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泉澆灌太極路

2023-01-27 00:03翟永旭
百花 2022年12期
關鍵詞:廣府楊氏清泉

翟永旭

曾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化作一枚小小的銀針,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突破衣食住行的界限后,人們不覺對美好環境心生向往,當休閑養生觀念不斷充斥到生活中,強身健體就日益成為主流。當人們用各種方式健身的時候,相當大的一部分人選擇了太極拳。練習期間,他們又對太極文化進行了挖掘與探索。

已是5A級風景區的廣府城,在此之前也曾破舊不堪。如今站在南城門上向四周俯瞰,伴隨著古城的典雅氣息,欣賞護城河水的清澈。視線伸向遠方,水城的靈動牽引著目光,一尊太極雕像進入視野。太極大師楊露禪的形象盡顯太極城的本色,雕像下的楊露禪故居則對其作了充分詮釋。

生于晚清的楊露禪,靠販運煤土為生。當時正是奉行“窮文富武”的年代,窮苦家庭出身的他偏偏非常喜歡拳腳功夫。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太極拳的威力,一直想拜師學藝,后經人介紹,先后三次來到河南溫縣陳家溝,拜陳長興為師,歷經十八年磨煉,掌握其中精髓。后又在此基礎上長期揣摩探索,最終創立楊氏太極拳。

透過楊露禪學拳的經歷,可以想象到,他每一次前往陳家溝,昂貴的路費都是橫亙在楊露禪面前的難題。當地名士武禹襄慷慨解囊,讓楊露禪得以圓夢。后來學成,又在武禹襄舉薦下,來到京城傳授太極拳,終使此拳得到推廣。

楊露禪故居坐落于南城門以外,屬于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筑。故居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坐東面西,分為兩段院落,原有五間茶棚、上房、配房、演武廳等建筑,后不幸被毀。重新修復的故居按照晚清模式,建造成一座典型四合院,分前、后兩段院落,有東屋正房三間,南北廂房各三間。

前院中的北廂房為故居第一展室,陳列著楊露禪當年賣煤土時用的推車和楊氏父子練功用的石鎖。墻上用文字和圖片展示楊氏三代人與太極拳有關的故事,其中以楊露禪的生平為主。南廂房為故居的第二展室,一代偉人鄧小平觀看太極拳后題寫的“太極拳好”四個大字在東面墻上。隨后可以看到楊氏太極拳第四、第五、第六代傳人的有關介紹,其中以楊澄甫的四個兒子和傅鐘文、趙斌等人最為著名。

三間正房按左中右排列,左側為臥室,中間為客廳,右側為楊露禪先師和夫人的塑像。狹小的空間,有著豐富的內涵。據說楊露禪先師有一個習慣,每天晚上堅持在中廳或院子里練拳,他睡覺從不在床上,而是睡在一條板凳上,為的是睡覺中一翻身就能醒來,便馬上起身開始練拳,在愛拳精神滋養下,他練就了來之不易的功夫。

隨后的第二段院落,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后院,北側為廂房,南側為碑廊。據說北廂房是當年楊氏父子練功之地,現在成為故居的展室。南側的碑廊,則放置著紀念海內外弟子捐資修復先師故居時所立的公德碑。

廣府成為旅游風景區前,圍繞在城墻外的洼淀和護城河曾一度出現臟亂不堪的狀況。經過治理和保護,如今已是綠樹成蔭、蘆葦旺盛、荷花盛開,成為人們休閑和散步的好去處。漫步其中,猶如清泉流入心房,沁人心脾。進入楊露禪故居,仿佛可以看到關愛互助的種子在此萌芽,化作另類清泉。正是在武禹襄資助下,楊露禪刻苦鉆研體現出應有的價值。后在逐步推廣中,不斷滿足更多人健身的需求,成長為一棵造福于民的參天大樹。這些正能量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清泉,深化了生命的意義。

廣府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明清時期,因在此地設立廣平府署而聞名。這是廣府歷史上最為繁華的時期,太極大師楊露禪正是生活在這個時期。之后此處曾是永年縣縣城,后來又淪落為普通村莊。無論如何變遷,楊氏太極拳所形成的光輝從未消散過。

楊露禪來到京城,被瑞王府聘為王府拳師,其間打敗了許多來訪的較技者和各王府拳師,一時間名震京城,被京城的武術界譽為“楊無敵”。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觀看楊露禪與人比武后,給予了極高評價,稱頌他“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太極之渾圓一體也”,并親手題寫對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身懷絕技壓群英”贈予楊露禪。一時間,太極拳聲噪神州,譽滿華夏。此對聯如今出現在楊露禪故居的正房柱上。

楊露禪在北京授拳時,弟子多為王公大臣、貝勒貴族,生活奢侈但體弱多病??紤]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楊露禪將自己所學太極拳的一些高難度動作簡化,使姿勢變得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去練習,又能達到健身效果。后經子孫后代不斷修改,定型成楊氏太極拳后,發展成為大小兩種套路。楊氏太極拳形成了自身特點:柔和緩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深藏不露、輕沉兼有。當時就在京津一帶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楊露禪共有三個兒子,長子鳳侯不幸早年去世,他把太極拳精心傳給次子楊班侯和三子楊健侯。

楊班侯自幼習武則智,學文則愚。每當父親教他拳技時,他總是能夠舉一反三,從攻防進退中,練成制服對方的絕招,使自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楊班侯隨父來到京城時還未滿二十歲,就打遍京都無敵手,震撼了整個清廷,為太極拳取得了舉國公認的“國術”稱譽。

楊健侯的拳術剛柔并濟,出神入化,刀、劍、桿各種器械無不精通。楊露禪逝世后,他接替父職,在京授拳。他在繼承父親“小架子”的基礎上,考慮到中老年人健身需求,將其修改成“中架子”,創造性地發展了楊氏太極拳?!罢粕锨苋浮钡墓适聞t反映了楊健侯精湛的絕技和深厚的內力。一次健侯與別人比試內力,健侯將一只麻雀置于掌心,勁泄其力,麻雀只能抖翅,不能飛起。因為鳥類在起飛前,雙足和翅膀必先下沉,沉后得勢,才可縱身起飛,健侯能聽其兩爪和翅膀下沉之力,并隨之往下化解,麻雀因無力可借,故不能飛走。

身為楊露禪的孫子,楊澄甫是楊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中的代表人物。他自幼承家學,早悟太極之理,練就一身外柔內剛之純正的太極拳功夫。他繼承祖上嫡傳,又總結自身練拳經驗,把祖父創造的“小架子”,父親修改的“中架子”,改成了一百單八式的“大架子”,將楊氏太極拳定型,并于1934年發行了《太極拳體用全書》,成為太極拳發展史上的典范。在此期間,他還利用在黃埔軍校授拳的機會,將楊氏太極拳成功推廣至全社會。

1991年首屆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在廣府成功召開,楊氏太極拳在民眾中得到廣泛推廣。1992年,楊氏太極拳弟子著手籌資修建故居。初具雛形后,此地就成為弟子們練拳聚集、切磋武藝的地方。2003年故居以景點的形式正式對外開放,歸屬于當地文化館管轄。2006年廣府管委會正式成立,并接管了此景點。2011年,故居所在的南關村拆遷,楊露禪故居的矚目色彩有所增加。到了2013年,太極廣場修建而成,景點則在南城門一帶變得更為顯眼。伴隨著故居的不斷豐富,楊氏太極拳發祥地的意義也越來越突出,為廣府城的再次繁榮起到了推動作用。

露禪創天下,班侯、健侯打天下,澄甫傳天下。這是楊氏太極拳的發展之路。正是在這發展之中,楊氏太極拳突破了自我的局限,將個人追求與全民健身融合在一起。在人們的印象中,拳術一度被認為是野蠻的象征。而楊露禪自學拳第一天起,從未想過用拳頭去征服或欺壓人,始終在以理服人、修煉武德。武德的魅力流淌出更多清泉,滋養著楊氏太極拳的沃土,讓太極路在邁步向前中,拓寬了發展路徑。

廣府城淪落為普通村莊后,曾一度被人遺忘。旅游建設春風吹拂后,它才重獲生機。城墻幾經修整,四通八達的道路為各方游客敞開了大門。作為邯鄲市的一分子,南城門前的大路直通市區。前來此處游覽的邯鄲人,首先可以看到楊露禪故居。

楊氏太極拳當前共有六代傳人,第四代代表人物為傅鐘文和趙斌。傅鐘文系楊澄甫的侄外孫女婿。他9歲開始學拳,后在楊澄甫的言傳身教和嚴格要求下,經過多年錘煉,終于掌握了楊氏拳技的精髓,較為完整地繼承了楊氏太極拳藝的真諦。趙斌系楊澄甫的侄外孫,其生母楊聰為澄甫二兄楊兆元之女。他自幼久居外祖父家中,受楊氏太極拳耳濡目染,早有根基。他畢業于黃埔軍校,1934年任楊虎城十七路軍西安綏靖公署戰術教官。新中國成立初期從事稅務工作,1956年申請退職,專門從事楊氏太極拳的傳授工作,在西安市傳授太極拳達40年之久。第五代傳人是目前楊氏太極拳的中堅力量,他們正為傳播太極拳、弘揚太極文化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廣府成為5A級風景區后,楊露禪故居是其中一個重要景點。它位于護城河和永年洼淀之間,水城的靈動為太極文化不斷賦予靈性。故居不斷完善之際,楊氏太極拳的弟子們也為傳播太極文化做著積極努力。故居建立了太極大師值班制度,每月由一名楊氏太極拳大師帶領弟子們在故居內表演太極拳,接受愛好者的咨詢與學習,太極大師一般為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每逢清明節,此地還舉辦亮拳祭祖等活動,不斷展現楊氏太極拳的真諦,使其無愧于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

如果說武禹襄為楊露禪學拳提供資助是中華美德的具體體現,那么楊露禪傳授太極拳的過程則體現了傳統武德的真諦。在中華美德和傳統武德的交融下,太極拳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跳動出生生不息的脈搏,不斷為太極路輸送新鮮血液,更為大眾強身健體送去福音。

清泉澆灌太極路,使太極路散發出誘人的芳香,吸引南來北往客人的腳步。

清泉澆灌太極路,對清泉意義產生正確理解后,對其保護的行為更加趨于自覺化。

清泉澆灌太極路,在源遠流長的歷史中描繪出越來越美麗的畫卷。

猜你喜歡
廣府楊氏清泉
“廣府好禮”廣式糕點禮盒包裝設計
廣府人
——粵語·女獨·伴唱
清泉醋業
水環境視域下廣府古城景觀演變研究
石上清泉
中華獼猴桃新品種‘楊氏金紅50號’在河南的引種表現及關鍵栽培技術
汨汨清泉:寧條梁“找水記”
當前廣府籍海外華人統戰工作研究
Fort Besieged
一個壞官員導致冤假錯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