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目標背景下我國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路徑研究

2023-01-20 19:44楊俊峰張添碩周長波凌黎明王曦
中國環境管理 2022年6期
關鍵詞:雙碳工業綠色

楊俊峰,張添碩,周長波,凌黎明,王曦 *

(1.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北京 100048;2.凌源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凌源 122504;3.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北京 100029)

引言

綠色發展是以提升效率、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以及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代表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是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實施綠色新政、推動綠色增長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共同選擇,發展綠色經濟、搶占未來全球競爭的制高點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戰略[1,2]。工業是消耗能源資源和產生排放的主要領域,是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的主戰場。推行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是實現工業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改變高度依賴資源能源消耗的傳統增長模式,加快實現綠色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建立消耗少、產出高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培育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綠色新興產業,大幅增加綠色產品供給,以工業的綠色發展帶動全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升級[3,4]。2016 年以來,我國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邁入快車道,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和試點示范為牽引,推動了綠色制造水平顯著提升。本文從政策體系、技術裝備和試點示范等方面梳理了我國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主要進展,進行了新時代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重點方向展望,并從完善相關政策法規與標準體系、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用、構建產業生態體系和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為全面深入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提供借鑒。

1 我國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現狀和基礎

1.1 綠色制造政策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為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制造強國戰略,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及工業綠色發展,2016年6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舉起了全面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大旗?!兑巹潯窂臋M、縱兩個維度提出了十大主要任務,包括推動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并從科技支撐能力提升、綠色制造體系構建、綠色制造+互聯網、服務平臺建設、區域綠色協調發展、國際交流合作等角度進行了工作部署。

2016 年9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以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四綠”)為主要內容的評價和示范相關工作要求,啟動了綠色制造試點示范工作。截至目前,在《通知》框架下陸續發布了六批綠色制造試點示范名單,并于2022 年9 月發布《關于開展2022 年度綠色制造名單推薦工作的通知》,啟動新一批綠色制造名單推薦工作。

2021 年12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全面提升綠色制造水平為目標,提出以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為引領,著力構建完善的綠色低碳技術體系和綠色制造體系兩大支撐體系,推動工業向產業結構高端化、生產方式數字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品供給綠色化等六大方向轉型,實施工業碳達峰推進工程、工業節能與能效提升工程、資源高效利用促進工程、工業節水增效工程、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綠色產品和節能環保裝備供給工程、重點區域綠色轉型升級工程、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等八大工程[5]。到2025 年,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日趨完善,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建成。

此外,在以上綠色制造主要政策文件基礎上,有關部門還開展了一些延伸性拓展性工作。例如,出臺《工業節能管理辦法》和《國家重大工業節能專項監察工作手冊》,明確了工業節能管理職責及工業節能監察的方式、程序和標準。多部門開展能效“領跑者”、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推動重點用能行業和高用水行業實施節能、節水技術改造。又如,發布開展工業產品綠色(生態)設計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工業清潔生產和產品綠色設計,開展綠色設計試點示范工作,陸續發布了四批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名單和典型示范案例,創新政策引導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實施高風險污染物削減行動計劃。再如,在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方面,工信部先后發布了《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和《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標準化行動計劃》,建立了綠色制造綜合標準化體系,推動制修訂了數百項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標準,截至2022 年9 月已發布綠色工廠評價行業標準41 項,綠色設計產品標準161 項,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評價指標體系3 項。

1.2 綠色制造技術裝備加快推廣應用

技術進步是推動綠色制造水平提升的關鍵力量,近年來有關部門大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節能、節水、環保、綜合利用等綠色技術裝備和產品,累計推薦節能技術裝備產品3561 項、節水工藝技術裝備353 項、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及裝備350 項,有力地支撐了工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在工業節能技術方面,重點在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機械、紡織等行業推廣應用節能技術,主要包括流程工業節能技術改造、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能源信息化管控、工廠和園區能量系統優化、可再生能源與余能利用、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技術等。節能裝備上,重點推廣應用高效電機、工業鍋爐、風機、變壓器、壓縮機、泵等節能裝備,每年定期發布《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節能產品上,開展“能效之星”產品評價和發布工作,在節能產品的基礎上識別同類產品能效更領先的量產產品,每年定期發布《“能效之星”產品目錄》,“能效之星”產品評價范圍包括終端消費類產品和工業裝備類產品,涵蓋主要家用電器和工業領域通用用能設備。在耗電量大的數據中心領域,開展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產品遴選工作,發布《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產品目錄》,推廣有助于數據中心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技術產品。在工業節水領域,定期發布《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涵蓋石化、化工、鋼鐵、建材、紡織、有色、食品、造紙等行業,引導高用水企業實施節水技術改造,推廣應用工業節水技術,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在污染防治領域,面向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需求,工信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每三年發布一批《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覆蓋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土壤污染修復、噪聲與振動控制、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污染防治專用材料和藥劑、污染應急處理、污染防治設備專用零部件等9 個重點領域。在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工信部等四部門定期發布《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目錄》,同時編制發布與目錄配套的應用指南及案例,加快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綠色技術創新應用方面,聯想集團開發的低溫錫膏工藝可顯著提升焊接速度,同時減少35%的能耗和碳排放量;研發的生產調度系統通過減少生產線閑置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每年可減少2000 多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海鴻電氣開發出的立體卷鐵心變壓器綠色設計產品,徹底顛覆了變壓器行業120 多年以來的平面結構鐵心歷史,在材質、鐵心參數、性能水平相同的情況下進行對比,立體卷鐵心三維立體結構革新,總重量比疊片鐵心減輕約15%,可節約20%~25%的鋼材和8%~10%的銅材,生產過程接近零廢料,而疊片鐵心生產過程中約產生5%左右廢料。浪潮與京東云聯合發布的天樞液冷整機柜服務器支持冷板式液冷,與傳統風冷式整機柜相比,散熱效率提升50%,能耗降低40%以上?!笆濉币詠?,工信部先后向社會推薦百余項為數據中心和通信基站節能提效服務的先進適用技術產品,推動數據中心和通信基站綠色升級。目前,5G 基站單站址能耗相比2019 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全國規劃在建的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平均設計電能利用比值(PUE)已降到1.3。

1.3 綠色制造試點示范工作扎實開展

自2016 年9 月第一批綠色制造名單遴選工作啟動以來,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連續發布了六批國家綠色制造名單,包括2783 家綠色工廠、223 家綠色園區、296 家綠色供應鏈企業、3159 種綠色產品,打造了一大批綠色制造先進標桿和典型案例,成為引領工業綠色發展的有生力量(圖2)。與此同時,各地區、各行業也結合自身實際,發布了本區域、本行業的綠色制造名單,培育了一批從事第三方評價、節能節水診斷、清潔生產審核等專業咨詢服務的綠色制造服務機構,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奠定了堅實基礎[6]。

綠色工廠建設方面,截至2022 年10 月全國共有2783 家工廠被遴選為國家級綠色工廠。經過六批的評價和遴選,國家級綠色工廠已在全國各省份形成規模和影響力,一大批省級、市級綠色工廠也涌現出來,對于企業綠色轉型產生了積極的引領作用。從區域和行業分布看,綠色工廠地區分布比較均衡,行業分布廣泛,江蘇、山東、廣東、浙江前六批綠色工廠均超過160 家,電子、機械、輕工三個行業的綠色工廠占全部綠色工廠總數超過39%。綠色園區方面,共有223 家工業園區被遴選為國家級綠色園區,江蘇、安徽、江西三個省份的綠色園區數量位居全國前三,分別為17 家、14 家、13 家。223 家綠色園區廣泛分布在全國的29 個?。ㄗ灾螀^、直轄市),地域分布廣泛,示范效應明顯。綠色園區主導產業類型多樣,有以鋼鐵、石化、建材、有色等產業為主導的傳統產業園區,也有以節能環保、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新興產業園區,反映了國家綠色園區創建的產業多元化特點。綠色設計產品方面,共有3159 種產品獲評綠色設計產品,共涉及30 個?。ㄗ灾螀^、直轄市),其中廣東、安徽、浙江、山東、江蘇、福建六個省份的綠色設計產品超過100 種,電子、輕工和化工三個行業的綠色設計產品數量占綠色設計產品總數的82.09%。隨著綠色設計產品標準的不斷完善和地方鼓勵政策的出臺,工業企業申報綠色設計產品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綠色供應鏈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分六批累計發布了296 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共涉及27 個?。ㄗ灾螀^、直轄市),其中浙江、廣東、天津、江蘇4 省市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占全國的45.3%,電子、輕工、機械、汽車4 個行業占全部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的78.0%,遠遠高于其他行業。

2 新時代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主要路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就推動綠色發展、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進行了明確部署,提出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推動綠色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完善綠色制造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為深刻理解把握國家相關戰略部署,對新時代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重點思路和路徑進行了如下分析展望。

2.1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下深入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工業領域是重中之重,深入推行綠色制造是做好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根基所在。要深刻認識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目標的關系。一方面,工業領域是我國目前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水平均較高,未來一段時期內都是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上述行業亟須通過深入推行綠色制造,全面系統地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和控制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工業領域也是全社會減碳脫碳技術裝備和產品的主要供給者,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有生力量[3,7]。例如,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風電、儲能等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均離不開工業部門,提供這些技術裝備和產品的綠色制造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產業興起、碳排放下降的雙贏。綜上所述,要充分發揮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作用,在重點行業深入推行綠色制造,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產業,在工業領域自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同時,更好地支撐全社會順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

2.2 把增加綠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關鍵著力點

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落腳點是生產制造出更多高品質的綠色產品,核心是持續不斷地提升綠色產品的有效供給能力,以滿足社會和公眾的綠色消費需求,提升社會公眾獲得感。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是個系統工程,其特征是考慮到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資源環境影響,其優勢是可以實現產品的綠色設計與制造一體化。從整體上看,綠色制造體系是一套科學的、系統的、全面的綠色產品供給解決方案,應該把提高綠色產品供給能力作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關鍵,以綠色產品為重要切入點統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任務,引導產品供給綠色化轉型,增加綠色低碳產品、綠色技術裝備供給,引導綠色消費,構建綠色增長強大引擎,拉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綠色低碳轉型。

2.3 以數字化智能化為驅動提升綠色制造的廣度和深度

工業綠色發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驅動力是效率提升,比如通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水資源利用效率、原材料利用效率、資源循環利用和再生利用效率、生產加工效率、物流周轉效率、污染防治效率等都可以促進工業企業綠色發展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工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可以顯著提升上述各類效率水平,有助于工業企業大幅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因此數字化智能化和工業綠色發展有很強的正相關性。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各行各業有很強的通用性和可復制性,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更高效,容易取得更廣更深的效果[8-10]。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都是全球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互相融合,互相促進。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綠色低碳發展大有可為,據測算,到2030 年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將撬動全球碳排放量減少20%。

2.4 深化綠色制造國際共識提升我國制造業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取得長足發展,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1.4 萬億元,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邁上新臺階,是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制造業。近十年來,我國工業產品供給的數量、質量和檔次都有了全面提升,500 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制造業強大的供給能力顯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質,同時為全球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當前,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在制造業領域核心就是推行綠色制造。我國在綠色制造領域開展了大量工作,在新能源裝備等一些細分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一大批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典型標桿,應該在全球范圍多宣傳和展示,塑造綠色制造“領頭雁”地位,提升中國制造的綠色軟實力。

3 有關建議

未來幾年是工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期,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窗口期??傮w上,我國當前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的歷史階段,傳統行業所占比重依然較高,碳達峰碳中和時間窗口偏緊,綠色低碳技術儲備不足,綠色制造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完善,綠色制造產業生態體系不健全,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是一項影響深遠的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持續推進。建議在現有工作基礎之上,進一步完善政策機制,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和應用,構建綠色制造產業生態,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加快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

3.1 加快完善綠色制造相關政策法規與標準體系

加快建立健全綠色制造政策體系,推動制定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相關管理辦法,研究修訂《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節約能源法》等法律法規,將綠色制造工作融入現行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健全配套政策。逐步建立完善覆蓋區域、行業、企業、工廠、產品等多層面的綠色制造評價機制,加大評價結果在財政、信貸、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應用。加大對綠色制造產業發展、技術研發等的支持力度,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入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立足工業綠色低碳發展需求,加快建立健全綠色制造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評價標準體系,制修訂一批節能、節水、低碳、資源高效利用等重點領域標準,提升各類標準的質量水準,擴大先進適用標準有效供給,強化標準的貫徹落實。推進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產品碳足跡等重點領域標準國際化工作。

3.2 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突破和推廣應用

加快推動工業綠色低碳技術變革,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工藝、裝備大規模應用和持續迭代升級。抓緊部署工業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強化科技創新對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支撐作用。持續遴選和發布節能、節水、低碳、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并編制技術推廣方案和供需對接指南,促進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推廣應用。加大在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方面的投資力度,推動重點行業實施綠色低碳技術升級改造。

3.3 構建綠色制造產業生態體系

面向綠色發展和碳達峰碳中和重大需求,依托綠色技術、裝備和產品做大做強綠色制造產業,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和產業配套體系延伸拓展,促進供需兩端協同發展,構建完善的綠色制造產業生態體系。加快先進適用的綠色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產業化應用,支撐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等傳統行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能源電子等綠色制造新興產業,推動綠色制造與能源、交通、建筑、生活等領域深度融合。強化產業平臺支撐,布局和組建一批綠色制造領域研究中心,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臺,發展一批綠色制造產教融合平臺,不斷完善綠色制造產業服務體系[11]。

3.4 加強宣傳協調和國際合作

加強宣傳推廣和溝通協調,引導建立綠色生產消費模式,形成齊心協力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廣泛共識和良好工作氛圍,強化跨部門、跨區域協作。發揮好行業組織、產業智庫、第三方促進機構等的橋梁紐帶作用,助力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深入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推動建立綠色制造國際伙伴關系,利用和拓展現有雙多邊國際合作機制,加強相關交流合作,圍繞綠色制造、低碳發展等領域開展深入對接,多層面充分挖掘合作契合點。秉持互利共贏原則,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深度參與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綠色制造項目合作。

猜你喜歡
雙碳工業綠色
綠色低碳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工業技術
再造綠色
上半年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2003:工業經濟高速穩步增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