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曲藝的革命敘事

2023-01-27 06:14趙倩
百花 2022年12期

趙倩

摘 要:在當今的藝術舞臺上,跨界融合的藝術形式頗為常見,曲藝+戲劇的曲藝劇成為近年來各曲藝院團紛紛嘗試的藝術形式?!尔}阜往事》作為江蘇省的首部曲藝劇,也是地方曲種參與革命文化敘事的重要嘗試,以19種曲藝形式為主要藝術手段,在戲劇結構的統攝下,歌頌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再現了那段值得銘記的歷史。在藝術形態融合敘事、藝術功能的表達等方面,均值得肯定。

關鍵詞:曲藝??;《鹽阜往事》;革命敘事;藝術呈現

《鹽阜往事》是江蘇省第一部曲藝劇。該劇以風格各異的曲種為中心,以情節生動、邏輯嚴密的戲劇結構為載體,講述了當年華中魯藝文藝工作者從全國各地來到鹽城,與鹽阜地區的人民同甘苦共患難,共同抗擊日寇,重建新四軍軍部的故事。他們無畏兇險,在上海與反動警察斗智斗勇,與日本兵英勇搏斗;他們無懼犧牲,在反“圍剿”中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而陷入日軍重圍,有30多名戰士在鹽城建湖北秦莊壯烈犧牲。該劇歌頌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再現了那段值得銘記的歷史。

作為一部以曲藝藝術為核心的戲劇作品,該劇在音樂、表演和舞臺呈現方面,有諸多可圈可點的細節值得關注。

一、曲種參與下革命故事的戲劇表達

首先,音樂在該劇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江淮琴書、民間小調、鹽阜說唱、鹽城大唱、道情以及淮劇等唱腔的演唱以及樂器的演奏等,完成了對不同故事情節的襯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如鹽阜說唱〔花棍調〕的演唱,以唱曲人的口吻交代了小山子在部隊大熔爐、大課堂中的成長過程,演唱者自擊鼓板,在9人組成的樂隊配合下以優美動聽的旋律,為主要人物小山子的英雄事跡的發生埋下了伏筆。再如王新明犧牲后,一位演員在舞臺上演奏傳統樂器塤,哀怨低回的旋律一方面是對王新明的祭奠,另一方面也為下一幕表現王父的悲痛心情做了鋪墊,也有效地帶動了觀眾的情緒。從觀演效果而言,不同藝術形式的組合,在提升戲劇張力、調動觀眾情緒、豐富故事內涵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其次,從表演上看,主要演員的表演流暢自然、惟妙惟肖,不管是面部表情、肢體語言,還是其中曲藝、民歌、戲曲的表演,都游刃有余、準確到位,顯示出豐富的舞臺經驗和掌控力。如小山子,無論唱快板、唱“南調”,還是作為演員的手眼身法步等,都讓我們看到了他扎實的表演功力,感嘆后生之可畏。

最后,該劇的舞美設計也值得肯定。沒有過于復雜和寫實的道具,簡潔細致的舞臺布局、濃淡相宜的燈光和惟妙惟肖的蘆葦道具等,讓整個表演空間充滿詩意,具有中國傳統戲曲舞臺的藝術美,也交代了該劇發生地的地理風貌,有力地支撐起了革命故事的戲劇表達。

二、革命故事戲劇表達中的曲種呈現

作為一部以曲藝為主要藝術手段的戲劇,該劇在講述革命歷史故事、塑造英雄人物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和發揮了淮北琴書、快板、蘇州彈詞、鹽城三人花鼓、群口相聲、雙簧、鹽城大唱、道情等多個曲種的韻味悠長、敘事說理的藝術特色,完成了對地方革命事件的“書寫”與“闡釋”。筆者僅對劇種出現的“鹽城方言快板”“雙簧”“群口快板”的表演及其功能做簡要解讀。

“鹽城方言快板”的演唱,由主要演員小山子完成。王管家斥責小山子要帶著蘆花私奔的想法和行為,而小山子則拿出快板唱出了他的心里話:“老管家,行行好,放條生路莫擋道。蘆花是人有條命,不是野草隨風飄??嗨L大苦海泡,我要帶她脫離苦海把生計找!”可以說,這一曲藝形式,是還未成為新四軍戰士的小山子表達他樸素的價值觀、反對封建禮教的有力“武器”。此外,作為交代小山子成長之路的鹽阜說唱〔花棍調〕,也充分再現了曲藝所具有的表演特質:“是演員以自身的本色身份,站在第三者立場或者說以第三人稱口吻所統領的‘說唱式‘敘述。且其‘敘述的功能,不只局限于‘敘述,而是同時也會抒情、說理、寫景、狀物、塑人乃至說明、議論、講解、逗趣……”

雙簧”的表演,在該劇中很有創意。警察去服裝店檢查,小山子扮女顧客,他只有身體動作,只動嘴不發聲,蘭欣則化裝成模特,只說話,沒有動作。二人一動一靜、一真一假的表演,在本劇故事情節發展中顯得十分巧妙。然而,該處雙簧的表演,也存在商榷之處。雙簧的表演,通常是一人化妝坐于凳子上,而另一人則躲在其身后,一位在明一位在暗,兩位演員之間的距離很近,如此才能讓兩者的動作和聲音具有較高的統一性。另外,兩個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區域固定不動。而在該劇中,小山子飾演的雙簧演員,則是遠離蘭欣,與警察之間的距離相當近,而且不斷變換著表演位置。觀眾能夠十分明顯地分辨出“滬劇演員”與警察的對話及其演唱時,聲音都來自幾人的身后。這樣的表演因為過于強調藝術化處理而顯得不夠真實,也抹殺了雙簧的曲藝特色。

群口快板”的表演,由四位演員共同演唱。四位演員上場時,分別站在舞臺前部的兩側。8句唱詞唱完后,四位演員便轉為伴奏的角色,而魯藝戰士則在快板的伴奏下,唱出了轉移策略安排,進一步交代了劇情。在小山子他們與老百姓分別之后,四位演員再次出現,唱出了魯藝戰士們轉移過程中的艱難環境、危險處境和堅定信念。應該說,四位快板演員以第三人稱,不僅表演了快板藝術,敘述了故事發展的相關背景,也參與到了舞臺的表演中,成為該劇表演的一員。

可以說,該劇中的不同曲種以其不同的藝術特征,共同完成了對英雄的革命先輩崇高精神的歌頌,且沒有大多數革命題材劇目的空洞的、口號式的說教,讓觀眾自然而然地走進劇情,走進革命人物的心中,感受他們的人生境遇和思想成長過程。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多個曲種在表演形式、唱腔設計等方面,并非全與傳統形式一致,有的表演體現了對傳統形式及其藝術特色的推陳出新,雖然舞臺效果較好,但對此,我們也應該保持客觀、審慎的態度。

三、文化傳播:地方曲藝劇的價值

曲藝劇,并非當下戲劇舞臺的新產物,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常氏兄弟的啟明茶社就曾經演出過相聲劇,只是其影響較小,且不具有普遍性。此外,中國臺灣的賴聲川也曾經排演過多個相聲劇作品,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近些年,各地的曲藝團體紛紛創演了不同內容的曲藝劇,如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的《明春曲》、北京曲藝團的《依然美麗》、武漢說唱團的《三教街四十一號》以及重慶市曲藝團的《啼笑因緣》等。這些作品的上演,豐富了我國舞臺藝術的成果,體現了曲藝工作者探索地方曲藝新的生存發展之路的嘗試和努力。盡管對于曲藝劇的性質屬于戲劇還是曲藝的范疇,業界仍存在不同意見,但是曲藝劇作為一種曲藝+戲劇的藝術形式,在地方文化的傳播方面,則具有積極意義。

就本劇而言,《鹽阜往事》在地域文化的傳播中,體現出了多元化與跨地域的特征。

其一,對異域文化的再現。如該劇的“戲中戲”中的“吆喝”、蘇州彈詞“俞調”、四位警察所說的“群口相聲”、滬劇片段以及上?!笆镅髨觥钡母栉璧鹊?。這些異域文化在該劇中出現,并非創作者任意拼貼,而恰恰是鹽阜地區在抗戰時期的特殊地位的反映,也是該劇發生背景的真實寫照:為了重建新四軍軍部,來自華中魯藝的戰士們為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多元文化形式。因此,京滬等地的文化藝術形式,便名正言順地在該劇的邏輯框架上有了自己的位置,同時,也體現了鹽阜地區文化的多元性。

其二,鹽阜本地文化的再現。作為表現鹽城歷史與文化的舞臺作品,該劇把鹽城地區的多種文化、藝術形式,巧妙地融入其中,如“江淮琴書”“鹽阜民間小調”“鹽城方言快板”“四季相思”“秧草嘞嘞”“四季棉花”等等。比如,在相聲“貫口”的表演中,演員把鹽阜名菜“江北鹽城八大碗”作為壓軸進行了推介。此外,在該劇中,失傳已久的“鹽城三人花鼓”亮相舞臺,一丑兩旦,丑角做滑稽表演,旦角一人持鼓一人持鑼,宣傳新四軍為百姓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雖然在演出形式上與傳統的記載稍有不同①,但卻較好地呈現了該曲種的藝術特點,讓觀眾們領略了該曲種的魅力。

總之,作為一部曲藝+戲劇的藝術作品,《鹽阜往事》在選材、編劇、藝術呈現及演員的表演等方面,都有諸多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希望該劇在今后的演出中,能夠在部分細節上進一步提升打磨,使各曲藝形態保持其“曲藝性”不變,更好地體現該劇的結構特色,使之具有持久的藝術生命力,成為當今戲劇舞臺上特色鮮明、常演常新的戲劇作品。

(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