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院校航空相關專業集群建設探索*

2023-01-26 06:33羅曉平孫長江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22年45期
關鍵詞:粵港澳集群航空

羅曉平 孫長江 王 靜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航空學院 廣東珠海 519000)

引言

教育部于2015年提出普通本科高校在向應用型轉變中要“按需重組人才培養結構和流程,圍繞產業鏈調整專業設置,形成特色專業集群” 。我們應緊跟形勢發展,認真學習和理解專業集群的內涵,根據專業集群所具有的針對性、融合性和動態性特點,梳理建設模式、策略和方法,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結合自身辦學實踐和地方人才需求,提出航空專業集群建設構想,進行了專業集群建設探索,重點對集群內學科專業進行重新設置、對課程體系進行整體優化,加強了教師隊伍和實踐條件建設[1]。

一、專業設置及整合

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航空產業集群,即飛機設計、制造和維修、航空公司運營、機場服務和無人機產業等相關產業鏈,按對口學科分屬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和交通運輸工程兩個一級學科,重點設置了飛行器制造工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飛行技術、交通運輸等專業(方向),見表1所列[2]。

表1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航空專業集群專業設置

二、課程體系優化

課程體系建設是專業集群建設的核心內容,如何將分屬兩個一級學科的專業(方向)進行整合,建設基于專業集群的課程體系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經過分析,航空各專業課程體系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教學內容大同小異的課程,名稱不同,過于繁雜,不便于統籌兼顧,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更不便于進行課程集群建設。二是幾乎每個專業都存在著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有些課程已經過時,有些課程內容滿足不了崗位任職需要,且明顯失去航空特色。這也是畢業生和在校學生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三是學時分配不合理。專業核心課程和一般專業課程的課時比例失調嚴重[3]。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統籌通識必修課程和通識選修課程、協調多專業共享課程、優化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建立各專業課程有機融合的專業群課程優化體系[4]。

三、師資隊伍建設

新工科背景下的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專業集群的重要保證。集群內原有的專業教師知識更新落后于發展迅速的航空產業發展形勢,亟需補充與產業發展、行業企業需求相聯系的師資力量。而且,部分教師知識單一,無法勝任一專多能的專業集群化建設需要。因此,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治學嚴謹、知識深厚、勇于創新的高質量教師隊伍是促進專業集群化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為此,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積極引進高職稱、高學歷、高水平專業和學科帶頭人,引領學院教學科學研究,帶動專業教師團隊的全面發展。為此,近三來已先后聘請以5名博士、3位教授為代表的專職教師共10名,改善了師資隊伍結構和辦學水平。

二是結合當今民航業的發展現狀,踐行和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協同辦學、協同創新的三個協同理念,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發展的新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依托企業的支持與幫助,培養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師隊伍。為此,從航校、航空公司引進2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任教師、2名兼職教師,并且定期邀請企業中領導和專家面向學生來校講課,有效地提升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在校企雙方資源互補、資源共享的基礎上,辦學內涵和外延都得到了進一步深化,達到了共創雙贏的新局面。

三是加大教師培養培訓力度。首先,所有新入職教師按規定要求完成例行培訓和日常教育;其次,鼓勵年輕教師進修、讀研和出國交流,提高學歷學位和能力素質;另外,學院和企業聯合設立“雙師”培訓基地,完善教師到對口企事業單位定期實習制度,開展聯合研究,從而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了解航空產業發展動態,進而使專業教學緊跟產業發展,學生能力符合職業崗位要求。

學院共安排 61 人次教師參加各級組織的在職培訓學習。選派數十名教師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論壇,5名教師參加不同類型的培訓班和掛職鍛煉了3個月,2名中青年骨干教師赴國外培訓,3名年輕老師在職獲得了大學碩士學位。所有這些舉措都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

通過對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顯著提高。目前,80%以上的教師,不但能勝任自己所在專業的課程教學,能針對不同的專業講授同一門課程,而且還能講授不同專業的不同課程,有力地保障了專業集群教學質量[5]。

四、實踐條件建設

實踐條件建設是專業集群的重要支撐?;诩夯ㄔO思路,對原有實驗實踐條件進行了整合和重建。任何實踐條件建設都將其對集群內專業的通用性納入考量,包括校內實驗室建設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1.實驗室建設

專業實驗室建設要統籌規劃,優化配置,按功能設置實驗室、實訓室,同一個實驗室要能承擔航空專業集群中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增強學科專業的適應性,提高使用效益。針對專業集群課程體系,考慮其通用性,建設見表2所列的實驗室。

表2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航空專業集群實驗室設置

2.實訓基地建設

通過多種渠道建立足夠數量的校外實習基地,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為此,航空學院與粵港澳大灣區航空產業鏈中各企業合作,建立了17個校外實訓基地見表3所列,滿足了所有專業的實訓需要,培養的人才直接滿足產業崗位需求[6]。

學院與10余家企業聯合,為各專業大四學生開辦了“機務維修員培訓班”“空中乘務員培訓班”“無人機駕駛員執照培訓班”等職業教育定向培訓班;組織或者推薦各專業大四學生到航空公司和機場進行頂崗實習、綜合實習、認知實習等實踐教學;組織飛行技術專業學生到航校學習飛行駕駛技術,考取中國民航局飛行駕駛執照;組織各專業學生參加珠海航展活動等,促使學生及時地了解我國民航行業現狀、航空企業建設與發展情況,以及航空產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不斷地增強競聘上崗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

通過實踐環節培養,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崗位任職能力。飛行技術專業共有68名學生,考取了私用駕駛員理論執照、商用駕駛員理論執照、儀表等級理論執照。目前,他們已經被安排到河北致遠通用航空公司進行飛行駕駛技術訓練,部分學生已經取得飛行駕駛私照;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專業、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等共有70余名在校生考取了中國體育總局航管中心、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和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AOPA)頒發的遙控航空模型和多旋翼無人機的駕駛員合格證書;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共有10余名學生到國內各民航機務維修培訓中心參加培訓學習,考取了機務維修上崗執照;交通運輸專業共有30余名學生考取了航空公司飛行簽派員、民航安全檢查員、客艙乘務員、民航售票員等上崗訓練合格證書。

五、總結展望

專業集群建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區域產業優勢。無論從過去的《民航局關于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5-2025年)》《廣東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2020-2035年)》,還是剛制定的《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均把航空業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點發展產業,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廣東將依托廣州、深圳、珠海等市,推動航空航天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支持廣州、深圳、珠海建立廣東省航空產業創新平臺,打造航空產業發展先行示范區;支持珠海航空產業園建設,推動水陸兩用飛機批量生產,加快航空發動機維修項目、航空試飛設施建設;支持高性能無人機專用芯片、飛控系統、動力系統、傳感器、數據鏈、圖傳系統等技術研發,以及無人機下游應用發展;推動全省通用機場體系的形成,發揮通用航空“快捷高效、機動靈活”的運輸優勢,適應廣東省通用航空的發展需求,滿足航空服務結構升級的需要。在此背景下,需要大量人才來支持產業發展和創新,非常有利于航空專業集群建設和發展。我們要充分地利用這些優勢,立足長遠規劃,搞好專業集群建設,和其他專業院系和校外企業通力合作,把我院的航空專業集群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高水平特色專業。

猜你喜歡
粵港澳集群航空
“閃電航空”來啦
“閃電航空”來啦
海上小型無人機集群的反制裝備需求與應對之策研究
編讀往來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開幕
摁下粵港澳大灣區“加速鍵”
馬光遠 下一個30年看粵港澳大灣區
一種無人機集群發射回收裝置的控制系統設計
Python與Spark集群在收費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機器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