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閶門鲇魚墩新考

2023-01-28 09:19蔡佞
蘇州雜志 2022年6期
關鍵詞:俗字鲇魚瓦礫

蔡佞

☉ 鲇魚墩

蘇州老閶門吊橋西堍有條小弄堂叫鲇魚墩,它東起吊橋堍萬人碼頭,西至閶胥路,長63米。清末民初之際,鲇魚墩及附近地區有非常熱鬧的市場,云集了陶器、水煙、顏料、水果、糖果等各種商鋪,比較有名的如恒泰昶顏料店、晉泰祥水煙、裕源盛鮮果行、趙天祿茶食店、近水臺面館等。1967年一場大火把鲇魚墩周邊25家商店、320余間房舍燒為焦土,1979年在廢墟上開辟了公園綠地,2011年鲇魚墩改造為文化公園,并在大石頭上鐫刻了“占魚墩”地名。

地名“鲇魚墩”口耳相傳,閶門一帶居民向來讀成“占魚墩”。老蘇州也習以為常跟著叫,沒有人提出異議。直到此地名刻石后,用“鲇”字還是“占”字的問題才凸顯出來。因而,時常有人批評“占魚墩”寫了錯別字,說大眾都讀錯了音,要為之正名。為此我查閱了舊志,并對此爭論做了些思考,現求教于方家。

我研究后認為“鲇魚墩”讀“占魚墩”并不是讀白字和誤傳,而是寫了方言俗字的緣故。此處“鲇”是百姓為了記錄方言詞“占魚”而新造的地方俗字,它與讀nián的本字“鲇”僅是字形一樣,音義均沒有關聯。

根據史志記載,閶門外“鲇魚墩”路段明代稱義澤巷,俗稱狗肉巷。遲至明正德年間,該地段已經是熱鬧的商業街區了。到了清代中期,地名狗肉灣或諧音雅化成鉤玉灣、勾玉灣,這三字吳語聲韻相近。

“鲇魚墩”地名的書面記載直到民國時才出現。民國《吳縣志》卷二十四《坊巷下》著錄“鲇魚墩、永福橋浜、阿黛橋浜、普安橋浜……”等閶門外地名。范廣憲《吳門坊巷待輶吟》卷五錄有“鲇魚墩”兩首地名詩,其二為:“鲇魚墩畔水東流,催送人歸上小舟。風大難停鲇魚尾,最安穩處鲇魚頭?!?/p>

鲇魚墩最初應是吊橋堍的一處土丘。奇怪的是明清方志都沒有提到過,且土丘位于房屋密集、街道狹隘、商賈所集的商貿地區也不合情理。因此,鲇魚墩很可能是鉤玉灣街區屢次大火過后形成的瓦礫堆,這種瓦礫墩當時在蘇州城內常見,民國三年《新測蘇州城廂明細全圖》就繪有護城河內古城區類似土墩26處,百姓俗稱高墩墩。清嘉慶《吳門補乘》卷七記載了乾隆十九年五月初十閶門外的一場大火,“自釣橋至狗肉灣延燒二百七十余家”。民國《吳縣志》卷五十五又有道光八年姑蘇城內大火的記錄,“是夜,閶門外鉤玉灣、小邾弄、方基火燒二百余家”。方志所寫的釣橋,今寫作吊橋。由此可見吊橋堍的多次大火導致了原本繁華的商業街區化為一片焦土,廢墟上建筑垃圾堆積如山,這或許就是地名“鲇魚墩”得名的背景和原因。清末街區重建后,人們就用俗稱“鲇魚墩”稱呼這一帶街巷,替換了原本鉤玉灣舊名。

然而,蘇州“鲇魚墩”并不止一處,百姓讀成“占魚墩”也并不是個例。這表明“鲇魚墩”更像是吳地人民對高墩類地理實體的“類稱”。

通過對明清舊志的檢索,我發現蘇州古城區至少有三處“鲇魚墩”。除開上述位于閶門吊(釣)橋堍的一處,另外兩處一個在桃花塢鴨闌橋附近,一個在王廢基(舊稱王府基)。這三處“鲇魚墩”歷史記錄用字并不統一,有的寫記音字“占”或“戰”,有的寫俗字“鲇”,但百姓口頭上都讀成“占魚墩”??梢?,“占魚墩”并不是如今才有的俗寫,古代已經出現。

那么寫成“鲇魚墩”是怎么回事呢?這里牽涉到文字學上的俗字問題。在地名“鲇魚墩”里,“鲇”是“占”的增符俗字。因為“占魚”指一種魚,所以表音的“占”會添加表意的魚字旁,這樣構成的形聲字“鲇”理據才更加顯豁。換句話說,用作地名的“鲇”是“從魚占聲”的本地俗字,用來表示一種俗名叫“占”的魚。其實舊時小地名寫法并沒有統一規范,寫同音字、俗字的情況非常普遍,蘇州地區類似的地名俗字很多。比如滸墅關、滸浦的“滸”字,吳江屯村澄墟村的“墟”字等等。

說到這里,相信肯定有人要問“占魚”是什么魚?蘇州方言中的“占魚”學名叫鳡魚,是一種大型肉食性淡水魚類,成年個體長度超過一米,大的能長到六七十斤。1995年版《蘇州市志》記載了蘇州地區的魚類資源,其中就提到鳡魚,說“鳡魚又名橫鳣、黃占”。如今“占魚”比較少見,但以往農村常有捕獲,在蠡口一帶,就把“占魚”稱為“橫占”。占魚體形很大,因此百姓就把城里那些碩大的瓦礫堆稱為“占魚墩”。

猜你喜歡
俗字鲇魚瓦礫
中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鲇魚捕老鼠
智多寶智斗鲇魚精
拆遷
佛典疑難俗字補考
《日用俗字》詞語考釋九則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釋
青苔與瓦礫
鲇魚釣老鼠
為什么“改革的鲇魚”不生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