穆墒С5臐撛谄鹪床课?。與其他部位室性心律失常比較,這些區域的心律失常消融操作困難、導管穩定性差,但已有導管消融有效的報道。本研究借助心腔內心臟超聲和圖像整合,比較左心室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動過速或期前搏動的冷凍和射頻消融手術結果及復發率?;仡櫺苑治鲞B續189例因癥狀性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或室性期前搏動接受射頻導管消融的患者,確定21例為左心室乳

    心電與循環 2016年3期2016-12-21

  • 環丙沙星對豚鼠心電圖和乳頭肌動作電位的影響
    對豚鼠心電圖和乳頭肌動作電位的影響劉芳,李宜培,師瑞紅,陳文超(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鄭州451191)目的 觀察環丙沙星對豚鼠心電圖和乳頭肌動作電位的影響。方法 選擇豚鼠42只,隨機分為司帕沙星低、中、高劑量組,環丙沙星低、中、高劑量組及對照組,每組6只。司帕沙星低、中、高劑量組分別腹腔注射50、100、200 mg/kg的司帕沙星,環丙沙星低、中、高劑量組分別腹腔注射50、100、200 mg/kg的環丙沙星,對照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采用RM-62

    山東醫藥 2016年40期2016-12-05

  • 二尖瓣幾何結構與左室乳頭肌功能不全二尖瓣反流機制的相關性
    幾何結構與左室乳頭肌功能不全二尖瓣反流機制的相關性冉青王艷(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超聲科,河南鄭州450014)目的利用超聲心動圖技術探討二尖瓣幾何結構與左室乳頭肌功能不全二尖瓣反流機制的相關性。方法選取冠心病陳舊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乳頭肌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共92例,分為正常對照組38例(A組),冠心病合并乳頭肌功能不全組54例(B組),二尖瓣外科成形術后組26例(C組,隨機選自B組患者)。采用超聲心動圖測量二尖瓣前葉、后葉與二尖瓣環之間的幾何角度,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年18期2016-10-31

  • 21例乳頭肌肥厚型心肌病的臨床特點分析
    ,馬愛群21例乳頭肌肥厚型心肌病的臨床特點分析劉博,馬愛群目的:探討乳頭肌肥厚型心肌病的臨床特點及心臟磁共振診斷特征分析。方法:搜集2013-01至2015-12期間在陜西省人民醫院確診的21例乳頭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乳頭肌肥厚型心肌病組)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3例,進一步行心臟磁共振檢查。并與同期無心血管疾病的50例受試者(對照組)行對比分析。結果:乳頭肌肥厚型心肌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胸悶、氣短、胸痛,伴有二尖瓣聽診區收縮期雜音;心電圖檢查可正常

    中國循環雜志 2016年9期2016-10-27

  • 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后出血治療方法
    一綜述。關鍵詞乳頭肌;括約肌切開術,內鏡;出血;治療Treatment of Po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BleedingCHENNannan,ZHANGXueyan.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HarbinMedicalUniversity,Harbin(150001)Correspondence to: ZHANG Xueyan,

    胃腸病學 2016年1期2016-03-13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反流機制研究進展
    HOCM患者的乳頭肌異常發生率亦高于正常對照組[12-13]。SAM現象的產生與乳頭肌位置及形態異常密切相關。研究發現HOCM患者乳頭肌位置常發生前移[14],這可能與HOCM患者室間隔和左室壁不對稱或不規則肥厚有關,但在其他原因所致的左室肥厚患者中并不常見,這可能是為何SAM現象在高血壓病或心肌淀粉樣變性所導致的左室肥厚患者中并不常見的原因[2]。前移的乳頭肌使二尖瓣葉游離緣變得冗余,瓣下腱索和瓣葉松弛,瓣下牽引力下降的二尖瓣前葉在左室收縮期血流的沖擊下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6年5期2016-02-21

  • 左室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體表心電圖特點及射頻消融治療
    4000)左室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體表心電圖特點及射頻消融治療李 松1,覃松柏1,江 倩2,彭 丹1 (荊州市中醫醫院,1.心病科;2.腎病科,湖北 荊州 434000)目的 探討起源于左室乳頭肌 室性心動過速/ 室性早搏(VT/PVCs)的體表心電圖特點和導管射頻消融術療效。方法 選取2010年5月~2014年8月在本院治療的左室乳頭肌起源VA患者6例,全部接受EPS+RFCA治療,消融成功后結合消融靶點對患者體表心電圖進行分析,同期選取另6例左后分支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6年15期2016-01-24

  • 冠心病乳頭肌功能失調的臨床及超聲診斷對比研究
    000)冠心病乳頭肌功能失調的臨床及超聲診斷對比研究李紅梅,雷通光 (黑龍江省伊春市中心醫院,黑龍江 伊春 153000)目的 對比冠心病乳頭肌功能失調的臨床及超聲診斷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經手術病理診斷為冠心病乳頭肌功能失調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臨床及超聲進行診斷,分析并總結臨床診斷及超聲診斷對冠心病乳頭肌功能失調的診斷價值。結果 經手術病理診斷為冠心病乳頭肌功能失調患者,采用超聲診斷陽性率較臨床診斷陽性率更高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5年35期2015-10-25

  • 基于亞區結構的人體二尖瓣的建模與仿真
    勻模型中瓣環與乳頭肌的二維運動,再次進行仿真.仿真結果表明該精細模型瓣葉的閉合度比之前瓣環與乳頭肌固定不動模型的閉合度高,瓣葉應力分布相對較均勻,更接近實際生理情況,為后續的病理等的仿真奠定了基礎.二尖瓣;有限元模型;應力分布;最大應力二尖瓣是人體心臟的重要瓣膜組織之一,它位于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由二尖瓣環、兩個瓣葉、腿索、乳頭肌等結構組成[1].二尖瓣的瓣葉分為較大的前瓣葉和較小的后瓣葉,后瓣葉可細化為3個較窄的亞區結構[2]:P1、P2、P3.二尖瓣的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10-13

  • 超聲心動圖檢測孕16-20周胎兒三尖瓣返流的臨床意義
    引起右室心肌及乳頭肌血供不足導致三尖瓣關閉不良,從而引起返流。5例胎兒先心病中1例為室間隔缺損,1例為肺動脈狹窄,2例為左心系統發育偏小,1例為法洛氏四聯癥.其出現TR的原因是由于心臟結構發育異常,從而導致右心負荷增加,進一步加重右室心肌及乳頭肌的缺血缺氧。使心內膜缺血導致三尖瓣返流。胎兒心律失常多數導致TR [4]。致右心室心肌收縮不同步有關,其出現程度隨著心律失常的發生和停止而改變。孕婦血糖增高,有可能引起胎兒心臟細胞肥大,致乳頭肌缺血缺氧,部分學者

    淮海醫藥 2015年1期2015-03-19

  •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
    (瓣葉、瓣環、乳頭肌、左心室肌、腱索等)解剖和功能異常及左心室結構發生變化引起的二尖瓣返流。是冠心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IMR流行病學據統計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有17%~55%的患者合并二尖瓣返流,在心肌梗死后48 h 35%的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和46%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二尖瓣返流。有資料顯示對急性心肌梗死6 h后的患者進行心導管檢查發現18.2%的患者合并二尖瓣返流[1]。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不出現二尖瓣返流者,約

    河北醫藥 2014年21期2014-04-01

  • 小鼠主動脈狹窄后不同時期心室肌細胞后除極和觸發活動的變化*
    模型小鼠左心室乳頭肌AP、EAD、DAD和觸發活動情況,以及通過檢測低鉀或異丙腎上腺素灌流后所誘發后除極觸發活動的情況,探討主動脈狹窄發展過程中小鼠心律失??赡軝C制。1 材料與方法1.1 動物模型的制備[1]雄性昆明種小鼠96只(20±2 g,河北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II級),隨機選60只為模型組(model group),36只對照組(control group),腹腔注射125 mg/kg氯胺酮麻醉。于胸骨左側緣沿第二肋間隙作一3 cm橫切口,鈍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2014年3期2014-01-22

  • 硫化氫對異丙腎上腺素所致早后除極和觸發活動的影響
    上腺素所致豚鼠乳頭肌早后除極及觸發活動的影響。方法應用細胞內玻璃微電極技術記錄豚鼠乳頭肌動作電位,用異丙腎上腺素誘發早后除極和觸發活動,觀察硫化氫對早后除極和觸發活動的影響。結果1)含異丙腎上腺素(50 nmol/L)的K-H液灌流可引起豚鼠右心室乳頭肌產生早后除極并出現觸發活動,有時觸發活動會出現持久的節律性活動。2)NaHS(100、200μmol/L)預處理可顯著降低異丙腎上腺素誘發的早后除極波幅及發生率和觸發活動的發生率(**P<0.01),NaH

    菏澤醫學??茖W校學報 2013年1期2013-03-20

  • 冠心病乳頭肌功能失調的臨床及超聲診斷對比研究
    準診斷為冠心病乳頭肌功能失調。1.2 檢查方法 均為住院冠心病患者, 詳細詢問病史, 系統體檢特別注意心臟體征, 經過心電圖、DR、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對患者臨床和超聲心動圖進行對比觀察。使用ALOKA-α10超聲診斷儀, 按常規觀察并記錄M型、二維切面及脈沖多普勒圖像, 用二維觀察各心腔大小及心肌厚度, 有無二尖瓣關閉不全、左室心肌運動協調性及乳頭肌收縮情況。2 結果臨床診斷為冠心病乳頭肌功能失調26例中, 經超聲心動圖證實有乳頭肌功能不全造成二尖瓣關閉不

    中國實用醫藥 2013年22期2013-02-01

  • 二尖瓣返流致低灌注性休克27例臨床分析
    尖瓣脫垂、腱索乳頭肌功能不全等多種疾病。嚴重二尖瓣返流導致心臟輸出量減少,組織低灌注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腫,是心臟內科的急癥,合理改善心臟負荷、增加心肌收縮力、糾正心力衰竭可降低病死率。本文旨在介紹其病理機制和治療機制。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2002年以來我院救治的27例嚴重二尖瓣返流導致的休克病例,多伴左心功能不全,嚴重病例出現急性肺水腫13例。全部病例均有紐約心功能分級3~4級衰竭。男17例,女10例,所有病例都出現心尖部聽診區收縮期雜音,及彩色多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1年12期2011-12-08

  • 二尖瓣返流致低灌注性休克診治分析
    1例前后鍵索。乳頭肌斷裂 4例,X線胸片雙肺淤血水腫,胸腔積液 8例,實施冠狀動脈造影 11病例均為左冠狀動脈完全梗塞,發病年齡 39~86歲。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病 7例,年齡 32~51歲。擴張型心肌病 4例,其中 1例超聲顯示心尖呈球形擴張,年齡 42~64歲。住院天數 11~27 d,伴房性早搏 11例,室性早搏 6例,心房纖顫 9例,休克 27例,急性肺水腫13例。1.2 病因 急性心肌梗塞 11例,風濕性心瓣膜病 7例,其中合并細菌性亞急性心內膜炎

    河北醫藥 2011年3期2011-04-09

  • 保留全瓣下結構的二尖瓣置換術圍手術期療效分析
    ,維持了瓣環-乳頭肌連續性,限制了左室的過度舒張,維持心室收縮的理想形態,使心肌纖維保持一致的收縮幅度,有助于收縮期左室縱軸縮短,增加其整體收縮效率。故術后心功能恢復較快,血流動力學較穩定,多巴胺、腎上腺素血管活性藥物使用較少,低心排血量發生率明顯減低。同時由于左心功能維護較好,既能改善患者的肺淤血癥狀,又可以減少術后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時間,從兩個方面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1]。左室破裂是二尖瓣置換術后所特有的并發癥,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危害巨大,病死率較高,

    中國醫藥指南 2010年29期2010-07-04

  • 人人都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心室內壁長出的乳頭肌上。乳頭肌在心室內壁突起,就像我們在桂林的巖洞中所見的石筍一樣。當然,他們不是石頭,而是一根根堅固、結實的肌肉“柱子”。乳頭肌這個小不點兒,在心室內還真算得上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呢!它的任務就是撐持、牽拉瓣膜——開門、關門。當心臟舒張時,因乳頭肌用力收縮變短,辦膜就被拉向心室——心房到心室之間的門打開了,心房中的血液流入了心室;當心臟收縮吋,因乳頭肌松弛變長,腱索也就放松變長,讓瓣膜回到原來的位置——把“門”關上,使血流不至從心室返流回

    祝您健康 1990年5期1990-12-2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