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引導家長基于心理小知識科學陪伴孩子成長

2023-01-26 06:33張金玲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22年45期
關鍵詞:心理學心理健康小學生

張金玲

(滄州市臨海路小學 河北滄州 061000)

引言

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為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F階段,為了保證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將心理學小知識融入當前家庭教育中,成了一件極為必要的工作。

一、家長應用心理學小知識陪伴孩子成長的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父母的心理素質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孩子會在情緒平穩、心態豁達的父母身邊健康成長,并為孩子健康人格的構建提供有效的支持?!耙缿倮碚摗闭J為,若孩子在有需要時,有一些值得依靠的成人能夠作為其依托,那么,孩子將會感到安全。對孩子的人際關系進行簡單分析后,可以發現,父母是孩子整個人生中重要的依戀對象。但在當前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受社會發展形勢迅速變遷的影響,大部分家長會在心理上產生矛盾與困惑,這種矛盾與困惑不可避免地會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巨大且復雜的影響。家長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對心理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情況與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F階段,為了切實減少孩子產生學習、行為問題的出現,家長可以在明確孩子實際成長情況的基礎上,合理應用心理學小知識,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從而為孩子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提供有效的支持[1]。

二、提升家長應用心理學小知識能力的具體方法

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家長并不容易做,一般人認為,成了家,生了孩子就有了作家長的資格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栽培植物、養殖動物前都需要掌握相應的技能與方法,才能養得好,在養孩子前如果不懂得相應的方式方法,怎么可能養得好?現階段,為了降低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實現孩子的有效培養,家長需要學習相應的技能,以便在尊重孩子、充分了解孩子各成長階段心理特征與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應用科學合理的心理知識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引導,還能有利于實現和諧幸福家庭環境的有效營造。家庭教育質量品質的切實提升,能夠為健康兒童的培養提供有效的支持。

1.提升自身的素質修養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幼兒社會行為的形成與其平時對榜樣的觀察與學習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系。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觸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的言行舉止將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紤]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情況會對孩子心理健康、品質形成產生極為明顯的影響,若家長在日常教育過程中并沒有在孩子面前展現出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那么孩子可能會在家長的影響下,將這些不良生活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行為方式。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主動約束自身行為,提升自身的素質修養,并依據孩子的成長情況,將這些知識內容融入孩子日常教育活動中的方式,引導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心理行為習慣,為孩子后續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學會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很多家長在開展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態度主要是“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父母哪有不愛孩子的”,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并未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直接安排孩子的后續活動,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并沒有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權利,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對于孩子來說,家長給予的尊重不僅僅是說話要有禮貌,而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當給予孩子一些必要的選擇權利,而不是一味采用命令的方式,強制要求孩子去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為了切實了解孩子的愿望會與孩子進行溝通,但在溝通過程中,孩子可能會顯得“很不耐煩”,進而降低溝通的質量。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這一情況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為了保證家長與孩子之間能夠正常溝通,家長需要在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就建立一種寬松平等的溝通氛圍,保證家長能夠切實了解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心理需求,由家長更好地為孩子解決其心理困惑,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2]。

3.合理利用外界教育資源

受家長自身受教育水平、所學知識內容側重點等因素存在不同的影響,很少有家長掌握著充分的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這就使得在家庭教育開展過程中,家長很難正確地對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引導。盡管很多家長認為“我們小時候都沒人管,現在不也都挺好”,但由于心理問題大多存在滯后反應的現象,若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出現問題,那么將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F階段,為了保證自身能夠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進行正確的輔導,家長方面可以通過合理利用社區、學校心理教育資源的方式,逐步提升自身的心理教育水平,保證自身能夠在引導孩子心理健康的過程中,合理應用心理小知識,充分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降低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具體來說,一方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了保證家長能夠為孩子提供可靠的家庭引導,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可以通過定期組織家長參與社區組織的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介紹等教育課堂,并鼓勵家長在課堂上勇于發言,在課下就孩子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進行積極溝通,加強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認識,為孩子的有效培養提供助力。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地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家長可以加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積極配合學校教育方案,參與學校方面舉辦的家庭教育指導的方式,轉變自身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存在的錯誤教育觀念,加深自身對兒童心理健康知識的認識,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便在后續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可以應用合適的溝通方式與溝通語言,對孩子正確的行為加以強化,對不良行為進行矯正,從而為孩子良好素質、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有效的支持[3]。

三、家長將心理學小知識應用到孩子成長中的方法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將“愛”作為教育的出發點,試圖通過情感、經驗教育達到培養孩子的目的。但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越發豐富,過度的情感表達與經驗教育已經無法滿足孩子思維發展的需要。此時,將心理學小知識引入到家庭教育中,成了提升孩子培養工作科學性,滿足孩子心理發展需要的重要舉措。

1.運用心理學小知識培養孩子的行為意識

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內在小孩”,這個小孩是人們對自身童年體驗的記憶以及理想童年的內化。在當前的家庭教育過程中,部分家長會將“內在小孩”投射到現實的孩子身上,無節制地給予孩子“全方位”的愛,這種情況的出現并不是家長多么愛孩子,而是在內心中家長對自己好的一種體驗。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情況的出現對孩子健康行為意識的培養效果相對較差。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在對孩子現階段行為意識情況進行明確了解的基礎上,考慮自身在教育過程中的調整方法,為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4]。

2.運用心理學小知識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

在知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有些知識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家庭教育的需要。因此,家長可以將心理學小知識引入到對孩子不同的教育階段中,提升孩子思維培養工作的科學性。具體來說,對2—3歲左右的自我意識萌發階段,7—9歲左右的獨立個性養成階段以及12—15歲左右的青春期,是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的重點時期。在上述教育階段,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而不是一股腦地將自身的經驗灌輸給孩子,在避免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同時,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而為孩子理性成長提供支持。

四、家長應用心理學小知識對孩子心理行為的影響

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與行為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兒童精神衛生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為了切實了解家長應用心理學小知識對兒童開展家庭教育的結果,以及對其心理行為的影響情況,下面主要對部分小學生及其家長進行了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從5所小學中抽取了450名小學生,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數量為428份。本次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第一,小學生及其家長的一般資料;第二,家長對兒童心理知識的認知情況,其中包含15個問題,用對號與錯號回答,問題回答正確得兩分,錯誤計零分,滿分為30分,得分越高,說明家長對兒童心理學知識掌握得越好;第三,小學生行為量表,其中,共有113個問題,沒有這個問題計0分,偶爾有這個問題計1分,經常有這個問題計2分,得分越高,說明孩子的問題行為越多。在完成調查問卷回收工作后,應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應用雙錄入法輸入問卷內容并對輸入內容進行糾錯,用SPSS13.0軟件對輸入的數據信息進行處理,應用方差分析與Pearson相關分析對其進行檢查。并且,規定在P<0.05的情況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分析

(1)家長心理知識與學生心理行為情況

見表1所列,為本次家長心理知識與學生心理行為的具體評分。學生家長心理知識得分范圍在0—28之間,均分為19.755.52,均分占總分的65.8%。這一數據表明,被調查的家長掌握的兒童心理知識較少,更多的家長認為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在學校方面,導致家庭心理教育較為匱乏。同時,是否為獨生子女、教育態度不同的家長在兒童心理學知識掌握情況方面呈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對子女教育態度一致的家長,掌握的兒童心理學知識水平相對較高。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心理行為得分0—99(27.0019.75)。家長的教育態度是否一致小學生心理行為得分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家長教育態度一致的情況下,小學生心理問題出現得較少[5]。

表1 家長兒童心理知識與學生心理行為評分

(2)家長心理學知識與學生心理行為之間的關系

家長對兒童心理學知識掌握情況與學生的心理行為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可以得到,r=-0.204,P=0.031。從調查結果中,可以了解到,小學生家長對兒童心理學知識掌握情況與小學生心理行為之間呈反比關系。這一情況說明了家長掌握的心理知識越多,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越少。因此,在當前的孩子教育過程中,提升家長對于心理學知識的掌握量,可以為孩子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支持。

結語

總而言之,孩子健康不僅僅是當前家長關注的主要問題,而且更是社會、國家關注的重要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F階段,為了培養出心理健康,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可以通過將心理小知識引入到孩子培養過程中的方式,保證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心理學心理健康小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是小學生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